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風流軍師> 第178章 仇恨

第178章 仇恨

  回到房間,李彥讓茗翠躺下,試試他的體溫,不發燒,也沒有肚子疼和胃痛,應該不是吃壞肚子,猛然想起來:「茗翠,你的月事來了沒有?」


  楊茗翠雖然和李彥已經算是夫妻,這半年來,兩人跟小夫妻沒什麼區別。楊茗翠帶來的錢已經不多了,可是偏僻的山區,東西也便宜。為了不引人矚目,李彥又很低調,所以生活總的來說還算不錯。


  兩個人雙出雙入,同榻而眠,李彥是流放官員,能生活到這程度,也算是想當不錯。深山寂寞,沒事可干,床上運動也就不會少了。


  但畢竟沒有正式嫁給李彥,在古人女孩看來,這畢竟是羞恥的事,臉色一紅,低聲說道:「我沒注意。」


  說完一下想起來,是不是自己懷孕了?這一明白過來,一算計可不是嗎?應該半個月前就來的月事,現在也沒來。有些幸福的說道:「看來不用擔心,可能是我有了。」


  李彥可一點都不高興,皺著眉頭說道:「明天去縣城看看確定一下。」


  楊茗翠有些不解的看著李彥:「你好像不高興?」


  李彥回過神來,搖頭說道:「都怨我,你有孩子我當然高興,可這裡的條件,不是太危險了嗎。我喜歡孩子,可你的身體更重要。」


  見李彥是因為這個,楊茗翠感到幸福。摸著自己的肚子說道:「沒事,哪個女人不生孩子。這裡也不錯,有吃有喝,又很安靜。真希望永遠和你這樣下去。」


  李彥可不是這樣想的,這時候醫療條件太差了。這一路南行,經過這麼多年,走的地方也不在少數,只是自己知道的,有多少難產死人的,孩子生下來就死的比比皆是。


  李彥也想改變這種醫療狀況,可世俗觀念哪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他在自己家裡,在曲江書院都開設了醫學專業,也招收了一些女孩,可還沒等有點成績,竟然被流放到這裡。


  想到這些李彥就是一肚子氣,真的想幫著李世民趕緊當上皇帝。天下徹底穩定,自己好多計劃都能逐步實現。有時都在想,自己躲避到底對不對。


  這一次李世民看的也沒錯,李彥確實是把罪名攬到到身上,只要不是死刑,自己最重也就是流放,那樣就能躲開長安最後的爭奪,這也是他的計劃之一。


  就是李世民也看到這點,所以對李彥失望,根本不管他死活。既然不想為自己出力,留不留他也無所謂了。


  李彥搖頭說道:「不行,明天去縣城,要是確准之後,你就回長安,安心把孩子生下來。」


  「不」楊茗翠堅決的說道:「我不回去,我要和你在一起。」


  李彥咬咬牙說道:「聽話,要是不聽話,這個孩子就不要。」


  楊茗翠有些發獃,她不知道李彥到底怎麼想的。她不想回李家,因為擔心楊氏對自己有看法,楊吉兒又是那樣善妒。如今自己有孩子再進家門,楊氏和家裡人怎麼看待自己?還不得說自己為了攀上少爺,憑孩子要挾李彥啊?可李彥一這樣說,她又怕失去孩子,只剩下哭了。


  李彥也懷疑,楊茗翠本來說好好的,竟然突然離開家失蹤,潛藏在長安,就是不回去。如今都有了孩子,還是抗拒回家。問道:「到底因為什麼你不願意回家?是不是誰說什麼了?」


  楊茗翠趕緊搖頭:「沒有,我只是不願意離開你。」


  李彥笑笑:「那個好辦,你先回去,我最多一年就能回去。那時候我們就又能在一起了。」


  怕李彥說不要這個孩子,楊茗翠只好點頭:「你真知道一年之內能回去?」


  李彥很自信,即使到時候李世民不管自己,他也會大赦天下,那時候自己就能返回長安。這個地方不錯,考慮是不是把全家搬到這裡。事到如今,已經沒有必要在長安,遠離那裡也不錯。這是湖廣地區,算是內地,戰亂不多,再說未來想當一段時間沒有戰亂。他點點頭說道:「相信我,一定是這樣。」


