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0216【今非昔比】
第221章 0216【今非昔比】
一年多不見,白宗望又老了幾分,精神頭已經沒那麼足了。
不服老不行,這位老白員外,不僅再見朱銘時顯得謙恭,就連對待村民都更加寬容。
或許是年輕時乾的壞事太多,他竟然學著亡母吃齋念佛,把那廢置許久的佛堂又清掃出來。
他把朱銘請進客廳奉茶,又讓兒子招呼朱銘的隨從,還讓兒媳陪同鄭元儀說話。
朱銘品嘗著茶水,閑聊了幾句,便問道:「大明村那邊,多為開荒地,按制可以減免幾年賦稅,想來對本縣的苛捐雜稅不太了解。我問別的人,他們也不願實情相告。請老員外實話實說,這兩年西鄉縣的農民生活如何?」
白宗望仔細瞧了朱銘兩眼,見他不似作偽,便嘆息說:「朝廷下令重編保甲,每個都保戶數都減半,官府對鄉村管得更嚴了,收稅征役也變得更狠。莫說尋常農戶,就連地主都有些吃不消。」
「西鄉縣的縣令,還是去年那個?」朱銘問道。
白宗望說:「棧道塌毀,耽誤錢糧解運,縣令被貶去了廣南。新任縣令,遲遲沒來,估計要開春之後才到。」
「張主簿呢?就是那個張肅。」朱銘又問。
白宗望說:「可能朝中有人提攜,已經升遷到別處做縣令。新來的主簿叫葉謙,是去年的新科進士,目前由他代理縣令事務。」
張肅是張商英的侄子,估計張商英的哪位門生故吏,投靠鄭居中做了鄭黨,於是托關係給張肅陞官。
白宗望又說:「從去年開始,為了籌集西北軍糧,便連四五等戶也要交和買錢,一二三等戶就攤得更多。幸好俺家三郎做了官,二郎又在縣裡做押司,和買錢攤派得不算過分。別的士紳就不行了,竹灣鄉已有一家大戶被逼得破產逃亡。」
朱銘感慨:「世事多艱啊。」
和買錢、和糴錢的初衷,是官府出錢購買百姓的物資,就近獲得糧食、布匹以充作軍用。
最初是官府壓價,強行低價購買。
接著就開始賴賬,向百姓賒購物資,一直欠著不給錢說是用來年的賦稅抵賬。
隨後連裝都懶得裝,直接讓老百姓給糧給布,不再提花錢購買的事兒。
再然後,全給糧食布匹太難運輸,折算成一部分錢財上交吧。
出現這四個變化,只用了幾十年時間,而且僅對上戶(一二三等)徵收。就算再坑,坑的也是富人。
到了徽宗朝,竟開始對四五等戶下手!
白宗望忽然笑道:「竹灣鄉那家大戶,逃去了大明村開荒。」
朱銘聞之莞爾,大明村已成「藏污納垢」之地。先有一堆賊寇,再是各種逃戶,如今又接納亂民,竟還有破產富戶舉家投奔。
白家臨時殺雞宰羊,天色盡黑才開席。
鄭元儀被白家女眷簇擁著坐下,朱銘的其餘隨從,也受到熱情招待。
白宗望看了兒子寫來的家書,忍不住打聽道:「犬子雖然中了進士,但資質駑鈍,恐升遷困難。若按照慣例,須幾年才能再遷新職?」
朱銘說道:「不好講,快則兩三年,慢則五六年。」
白宗望又問:「送禮是個怎生章程?」
朱銘笑道:「沒個定價,以親疏遠近而論。若是蔡黨,給的錢便少些。老員外放心,我爹會幫著說話的,明年定叫三郎外放地方。」
「老朽敬大郎一杯!」白宗望連忙舉杯感謝。
蔡京秉政的時候,其實賣官現象還不算嚴重,因為這老賊有的是各種撈錢法子。
直至蔡京倒台,換成王黼上位,那才叫一個烏煙瘴氣。
正所謂「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不是說賄賂三千貫就能直秘閣,而是表達當時賣官之風愈演愈烈,就連秘閣之臣都能花錢買到。還有就是,即便你因功升遷上去,也得給王黼的黨羽送錢,否則總會出現各種意外。
蔡京失勢,不但沒能改善風氣,反而變得更加糟糕,因為繼任者比蔡京更爛!
