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滅明> 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

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

  午膳之後,李自成讓李雅去了永壽宮,告訴靜妃孫夢潔,自己晚上在永壽宮晚膳,木妃李娜、怡妃陳秋蝶也會過去,晚膳之前,順便召見孫標。


  隨後又讓小太監王廉去召見各部部長和華夏銀行行長李浩南,按照華夏的體制,三院十部、華夏銀行的主官,都是由皇上直接任命,對皇上負責,直接聽命於皇上。


  便是十部部長,表面上聽命於總理,但皇上才是他們真正的主子。


  李自成離京大半年,回京之後自然要逐個召見他們,不過,北京城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除了了解各部的正常運轉,多半是布置新的工作,做為新年的工作重點。


  人事部下面,要增加一個東北事務司,專門主管東北地區的建設,掌管東北地區的繳獲的銀錢、糧食等。


  此外,還有兩件事也是刻不容緩,開年之後便要進行。


  一是儲備年輕的官員,特別是受過新式教育、從華夏自己院校中畢業的學子,哪怕年齡輕、沒有多少工作經驗,暫時做為主官的副手,或是擔任知縣一職,先放在具體的職務上鍛煉,一旦需要,立馬就能去歸化之地任職。


  二是在關外的歸化之地,特別是沒有漢人,或是漢人佔少數的各個都督府,按照傳統的方式實行科舉考試,從當地遴選出一批忠於華夏、會說漢話的官員。


  選才的原則很簡單,首先是忠於華夏,其次是會說漢話,第三才是為官的能力,遴選出的官員,暫時做為吏員充實至各府縣,逐漸取代原先的貴族。


  也就是說,各個都督府的主官,可能是漢人,也可能遴選出的歸化漢人,原先的貴族,並不能永久霸佔著官位,除非他們能在遴選中勝出,或是為華夏做出新的貢獻……


  國防部長牛金星的任務並不重,首先是為北海艦隊增加編製:一個團的海軍和一個團的陸戰軍。


  此外,南海艦隊陸戰軍第一營江盤部、第七營第二師楊辰虎部、第八營第二師卓光羽部,立即列裝西寧步槍,以及必要的山地炮、手雷、火藥包;第四營第二師高祿部、第六營第二師白尚文部,也要儘快列裝步槍。


  第二營增加兩個騎兵團,與第一營一樣,達到五個騎兵團的滿編。


  牛金星稍稍有些失望。


  皇上在軍事方面的動作太小,除了列裝西寧步槍,只是增加了兩個團的騎兵和兩個團的海軍,步兵的人數保持不變。


  華夏國土在增加,僅僅一個東北,就增加了百萬的土地,還有東南、西南……


  華夏的賦稅也在增加,應該可以養活更多的軍隊,華夏土地這麼大,也需要養活更多的士兵!

  難道新年之後,皇上在軍事上不會有大動作?

  不過,在皇上面前,他這個國防部長,只有執行的權力,離開乾清宮,牛金星的心情有些鬱悶。


  李自成估計,用一下午召見幾位部長,時間很緊,便加快了速度,讓交通部長李琬,增加第二路橋公司的人手,加快東北道路建設的步伐;讓司法部長陳名夏,儘快完善華夏的幾大律法,特別是《推恩律》和《反貪律》。


  召見稅務部長崔文軒、農業部長王聚奎、工商部長王胤昌的時候,只是詢問了幾句,因為沒有特別的事情,李自成讓他們先回去,改日再召見了解詳情。


  華夏銀行行長李浩南,主動向李自成彙報,紙幣在北京、南京、蘭州三大工業板塊已經全面推廣,此外,四川、陝西、山西各省,紙幣的發行工作也是穩步推進。


  李自成心中一動,現在的東北,不缺乏儲備銀,應該可以發行紙幣,至少遼寧省可以發行紙幣,便於關內關外正常的流通,至於東北的幾大都督府,可以暫緩一步。


  此外,華夏的行政設置,與大明有很大的區別。


  大明的漢地,只有十五省,分為北方五省、中部五省、南方五省。


  但華夏的省份明顯增多,繼續沿用這些稱呼,顯然不適應了,而且,蘭州、西寧地區,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工業板塊,強行划入北方五省,顯然不合時宜了。


  經過與李浩南的商討,李自成對華夏的省級機構,重新進行分類。


  北方五省:河北省為龍頭,包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以北京-天津工業板塊為依託,北京為中心城市,濟南、太原、西安、開封、天津、鄭州為副中心城市;

  東方四省:江南省為龍頭,包括浙江、江西、湖廣,以環太湖工業板塊為依託,南京為中心城市,杭州、南昌、武昌、鎮江、常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揚州、廬州、長沙為副中心城市;

  南方四省:廣東省為龍頭,包括福建、台灣、廣西,以海上貿易為依託,廣州為中心城市,福州、南寧、泉州、香山、桂林為副中心城市;

  西南三省:四川為龍頭,包括雲南、貴州,以成都平原為依託,成都為中心城市,昆明、貴陽、重慶為副中心城市;

  西北四省:甘肅為龍頭,包括青海、河西都督府、青山都督府,以蘭州-西寧工業板塊為依託,蘭州為中心城市,西寧、歸化為副中心城市;

  東北四省:遼寧省為龍頭,包括安東都督府、黑龍都督府、興安都督府,以瀋陽的三大市場為依託,瀋陽為中心城市,長春、通遼、海州為副中心城市。


  數著數著,李自成不覺暗笑,華夏立國不過四年,除了接管了大明時代兩京十三司共十五省,現在省級行政區域已經增加至二十四個。


  新增的省份中,除了東南沿海的台灣省,其餘的八個,都在北方,東北四省、西北四省,難怪梁文成經常吹鬍須瞪眼,華夏擴張的步伐,是不是太快了?


