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壞劫來臨
第422章 壞劫來臨
戰場之中,端坐在孔雀上的迦希吉夜獲得了韋護天尊的道行支持,一道統御諸神,主宰陰陽的玉清元始寶光匯聚,化作一柄混混沌沌,如同利斧的長幡虛影。
迦希吉夜抓住這桿長幡虛影,對準侵蝕九耀星主的血色大道之樹一斬,一根根虛幻的道脈被斬斷,讓三株扭曲邪異的大道之樹不得不退縮回暴猿的身體之中。
不過這三株邪異的大道之樹也不是好惹的,雖然無法阻擋住元始秘法,但是那被斬斷的道脈根須,就像是活物一樣,趁著迦希吉夜分心救援九耀星主的時候,纏上了迦希吉夜本尊。
祂座下的孔雀低鳴一聲,用力扇動著翅膀,層層祥瑞之光化作屏障,但根本無法阻止這些的道脈根須,它們就像是寄生蟲一樣,碰到迦希吉夜的六首十二臂法相,就直接融了進去。
被道脈根須入侵自己身體之後,迦希吉夜眼中猩紅之色瀰漫,一股勃然怒氣在心裡醞釀,想要不顧一切,擊殺眼前所有的活物。
「大哥,先撤退。」
一尊象首人身的神祇騎著一隻耗子出現在戰場,祂看向暴猿,說道,「你這猴子,力氣還不錯,敢不敢跟我比比誰的力氣大?」
說著,祂伸出手掌,擒住齊天棍的頂端,象鼻用力一息,狂暴的地風水火之力被祂直接吞入腹中,迦希吉夜藉機騎著孔雀,帶著九耀星撤退。
當越來越多的地風水火之力被小象神吸入腹中,忽然,祂的肚皮就像是混沌初開一樣爆炸,比先前強橫十倍的虛空亂流直接炸斷了婆羅門世界和獅子國世界的時空連續,阻斷了暴猿的追擊。
一眾金聖國的戰船在迦希吉夜的護衛下返回了婆羅門世界的邊界,小象神才追了上來。
月神蘇摩向小象神行禮,不僅因為小象神是濕婆的兒子,同時也因為小象神的一部分力量源泉來自於『至高梵』,所以小象神也是婆羅門教的首祭之神,地位僅僅只在三相神之下。
「尊敬的伽內什,你快去看看火星之主他們吧。」
小象神伽內什急忙上前,只見最開始被那三株詭異的大道之樹侵蝕的火星之主,水星之主,木星之主雙目通紅,整個人都被瘋狂,憤怒和殺戮的情緒侵佔。
如果不是迦希吉夜利用虛幻的長幡,化作混混沌沌的包裹,將三神包入其中,恐怕這三神已經徹底失控,攻擊周圍的一切生靈了。
「大哥,他們的情況怎麼樣?」
小象神伽內什看向那混混沌沌的長幡內,三顆星辰虛影想要左突右撞,衝出混沌的包圍。
迦希吉夜眼球邊緣蔓延著一絲絲如同活物的血絲,他聲音凝重地說道,「他們三人已經被污染了,一切婆羅門諸神的力量都不能夠接觸他們,不然他們的污染會迅速傳遞開來。」
污染?
