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血火遼東(二)
進攻遼東的戰鬥更加激烈,唐軍將士不畏生死,頑強進攻。李世民每天都親臨前線,有時指揮投石機,用巨石攻城,有時竟然親自催馬前行,引弓搭箭向城上射箭。
雖然李世民的那幾箭什麼問題也不解決,但皇上親臨前線,和士兵一起戰鬥,這極大鼓舞了唐軍的戰鬥意志,各路總管也清楚,不拿下遼東唐軍就是失敗。
每一天都是在戰鬥中度過,雙方軍隊都表現出極大的毅力。遼東城裡的軍隊總數和進攻的唐軍不相上下,所以,戰鬥膠滯起來,根本停不下來,也攻擊不上去。
李世民的臉上出現焦急神色,難怪隋軍三次止步遼東城,高句麗確實不容易對付。看著前面的戰鬥,聽著震天的喊殺聲,李世民的思緒飄向了遠方。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這時候去想李彥幹什麼?不行,不能這樣下去,他彷彿看到李彥那帶有嘲笑的臉。
回頭看到了飄揚的戰旗,看到那一面旗,李世民心裡就有些不舒服,因為那是一面七星龍旗,他不得不接受群臣的意見。
李彥既然讓西唐、台灣、呂宋和東南全都使用這種旗,而大唐卻不是,怎麼能確定自己的正統地位?不得已下令傳達聖旨,以這種七星龍旗為大唐的國旗。
長安上空升起了這一面大唐標緻的旗,雖然心裡不舒服,但不能不承認這面旗幟成為大唐的標緻。每天太極宮裡,那一面旗升起來的時候,確實能振奮人心。
看到這面旗,李世民想的是什麼時候能讓新漢把他們的五色旗也換上七星龍旗。不得不承認,李世民也開始認為這面旗飄揚的地方就是大唐領土。可李錦兒根本不管那一套,她有自己的一套東西,國旗、國徽、錢幣、服飾和國體,這讓李世民很無耐。
看著那面飄動的旗,李世民一震,連忙叫過來程勇:「傳令下去,攻城弩換上火箭。」
侍衛總管程勇是御林軍將領,一聽命令,立即向進攻的將領下達命令。李世民也是一點點想,看來打仗自己在靈活性上確實不如李彥。如今自己想到這點也很得意,看來朕也不比李彥差。
他一道命令接一道命令下達,很快駐守遼東城的高彬傻眼了。因為從城外飛進來,不再是巨大的弩箭,而是弩箭的前面帶著很大的棉球,上面浸滿了油脂,一個個大火球飛進了城裡,立即引起大火。
這還不算,幾個時辰之後,大唐投石機飛進來的不再是石塊,而是瓦罐,裡面是桐油。這些瓦罐砸在城內城上和城牆,一支火箭就是一大片火海,遼東城裡已然是人群大亂,都在忙著救火。
李績他們一看皇上就是聰明,下令士兵登城,新一輪強攻開始。面對大火,面對巨大石砲,高句麗軍隊終於擋不住,前面的進攻部隊登上城牆,進攻戰隨後變成了巷戰。如果兩下軍隊相交短兵作戰,高句麗軍隊立即看出來不行,很多士兵不是頑抗,而是被圍立即投降。
歷時二十多天的攻城戰終於勝利,唐軍進入遼東城。李世民坐在城裡的大殿上,一臉的得意,這是皇上出的主意,火攻遼東城,當然是馬屁如潮,讓李世民洋洋得意。
如果李彥在這一定狠狠的打擊他一頓,這點辦法一開始就應該想到,用了二十多天,損失好幾千人才想起來,有什麼好得意的?
