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游龍戲唐>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二)

  「朕意已決,爾等無須再諫!」


  這一見長孫無忌等人疾呼不已,太宗顯然是有些不耐了,面色陰沉地一揮手,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最後的決斷。


  「陛下,老臣懇請您三思啊。」


  太宗這等堅決的態度一出,高士廉與岑文本可就不敢再吭氣了,唯獨只有長孫無忌自忖與太宗關係不一般,兀自強項地進諫了一句道。


  「輔機堅持要朕立李泰,莫非就因其是爾之外甥么,嗯?」


  太宗往日里對長孫無忌一向倚重,但有所請,少有不允之時,然則今日受李承乾臨去上本之影響,對長孫無忌這等持寵而嬌的態度卻已是有些忍不下去了,不單不曾給其一個解釋與說明,反倒是冷厲地瞥了其一言,從牙縫裡擠出了句陰森無比的誅心話來。


  「陛下,老臣實無此心啊,陛下,我朝律制向是立嫡,今李承乾既廢,自是該輪到李泰為繼,此社稷根基大事也,老臣豈敢因一己之私而廢公心哉。」


  正如陳子明沒有退路一般,長孫無忌也同樣如此,道理么,很簡單,長孫一家能有眼下的榮華富貴,靠的不光是太宗的恩遇,更多的則是長孫皇后的蔭蔽,倘若後續之帝王與他長孫家沒有血脈關係,又怎可能會再對長孫一系如此禮遇,就算不下殺手,雪藏冷遇也屬必然之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這麼個道理,若非如此,長孫無忌也不會明知李泰是殺害李治的兇手,還死活要保其,而今,被太宗這麼一當庭揭破了心底里的隱秘,長孫無忌的臉色瞬間便已是煞白如紙一般,可卻依舊不肯認栽,兀自強辯個不休。


  「公心?朕看你是私心滿滿才對,哼,泰兒自幼聰慧過人,朕何嘗不愛之,屢屢關愛,厚遇之多,比之乾兒還多,可其究竟都做了些甚?窺視東宮,屢屢逼兄,后又害弟,如此權謀者,豈可為朕之儲君,前隋之所以二世而亡,豈不正因立儲不當之故么,似此蠢事,朕豈肯為之,爾如此逼迫朕立泰兒,究竟是何道理?」


  太宗就一性情中人,愛一人時,總覺得他啥都好,可真要是對誰起了疑心,那就看其左也不是右也有問題,這不,呵責之言當真一句比一句誅心,渾然沒念及往日里的郎舅之情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老臣實是不敢自外陛下,陛下息怒。」


  這一聽太宗喝問連連,長孫無忌自是清楚大勢已去,也自不敢再強頂到底,趕忙便磕頭連連地告罪不已。


  「罷了,朕也懶得罪爾,此事就這麼定了,趙如海,爾即刻去魏王府傳朕旨意,令其三日內離京,不得遷延!」


  眼瞅著長孫無忌狼狽若此,太宗不忍之心不由地便又起了,倒也不曾再呵斥於其,而是一揮手,聲色俱厲地便下了令。


  「諾!」


  聽得太宗有令,隨侍在側的趙如海自是不敢有絲毫的大意,緊趕著躬身應了諾,領著數名小宦官便退出了大殿,自去魏王府傳旨不提。


  「儲君乃是社稷之根本,實不宜久曠,眾愛卿對此可都有甚要說的么?」


  處置了魏王李泰之後,太宗顯然是不打算讓東宮在這麼空懸下去了,這便面色陰沉地環視了一下驚魂未定的眾宰輔們,聲線暗啞地發問了一句道。


  死寂,一派的死寂,儘管大傢伙對東宮的人選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可在不明聖意之前,又有誰敢在此際胡亂開口言事的,於是乎,任憑太宗如何凝視,眾宰輔們全都跪伏著不動,偌大的殿堂里自也就安靜得有若鬼蜮一般。


  「子明。」


  太宗等了片刻,見眾宰輔們全都低著頭,登時又是一陣老大的不耐,偏偏又不好再呵斥眾宰輔們的不識抬舉,目光冷厲地在眾人身上來回逡巡了好一陣子之後,最終落在了陳子明的身上。


  「微臣在。」


  陳子明其實早就料到太宗會點自己的名,無他,按朝規而論,李泰既是也被貶了,那東宮人選就該著落在李恪的身上,而他陳子明又與李恪有著郎舅之親,若是順勢舉薦的話,似乎正相適宜,不過么,那只是表象罷了,真若是他陳子明膽敢就這麼大模大樣地保舉李恪的話,先不說李恪能不能入主東宮,只怕他陳子明就要沒個下場了——陳子明可是堅決反對李泰入主東宮的,這會兒要是提名李恪,明顯就有著謀私之嫌疑,身為臣子,而介入天家廢立大事,從來都是大忌,半點都輕忽不得的。


