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番麥生長
第167章 番麥生長
一陣焦香味傳出屋外。
正在把今天的情況做個記錄的阿弟默默嘆了口氣。
最近他們已經吃了番麥爆米花、素炒番麥、番麥糊糊、番麥餅、番麥餅里放菜丁,等等。
不知是不是他的幻覺,他總覺得他更衣的時候都是一股番麥味。
阿弟打了個顫,把浮現的「恐懼」情緒壓下,先做正事。
長留村的里正聽了傅淵之和阿弟的請求,沒過多久就召集村裡的各戶當家人開了個短會。
眾人反應不一。
直接給一塊地不實際,還得開荒, 這不是傅淵之他們想要的。
所以這就得用現成的耕地。
地方雖要得不大,但是大多數村民並不是很樂意把自己的耕地挪出來一些,其中不富裕的人家占多數。
況且,對方還是兩個外鄉人,雖說有功名在身,但人家的根不是長留村, 且不會久待, 所以這也就更沒什麼人樂意。
里正得到了大家的回復, 轉頭就把自己的地借給了傅淵之他們,以他的地位和家底,借出一塊長三丈寬一丈一左右的耕地還是可以的。
不過,里正有條件,就是讓傅淵之這個舉人當他家孫子的臨時先生。
村裡其他人雖然對能考上功名的讀書人很眼饞,但多數還算有自知之明,不會有不符合自身情況的幻想。
當然這並不代表以後就不會,如今村裡已經有小半部分人開始存錢準備讓下下一代有進學堂的資本。
一代一代積累下來,總能越來越好。
在沒解決溫飽的前提下,想要供出一個吞金獸那是不可能的。
那塊地距離高家不是特別遠,走上半刻鐘的時間就差不多了。
阿弟花了一文錢同高叔買了七兩的番麥種子。
有高叔這個技術指導在一旁免費指導,他的困難度直線下降。
八月份的天氣很熱,少雨, 泥土濕度不高。
高叔就讓阿弟把種子先泡了兩天水。
待番麥種子發了芽再放進挖好的塘(小坑)里,大約三寸深, 再蓋上一層薄薄的土, 以免泥土過重壓住它,反而不能破土而出,最後澆水就靜待番麥發芽破土。
苗期:
第三天,破土。
第七天,胚部發芽幼苗,兩片葉子,出土約一寸。
第十天,幼苗生長高度約為三寸。
拔節期:
第二十天,番麥進入了三葉期。
三葉期是番麥一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
這時候可以間苗、定苗。
間苗、定苗是確定密度的關鍵環節。
這裡就要用到了高叔的口訣。
另外留苗的時候還得多留五分之二,以防備損耗。
第二十七天,番麥從自養生活,轉向異養生活,(種子營養消耗殆盡。)
第四十五天,玉米已經能長到十到十二寸左右的高度。
第五十五天,除雜草,否則雜草吸收走更多的營養,不利於番麥的生長。
第六十二天,經過兩個多月的生長,番麥已經長到了差不多三尺高。
第七十天,番麥進入另一個重要節點。
穗期階段:
穗期是指番麥從拔節到雄穗開花。
也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階段。
第九十天,番麥到了開花季節。
雄蕊開花(散粉)會稍微早於雌蕊開花。
雄穗在開花的第5天到第8天時間裡能產生非常多的花粉粒。
番麥的花粉很小很輕, 有點微風, 成熟的花粉撒落, 就會給長在同一株上或其他周邊植株上的雌蕊授粉。
第一百零五天,阿弟的玉米種植宣布失敗。
如今已經進入十二月,天氣寒冷,玉米根本不能灌漿。
如果有溫度計的話就能夠知道,灌漿期的溫度要求是在二十度至二十四度左右。
而冬季的溫度如何能讓它繼續生長下去。
所以記錄本的最後一頁寫上了四個字,結果失敗。
不過,阿弟還是覺得第二季的番麥可以種植,只是時間得提前。
時間過得飛快,已經步入了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為灶君誕。
這裡的人認為這日祭拜灶君是歡送灶君返回天庭,敬請多多保佑人間之意,因此本地又稱此節為「送灶」或「謝灶」。
拜祭還要敬獻飴糖,目的是讓灶君爺「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傅淵之今日不用去里正家教導里正孫子,所以就把里正昨日送的紅紙拿出來。
入鄉隨俗,傅淵之把紅紙上寫下「定福灶君」四個字,宋歡等墨跡幹了后就把它貼在了灶壁上,作為灶君神位。
今日家家戶戶都要換灶君,神位貼上新寫的定福灶君字樣,等到了戌時中,各家各戶的女主人這才開始拜謝灶君。
因為宋歡四人目前打算未來一段時間都會借住在長留村,天一冷,高叔一家就去隔壁和他大哥一家擠一擠住下了。
村裡沒有多餘的空置房,高叔也想掙點房租費,就這麼安排了。
他們擠擠無所謂,錢到手才是正理。
宋歡四人的吃食都是跟村裡人買的,一是便宜,二是方便。
高叔媳婦兒端著一碗自己做的腌菜拿過來。
這時宋歡在廚房裡準備做吃食,今天她終於是放過了番麥。
宋歡抬眼就看到了高叔媳婦兒,揚起微笑,喊道,「嬸兒來啦?」
高叔媳婦兒姓康,五官深邃嚴肅,不過她只是看著凶而已,其實非常心細,心底軟得很。
前兩天她見阿弟打了幾個噴嚏,後腳就端來了熱姜水,說是給家裡孩子煮的,還有得剩就端過來讓她們喝,驅驅寒氣。
對面一大家子哪裡能夠說有剩?
還不是特地留出來的。
宋歡對這個長輩很尊敬,直接放下手中的活,熱情迎了上去,「嬸兒怎麼不多穿點,不然高叔可心疼了!」
康氏冰封一般的嚴肅神情一瞬間的融化,面上拉出不常有的帶著些僵硬的慈祥表情,「你這孩子,凈說些不著調的話。」
「今天是要祭拜灶君,這事兒可馬虎不得,我們平常百姓做得最多的就是腌菜,拿來祭拜也算是給灶君一個念想。」
宋歡掩蓋住笑意,很嚴肅地接過來,「多虧了嬸兒的記掛,我們這做小輩的,沒有長輩在旁還真是很多事情都干不順。對了,您稍等我會兒,我也有個東西給您。」
宋歡不一會兒就把顏六買回來的飴糖拿了出來,說道,「上次兄長一個沒注意讓那賣糖的老闆給坑了,一下子買太多,我們也吃不了這麼多,嬸兒帶回去讓幾個弟弟妹妹們幫忙分擔些。」
糖可是好東西。
若是放平日她是一定不會要的。
可不好就不好在家裡已經沒糖了,祭拜灶君必不可少的一樣供品就是它。
康氏也是很少接收別人的好意,且對方還是個小輩,有些黑黃的兩頰快速飛過一抹紅色,只有些結巴地說道,「只此一次,下不為例。下次再要買糖,讓你高叔帶著去,保准不讓那黑心的老闆坑了!」
宋歡笑眯著眼,甜甜應了一聲。
感謝昨天投票的書友們~
感謝可樂生薑的月票票~
今天13點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