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廷議
皇帝不可軟弱,更不可兒女情長。
短暫的迷茫之後李世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做好了迎接戰鬥的準備。
次日的廟堂如故,長此以往的政事處理,由於杜如晦的暫時離職,全部的事物堆壓在了長孫無忌的身上。魏徵作為秘書官,當然要篩選出今天的議題。
對突厥的戰爭一觸即發,所有的準備工作已經妥當,如今所缺的就是一個借口。
一個合理開戰的借口。
爭吵依舊繼續著,一些大臣認為國之雖大,好戰必亡,堂堂上國,就不該不教而誅。對此李世民輕輕的冷笑了一聲,眼神從下面一掃而過,完全將所有人的嘴臉看在眼裡。
「陛下,臣前些日子派遣人走訪了長安附近的州縣,得到了一個讓臣為之心驚的答案,比起往年,今年的蝗蟲,多了許多。」
李道宗忽然站了出來,進言道:「怕是……」
「郡王,天子面前怎能說那些空穴來風的話,我等作為朝廷重臣,不可……」
「吳大人,郡王爺乃是戶部尚書,對於民間疾苦自有說話的道理,怎可一言二決而否定?」房玄齡也站了出來,道:「再者,何不等郡王說完再說?」
為了反對而反對,這群人可真不是東西,難道你們不知道,今天李道宗所說的,恰巧是皇帝想要討論的事情?
「臣派遣了些人走訪了一些地方,得到的答案不太好,比起往年而言,蝗蟲的密集度明顯太高,陛下……臣認為,對突厥用兵的事情,暫且先緩緩。攘外必先安內,國不寧,人心則不穩,人心不穩,則容易出現不必要的動亂!」
李道宗壓根就沒將別人的反駁當回事,道:「以臣對周邊的了解,怕是此次的蟲災,會波及整個中原。」
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魏徵皺著眉頭站了出來,道:「郡王言之鑿鑿,可敢保證?」
「魏大人,保證與否本王不敢,但是……如此大的事情防範於未然未必是壞事,臣懇請陛下,下令調集江南道,蜀道的糧食……」
「郡王,防範於未然未必不可,但這般勞師動眾,後果你可曾想過?」魏徵肅穆問道。
李道宗聞言皺了皺眉,有些疑惑的看了魏徵一眼。雖說現階段穩定朝局沒錯,可整個中原一旦出現變故,所帶來的亂子那是難以想象的,這魏徵……
「皇兄,如此說來是該重視,只是朕所思所想,若是真有大災,也不會這麼巧合吧?」李世民打斷了話題,問道。
李道宗深吸了一口氣,開始講述了關於蝗蟲的一些問題。
這涉及到生物學,蝗蟲的交配時節,以及生長周期。可以說,蝗蟲從卵到成蟲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那種成幾何倍成長的速度,在這抵抗力低下的大唐,很容易成災。
眾人聽的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們明白了!
真正成災的時間,大概就在六月到七月,距離現在,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李道宗強調,你可以為了反對而反對,但是……所留給你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這等歪理學說,郡王怕是從劉華小兒哪裡學來的吧?本官認為,此事不可信!前些日子那小兒治療杜相出現了亂子,如今杜相生死不知,若不重懲難以服眾,如今又拿他的話來搪塞,郡王……這乃欺君之罪。」
道貌岸然的君子站了出來,大聲的反駁道:「陛下乃是天子,若是天降懲罰,預示這天子失德!這等無稽之談,真是拾人牙慧。本官且請教郡王,如此大肆渲染所謂的蝗災,要擲陛下於何地?」
「天下大勢,無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突厥小兒當初欺人如此,若不討伐,又該讓世人如何評價陛下?」
「臣附議!」
「臣附議!」
……
該來的還是要來的,比起預言成真,突厥的問題反而成了小問題。代表著山東那一派的人明白一點,那就是……儒學才是統治這個國家的根基,哪怕之前的科舉無疾而終,成了世家門閥競逐的工具。
李世民沒有說話,可目光變的冷冰冰的。
「陛下,此事不容小覷。」長孫無忌當不成菩薩了,朝堂上這些人的聲音實在太大了些,仍有他等繼續扯下去,結果只會是不了了之。
「魏大人曾言,民為水,君為舟。若朝堂在知曉的情況下不作為,無疑與之背道而馳。」長孫無忌看了魏徵一眼,仿似再用眼神說:「老魏,這話你說過吧?」
魏徵的鬍子抖動了下,重重的哼了一聲。
他又不是傻子,咋就不明白長孫無忌這般說的意思,這就是逼著自己站出來。
「不管這預言如何,如今蝗蟲泛濫乃是事實。從江南道和蜀道運出糧食,是遲早的事情,一來以備不時之需,二來也可以讓戶部做個緩衝,以防對突厥用兵而後繼無力。」
長孫無忌列出了兩個運糧的好處,無論從那一點,都是好事,若是還要阻止,那麼……你就是別有用心了。
李世民這才點了點頭,道:「那就如無忌所說,此事全權交於戶部處理即可。」
「臣領旨!」李道宗站了出來,領命!
「還有其他事情么?」李世民掃視一圈,問道。
「陛下,臣經過深思熟慮,為了將此次災難的程度減小到最小,請陛下下令,再過幾日進行收割。」
「郡王,你這要求是在太過了!」那姓吳的官員站了起來,道:「如今距離莊家成熟,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此時收割,無疑是在斷那些人的活路,這是官逼民反。」
這個要求太過於無理,甚至連李世民都覺得李道宗都有些過了。
雖說蝗蟲的災難已經基本上確定,但是……讓整個中原地區在此刻收割?糧食尚且還沒成熟,這不就是在斷他人的活路么?
皺著眉頭,他在等李道宗的解釋,可李道宗並沒有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