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能源:中國經濟的機會還是陷阱(2)
李銀:風這個我還知道,2005年的時候,我們跟綠色和平組織給廣東省政府做了一個風力報告。關鍵風它有兩個不可測因素,一個就是風的方向,第二個就是它需要多大的場地。風電廠要圍一個很大的場地,我聽別人告訴我,很多企業去做這種儲備項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場地,在於土地。
郎咸平:說搞風電,圈了一塊土地,到時候上不了馬就蓋什麼別墅了。
李銀:所謂儲備項目就是這個意思吧。
王牧笛:然後我們還很羨慕像荷蘭那種靠風驅動的國家——童話的世界。
郎咸平:不一樣的,人家的是來磨小麥的,我們的風車是來圈土地的。
李銀:中國土地很大,各地自然條件是很不一樣的,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做風電,風電也不可能成為主流的。
王牧笛:然後你再看太陽能。中國太陽能方面有兩個比較牛的企業,一個是皇明——光熱轉化,一個是尚德(施正榮那個)——光伏發電。尚德2005年在紐約上市的時候,當時成了「資本英雄」,施正榮當時說是首富嘛。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追隨效仿者,結果大家把新種能源炒作成一個概念,一個金融概念。施正榮自己的話說,當時全國搞服裝的、搞房地產的全去搞新能源去了,當時有3000多家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結果金融危機一來,光伏企業屍橫遍野。
郎咸平:像尚德還算是不錯的企業。
李銀:尚德有自己的技術,它自己搞研發。
郎咸平:而且它不但有自我技術,而且它還有整個產業鏈的整合,從上游的原料一直到下游基礎它全部都有。這才是做這種所謂光伏企業的一個制勝之道。
李銀:其實光伏企業有很多隱憂,第一個我覺得最大的隱憂是如何從石英砂裡面提純硅,這需要很高的技術,它也是高污染的。
王牧笛:污染的那東西叫四氯化硅,它污染的食品,孩子吃了智障。
李銀:很難處理。第二個問題就是光伏的上網電價,它數倍於普通的上網電價。沒有企業願意去用它,除非你有直補。
郎咸平:所以現在像尚德這種企業,它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降低成本,可是很難。
李銀:說到這個直補的問題,我想起了日本,我剛從日本回來嘛。日本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就開始啟動了它們的太陽能計劃,國家對企業的政策補貼一直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家對用戶直補,凡是你用我太陽能發電設備發的電,都給你補貼,這個補貼到2005年已經結束了。2006年開始,日本的環境省又實施了一個新的「太陽作戰計劃」,家庭用戶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以減排為目標的,全都給你補貼,大規模補貼。就是從1973年到現在,這是個持續的策略和政策。
郎咸平:30多年。結果呢?
李銀:結果現在日本的空氣非常好,這是第一,碳肯定減排了嘛。第二就是全世界的太陽能產業裡面,日本是第一大的,它的太陽能電池產量佔世界總量的50%。
郎咸平:因為他們比較富裕,所以說他們買得起,再加上補貼,才有可能推動。那如果我們13億人口裡面12.9億買不起呢,你怎麼補貼。到最後屍橫遍野、產能過剩、投資重複浪費,這麼幾十年積累的那麼一點點資金就讓這一波的新能源上馬給摧毀掉了。
李銀:而且它名義上還是在市場機制下的一個發展,想想以前彩電是不是這樣的?水泥是不是這樣的?
王牧笛:你看我這有一組數據說:全世界其他國家總共就有七八家多晶硅製造商,中國有四五十家;其他國家總共有七八家太陽能電池的製造商,中國有兩三百家。這個行業現在是高風險、高投機的行業。
李銀:而且我們還要進口一些高純度的多晶硅,原料不全是自己有的。
碳排放的定價權之爭
現在美國為什麼不簽《京都議定書》,它要掌控定價權,所以現在是美國跟歐盟在競爭。
說不定我們在為別的國家提供了綠色電力的同時,自己的環境變成一片烏黑。
王牧笛:一個是風能,一個是太陽能,還有個核能。核能現在也是炒得比較火的一個能源,現在中國的核能戰略,從之前的「適度發展」到「積極發展」,現在的策略叫「大力發展」。
李銀:之前我們是在沿海建核電站,現在內陸也開始建,重慶都開始建了。
王牧笛: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是法國,法國不管國際油價幾美元還是幾十美元的變化,都可以靠核能發展自己的經濟,它80%的電靠核能。
李銀:為什麼不跟芬蘭比呢?芬蘭基本沒有什麼資源,它都是靠核能、生物燃料來發電的。那不一樣,芬蘭和法國都不大。
王牧笛:儘管會看到新能源這麼多的問題,但是地方政府它是不管的。現在有人調侃說地方政府是「閑不住的手」。
李銀:2007年大概是3月份我在芬蘭參觀了那個TVO公司,就是整個芬蘭最大的核電運營公司。它們當時在建芬蘭的第五座核電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座核電站。它政府的協調、配套設施的規劃是非常到位的。我們去參觀它那個地下100米的核廢料掩埋地,他們告訴我們說政府是如何規劃這塊地100年以後的用途的。我們能不能做到這樣呢?
