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技能系統> 第二十一章 黃巾之亂(一)

第二十一章 黃巾之亂(一)

  光和七年正月(注1),河南尹何進命張角弟子唐周,以封諝、徐奉有事相商的名義,誘馬元義等首領至河內郡山陽縣,待馬元義一現身山陽縣,就伏兵四齣大肆抓捕,近千教眾被當場斬殺。何進將馬元義縛送雒陽,面稟靈帝撈取功勞之後車裂於市。


  何進又備述張讓、趙忠等中常侍「實多與張角交通」,強硬要求靈帝將張讓、趙忠等以謀反罪處死。眾多中常侍可憐的脫掉帽子、靴子叩頭大聲喊冤,張讓更拿出秦帆交給自己的血書,一口咬定內應僅是封諝、徐奉,靈帝逐漸相信,更對何進發怒道:「你非要把朕親近之人一網打盡!十常侍中硬沒有一個好的嗎?」何進遂不敢再言。此事之後,以張讓為首的宦官勢力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勢力勢成水火,幾乎達到不死不休的地方。


  靈帝又命何進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餘可疑之人,並傳令冀州捉拿張角、張寶、張梁等首要之人。二月,張角等發現事已敗露,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義。張角命各地起義軍皆頭裹黃巾(黃天的象徵),時人稱之「黃巾軍」,並依據《太平經》中關於「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起義開始后,群眾紛紛響應,或入伍為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義軍攻克城鎮后,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震動。


  何進晝夜請命領軍平定黃巾之亂,並哭訴於何皇后,何皇后多次向靈帝進言,請以何進為大將軍征討四方。張讓、趙忠等中常侍頗為憂慮,若是何進大權得握必然危及自身,串聯一起死命勸阻,靈帝顧慮重重持久不決,任由黃巾之勢愈演愈烈。


  二月,漢中郡。


  潛伏雒陽的探子飛馬趕回漢中,向秦帆稟報各方情報,秦帆趕緊命張林召集心腹官吏到太守府商量對策。


  待眾人到齊,秦帆先介紹收集反饋的情報:「何進利用唐周抓捕並車裂太平道荊揚地區首領馬元義,逼得張角提前發動『黃巾起義』。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了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震動京都。何進已多次請為大將軍,均被張讓等中常侍所阻。當下,是否按之前計策上書請征荊州?」


  閻圃急欲表現,率先出言道:「主公,圃以為不可。」


  秦帆愣了,直接就出言反對……難道不征荊州?


  見眾人都詫異的望著自己,閻圃意思到自己太過急切了,趕忙解釋:「主公,圃並非否定公業三策。相反,圃甚為佩服公業之遠見卓識。只是時也勢也,再好的計策亦當因時因勢而變通。主公,諸位,試想朝廷苦求我等出兵與漢中主動上書之區別。」


  秦帆還是不大明白,戲志才與鄭渾卻恍然大悟,連連讚歎道:「子茂大才!」


  閻圃連連謙虛道:「志才,文公過譽了。圃猜度人心而已。」見秦帆依然懵懂,進一步解釋道:「主公,若是我漢中主動上書請求出征荊州,在靈帝,在朝廷大臣心中當是何等印象?縱然允之,亦不過驅虎吞狼,兩相削弱罷了,且多半出征之錢糧、兵甲、撫恤等仍要我漢中負責,功勞也必被刻意削減。至於朝廷苦求我等出兵,嘿嘿……且不說我等可藉機多要輜重,要求劃撥謀士、猛將、精卒,他日若是平定叛亂,這可是安邦定國之大功也。」


  聽完閻圃的解釋,秦帆也瞬間明悟,心中暗嘆,不愧是前世為張魯謀劃到一門五侯的謀士,這揣摩人心的本事怕只有「毒士」賈詡等少數幾人能超越吧。


  秦帆讚歎一聲后,也說出自己的猜想:「可是從張讓處著手?」


  閻圃笑道:「主公英明,正是利用張讓與何進水火之勢。何進已有查獲叛亂、擒殺賊首之大功,還內有何皇后曉之以情,外有黃巾軍咄咄逼人之勢,這大將軍之職位早晚必授於何進。而一旦何進大權在握,焉能放過宿怨仇深的內宦們。這些想必張讓等人亦是清楚,必不甘心坐以待斃。此時若是有一機敏善辯之士前往雒陽,讓張讓親信主公,並信服我漢中之強盛,則諸內宦必求我等出兵以分取何進功勞,扶持我等以牽制何進。」又調侃道:「如此,主公可得早些想好要求之事咯.……」