  第二天一早,李彥趕上牛車,拉著楊茗翠去竹山縣。離開小路之後,牛車進入官道,這條路雖然官道,也不是很好,崎嶇不平。李彥趕得很慢。這樣速度的牛車,今晚得在竹山縣住一夜,所以也不著急。


  過午的時候,牛車進入竹山縣。李彥沒來過,楊茗翠卻來過幾次,很快找到一個門前掛著紅十字旗的診所。


  這還是李彥創造出來的,李淵一道聖旨,如今大唐天下,紅十字,白色旗,已經是醫院的標誌。郎中這個詞也漸漸沒人說,大部分都是稱呼醫生。


  看到這是一個藥鋪,裡面有坐堂的醫生,李彥兩個人進去,什麼也沒說,只是說不舒服。老醫生的水平還真不錯,只是一把脈隨後看看李彥說道:「恭喜,恭喜,你妻子有喜了。沒有什麼毛病,只要注意調養就行。


  沒得到家裡的信,不知道吉兒怎麼樣了。雖然知道不是時候,又有一個孩子還是很高興的事,決定住一夜,明天多買些東西。


  山裡趕上陰天已經飄雪了,一旦大雪封山,再出來就困難了。還是準備一些東西,看看安排時間讓張龍他們送楊茗翠回長安。剩下李彥自己,他也不打算出來。


  只是知道玄武門事變是626年,也就是武德九年,可是哪一天李彥不知道。再說李世民是先當太子,后當皇上的,誰知道是哪一天。


  還是安心等著吧,把這裡建設好。一旦返回長安,就把家搬到這裡,以後不再去長安。李世民已經當上皇帝,也就不會在乎自己,以後就可以逍遙自在。有吉兒有茗翠,有兩個孩子,這一生足矣。直到第二天下午,李彥的牛車才回到山裡。


  可是一直到家門口,也沒有見張龍他們出來迎接。楊茗翠說道:「他們兩個呢?怎麼不在?「


  李彥說道:「可能又是去打獵了。眼看下大雪了,也快過年啦,再說他們閑著也沒意思。」


  楊茗翠點點頭。李彥說道:「他倆是什麼人,真的很對不起他們,和我們蹲在山裡受苦,以後一定要補償他們。」


  楊茗翠說道:「不知道,他們都是叔叔找來的。要是有條件他們該成家了,都不小了。」


  李彥一邊跳下車,一邊說道:「那是當然,家裡還有沒出嫁的女孩,讓他們看看,有中意的就行」


  李彥扛起一袋糧食,向小院走去。剛到院子里看到從屋子裡出來兩個人,都是三十來歲。


  李彥一驚,這裡從來沒有外人來過,只有王凱來過一回,說是按著縣令的要求檢查一下,當然也沒說什麼離開。李彥只要不逃跑,不幹違法的事,沒人管他。該交的稅不少就行。


  今天沒見到張龍和劉曄,竟然是兩個陌生人。李彥把手裡的糧食放下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其中一個子高一些的說道:「沒想到李俊青確實不一般,流放竟然過的這麼好,真讓人嫉妒。」


  另一個狂妄的哈哈大笑:「不過好日子到頭了。少爺悲憤死去,他倒是活得逍遙自在。」


  李彥瞳孔收縮:「你們是鄭家的人?」


  高個子說道:「夠聰明,既然知道也就不用廢話,殺人償命,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李彥有些奇怪,吃驚的問道:「你說鄭瑜死了?」