但李彥不在,別人哪敢,當然都大喝讚歌拍馬屁,弄得李世民十分高興。隨軍的參軍劉永良問道:「皇上,對遼東城裡百姓怎麼辦?」
李世民深思一下:「不要驚擾他們,選擇自願的人遷移關內一部分,其他人安撫下來,給於錢糧,讓他們安居樂業。」
程勇說道:「皇上……」但他把話又停下,李世民說道:「你有什麼意見嗎?」
程勇是侍衛,一般不參與政務。他是騎士團出來的,覺得皇上的做法有些不對,但他不敢說,又停下話語。見李世民問,搖頭說道:「沒有。」
李世民瞪他一眼說道:「有話就說。」
程勇說道:「臣認為應該大把遼東人的盡數遷走以填空地,而這裡應該設置大唐州府縣。」
李世民看看程勇:「又是李彥那一套吧?朕是德加四海,非自願的人豈可強行遷離祖居之地?但你的設置州府還算辦法。傳令,遼東設遼州,安排刺史,駐防遼東城,其他佔領的地方分役州府,設遼東大都督府管理。」
程勇可不敢多說,他不過是程家庶出的子弟,皇上沒有責怪還同意設置州縣,也就不再說話。李世民對下面的群臣說道:「通報定州太子,向長安傳捷報,唐軍收復遼東。在此修整幾日,兵進白岩城。」
白岩城裡城主孫代音臉色蒼白,在地上轉圈,唐軍攻破遼東城,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讓他心驚膽戰。對自己的副將李奐說道:「我們投降吧?唐軍從來都是這樣,只要我們投降,還能保住位置,他們一撤軍,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李奐搖頭:「城主不可,唐軍遠來疲兵,已連續作戰幾個月時間,兵馬十分勞頓。白岩城四面險要,我們又有實力優勢,投降會讓人笑話。再說,大唐軍隊早晚必然撤走,那時候莫之離大人會饒了你嗎?我認為我們應該據城堅守,此時已六月,堅持幾個月唐軍就必然撤退。」
孫代音膽小沒主意,本來已派人聯繫唐軍打算投降,但一聽李奐的話覺得有理。唐軍進攻遼東城用了快一個月時間,那他們在冬季來臨前是拿下平壤的,那時候東北還是高句麗王說了算,自己投降那不是危險了。點頭說道:「你說的也有理,那該怎麼辦?」
李奐說道:「城主可向莫支離大人請求增援,烏骨城兵力眾多,如果有兵力增援,我們堅守是沒問題的。」
孫代音說道:「好,那就這麼辦,你組織兵力守城,我向大人求救。」
李績得到李世民的通報,白岩城主已經答應投降,他認為也就是兵臨城下受降,但是到達之後,看到的是城門緊閉,上面防守嚴密。這讓他當時大怒:「傳令,把白岩城包圍,四面進攻。」
大軍立即把白岩城包圍,重型投石機開始進攻,李績也想用火攻,但後面的物資運不上來,唐軍中已沒有桐油可燃物,只好以長規戰術攻城。
探馬斥候報告:「烏骨城方向有兵力增援,人數大約五千人左右。」
李績知道,如今唐軍已連下七城,除去傷亡的,水軍在攻擊建安,而陸軍以不過五萬多人,再除去駐守各地和運輸物資,能作戰的兵力三萬多人。此時白岩城再增加幾千守軍,必然難以攻下,說道:「契必何力為主將,薛萬徹為副將,阻擋援軍,擊敗他們。」
「是」契必何力是突厥降將,一直對大唐很忠心,也勇敢無畏,當時領兵阻擊增援的高句麗軍。
李世民統領的主力六軍到達,聽說孫代音耍了自己,當時大怒:「傳朕的命令,得城當悉數以人財分賞士兵。」
這一個命令下達,進攻的唐軍當時興奮起來。那誰不想先攻進城裡?後進去可什麼也得不到了,所以四面進攻的唐軍將士連將軍都親自上陣,向城上進攻。
