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軍權之爭
就在第二批勛貴到達五軍都督府衙門之前,朝中的內閣三位大學士,六部九卿已經從各種渠道知道皇上隆重的去了五軍都督府。
有些人心中已經有不祥的預感,畢竟皇上登基以來就不停的惹事情,甚至做的事情越來越大,甚至已經有人猜測朱由檢可能要進行變法!
這個念頭出現在他們頭腦中之後,他們就恐懼、害怕了,然而這個念頭卻總是揮之不去。
現在皇上又去了五軍都督府,皇上幾乎每次出宮去朝廷的相關部門總會有一些大事要發生,現在朝廷之中任務繁多,不管是刑部、戶部對地方吏員的整頓,還是秦王的大罪、西南戰事的善後等等。
他們這些官員們是如此的忙碌,為了順利完成這些任務,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休息了。
前段時間皇上還讓他們想辦法解決吏員的惡性問題,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坑!
現在皇上怎麼又去五軍都督府了,還將所有的勛貴都叫過去了,這段時間眾人忙碌的天昏地暗,現在又要有大事發生,這些朝堂重臣們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們有的已經在羨慕在陝西做事情的溫體仁、鄭崇檢,以及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處理推廣新作物的徐光啟。
更可恨的是那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大刀破斧京城的一堆吏員給處理的乾乾淨淨,現在已經跑出順天府的戶部尚書鄭三俊。
原本這些在他們認為艱難的事情,現在看來都是美差啊,比在京城待著強太多了。
很快,又傳來消息,皇上召見內閣三位閣老和兵部尚書李邦華,眾人已經明白,他們最擔心的事情真的要發生了,希望這幾位能頂得住勛貴們的壓力吧。
走在路上的李邦華心中很不爽,對於這次皇上的動作他已經有所猜測了,他覺得自己猜測的大差不差。
到時候他能怎麼辦?他李邦華在幾位尚書中算是資歷最淺的,從天津巡撫直接到兵部左侍郎,擔任這個官職不到兩個月就被提拔為兵部尚書,在兵部他直到現在甚至還沒有做到壓服所有人。
他的資歷淺就代表著其他人不重視他,甚至無視他,尤其是現在內閣的孫承宗也是極為知兵的。雖然他以前和孫承宗在遼東戰事的配合的很好,但是現在他卻對孫承宗在內閣感到有點兒不滿意。
這種感覺又讓他心中很不好受,這樣的感覺原本不應該出現的,這讓他感到十分愧疚。
當他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五軍都督府時,他被裡面的場景嚇了一跳,京城的所有勛貴都到了,都用彷彿冒著綠光的眼睛看著他,彷彿要把他一口給吞了。
咽了咽口水,他走了進去,向皇上行禮后,站在一旁等待著三位大學士的到場,同時仔細思考著自己的對策。
三位大學士在得到消息后,都是臉色變換,依照他們對朱由檢的了解,這次定然是大事情,而去五軍都督府恐怕只有一件事了。
三人對視一眼,大家彷彿都明白,他們必須儘力阻止皇上地舉動,他們代表著全體文官的利益,若是此時讓步,恐怕會被大明的文官們給噴死,之後絕不是簡簡單單的身敗名裂了。
至少一個奸臣的名聲恐怕是逃脫不了了。
三人一同向五軍都督府走去,三人也明白,要想讓皇上改變主意恐怕很難,他們能做的只能是儘力行事了,三人開口商量了一些對策,統一了一下基本的看法。
………
「四位愛卿,五軍都督府在大明之初的職責想必大家都清楚,朕也是今天來到這裡才看到五軍都督府竟然成了這麼一副樣子。
簡直是成何體統,朕將京城的所有勛貴都叫過來了,詢問他們這到底是為何?
諸位愛卿,剛剛諸位勛貴們說是自從於少保之後,五軍都督府的權力都被兵部和內閣拿走了,現在這裡僅僅是一個空架子!
朕簡直是不敢相信啊!於少保朕還是很了解的,他可以說是我大明的恩人也不為過,當初他一人力挽狂瀾,守住了北京城。
當時景泰皇帝將五軍都督府的指揮權和管理權全部交給了於少保管理也是非常之策。
只是為何之後兵部沒有將這些權力交還給五軍都督府?
不知勛貴們給朕說的,對不對?」,朱由檢一臉微笑的問道。
聽了朱由檢的話,在場所有人都精神一陣,大戲正式拉開帷幕了!
對於勛貴們來說,雖然朱由檢並沒有明說,但是他們都明白,皇上這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洗刷恥辱的機會。誰願意天天待在家裡混吃等死?至少他們之中絕大多數是不願意的。
現在他們已經充滿戰意,要將自己的權力搶回來。
英國公略帶感激的看向朱由檢,感謝皇上沒有直接將他的名字提出來,不然接下來的大辯論自己就要承擔多數火力了。
李邦華看著自那些似乎要吃了自己的數十位勛貴,果然如此啊,皇上想把這些軍事權力還回去?這怎麼可以,還回去的話,不說兵部還剩下什麼?大明的軍事定然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混亂,若是讓建奴有機可乘,那可如何是好?
就在他準備開口時,黃立極搶先開口了。
只見他一臉嚴肅,「皇上,諸位勛貴,當初正統皇帝在土木堡戰敗,二十萬精銳大軍一戰而沒,十數位勛貴戰死,就連當年的勛貴首領英國公張輔張老將軍也戰死在土木堡。
瓦刺也先數十萬大軍兵進長城,直奔京城。
京城危在旦夕,當時的景泰皇帝為了守住京城,將京城之內所有軍事力量交給於少保,一切都是為了於少保能夠快速的指揮京城的所有軍事力量。
最終正是在皇上的支持下,順利的守住了北京城,挽救了大明。
之後成化年間也是這樣的制度下,我大明軍隊橫掃大漠,成化犁庭,穩住了當時遼東的危機。
由此可見,朝廷當時的動作是有利於大明的軍事力量成長的。
皇上,因此臣並不贊成諸位勛貴的看法。
將兵權留在兵部對朝廷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