小象神腦後慧光普照,倏忽之間,化作根除貪嗔痴三毒的佛光,佛光照耀在三顆星辰之上,讓被污染的三神稍微清醒了一下,祂們清醒地瞬間,就主動讓自己的力量陷入沉睡,防止造成更大的破壞。
被佛光照耀到,迦希吉夜的神色也稍微輕鬆了一點,祂同樣被污染了,只不過因為自身的特殊,所以他還能夠勉強保持自身的理智。
暫時穩定住三神之後,小象神伽內什對月神說道,「我需要帶三位星主去吉羅娑見父親,解救三神所中的污染,你去向金聖王回復,說梵天和毗濕奴已經聯合在一起,攻打獅子國的事情會有眾多的變數。」
說完,小象神就主動化作法相,載著迦希吉夜和三神向著吉羅娑而去。
吉羅娑,這裡是濕婆的神國,原本是須彌座的頂端,當初婆羅門教和佛教大戰,整個須彌山都被直接打碎,剩下一截山峰被濕婆收攏,化作自身的道場。
這裡雪山連綿,聖潔無比,一直由濕婆的妻子帕瓦羅蒂掌管。
當看到自家兩位兒子趕來,帕瓦羅蒂主動打開吉羅娑的大門,讓這座位於婆羅門世界之上的神國散發出七彩祥光,化作長橋,接引兩位神子。
兩人進入吉羅娑之後,帕瓦羅蒂趕忙說道,「你們父親的化身已經在菩提樹下等著你們了。」
小象神伽內什點了點頭,也不耽擱,手中的佛光一直籠罩在迦希吉夜身上,幫助自己哥哥穩定狀態。
吉羅娑山巔,一株菩提樹半枯半榮,濕婆的化身『苦修者』面上塗著骨粉,端坐在一塊青石之上,當祂看到小象神伽內什正在用佛光幫助迦希吉夜控制自身的惡念,殺念之時,眉頭微皺,說道,「不要用佛法控制血海污染,這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小象神伽內什嚇了一跳,他趕忙停止佛光的照耀,「父親,這會導致什麼後果?」
濕婆嘆息一聲,「我也不知道,只不過毗濕奴掌握佛陀化身,祂和濕婆既然弄出了血海污染,必然會考慮到我們用佛法來化解,所以佛法暫時不能夠用,唯有道法這種毗濕奴都沒有掌握的力量,還能夠用來抵禦血海污染。」
沒有伽內什佛光的幫忙,迦希吉夜勉強控制住自身的情緒,「我的三身之一韋護並不願意借給我更多的力量,若是在這種狀態下,我頂多能夠維持自己的理智,無法再次出手。」
這個時候,帕瓦羅蒂這位雪山女神也趕了過來,略帶抱怨地對濕婆說道,「當初我們就不應該讓迦希吉夜去學習佛法。」
濕婆面無表情,作為婆羅門教最強大的神,在遠古至高梵和大時母統治的時期,祂只是一位普通的風暴之神。 當初藉助婆羅門世界毀滅的契機,成為毀滅之神,之後又經過一次次謀划,成為三相神之首,濕婆的膽量,智慧都不容小覷。
祂不僅讓自己證得了大羅道果,同時還幫助自己的老婆帕瓦羅蒂獲得一部分大時母的權柄,幫助自己小兒子伽內什獲得一部分至高梵的權柄,幫助自己的大兒子迦希吉夜成為護法三教,同樣證得大羅道果。
雖然一家子的大羅道果都因為各自的原因有殘缺,不圓滿,但總歸是看到了一條康庄大道,只要能夠堅定不移地前進,總有一天能夠圓滿,好過那些永遠停滯不前,道路近乎斷絕的金仙,大神。
「母親,當初學習佛法是我願意的,只不過一時沒有覺察到燃燈的暗算,導致了我本尊的分裂。」
迦希吉夜勸導著自己的母親,小兒子伽內什也打岔道,「父親,你剛剛說的血海污染,我以前也到血海中見過阿修羅,但從來沒有見過所謂的血海污染啊?」
作為婆羅門教的智慧之神,小象神伽內什幾乎知道婆羅門世界內一切東西,但所謂的血海污染祂還是第一次見識。
血海是污穢之地,能夠讓普通人的靈魂轉化為阿修羅,能夠侵蝕仙神的肉體,這祂都知道,但是能夠污染心神的血海他還是第一次見識。
濕婆看向自己的兒子,「你雖然是智慧之神,但你的智慧只能夠讓你看清眼前的婆羅門時空,實際上我們的世界比現在還要宏偉寬廣,那個時候,婆羅門由至高梵和大時母共同統治,苦行者們用他們的願力供養諸神。」
「後來,一部分苦行者們參悟了『梵我』,他們從中各得到了一部分真理,演變出了外道六師和上古佛門,原本這也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後來佛門出了一位通天徹地的聖人。」
