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剛明> 第二百七十七章 商定

第二百七十七章 商定

  黃立極提出的這個問題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也算是一個暫時的理由,但是朱由檢覺得黃立極更主要的還是在推脫,他至少現在並不太想做這件事情,包括那些紛紛贊成的官員們。

  他們不想得罪大明的多數官員,朱由檢還是明白的,但這並不代表朱由檢就可以原諒這樣的做法。

  現在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朕已經給你們說的如此清楚,這個時候你們仍然不願意動手,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朱由檢對這樣的行為很不滿意。

  既然你們不想動,那麼朕就在後面推著你們動。

  見朱由檢詢問一直沒有表達意見的孫承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孫承宗略微皺眉,「皇上,臣現在是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現在不太適合在這個場合表達意見。」

  「無礙,你開口吧,朕只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之後做主的還是朕。」,朱由檢說話相當嚴肅,希望孫承宗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臣遵旨!」

  「目前,京察和大計已經持續了兩月有餘,從這兩個月的考核之中,可以清晰看出各地的官吏已經相當的腐朽,他們之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不再是那個為民做主的官員了,有的只知道收銀子,有的官員到了地方就每天吃吃喝喝,什麼事情都不做,對當地百姓的生活毫不在意。

  這樣的官員已經沒有留下的必要了。這一點想必諸位同僚都是贊成的。

  正如黃大人所說現在京察、大計已經進行了一半,若是現在實行這個標準,會讓一部分官員感到不公平、不滿意。

  但是臣還是認為應當現在就開始實行。

  即便是從新開始考核,將前面大計已經通過的官員再次進行一遍考核,也不能遺漏一個作惡多端的官員,不然若是再讓某些人待在官位上,必然遺害無窮!」

  孫承宗語氣十分嚴肅。

  朱由檢不由得點點頭,孫承宗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諸位愛卿覺得這個方法怎麼樣?朕就覺得很不錯!」

  「吾皇聖明!」,周應秋三人迫不及待的表示贊同,表達自己對皇上的支持。

  「吾皇聖明!」,隨著一人又一人站出來表示贊同,黃立極知道他改變不了什麼了,他也就順水推舟表示贊成。

  很快在場所有人都對同意了朱由檢的打算。

  見到這一場景,朱由檢請舒了一口氣,事情總算是辦成了。

  不管這些人到底是為了什麼同意了考成法的實行,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支持就夠了,朱由檢需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這一次所有人都支持考成法,那麼就代表著這些人徹底的站上了這輛變革的車,他們再也下不來了,朱由檢也不會允許他們下車了。

  大明官場之上的所有人都會將在場的人視為變革一派,從此以後他們將不得不和朕站在一起。

  「好,諸位愛卿果然是國家棟樑,這考成法是張文忠張先生當時所定的,距離現在已經五十餘年了,有些事情已經不一樣了。

  因此朕認為一些東西需要變一變,考核的東西也要增加一些,比如新作物的推廣、道路的修繕。

  當然這一次考核新作物的推廣並不算入在內,之後最少十年內是要計入其中的,另外就是道路的修繕,以後的十數年大明多災多難,而不管是賑災、出兵都需要道路,因此道路修繕很重要。工部也要定下計劃,修繕聯通全國的路。

  這次的考核就按照張文忠時的方法實行就夠了,周愛卿,你和鄭愛卿、陳愛卿三人在此次京察結束后,總結經驗,朕希望到時候能看到一份更加詳細的考成法。」

  「臣等明白!吾皇聖明!」三人由衷讚歎道。

  「好,既然如此,今天的小朝會就到此為止了!」

  朱由檢滿意的帶著王承恩等數人離開武英殿,留下心中錯綜複雜的眾人。

  良久,黃立極起身說道:「諸位同僚,今天大家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本官也不管大家因為什麼原因而站在了皇上這一邊。

  本官希望諸位大人還能夠不忘初心,不忘聖人的數十年教導,將大明的百姓放在首位。

  另外就是大家既然已經站好了隊伍,和皇上站在一起,那麼就希望諸位同僚能夠站穩,不要三心二意,不然就不要怪本官不念同僚之情。

  今日皇上給吾等的消息實在是令人震驚,尤其是皇上所說的小冰河,以本官這數十年的精力來看,此事大概率是真的。

  此時對大明的影響必然是多方面的,而且多數都是不利的影響,本官希望諸位同僚能夠放更多的精力在這上面,萬萬不可疏忽。」

  說完,黃立極直接離開大步走出武英殿。

  這個時候太陽就要落山了,今天的諸多事情對他的衝擊太大了,他要回家仔細的梳理一番。

  黃立極走後,眾人也就紛紛告辭,對於黃立極的話,他們各有各的感受,不管如何,他們現在可以說都在一條船上了,只是不知這條路是對的嗎?他們在皇上的帶領下真的能讓大明浴火重生嗎?

  他們並不知道!

  他們都需要好好消化一番今天的事情,尤其是皇上所提到的小冰河之事,實在是聳人聽聞,這樣災害頻發的數十年讓眾人聯想到了很多事情。

  歷史上也存在數次的多災多難的時期,延綿數十年的乾旱、蝗災、洪災、地震等等,就比如東漢末年,那可是直接摧毀了龐大的大漢啊!想想都令人膽寒。

  難道現在將要發生的事情和當年一樣嗎?他們已經不敢往下想了。

  不不不!肯定不一樣的,大明還有江南!南方河湖眾多,肯定不怕乾旱,大明還有這耐寒、耐旱的土豆、紅薯,大明一定不會怕的。

  走出皇宮的眾人,在周圍侍衛驚奇的目光下紛紛圍在徐光啟周圍,詳細的詢問著這些新作物的情況。

  當徐光啟連連保證它們的確是耐寒、耐旱之後,他們才略微的鬆口氣,皆是心事重重的回到自家的府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