  但李自成很快就否定了。


  遼寧、甘肅、青海三省,原本就是屬於大明,土地上也是以漢人為主,其中遼寧、甘肅境內,漢人在當地至少能達到八成。


  新增的土地,除了台灣,就是北方的草原,而草原上的滿人、蒙古人,都是漢人的死敵,必須要除去的。


  與後世相比,華夏的土地依然有許多缺失,缺失最多的還是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便是與大明洪武、永樂年間相比,也有許多缺失……


  新的的行政區劃,並不是要增加一級管理機構,只是讓朝廷做為參考,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各地區的特點,發揮各地區的地域優勢,比如南方四省,工業發展水平比不上東方、北方諸省,但南方有海貿的優勢,積累大量資金之後,將來發展工業的時候,可以厚積薄發,一舉趕超北方諸省;而西南地區,除了四川省已經有了一定的工商業基礎,雲貴兩省都是改土歸流的關鍵時期,暫時不可能大規模發展工業……


  科技部部長湯若望是李自成的老朋友了,從西寧開始,湯若望就一直追隨著李自成,除了在科技上給李自成帶來一個個驚喜之外,二人還聯手合作,在西北地區大肆推廣天主教,甘肅、青海兩省,至少有七成百姓皈依了天主。


  這次召見湯若望,李自成最關心是是,科學技術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在華夏推廣。


  華夏的百姓,不識字者居多,推廣各種科學技術,最大的可能,還是各類高等學校,初等教育也能提高學子們的科學素質,但要發揮作用,需要很長時間。


  湯若望提出建議,推廣科技,讓更多的人皈依天主,工廠也能發揮作用,技術工人的酬勞,明顯比普通工人高,這會促進更多的人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學堂,學習新技術。


  此外,橋樑、道路、工廠生產的商品等等,也能激發百姓的科技熱情……


  李自成最後召見的,是教育部長郭世俊,今日時間倉促,否則兩人是要長談的,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李自成有一個知音,此人非郭世俊莫屬。


  郭世俊向李自成行了禮,「皇上,新式教育能否向南方各省推廣?」


  「朕也想呀,」李自成長嘆一聲,「世俊,朝廷的賦稅,恐怕不足以向南方大規模推廣新式教育吧?」


  「大規模推廣新式教育,賦稅一定承擔不起,」郭世俊微微點頭,「皇上,我們可以分兩步走,逐漸推廣新式教育,否則,十年之後,因為教育上的巨大差距,南北各省百姓的生活水平、朝廷的賦稅收入,也會出現巨大的差異。」


  李自成一愣,「如何分兩步走?」


  「北方各省先行推廣新式教育,南方各省滯后,已經是分兩步走了,」郭世俊道:「臣的意思,北方各省的新式教育,也就是義務教育,不用推廣至每一名學生,七八成足矣,剩餘的兩三成孩子再要推廣,銀錢花費上幾乎等同於那七八成。」


  李自成明白,剩餘兩三成孩子,要不就是生活在深山大川偏僻之地,要不就是爹娘是亞健康的人,本身並不支持新式教育,要讓這兩三成孩子入學,需要修築大量的道路,甚至為一兩名孩子修建一所學校。


  用同樣的銀子在南方推廣新式教育,可以讓三倍的孩子進入學堂。


  現在的華夏,經濟上遠遠無法達到義務教育的水平,實行百分百義務教育,顯然不太現實,「世俊的意思……」


  「新式教育向南方推廣,也是分兩步走,」郭世俊道:「第一步推廣至府縣,至少也要推廣至府一級,可以採取收一半學費的方式,每個府城開設一兩所小學和中學,這些學子畢業了,就是當地的教員,等到時機成熟,教員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增長……」


  「……」


  「皇上,」郭世俊壓低聲音,道:「臣聽說,這次攻破瀋陽城,收繳金銀千萬兩以上,這些銀子,都是滿清從華夏內地劫掠的,完全用於東北,對內地是否不公平……」


  李自成想想也是,瀋陽收繳的金銀有一千五百萬兩,如果將字畫、古玩等出售了,至少達到兩千萬兩,這些銀子全部用於東北的建設,一時半會又用不完,放在府庫里也是浪費,「不過,朕已經讓人事部成立東北司,專門管理這筆銀子……」


  「人事部不是尚未成立嗎?」郭世俊笑道:「此外,華夏各地都在推廣使用紙幣,必要的時候,稍稍多發行一些紙幣,南方各省的府縣,中小學也就有了著落……」


  「這……」李自成擔心步子邁得太大,「教育投入,必須持續下去,萬一後期的賦稅跟不上,前期的投入豈不打了水漂?」


  「皇上,華夏蒸蒸日上,賦稅豈能不增長?實在不行,新征之地,暫緩開發……」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塊李自成都捨不得,新征之地,如果停止開發,不僅是落後於中原漢地的問題,搞不好就是地方政權不穩,他思索良久,道:「東北存銀,每年只能投入兩百萬兩,南方各省,暫時推廣至江南、浙江、江西、湖廣、廣東、福建,能增設多少學校,世俊自行思量。」


  「皇上放心,臣不會讓皇上太過為難,」郭世俊道:「雲貴、廣西、台灣各省,正是歸化的關鍵時期,暫時不會大規模推廣新式教育,最多在首府開設一兩所學堂,皇上放心,只要高學與中小學同步發展,不出五年,教育就能回饋經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