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孫子傳> 第129章 淮棄舟 豫章交鋒(2)

第129章 淮棄舟 豫章交鋒(2)

  這一次伍子胥很滿意,孫子對他沒有任何隱瞞。


  三天後校場點兵,各領其隊,祭旗出師,水陸並進,路線不同,方式各異,但目標一致——渡漢水達於郢都。


  孫子率水師於淮河中溯流而西,百舟揚帆,千船破浪,浩浩蕩蕩,頗有氣勢。但航行了五十里,太陽偏西,尚未黃昏,忽遇一港,孫子下令,船靠碼頭人登岸,安營紮寨,吃飽了睡覺。闔閭心中納悶,天色未晚,為何急於登岸休息呢?轉念一想,大約因為今天點兵祭旗,耽誤了時間,不如早點休息,明天再正式趕路。午夜過後,颳起了五六級的西北風,第二天啟航,就不像前一天那樣容易了,風急浪高,逆流頂風,戰士們搖櫓划槳,十分吃力,雖是秋末冬初季節,卻一個個汗流浹背。孫子見士卒們疲憊不堪,雖則只行了六十里,時間也只用了半天多一點,遇有港口,便下令靠港,登岸紮寨,吃飯睡覺。西北風連日不停,時大時小,吳水師航行十分艱難,行程逐日減少,休息的時間卻越來越長。第五天後,闔閭再也忍不住了,這樣行軍,莫說從未見過,連聽也沒聽說過,彷彿不是去打仗,而是游山逛水一般,似這樣慢騰騰地前進,何時能到蔡國?哪日能渡漢水?闔閭這樣想著,不禁問孫子道:「元帥常言兵貴神速,如今卻老牛破車般地悠悠前進,豈不要喪失戰機?」


  孫子聞言,微微一笑道:「用兵之事,不可一概而論,當快則快,宜慢則慢。現在我軍並非去與楚交鋒,而是去送客還鄉,故而不必著忙。」


  不解釋倒好,孫子越解釋,闔閭越糊塗,如墜五里霧中,說道:「元帥之言,寡人不解。」


  孫子依然微笑著說:「主公請想,囊瓦一旦聞我吳國大軍將至,必不敢交鋒而回師返楚。既不交戰,何必匆忙?現在我軍於途中養精蓄銳,而讓楚兵在蔡國終日苦戰,日益疲憊,這豈不是對我軍伐楚大為有利?」


  話是說得不錯,但闔閭仍不放心,他怕因行軍遲緩,蔡國被楚軍攻破,誤了大事。孫子看透了闔閭的心思,進一步解釋說:「主公不必擔擾,蔡國雖弱,但前有滅沈之威;楚軍雖強,囊瓦不善用兵,即使攻打三月,未必能夠破蔡。」


  闔閭聽孫子說得頭頭是道,雖然仍不放心,但卻不便再說什麼,硬耐著性子,一任大軍徐行慢進。


  過了州來不久,一天黃昏,吳軍正在一港口安營紮寨,聞報蔡昭侯與唐成公率部隊來迎,闔閭納悶,楚兵壓境,國家正處危亡之秋,不率軍民抗敵何以能率眾相迎?轉瞬間,蔡、唐二國君已帶領部分將士、兵丁來到帳前。兩位君王見了闔閭與孫子,一躬到地:「吳王、元帥親領大軍救援解圍,我等迎接來遲,萬望恕罪!」


  闔閭急忙還禮:「二君言重了。楚兵現在何處?」


  蔡昭侯回答說:「仰仗吳王虎威,囊瓦攻我半月未下,聞聽貴國大軍救援,不久即將抵蔡,已於三日前慌忙退兵而去,我境內現無一個楚兵了。」


  闔閭不由得深情地望了孫子一眼,這眼神是在讚譽:我們果然是來送客的,您真料事若神,佩服!……


  說話間來了許多唐蔡兵丁與百姓,或擔擔,或抬筐簍,或推車,或拉繩,他們是來送湯羊牛酒,犒賞吳之將士與兵卒的;百姓們有的送吃食,有的焚香磕頭,感激吳王之大恩大德,大街小巷,人如穿梭,熱鬧非常。


  安營紮寨已畢,彼此邀請進大帳入席,當差的早已將酒筵擺好,巡酒上餚。唐蔡二君頻頻向吳王和孫子敬酒,訴說多年來他們所受楚國的凌辱與欺侮,說到傷心處,竟然泣不成聲,涕淚交流。最後蔡昭侯說:「幸蒙吳王與元帥興仁義之師相救,否則,我們兩國必為囊瓦所滅。」


  闔閭聽了,心想,此番興師,最是上算獲益,兵不血刃,一仗未打,而且一路上遊山玩水,我都養胖了,最後還給你們解了圍。他這樣一高興,左一杯,右一杯,來者不拒,而且盞盞見底。闔閭喝得興緻正濃,孫子在一旁低聲勸道:「主公少飲兩杯吧,喝多了,明日上路是要頭暈的。」


  吳王已喝得醺醺欲醉了,懵懵懂懂地問:「上路?明天去往何處?」


  「追趕楚軍。」


  「什麼?明日就動身啊!我們遠道而來,楚軍既退,蔡圍已解,何不稍歇數日再走?」


  「臣說過,用兵之道,當快則快,宜慢則慢。我軍救蔡,宜慢不宜快,今番追趕楚軍,則宜快不宜慢,現在是兵貴神速啊!」


  「楚軍已退三日,一時怕也難以追及,稍歇兩日何妨?」


  「楚軍圍蔡半月,疲憊而去,行程必慢,我豈能容他有喘息之機?今日是因唐蔡二君盛情難卻,不然將要連夜趕路。」


  闔閭對孫子的計謀與策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地說:「好,就按元帥之意行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