  「卿一向甚有遠見,且就幫朕看看,那些小子們中,何人可入得東宮?」


  太宗大有深意地看了陳子明一眼,一派隨意狀地便出言詢問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微臣與諸位皇子皆不甚熟稔,實不敢妄言,一切自當簡在帝心。」


  既是猜到了太宗的心思,陳子明自然不會去干自投羅網的蠢事,耍了招太極推手,便將決定權交回到了太宗的手中。


  「嗯,玄齡,爾又有甚人要薦的么?」


  這一見陳子明沒有當庭推薦李恪,太宗的眼神里立馬有道釋然的精芒一閃而過,也沒再往下追問個不休,而是將問題又丟給了房玄齡。


  「一切聽憑陛下做主,老臣別無異議。」


  房玄齡可是個精明人,又怎會不知此際尚不到表態之時,他自是不會去推薦人選,毫不含糊地便表明了一切聽從太宗指示之態度。


  「陛下,老臣以為我朝律制乃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今,諸嫡子若是都不立,自當以立長為宜!」


  蕭瑀就是個直性子,等了好一陣子,見眾人要麼三緘其口,要麼在裝糊塗,登時便有些按捺不住了,也不等太宗開口相問,便已是高聲提議了一句道。


  「嗯,時文(蕭瑀的字)這提議倒是有理,眾愛卿以為如何啊?」


  太宗這一生最疼愛的便是三位嫡子,可惜那三位不是死便是被廢,剩下的還有十子之多,只不過論到寵愛么,卻是都差不離,太宗倒是沒啥偏愛不偏愛之說,不過么,說到底,太宗本人對立誰為儲君也尚未拿定主意,這會兒見蕭瑀有意保薦吳王李恪,倒也不甚反對,可也沒就此拍板,而是將問題丟給了眾宰輔們。


  「陛下,老臣以為立長雖是有規可尋,可真要保得我大唐基業千秋,還須得立賢為妥!」


  一聽太宗這等問話,長孫無忌可就穩不住了,沒旁的,概因他跟陳子明之間已是難有調和之可能,而陳子明與李恪又有著郎舅之親,若是李恪將來登了基,斷難沒他長孫無忌的好果子吃,故而,哪怕先前剛被太宗發落得狼狽不堪,這會兒他也不得不強行出頭建議了一句道。


  「陛下,老臣以為長孫大人此言甚是,古來便有立賢之說,今仿古禮為之,當是大佳!」


  高士廉的顧忌與長孫無忌一般無二,他自然也不願見到李恪得了勢,這便緊著也出言附和了一把。


  「嗯,二位愛卿所言也是有理,只是這賢與不賢又當如何考評才好,卿等就說個章程來與朕聽聽好了。」


  立長立賢之說,陳子明早在前幾日便跟太宗分析過了,對此,太宗也自思量過幾番,終歸覺得程序上難以操作,也自頭疼得很,此際見長孫無忌與高士廉如此提議,還真就來了興緻,緊著便往下追問了一句道。


  「陛下明鑒,臣以為當得由群臣舉薦,呼聲高者必賢無疑。」


  長孫無忌自忖在朝中勢力並不比陳子明稍差,若是再將李泰的支持者收編為用,必可阻擊得住李恪崛起之勢,也自沒去細想,應答的話語當即便脫口而出了。


  「此法應是可行,老臣附議。」


  高士廉的想法與長孫無忌並無甚區別,這會兒站出來為其搖旗吶喊也就屬再正常不過之事了的,倒是岑文本卻是保持了沉默,顯然並不認同此所謂的良策,只不過他身份尷尬,卻是不好在此際有甚言語罷了。


  「前幾日,子明曾有一詩贈朕,朕覺得頗有深意,也請眾愛卿都聽聽好了,詩曰: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所謂群臣舉薦之法,太宗不是沒想過,可卻覺得不是個好法子,無他,若是真成了慣例,那後世之皇子怕是都會玩拉幫結派之把戲,朝綱大亂乃必然之事,斷然不可取,故而,這一聽長孫無忌這等言語,太宗雖不曾出言駁斥於其,卻將陳子明的詩給弄了出來。


  ……


  一聽太宗這般說法,眾宰輔們頓時便啞然了,一時間都不知該如何接茬才好,即便是始作俑者的陳子明也不吭氣了,不是他沒辦法,而是火候不到,此際多說只會多錯,不單不能成事,反倒會惹來長孫無忌等人瘋狗般的撕咬,既如此,還不如先藏拙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