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快穿之炮灰反攻戰> 第109章 不要看 本章無小說內容

第109章 不要看 本章無小說內容

  希望在其他站看文的小夥伴們來支持正版,謝謝


  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段由相聲大師,劉寶瑞老先生說的單口相聲x

  一、討封羅鍋


  話說我國北方有一能騎善射的民族滿族,至明代末期,發展強盛,從哈赤到皇太極,奠定了清兵入關的實力。后多爾袞率兵入關,稱雄中原,一統天下,穩定了大清王朝的基業。


  清朝一共有十二個皇帝,可十三個年號,稱為「十三朝」。


  清代這十三朝,要論故事和笑話最多的,就屬乾隆。乾隆是年號,他本人姓愛新覺羅,名叫弘曆,廟號清高宗。反正,乾隆、弘曆、清高宗,都是他,一檔子事兒

  從清朝的「玉諜」,也就是「家譜」上來看,他父親是雍正,母親是玉貴妃鈕祜錄氏。可據說,雍正不是乾隆的親爸爸。他親爸爸姓陳,是漢族人。在康熙年間坐過中堂。想當初哇,玉貴妃生了個姑娘。那年月男尊女卑呀,她怕別的妃子萬一生個兒子,立為東宮太子,她不就坐偏了嗎可巧啊,陳中堂家裡生了個兒子,不知怎麼那麼寸,跟玉貴妃生的這個姑娘,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


  哎,全趕一塊兒啦


  玉貴妃私下裡讓陳中堂把兒子抱進宮裡來看看,等看完了再抱出去,哎,給換了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那個「以鳳換龍」。後來,乾隆長大了,也風言風語的,聽說過這檔子事兒,可他本人也沒較真兒。您想他本人都不較真,別人誰還管那個閑事兒啊


  話又說回來啦,他本人也沒法較真兒。怎麼一嚷嚷出去,皇上倆爸爸。哎,那多難聽啊一琢磨,得了,乾脆我悶著吧。乾隆忍了。


  有人問了,為什麼就屬乾隆年間的故事和笑話兒最多呢

  因為他居中。乾隆的前邊兒是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雍正,六個年號;後邊兒是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也是六個年號。他在當間兒。一般來說,當間兒的都是精華,最好。您看:吃餃子當間兒是丸兒;吃包子當間兒是餡兒;吃榛子當間兒是仁兒;吃桔子當間兒是瓣兒;吃桃子當間兒是核

  反正大部分東西,都是當間兒的好。乾隆在清朝排列當中,可稱「鼎盛時期「。他登基以後哪,手下用了兩位得力的大臣。是一武一文,一滿一漢。一個是滿中堂、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九門提督和申。外號,蠟頭兒


  您說什麼噢,他怎麼會叫蠟頭兒啊

  是這麼回事。這個和申哪,原來是御前待衛,打「氣死風燈」的。當時才十一二歲,個頭兒不高,大伙兒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蠟頭兒。叫來叫去,哎,還真傳開啦。直頂和申都坐了中堂啦,私下裡還有人管他叫蠟頭兒哪


  另一位是漢中堂、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天官、左都御史劉墉。


  那位說了,劉墉的外號兒我可知道,他叫羅鍋兒


  您還真說錯啦。這劉墉並非羅鍋兒,不羅鍋兒。要真是羅鍋兒也入不了閣,當不了中堂。按清朝的規矩,凡六根不全有殘疾的人,不能當官兒。劉墉什麼官兒啊當朝一品,文華殿大學士、漢中堂。能是羅鍋兒嗎真要是漢中堂羅鍋兒,那滿中堂呢缺胳膊,皇上沒鼻子,娘娘一隻眼那就不是大清國啦,該改「殘廢院」啦