城裡孫代音又嚇傻了,對李奐說道:「都是你,非要守城,如今援軍失敗,用什麼守城?如此出爾反爾,唐軍一定殺了我們。」
李奐也沒想到唐軍進攻這麼快,而他的增援軍隊如此不堪一擊,一時不知道怎麼說好。孫代音喊到:「快傳令下去,舉白旗投降,派人向唐皇請降。」
李奐也是詭詐之人,他知道這樣出爾反爾,唐皇一定大怒,圍城后說不上會屠城,但作為請降使者卻不一定被殺,連忙說道:「城主,為表示誠意,我親自去。」
孫代音連忙說道:「好,晚上唐軍停止進攻,你就出城,務必請求投降。」
唐軍大營里,李奐跪在李世民面前:「大唐皇帝,孫城主受了小人挑撥,又有蓋蘇文大人壓力,所以才對抗唐軍。如今已知道錯了,現來請降,永遠歸附大唐。」
李世民哈哈一笑:「爾等蠻夷小民,現在也知道錯了?那好,你帶著唐旗回去,至於城上,開城讓大軍進城,我可饒了爾等。」
「謝皇上萬歲。」李奐拿著唐旗連忙回去。
李世民傳令:「敵人已投降,朕已應允停止攻城,明日受降。」
李績他們一聽,這是怎麼回事?連忙和張世貴還有張儉他們進來:「皇上,怎麼同意投降了?將士甘昌矢石不顧生死,完全是皇上說已得城內之物賞之,如今同意降納,那可是將士的……。」
李世民說道:「他們即以請降,即為大唐臣民,守城死戰,為其主可謂忠也。朕縱兵劫掠財物,殺妻女,與心何忍?朕不能為之。將士攻城有功者,朕用庫府之財犒賞,算是朕從將軍手贖此一城如何?」
李績無話可說,他不是李彥,無膽量和皇上對著來。雖然心裡不舒服,但還是說道:「皇上仁德,臣遵命。」
李世民用重金賞賜平息部下的不滿,心頭有些恨李彥,他把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將都教壞了。但他認為還是自己的方法正確,如果不優撫這些人,怎能保證遼東平穩?
第二天一早,果然白岩城上樹立起大唐七星龍旗,四門大開孫代音帶領百官出城投降。
李世民下令軍隊駐城外,不可進城擾亂百姓,在臨水河岸邊召見孫代音,這是唐軍進攻遼東以來第一個開城投降的,讓李世民心情很好。
張世貴說道:「皇上,孫代音主動請降,應該給高句麗一個榜樣,讓他們知道,大唐皇帝仁慈,必然感召他們,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所以應重用孫代音,優撫白岩城的人。」
李世民點點頭:「張卿所言極是,朕也覺得一城一城攻佔,耗費時間,很難平定高句麗,就聽卿之所言。傳朕旨意,給城中百姓每人賞賜錢物,八十以上賜給錦帛,守城之兵發放糧餉,自行離去,不加追究。孫代音為白岩城刺史,白岩城改岩州。」
李績沒說話,張儉的臉色也不是太好看,跟隨孫代音一起投降的,還有扶余城葛里說道:「大唐皇帝英明仁德,我手下還有七百兵卒,願隨唐皇作戰。」
李世民哈哈一笑:「我大唐疆土何缺你七百軍士,你們怎麼對自己同胞動刀?念你忠心,給士兵賞錢兩貫,遣散回家吧。」
葛里感激的跪下謝恩,李世民洋洋得意。看沒看到,自己竟然感動他們自動想幫助自己打仗。但下面的將領只有張世貴在讚揚,其他將領都沒說話,讓李世民有些不高興。
一邊的侍衛統領程勇實在受不了,站出來說道:「皇上,臣請求致仕回家。」
李世民一愣:「程卿這是為什麼?」程勇是直性子,並不會轉彎說話,又不知道怎麼說,所以才一來氣,說致仕回家。見李世民問,生氣的說道:「高句麗占我大唐領土,殺我大唐百姓,皇上帶領大軍討伐,用的是大唐賦稅,犧牲的是大唐士兵,把他們打下之後,財物不但歸他們,還用中原百姓的錢賞賜他們,這樣的仗,還打他幹什麼?不如把遼東給高句麗好了,勞民傷財為的什麼?臣為那些死在戰場上的士兵將領不值,這樣的仗,我不想打,所以請求致仕。」