  鄭渾也笑著補充道:「當以強示於張讓,以弱示於朝廷,兩方取利。既要張讓給予實利,又要朝廷撥予輜重。」


  秦帆點點頭,詢問道:「未知哪位先生願替我前往雒陽促成此事?」


  閻圃立馬起身請命道:「圃願去雒陽。」


  秦帆也感覺閻圃是最佳人選,遂道:「子茂可取五千金促成此事,我命方悅領近衛營護送。」


  閻圃起身推辭道:「圃帶30門下宿衛護送即可,方悅將軍可留漢中加緊整訓近衛營,籌備出征諸事。」


  秦帆想起來時沿途並無盜匪,也沒有情報提及附近有黃巾軍叛亂,便點頭同意。


  閻圃又促請秦帆道:「還望主公早些確定從張讓處謀取之物,以方便圃從中斡旋。」


  秦帆詢問戲志才、鄭渾道:「未知二位先生以為應先謀取何事為佳?」


  戲志才思索片刻,回答道:「智謀之士、熊虎之將。」


  鄭渾卻答道:「益州刺史(注2)或平寇將軍、安西將軍乃至鎮西將軍(注3)。」


  呃.……兩大謀士的意見竟然首次大相徑庭,秦帆大感意外。


  戲志才解釋道:「鎮撫州郡,征戰四方非智謀之士、熊虎之將不可。我漢中謀士不過三人,將不過三員,何以開疆拓土?」


  鄭渾也解釋道:「主公若想師出有名,成就故秦之勢,非預謀這些官職不可。若他日為爭霸之人所得,則必將處處受制。」


  秦帆一陣頭痛,兩人說得都很有道理,無論是要人才還是要官爵,都是為今後爭霸天下做準備,也都是必行之策,需要自己抉擇的當是先後順序。


  秦帆再三斟酌,若是向張讓要人才的話,自己記得漢靈帝時期已然任職州郡的猛將只有荊州黃忠、益州嚴顏,已然出仕的謀士只有冀州沮授、司隸鍾繇,並且知曉的信息也僅此於此。其他人才要麼尚未出生、年幼,要麼就是完全不知道具體所在方位。


  若是向張讓要官的話,也記不清楚劉焉是哪一年向漢靈帝建議「廢史立牧」的,當前的益州刺史職權似乎並不像自己熟知的三國時期的州牧一般位高權重,倒是平寇將軍一職已屬於三品將軍,掌征伐,既可以使自己獲得較多成就經驗,讓技能系統升級到等級四,享受更多服務項目,也可以為他日討伐黃巾、攻取益州贏得出師之名。


  秦帆整理下思路,緩緩說出自己的決定:「子茂此行,官爵最低要平寇將軍等實權軍位,余者皆不從,其後遷調益州嚴顏、冀州沮授、荊州黃忠、司隸鍾繇隨同出征。」


  閻圃趕忙答應道:「遵命!」


  戲志才卻出言詢問道:「僅知其名恐難尋覓,且主公又是如何得知其人?」


  秦帆語塞,只得尷尬解釋道:「吾偶然聞之其名,皆為賢士猛將,並任職郡縣,於張讓而言,尋覓當無疑難。」戲志才也不再追問。


  鄭渾卻接著進言道:「敢問主公,為何不謀取益州刺史之職?」


  這鄭渾真是一根筋啊,秦帆只好再暗示道:「若為益州牧,吾必全力取之。」鄭渾聞言,皺眉思索片刻也不再言語。


  秦帆見三人均無異議,便督促閻圃速赴雒陽,鄭渾、戲志才二人籌備錢糧兵甲,小荻速寫情報並召喚信鷹送往豫州。自己則抓緊整理技能系統已反饋的各類信息,空閑之時再與小荻一起學習韜略、練習武藝,觀摩典韋、韓浩、方悅的操練士卒,靜候雒陽的情報。


  注1:光和七年即公元184年,光和七年十二月方改元為中平元年。


  注2:西漢武帝時,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元封五年(前106 年)初置部刺史,根據六條規定監察各州,稱「六條問事」。本為監察官性質,其官階低於郡守,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哀帝初又改舊制。不久復稱州牧,東漢除首都設司隸校尉以外,在外十二州,每州設刺史一人,秩六百石。益州範圍內置益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駐地雒縣,轄蜀郡、犍為郡、越巂郡、牂柯郡、漢中郡、廣漢郡、梓潼郡、巴郡、益州郡、武都郡等郡。


  注3:平寇將軍,漢魏將軍名稱,統兵將領。東漢末始置,第三品,統兵掌征伐。安西將軍,「四安將軍」之一,位次於「四鎮將軍」,掌征討或鎮戍。鎮西將軍,軍位第二品,「四鎮將軍」之一,重要將軍名號,統兵將領,位次「四征將軍」,掌征伐背叛、鎮戍西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