  這個人說道:「鄭少爺已經自殺,都是你乾的,那就給鄭少爺陪葬吧。」


  李彥沒有奇怪的表情了,自己在房州不是什麼秘密,一直在防備鄭家的報復。可是快半年過去了,什麼動靜也沒有,也就不放在心上。原來鄭瑜自殺了,為什麼李彥不問也知道。他冷靜的問道:「這裡的人呢?你們把他們這麼樣了?」


  「兩個不識時務的東西,當然是殺了」高個子不屑的說道。


  李彥心頭大震,眼裡立即殺機隱現。這半年時間,張龍、劉曄和李彥就像一家人一樣。一開始或許是因為保護楊茗翠,可後來兩個人都把李彥看做弟弟一樣。要是沒有他們兩個,李彥和楊茗翠絕對不會這樣幸福。聽說兩個人死了,李彥第一次有了殺人的想法。


  身後不遠處的楊茗翠也聽到怎麼回事,一下來到李彥身邊,把劍遞給李彥,自己手中的劍抽出來就像其中一個人撲去。


  這兩根本人根本沒在乎,在竹山縣裡一打聽,直接找上縣令萬謝元。對萬謝元來說,他一個七品縣令怎麼能惹得起鄭家這樣的門閥世家。再說也沒必要替李彥扛著,當然他們很容易就找到這裡。


  很巧的是從來不出去的李彥,因為楊茗翠懷孕,這事不能讓兩個人代替,親自帶楊吉兒去縣城,家裡只有張龍劉曄。當兩個人知道是鄭家來人的時候,想衝出去找李彥報信。可鄭家來的不是兩個人,是六個人,還都是好手。


  雖然殺了兩個,但張龍和劉曄最後也是被殺。李彥不知道他們是沒跑得了,還是不想跑,但結果是兩個人都死了。


  楊茗翠有孕在身,李彥有些恨自己,總是優柔寡斷。已經這樣,自己還在猶豫,竟然沒有楊茗翠痛快。很自責的他刷的一聲抽出劍, 向另一個人撲去。


  這時候兩個人在屋子衝出來,手裡都是橫刀。對於李彥會武他們知道,相信不會高到哪去。文人即使會點功夫,那也十分有限。


  在縣城裡得到消息,並不知道李彥這裡有幫手,有兩個人也認為是侍候李彥的下人。根據衙役說,還有一個女人。這讓領頭前來的鄭峽更加怒不可遏。


  自己大哥就是因為受傷嚴重,不能人道,才羞憤自殺的。李彥竟然流放的時候還帶著女人,這簡直是不能容忍的事。


  他們殺了張龍和劉曄,並沒有離開,相信李彥不管幹什麼去,都會回來的。果然他等了快兩天時間,李彥終於回來。


  鄭峽是鄭瑜的弟弟,功夫不錯,掌管鄭家戒律堂。派出人竟然沒有殺掉李彥,十幾個人只逃回來三個,其他人都被殺。他想親自來,可是突厥進攻雲州,雲峰鐵路出事,五大家族聚會河東,商議解決事情,他隨同父親去河東沒有時間。


  天氣開始變冷,突厥退兵。就在這時候鄭瑜發現妻子偷人,質問的結果是鄭瑜不行,妻子理直氣壯的把鄭瑜羞辱一頓,鄭瑜一來氣羞憤自殺。


  他的媳婦當然是被殺,鄭家的仇恨再次被點燃。鄭峽帶領五個好手,加上他自己趕往房州來殺李彥報仇。鄭峽沒有出來,擔心李彥逃跑。他想讓手下抓到李彥,要折磨死李彥,否則難消心頭之恨。


  沒想到李彥身邊的女人竟然會武,這超出他的算計,所以趕緊出來。就在和另一個人出來的時候,結果讓他有些吃驚。因為這個女人的功夫很好,手下號稱刀王的竟然不是對手,節節後退。


  李彥的功夫也超出他的預算,看不出李彥如何拚命,但是出劍很快,逼得高個子鄭奎不斷後退。鄭峽才不管什麼江湖道義,一揮手中的劍喊道:「上,殺了他們。」


  四個人一起衝殺過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