  劉墉他那麼大的官兒,哪能是羅鍋兒呀

  那麼,為什麼都管他叫劉羅鍋兒呢這裡邊兒有來歷。是因為皇上封他為「羅鍋兒」。封官兒有封羅鍋兒的嗎他這也不是真正封的,是他跟皇上討的。說了半天,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因為劉墉這個人,能寫會畫,學問好。老趴桌子上念書寫字,天長日久,哎,就有點兒水蛇腰啦。有一天哪,他上殿見皇上,往品級台前一跪,乾隆一瞧,順嘴兒說了一句:

  「劉墉,你這麼一跪著,不就成了羅鍋兒了嗎」


  劉墉一聽這話,趕緊磕頭:

  「謝主隆恩。」


  皇上一愣:

  「嗯你謝什麼恩哪」


  「謝萬歲封我為羅鍋兒。」


  乾隆樂了,說:「嗨,封你羅鍋兒,有什麼用啊」


  「有用,臣我每年能多領兩萬兩銀子的俸祿。」


  這是怎麼回事呢清代有個規矩,皇上親口封一個字兒,每年多領一萬兩銀子。就拿光緒年間的西太後來說吧,她每年得領十六萬兩的「胭粉銀」。十六萬兩銀子全買胭脂粉,還不把人埋起來啦名叫「胭粉銀」,不一定專款專用因為已經封她十六個字兒啦,就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一個字一萬,十六個字,十六萬兩銀子。


  今天哪,劉墉謝恩,說皇上封他「羅鍋」,羅鍋倆字兒。哎,每年能多領兩萬兩銀子。乾隆一聽,噢,是這麼回事兒啊。心說,我有錢,也犯不上這麼花呀皇上要跟爭辨:


  「劉墉,聯並非封你為羅鍋兒。我呀,就這麼一比方,說著玩哪。」


  劉墉說:

  「萬歲,君無戲言,您說的話不能不算,如果這句不算,往後您說的話全不算」


  皇上趕緊說:

  「算,算」


  您想,皇上說了話不算,那不就反了嗎算是算了,每年得多花兩萬兩銀子。


  乾隆一琢磨,我跟他還真不能隨便說話,說了個「羅鍋兒」,讓他討了封啦,我兩萬兩銀子沒啦。這錢不能這麼花呀,嗯,這麼辦:

  「劉墉,大清國祖制所定,六根不全,相貌醜陋之士,不能為官。你既討封為羅鍋,羅鍋兒乃屬有殘疾之人,朕當無法再用愛卿,你辭官回鄉去吧。」


  那意思是,你呀,回家抱孩子去吧。我不用你了。官兒沒啦,羅鍋倆字兒無形中也就取消了。哎,兩萬銀子我也省下啦。


  你瞧皇上算計的多好。


  劉墉多機靈啊,一聽就明白了,噢,你這是變著法兒想不花錢哪。那哪兒行啊

  這得說說:


  「萬歲,羅鍋兒並非殘疾之人」


  乾隆說:

  「就算不屬殘疾之人,那也是相貌醜陋啊,從古至今,哪有相貌醜陋之人,在朝做大官的呢」


  劉墉說:

  「那哎,有啊。後漢三國,龐統龐士元。生得:黑面短須,禿眉掀鼻,算是相貌醜陋吧可官至中郎將,副軍師,封關內侯。貌丑而才高,不防封侯拜相」


  乾隆心說,嘿,他還真找著這麼一位龐統模樣兒長得就是夠慘的。後來可也真作了大官兒啦。哎,又有詞兒啦:


  「劉墉,龐統光有帥才呀。統兵布陣,深得六韜。卻無文才呀。你看人家諸葛亮,有前、后出師表留傳於世。你多咱見過龐統的詩詞文章象這樣不全之才,不足一提。」


  噢,龐統有帥才無文才。嗯劉墉眼珠一轉,有了:


  「萬歲,東晉陶潛陶淵明,人稱五柳先生。著有歸去來辭,寫過桃花源記,曾任參

  軍,當過縣令。夠全才了吧」


  乾隆說:「不錯。」


  劉墉說:「萬歲可知,陶淵明是斜眼兒。」


  啊陶淵明是斜眼兒皇上愣讓劉墉給氣樂了:


  「劉墉啊,陶淵明什麼時候又成斜眼兒啦」


  「萬歲,他生來就是斜眼兒嘛。」


  「嗯誰說的」


  「他自己說的呀」


  乾隆心說,他自己說的你聽見了是怎麼著


  「劉墉,陶淵明說自己斜眼兒,有何為證哪」


  「萬歲,陶淵明有首詩,叫詠菊,您可曾記得」


  乾隆說:「朕當然熟知,還經常吟頌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劉墉說:「哎,對就這兩句,便足可證明他是斜眼兒啦。」


  「怎麼哪」


  「萬歲您想啊,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東邊兒採菊,能看見南邊兒的山,這不是斜眼兒嗎」


  嘿


  乾隆一聽,哎,你怎麼琢磨來著

  得啦,沒詞兒啦,只好說:

  「既然陶淵明是斜眼兒,都可為官,那你這官兒,還接著當吧。」


  「臣,謝主隆恩。」


  哎,劉墉這官兒保住了。官兒一保住,羅鍋兒倆字兒就算占上了,兩萬兩銀子也跑不了啦。


  乾隆一想,我呀,找不著碴兒,羅鍋兒倆字兒去不掉,也不能讓你舒坦了。我作首羅鍋兒詩,噁心噁心你

  「劉墉啊,既然你已討封為羅鍋兒,朕當就再賜你一首羅鍋兒詩吧」


  劉墉一聽,什麼羅鍋兒詩噢,你這是沒轍啦,想作首歪詩氣氣我。來吧,還不定誰把誰氣了呢


  「微臣恭候萬歲作詩。」


  乾隆這首「羅鍋兒詩」是這麼作的:


  「人生殘疾是前緣」


  就是說呀,人若有了殘疾,那是前世註定的。


  什麼這是宿命論當然啦您別忘了,這詩是二百多年前,封建皇帝作的。他不可能有唯物觀點。如果乾隆皇上作詩全用這詞兒


  「長江流水起波濤,泰山壓頂不彎腰」


  哎,那您聽著就彆扭啦

  「人生殘疾是前緣,


  口在胸膛耳垂肩。


  仰面難得觀日月,


  側身才可見青天。


  卧似心字缺三點,

  立如彎弓少一弦。


  死後裝殮省棺廓,

  籠屜之內即長眠」


  劉墉一聽,嗬我這麼大人就窩在籠屜里,合著死了都直不了腰皇上你也太損啦


  雖說心裡生氣,可臉上沒掛出相兒來,不動聲色。


  乾隆一看,呦還真沉得住氣呀。行,我再氣氣你。讓你給對一首羅鍋兒詩,這叫拿自己的骨頭扎自己的肉。


  嘿,您瞧這主意夠多損

  乾隆說:「劉墉,朕當作了一首羅鍋兒詩,這回命你對詩一首,如何」


  劉墉明白呀,噢,你想讓我自己數落我自己一頓,來頓窩心氣,哪兒有那時候哇。對一首詩,非把你氣了不可

  忙說:「臣遵旨。」


  劉墉這詩是這麼作的:


  「駝生脊峰可存糧」


  駱駝號稱「沙漠之舟」,在大沙漠里走多少天,渴不死,餓不死,就因為脊背上有駝峰,那是糧、水儲存的倉庫。所以劉墉這頭一句是:「駝生脊峰可存糧」


  「駝生脊峰可存糧,


  人長駝背智謀廣」


  您不是說我羅鍋兒嗎哎,我這點兒能耐呀,全在這羅鍋兒上哪

  「文韜伴君定國策,


  武略戍邊保家邦。


  臣雖不才知恩遇,

  誠蒙萬歲賜封賞。


  別看羅鍋字不多,

  每年得銀兩萬兩」


  乾隆一聽:

  哎,他可把我氣壞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