「釋迦牟尼。」小象神伽內什輕聲說道,對於釋迦牟尼,祂有著複雜的感情,一方面,作為智慧之神,祂崇拜釋迦牟尼悟出的佛理,但另外一方面,釋迦牟尼的存在,最終導致了上古婆羅門世界毀滅。
「對,佛陀釋迦。」濕婆感嘆地說道,「那個時候,我還只是風暴之神,也有幸聽聞過釋迦牟尼講道,甚至當初的天帝因陀羅為了能夠聽祂講道,願意將一半的天界讓給釋迦,可惜,釋迦不同意,祂堅定地想要悟出一條屬於人族的道路,祂自己稱之為覺者之道。」
「祂成功了,於是人類除了以自身願力供養諸神之外,還有另外一條道路可以選擇,這條道路被稱之為『大乘佛法』,不過這也徹底觸及了婆羅門的底線,於是兩者展開了讓天地都為之失色的大戰。」
「最終,佛門的須彌山被摧毀,殘餘的佛護佑著佛門教徒,離開了我們的世界,但那個時候的婆羅門世界也近乎毀滅,至高神大時母和至高梵都隕落,諸位強大的祖神也徹底消失,連名號都沒有留下。」
「我接受大時母的命令,從祂們的屍體中等待新的『造物主』降臨,並且保護造物主,重新創造我們的世界。」
「在一段漫長的時間后,梵天和毗濕奴誕生了,我們三人一同努力,將上古婆羅門和佛門的戰場從世界本源中分割,和污穢無比的血海融合在一起,因為那處古戰場中隕落的祖神不下十位,其中還有一些祖神為了自己復活做出相應的布置,所以即使我也無法確定裡面還有什麼。」
「而所謂的『血海污染』,就是祖神們殘餘的意志,祂們是我們世界的本源,所以我們世界一切的神通,法力,都無法抵抗血海污染。」
聽完自己父親講述什麼事血海污染,小象神伽內什好奇地問道,「但我們以前怎麼沒有遇到過?是因為梵天和毗濕奴嗎?」
濕婆點了點頭,「血海污染隱藏在血海之中,被我們三相神的力量聯合封印起來,想要滲透出血海污染,就需要三相神一起出手。」
「梵天不知道從哪裡找到這隻猴子,祂體內雖然沒有我的神力,但有一部分大時母的神力,而我的神力同樣來自於大時母,所以這隻猴子相當於和我是一源而出,隨後,祂又將自己的力量,毗濕奴的力量注入到了這隻猴子體內,以這隻猴子為媒介,打開了血海污染。」
「呵呵,祂倒是算得精。」濕婆嗤笑了一聲,「梵天想要控制住這隻猴子,所以祂讓血海污染近乎完全吞噬了猴子的理智,甚至沒有賜予它姓名,只將它作為戰鬥工具。」
「怪不得我剛剛輕易就阻撓了那隻猴子的追擊,原來它是個工具人。」
小象神嘀咕道,忽然,祂眼前一亮,「父親,你說我們給那隻猴子一個名字,祂有沒有可能掙脫梵天的控制。」
「這很難,不過有機會。」濕婆認同了小象神的主意,然後繼續說道,「一開始我們都被梵天騙了,以為這猴子只是他創造出來,暫時抵擋金聖王國進攻的工具,當九耀星和你哥哥迦希吉夜共同出手,祂立馬啟動後手,通過這隻猴子,污染了你哥哥和火星,水星,木星,這也導致了我們世界,即將陷入新的壞劫之中。」
濕婆言出法隨,吉羅娑下方,整個婆羅門世界忽然天昏地暗,在無數人類驚恐的目光中,原本照耀天空的九耀星,其中三枚消失不見,與此同時,毗濕奴的庇護之力,梵天的創造之力也在世界內開始消退。
頓時山川上勃勃生機的草木開始枯萎,流淌不止的恆河在某些河段開始乾枯,血海之中一道衝天黑氣化作天柱,直接擊穿了天界的一角。
就在諸多天神震怒的時候,聽到梵天的賜福聲,「我賜福於你,魔羅,你是阿修羅新的主宰,你只有在絕對的黑暗中才能夠被殺死,但在黑暗中,也是你最強大的時候。」
「梵天這是想要毀了我們世界嗎?!」
小象神伽內什驚怒不已,祂沒想到梵天才創造了一位三相神之力都無法解決的猴子,又賜福一位阿修羅族的主宰。
「這正是他想要的。」濕婆認真地回答道,「現在這群凡人都不信仰祂了,那麼祂留著這個世界又有何用,還不如打破再建,和上古婆羅門,佛門的戰鬥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