一番暢飲,白宗望親自把朱銘送去客房歇息。
僕人扶著他前往書房,白大郎也跟進來,欣喜道:「朱大郎一貫不作假,三弟明年要陞官了咧。」
白宗望也喜氣洋洋:「還得朝中有人啊,否則你三弟不知要蹉跎幾時。逢年過節,你多去大明村拜訪,多多孝敬嚴大婆跟沈娘子。」
「俺又不是沒去,」白崇文笑道,隨即又感慨,「這才三年多時間,他們父子就成了大官。想那三年前,連飯都吃不飽,一個住處都沒有。這世事變幻莫測,誰又能料得到?」
白宗望開始吹牛逼,往自己臉上貼金:「俺第一次見到朱大相公,就覺得此人不簡單,氣度不凡,腹有乾坤,所以才託人給他做媒。」
這也不算假話,主要是朱國祥把他鎮住了。 白崇文奉承道:「還是爹爹目光如炬,看人一向不出錯的。」
白宗望教育兒子說:「伱的毛病,就是捧高踩低。須知高者有跌落之時,低者亦有衝天之遇,觀人不可看其身份地位,須得察其氣度才能。若你實在看不明白便該與人為善,對貧寒者也要以禮相待。」
「孩兒謹記。」白崇文虛心受教。
他現在的心境已經不同了,遭遇盜賊經歷生死只是一方面。更因為二弟在縣衙做吏員,早就已經在縣城落戶;三弟又在外為官,不可能回來爭家產。
這白家的產業,都是他白崇文的。
地位變了,心境就變。
心境變了言行舉止都會改變,沒有以前那般小肚雞腸。
白宗望感慨道:「朱大郎明年才十九歲,不到二十歲的朝官知州,磨勘資歷也能磨成宰輔。別的咱家高攀不上,白祺既是白氏子,又是朱家的繼子,可以結成姻親。」
白崇文說:「俺多去拜望嚴大婆跟沈娘子,哄得她們高興了,這樁親事便能定下來。」
白宗望說:「你與崇武,都高攀不起。須得是你三弟,他也有進士功名。從你三弟的岳父家,選個女娃許配給白祺。實在不行,嫁去做妾也可以。咱白家今後的富貴,就要仰仗朱家了。」
白崇文笑道:「白祺今年才十歲,有的是時間結親。」
「糊塗,」白宗望教訓道,「沈娘子遲早要搬去東京住,還會一直留在大明村不成?須在她搬走之前,把這樁親事給定下來。」
白崇文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情況,忙說:「還是父親周到。」
翌日,朱銘離開上白村,村民們紛紛前來送行。
隨著朝廷盤剝日重,紅薯玉米愈發顯得珍貴,底層百姓就靠這玩意兒飽肚子。
而且推廣開來之後,價錢太便宜了。
玉米口感粗糙,因為熱量不足,還餓得很快。紅薯吃多了,也會反酸脹氣。
這兩樣東西,富人只是嘗嘗鮮,或者做成零食吃,並不視為主糧。如此價錢就低,窮人也買得起,甚至還能混個飽。
不僅城裡的窮人愛吃,就連鄉下的農民,也把自己種出的稻麥賣了,換成更便宜的玉米紅薯。
為百姓帶來紅薯玉米的朱國祥,在底層貧民的心中,那種威望是難以估量的。
村民們自發給朱銘送行,雖摻雜有慕強的因素,但更多還是出於尊敬。感激朱銘當年殺敗盜賊,感激朱國祥帶來糧食,還感激他們發明炒茶之法。
上白村這邊,也學會了炒茶,甚至學會了炒制紅茶。
紅茶對原料的要求,遠遠低於團茶,能採摘的茶葉更多,村民們採茶賺錢的機會也變多。
張鏜看到有百姓送雞蛋和蔬菜,不禁感慨道:「鄉民對朱氏何其敬重也!你在濮州可見到如此情形?」
李寶搖頭:「聞所未聞。不管是興仁府還是濮州,村民即便敬重士紳,也只敬重本村的。鄰村的士紳,都視之如蛇蠍。京東路盜賊遍地,沒有洋州這邊民風淳樸。」
他們還沒到大明村,那裡才叫世外桃源呢。
說笑間,跟隨朱銘登船,往下游的大明村駛去。
朱銘觀察漢江兩岸,下白村沒有太大變化。而下白村對面的江邊,卻多了一些房屋,不少山坡也得到開墾,估計有新移民被安置在此。
抵達大明村碼頭,這裡變化更大,朱銘都快認不出來了。
原本雜草叢生的河灘,全都成了平整地面,甚至還有幾個老婦人,在那裡賣紅薯干之類的零食。雖然往來客商不多,但老婦人也沒啥勞動力,一邊擺攤,一邊做針線活,總能賺幾個零用錢。
朱家父子剛穿越時,投宿的田家房屋拆了,已改建成兩層小樓,變成客棧兼鹽店。
鹽店很隱蔽,畢竟是非法買賣。
私鹽販子把貨批發過來,鹽店負責零售給村民,客棧後門才是賣鹽的店面。
此外還有學堂有幾間村辦公室。
剛剛登岸,便有村民大喊:「郎君回來了!」
朱銘以前是村長,後來朱國祥變成村長。漸漸的,朱國祥成為相公,而朱銘則變成了郎君。
大明村的百姓,對朱銘的態度不斷改變,目前是把他當成「大少爺」,把朱國祥看作是「老爺」。這出自一種依附心理,他們全靠朱家父子,才能抵抗官府的苛捐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