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訪客
第156章 訪客
「小妹,此行歸來,我也為你帶了一樣禮物!」
說著,徐子義便將王憐花所著的「憐花寶鑒」遞給了程靈素。
「憐花寶鑒?」
看著小冊封面寫著憐花寶鑒四個大字,程靈素眸中也是不禁多出了一絲好奇。
程靈素可是清楚她這位兄長擁有穿梭萬界的能力,而且他為人極為高傲,能被他收入眼中併當做禮物的東西,定然不是尋常之物。
果然剛打開一頁,程靈素就發現其中竟然了記載了高超的下毒之術。
「小妹,這「憐花寶鑒」是由一代怪俠王憐花傾盡畢生心血所著。上面不但有他的武功心法,也記載著他的下毒術,易容術,苗人放蠱,波斯傳來的攝心術。」
看出程靈素的意外,徐子義這時便緩緩解釋起來。
他這位小妹心思通透,善識人心,聰明才智更是不亞於黃蓉,比起黃蓉來又是多出一份耐心來,故而這憐花寶鑒在她手中,也算是為王憐花找到了最為合適的傳人。
聽到徐子義的解釋,程靈素雙眸也是逐漸多出不少興趣來。
王憐花不愧是一代「怪俠」,其中許多下毒手法之高超,就連程靈素也是不禁漲了見識,比起下毒之術。
其他五花八門的東西更是無所不含,比如易容術,其中人皮麵皮的獨家製造方法,更是讓程靈素來了興趣。
比起這些,來自苗疆的放蠱之術,以及傳自波斯的攝心術,讓程靈素領教這位「怪俠」一身所學之博。
見到自家小妹似乎對這「憐花寶鑒」有著不少興趣,徐子義心中對於這次旅程的收穫卻是並不滿意。
小妹程靈素雖說已經他傳授了「玉女心經」和有關「神照經」真氣的妙用,可她到底還是缺少了奇遇和時間。
如今她的修為,也不過是能夠名列大唐青年高手之列,遇到佛魔兩道的成名多年的高手,也不過堪堪有自保之力。
徐子義本想著為小妹找些能夠漲進功力的奇葯,可惜這一次小李飛刀世界的收穫卻是難免有所失望。
小李飛刀的江湖,不同於沈浪的江湖,多年前「快活王」柴玉關的一條毒計讓江湖蕭條許久,使各門各派很多頂級絕學丟失。
哪怕到了小李飛刀為首的十年,江湖上各門各派仍未徹底從那一役恢復過來!
亦如少林便是個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少林心字輩的高僧,居然還有半途出家的人!
在小李飛刀的武林中,徐子義一路所遇對手的確是滿足了他交手的心愿,只是經歷了柴玉關毒計動蕩的江湖,至今還未恢復。
其中上官金虹等人武功固然是高,可他們個人的武功卻是獨一無二的,亦如上官金虹的「字母龍鳳環」,在別人手中這龍鳳雙環未必有上官飛虹三成的功力。
亦如李尋歡手中的飛刀,在別人的手中,小李飛刀不過是長約七寸,薄若柳葉的尋常凡鐵而已。
可在李尋歡手中,就好似被賦予了某種信仰一樣,變成了冠絕天下,例不虛發的飛刀。
期間徐子義也曾與李尋歡討論過他的飛刀技巧,可是即便在李尋歡毫不藏私相授之下,這飛刀在徐子義手中好似仍是缺少了什麼東西,快則快矣,卻不具備李尋歡飛刀暗中暗含的那股信念。
那股始終堅信正義必勝的信念!
而李尋歡的信念是多麼強,這種信念是強到無可戰勝,饒是上官金虹這不世梟雄也難以摧毀!
當然也說不上沒有什麼收穫,比如「憐花寶鑒」,比如「嚼鐵大法」。
其中尤其是這「嚼鐵大法」,徐子義可謂是久聞其名了。
其位列魔教十大神功之一,看似只是一門尋常橫練武功,實則卻是內外雙修的魔門神功,能生吞金鐵猶如豆腐。
與大歡喜菩薩一戰中,徐子義可謂是領教了她這門武功的厲害。
正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可是放眼天下,能夠兼具兩者者簡直是猶如鳳毛麟角。
好在徐子義目前已兼顧一個快字。而距離無堅不摧卻是尚有差距。
可是在小李飛刀的江湖中,徐子義卻還得了一門外家橫練功法,那便是呂鳳先苦練十年才練就出三根堪稱鋒利無比的手指。
能將肉體凡胎的手指練至尋常凡鐵難傷分毫的境界,足可見這門功法的不俗之處。
在李尋歡徒弟葉開的十年裡,「銀戟溫侯」呂鳳先的侄子呂迪,也是棄劍不用,從而將這門武功練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境界。
如果說呂奉先耗費十年功夫,不過是練就三根手指,可他的侄子呂迪卻是練就了一隻手,這隻手不是金屬,卻比金屬更堅硬。
呂迪的金剛手,配合上大歡喜菩薩的「嚼鐵大法」足以滿足徐子義且快且堅的設想。
呂迪的金剛手堅硬無比,堪比神兵利器,大歡喜菩薩的「嚼鐵大法」對於自身肌肉的運用堪稱奇迹,配合上內外雙修的功法。
若是能將這門武功練至大成,不說天下無敵,距此也已不遠了!
接著徐子義向小妹程靈素說出這兩門武功的厲害之處,不過正如他徐子義所料,天下女子都對橫練武功這種笨功夫的武功沒什麼興趣。
小妹程靈素也是一樣,對此徐子義也不意外,心道也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下次世界的奇遇上了。
回到小島的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數日就過去了,期間徐子義除去指導小倩三人武功外,其餘時間也便在修鍊上述兩門武功。
只不過比起呂家的金剛手,源自魔教的「嚼鐵大法」有關身體每一寸肌肉的微妙控制,更令徐子義暗暗稱奇。
大歡喜菩薩能利用身上肥肉夾住游龍生手中藏劍山莊的神兵利器,以及擋住兵器譜排名第四的「嵩陽鐵劍」,就足以看出這「嚼鐵大法」有關身體肌肉操控的可怕之處。
面對徐子義的閉關修鍊,包括小妹程靈素在內四人都是習以為常。
直至有一日,攔江島的碼頭終於又迎來了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