李世民的臉當時紅一陣白一陣,他以為這樣的話也就李彥敢說,沒想到程勇也敢說。一個六品侍衛統領,反天了。大怒喊道:「程勇,你這是什麼話?頂撞朕,你不想活了?」
程勇到底沒有李彥那勇氣,只是一時激憤才說的,看李世民大怒,也害怕的一下跪倒:「皇上,臣是不忍心,遼東本為大唐領土,我們千里迢迢勞師遠征,幾千幾萬將士血灑遼東,換來的卻是他們當官,他們得賞賜,將來這些人還是會反叛的,臣直言,請皇上恕罪。」
李世民其實也無力反駁程勇的話,但被程勇當著這麼多人面,讓自己下不來台,氣的說道:「朕征伐遼東,並不是為了私怨,不是為了報仇,是維護大唐的國威君威,你不解聖意,妄加指責,動搖軍心,來人,推出去,斬了。」
眾將何嘗不知道程勇說的對,所以臉色都不是太好。這時,李績站出來:「皇上,程將軍也是心痛將士軍兵,心情可以理解,請皇上饒了他言語冒犯之罪,程將軍是盧國公的侄子,請皇上看盧國公的面子,饒了一次。」
李績的話說的很巧妙,說程勇是心疼士兵,難道李世民不心痛嗎?如果殺了程勇,那手下士兵寒不寒心?再說,程勇是盧國公程知節的侄子,殺他,讓程知節面子不好。
一邊的張世貴站出來:「皇上息怒,程將軍原來是騎士團的,難免有些激進思想,可以理解,永王正在進兵薛廷陀,請皇上三思。」
李績差點沒跳起來殺了張世貴,你這是求情,還是添亂呢?程勇的思想明顯是李彥的思想,這時候提出是騎士團的,不是讓皇上恨李彥嗎?李彥已今非昔比,皇上和他矛盾越多越危險。
李世民確實心裡升起一股怒氣,都是李彥弄出的禍害,怎麼自己到哪裡也躲不開他?這次聽說他在漠北搞得異常順利,一萬軍隊把真珠毗伽可汗的二十萬軍隊壓著打。自己弄十萬大軍,卻半年多沒什麼成績,這時再提李彥,難道自己連他一個手下也不敢殺嗎?說道:「不用多言,程勇身為將軍,殺心之重,無視朕的威嚴,推出去,斬。」
李績顧不得李世民猜疑自己,一下跪倒:「皇上不可,李彥說過,騎士團的人都是大唐精銳,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臨陣斬將,于軍心不利,如果因程將軍直言而獲罪,有損皇上威名,請皇上三思。」
李世民心頭一震,他有些明白過來,李彥一直很在乎他的騎士團,這一次西征,說帶一萬驍衛軍和他的騎士團,但騎士團的人十幾年時間已成為各軍衛的將軍,他們大多是勛貴子弟,殺程勇事小,引起這些將軍不滿就不好辦了。再說,誰知道李彥會怎麼想?這傢伙為一個趕車的都不惜頂罪,此時還不要惹他為妙。自己先平定高句麗,回去再說。
也就點頭說道:「程勇,朕看在盧國公的面子,也知你忠勇,所以不殺你,但免去統領的職位,進右領軍為旅帥,立功贖罪。」
程勇也嚇夠嗆,沒想到差點沒命,連忙磕頭說道:「謝皇上不殺之恩。」
李世民擺擺手,程勇下去。李世民說道:「傳令,三軍進攻安市,攻下安市,可直逼平壤,命令張亮加大進攻力度,儘快與中軍匯合。」
李績說道:「臣遵命。」
大軍剛剛離開白岩到達畢節,前面報告,安市守軍三萬,有大將軍高延壽和副將高惠真統兵十二萬增援進入安市城迎戰唐軍,十五萬?五比一的兵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