郎咸平:人家什麼水平啊?芬蘭是吧,上次我去芬蘭,到它們總統府參觀,沒看到什麼警衛,就看到他們的總統牽著他太太的手,從我前面走過去,還打個招呼。他們跟我們完全不一樣。
李銀:風格完全不同,管理風格也完全不同。咱們地方政府如果考慮到這些隱憂,那他就不會那麼盲目了。
郎咸平:我們就是一窩蜂地上馬,問題層出不窮。
王牧笛:問題在於現在整個的財政對於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郎咸平:因為我們在發展什麼?產業轉移、產業升級,我們希望發展高科技跟資本密集的產業,而新能源不但高科技而且資本密集,雖然我們根本就不掌控核心技術。
王牧笛:而且還把它當做救命稻草。
郎咸平:還搞個什麼電池汽車,電池也不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我們也不掌握核心技術,都是裝配。
李銀:我想起比亞迪。
王牧笛:王傳福自己誇下海口,說比亞迪要在全球賣1000萬輛,超過豐田,成為全球第一。然後郭台銘直接隔空對話巴菲特,問他說:「你不投資比亞迪嗎,你敢坐比亞迪的汽車上下班嗎?」
李銀:其實換句話說,如果我是企業,在中國這個環境裡面,當我發現政策利好,然後國家的補貼這麼多,而且我同時拿了項目之後還能夠儲備,那我為什麼不去投資這個行業呢?
王牧笛: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政府對新能源的支持是源源不斷的。我看今年關於可再生能源的預算安排達到了100億元,比去年高出60億元。在這種財政支持下,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民間投資者,尤其那些風投,還有基金投資者,把它炒作、包裝成一個金融概念。
郎咸平:然後上市圈一筆錢走人,到最後股價狂跌,坑害中小股民,這就是不斷重複的遊戲。
王牧笛:你看現在A股市場這個節能板塊很火,尤其那個節能建築板塊,現在被業內稱為「不死鳥」。
李銀:它們有一個新板塊叫碳減排板塊。
王牧笛:用基金經理自己的話說,我相信關於新能源的故事一定能夠越講越圓。
郎咸平:因為多講幾次就熟了。
王牧笛:講圓了之後這股價就上去了。
李銀:在他們看來新能源可能是個趨勢,但是要解決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怎麼把握量和度的問題。
郎咸平:我們就是把握不住,整個經濟裡面能源占的比重只有10%,新能源只佔這10%的10%。我們要靠這個1%的新能源拉動中國經濟,你說可不可笑。
李銀:我想起一個擔憂,美國做得那麼積極,歐盟這麼積極,日本也這麼積極,中國能不做嗎?
王牧笛:現在新能源在中國的關注都到什麼程度了,現在都是各地方的「一把手」工程,都是各地方的第一首長來把控新能源的建設。
李銀:這兩天我看到一個消息說,深圳近日批複的一個文件,每年要用5億元人民幣來支持新能源項目。深圳有什麼新能源項目可以做的呀?
郎咸平:它靠海嘛,有海風,以後畫圖就是這樣子,清風徐來,一個風車旁邊配一個藝術家。
王牧笛:也有很多人站在一個看似很高的位置上來探討這個問題,說每一次的危機都是靠技術的革命來擺脫這個危機的。
郎咸平:那是美國。
王牧笛:上一輪是IT革命。
郎咸平:那也是美國。
王牧笛:這一輪是ET革命——新能源技術。
郎咸平:也是美國。
李銀:下一步還有一個擔心是對消費者的轉嫁。舉個例子,您在中國香港坐過航班到英國的倫敦吧,它那個來回的航程大概是1.198萬公里,如果按歐盟的ETS——歐盟的排放交易機制,一個乘客得付24.25歐元。那如果以國泰航空這個航班來計算,它每周有4班,總共要支付37.5萬歐元的碳排放費用,換成人民幣就是365.7萬元,那這個費用不轉嫁給乘客,它還有利潤可言嗎?
郎咸平:我還看了一個新聞報道說周迅去年飛了15萬公里,她排放了1.9噸的碳,按美國的碳關稅標準一噸70美元。
李銀: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這個費用的。
王牧笛:這個碳的標準現在成了一個企業的新標準——碳認證。
郎咸平:你講的這話就太對了,這就叫什麼——叫掌控碳排放的定價權。我談過很多次的這個定價權就是歐美掌控的,現在美國為什麼不簽《京都議定書》,它要掌控定價權,所以現在是美國跟歐盟在競爭。
王牧笛:很多媒體把現在奧巴馬政府的新能源戰略,跟1993年柯林頓政府實行的「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做了一個比附。那個計劃改變了後來15年間世界經濟的版圖,而這個計劃有可能改變未來15年世界經濟的版圖。
李銀:趁著這個新秩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中國還有辦法去擺脫這樣一個劣勢。
王牧笛:比如說我們做一個忠告,跟股市的忠告一樣:新能源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郎咸平:我跟你說沒人聽的。這是郎教授這麼多年以來的經驗,我講的話基本都不會聽的,什麼時候會聽呢?等到已經發生,已經來不及了的時候。所以我們自己談談,自娛自樂算了。
王牧笛:而且你看新能源好像它的賣點是清潔,可是諷刺的是:風能用的風電機組的核心是銅,而銅的開採和冶鍊是高污染的;然後多晶硅,剛才說到多晶硅會產生四氯化硅嚴重污染土壤和食品,還有就是多晶硅提煉和生產比所有高耗能行業更耗能。
郎咸平:而且你會發現核心技術你沒有掌控,但是污染行業的生產基本都在中國,這是一定的,你等著看。
王牧笛:那個時候說不定你為別的國家提供了綠色電力。
郎咸平:中國變成一片烏黑。
李銀:中國已經警惕到了,現在開始說產能過剩的問題了。
王牧笛:但是這只是一個層面的警惕,還有更多層面的樂觀,比如說傳統能源或者傳統汽車行業,我們跟西方國家差距太大,我們的品牌起步晚了二十年。新能源,尤其新能源汽車,這種東西好像我們跟西方國家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
郎咸平:這是胡說八道,我只能說我們是一個感覺非常好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