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剛明> 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平(求訂閱)

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平(求訂閱)

  京城中很快就會因為朱由檢的一封書信引起的爭執,他完全不清楚這些,他唯一相信的是他提出的方法那些「重臣」們絕對會支持的,唯一需要關注的是這些人究竟會支持到什麼程度了。

  在漠南設立布政使司對於那些人來說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這兩年來朕對於他們那種暗戳戳的拉幫結派的行為並沒有嚴厲禁止,最多也就是暗中警告一番罷了,到了這個時候眾多的高官官位對他們來說絕對是迫切需要的。

  不過這些人還算是聰明,知道收斂,不然的話,呵呵!

  就是不知道以後這些人會不會痴迷於新設布政使司,這樣的習慣恐怕不太好,這不就是擴張成性了?此風不可長。

  坐在馬車上的朱由檢搖搖頭,離開大寧城已經有數天了,朱由檢他們一直沒有休息,一直在不斷的趕路。越往西,朱由檢越能感覺到人煙越來越多,村落也越來越密集。

  事實正是如此,現在他們距離開平越來越近了,開平附近的人口數量已經不算少了。這些地方的移民村莊大多數都是沿著水泥官道分佈的,因此幾乎每隔數里就有規模不小的村莊映入眼帘,那裊裊的炊煙打破了這裡已經維持了數千年的平靜。

  這些村莊建設的頗為不錯,至少大多數的關內村莊還比不上這裡的。

  ……

  周應秋的馬車就在朱由檢的後面,這一路上他幾乎不怎麼說話,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觀察周圍的情況,在這之前他並沒有出過長城,並沒有來過這漠南大草原。

  這裡也絕對算得上是偏僻荒蕪之地,而他周應秋之前數十年的官宦生涯之中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並沒有去過那些偏僻之地。因此即便是這裡仍然像一百餘年前那樣,由大明統治,他大概率也不會來到這裡的。

  從遼東到白城再到大寧,很快又會到開平,那開平絕對是一座大城了,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實在是令人驚嘆啊。

  周應秋這個時候收回了看向馬車外的目光,靠在車廂上,緩緩閉上眼睛,心中在深思。

  這一路上他的見識讓他心中震驚,漠南草原大明也不是沒有佔據過,在太祖成祖時,這漠南草原就是我大明的,可惜數十年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大明放棄了這一大片草原。

  可是現在當他看到現在的漠南草原景象時,他突然覺得這漠南大明以後說不定真的能夠牢牢掌握在手裡。

  他心中相信,當漠南有了四百餘萬大明百姓,以及現在到處都在修繕的水泥大道,之後大明恐怕真的能夠長時間的掌握住這片土地,若是在加上當今聖上那對於土地的痴迷,那絕對不僅僅是現在的漠南了,甚至是漠北?畢竟封狼居胥是誰不想要呢?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迹,在他沒有來到這裡之前,他周應秋對於這漠南並沒有多少重視,沒辦法,畢竟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沒有長久掌握過這大草原的,那麼朝廷為什麼還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發展這裡?數十年後不還是一場空。

  因此當初大明軍隊在聖上的指導下,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最終掌控了漠南大草原,他周應秋自己並不在意,甚至他還知道自己的那些同僚和自己的想法都差不多。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聖上要往河套等地移民,崇禎元年還出現了數十年不遇的大旱,聖上藉助這這個機會要從陝西移民,雖然他們並不太願意移民漠南草原,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已經不能不做了。

  之後那百工院竟然造出了這水泥,這實在是竟然驚喜,有了水泥一切都不一樣了,有了它,官道的修繕就太簡單了,而且還更加堅硬,這可是利器。

  還有那紅薯、玉米這些適合漠南種植的作物。

  各種各樣的因素加起來,現在這漠南短短兩年時間就到了這個程度。

  現在看來,聖上自從打下這裡就再也沒有想過大明還要放棄這裡,他已經將這裡作為大明的永久土地來經營了。

  皇上啊,你真的是天縱之才,只要能當上十年以上的皇帝,大明就真的中興了!

  ………

  對於周應秋等人怎麼想,朱由檢並沒有多少關心,這一路上他都是挺滿意的,窺一斑而知全豹,朱由檢覺得前方的地方應該也不錯,總算是沒有辜負自己的投入。

  真的,每每想起自己的投入,他就感覺心疼,要知道兩年時間移民四百萬人,即便是這之中有近百萬的軍戶,這仍然是一個奇迹,後世的大國也難以做到,畢竟那個時候他們需要考慮的實在是太多了。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進度,他朱由檢可是付出了很多,不管是糧食、白銀等等,甚至還因此推遲了自己的其他戰略目標。

  就算如此,能達到這樣的成績,這一場大旱災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氣,這四百萬人中可是有近一百萬人是自發來到這裡的。

  不然漠南能有現在的結果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看著外面存在著大量的種植糧食的耕地,頗顯得突兀,看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村莊,朱由檢臉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這不正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嗎?

  ………

  連續數日趕路后,眾人來到了開平城外十里處,這一路上皆是水泥官道,對於這一點兒朱由檢是極為震驚的,誰能想到這幾百萬的難民竟然能夠做到這個地步?

  雖然從大寧到開平只有這麼一條路,但是這些難民絕對算得上是吃苦耐勞了,要修建成功可絕對不容易。整個朝廷對於這樣的速度都是極為震撼。

  開平城外十里處,楊國柱在這裡等待許久了,見到前方出現的大軍,楊國柱神色一振,待大軍停下后,楊國柱快步上前對前方正走過來的皇帝行禮。

  「楊愛卿快快起身,朕這一路走來,這裡的百姓皆是安居樂業,不管是管理百姓還是收復這開平城,愛卿都是立下了大功啊。

  …………

  走走,隨朕去看看這開平城。」

  一刻鐘后朱由檢就放棄了觀看這元大都的計劃,和楊國柱等人來到開平都司總督府。

  沒有辦法,這開平城真的沒有什麼好看的,和之前的白城完全不能比,這開平城在大明再次收復后完全就剩下了高聳的城牆,其他的什麼都不剩下了。

  城牆有什麼好看的?和大明內部眾多城池的城牆有什麼不一樣的。

  城內大元時修築的各種宮殿什麼都不剩下了,等到朱由檢來到這裡時,城內所有的建築都是楊國柱指揮著數十萬百姓剛修建完成不久的,沒有任何新奇的地方。

  因此僅僅一刻鐘后,朱由檢也就沒有什麼興趣了。

  總督府一頓晚宴在眾人的歡聲笑語中結束。

  回到楊國柱為自己準備好的房間,躺在床上就沉沉睡去,即便是馬車再好,再舒適這樣數日的趕路也是在極為累人。

  第二天下午,總督府書房中,朱由檢以及眾位文武官員皆在。

  朱由檢這個時候滿臉笑容,身上的疲憊早已經消逝。

  「楊愛卿,朕今日上午也在這開平城中轉了轉,城中也已經頗為繁華,絲毫看不出來這開平城我大明收回才不到兩年。

  …………………

  看來楊愛卿這兩年來作的是真不錯,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朕很高興!」

  「臣愧不敢當,這一切都是臣的職責罷了,當不得皇上的誇讚。」

  「哎,不用自謙,有就是有,你們的功勞朕都很清楚,不必妄自菲薄。」

  楊國柱心中一驚,的確是如此啊,他連忙出聲:「是,臣明白了。」

  朱由檢仔細的詢問了開平附近數百里的近況,楊國柱為都一一作答,朱由檢很滿意。

  一個時辰后,這一階段算是告一段落了。

  「楊愛卿,朕在這裡有一事想要問詢。」

  「臣定當知無不言。」

  「楊愛卿,現在這開平附近已經有百姓大約一百五十萬人,而且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的百姓自然會越來越多。

  更別說西邊的河套人數就更多了,那裡已經超過了兩百萬人。

  如此的人口必然會帶來各種各樣的事情,現在這些地方的百姓都是會楊愛卿你管理的,愛卿首先是要訓練這裡的數萬大明精銳。

  但事急從權,愛卿你又不得不管理如此多的百姓,即便是到了現在這裡並沒有什麼文官來幫助愛卿來管理,現在想來愛卿也是累了吧。

  因此朕想要在這裡設立一布政使司,設立府縣,派遣官員來管理這裡的百姓,同時愛卿你也就專心練兵,隨時準備為國殺敵,愛卿以為如何?」

  話音落下,原本輕鬆的氛圍消失不見,書房中略微顯得有些壓抑,而朱由檢端起茶杯,漫不經心的喝起了茶,而他的餘光則時不時的掃視楊國柱。

  周應秋等人這個時候也有些緊張,看著楊國柱。雖然他們知道那些事情在大明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可是這種關乎權力的事情,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

  楊國柱心中一跳,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一年前隨著這裡的人越來越多,他就知道這一切總會到來的,只是沒想到這一天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而且還是皇上親自來說的,他楊國柱何德何能?

  楊國柱起身,跪倒在地,「臣謝皇上愛惜,皇上深謀遠慮,臣的確是打仗還有一手,對於治理百姓就不行了,之前能夠順利全賴朝廷派遣過來的十數名官員之功,現在百姓越來越多,臣也感覺力不從心。

  臣謝皇上的周到安排,臣感激不盡。」

  朱由檢哈哈大笑,「楊愛卿快快起來,這兩年愛卿你實在是受累了,過不了幾個月朝廷就會正式下達成立布政使司的命令,到時候官員抵達后,愛卿也就輕鬆多了。

  不過你不不要太輕鬆,之後你可還要努力練兵的,這才是正事。」

  「臣明白!」,楊國柱心中長鬆了一口氣。

  「說到練兵,朕這次過來還是想看看楊愛卿你練的三萬精銳怎麼樣了?」

  「請皇上放心,他們絕對是大明的精銳,而且其中有一萬騎兵,只要皇上令下,大軍定然可東征建奴,北征蒙古,橫掃一切!」

  朱由檢很是嚴肅,「好,愛卿有這樣的自信就好,若是這三萬大軍真有這樣的能力,朕還有一件眾任要交給愛卿的。

  這樣吧,明日,朕去校場,檢閱一下軍隊!」

  「謝皇上厚愛,明日大軍定然不會讓皇上失望,這群兔崽子們已經努力訓練了將近兩年時間了,早就等著能夠殺入戰場了!」楊國柱大喜,看來大軍要再次動手了,我早就等不及了啊。

  顯然對於自己訓練的軍隊,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