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09:合成系男神> 第370章 時代的限制

第370章 時代的限制

  第370章 時代的限制


  如果說和大江的合作,是多了一員得力幹將。


  那麼和華唯的合作,就是強強聯合了。


  有了華唯的支持,在通訊領域,周瑞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這可是干翻全球的通訊大佬。


  直到膝蓋被老美舉國之力射了一箭。


  確定了基本合作方針后,復瑞科技就開了一次落地會議,連同滬上總部一起,敲定了很多計劃。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地點。


  當下兩個選擇,深城和滬上。


  無人機大批量生產,東省的供應鏈是最全面的,也是有成本優勢的。


  而大江十幾個人,也都在這裡打拚了好幾年了,自然覺得深城更安心。


  但同樣的,周瑞不可能長期待在深城,這個項目最重要的核心,其實是他周瑞本人。


  選深城,離什麼都近,就離他遠。


  是利是弊,很難說

  反倒是華唯方便,人家全國都有分公司,頗有一種你隨意,我都可以的從容。


  最終,周瑞和大江的人誠懇的談了一次。


  如果有可能,周瑞還是希望他們能去滬上,研發部分儘可能集中,讓智力發揮最大價值,而生產則可以「擇優而選」,現階段東省最佳,就用東省的,找到更合適的,也不是不能換。


  反正到時候軍用產品線的一上來,供應鏈又得大幅調整。


  這個建議,對大江的人來說,更多的是心理障礙。


  他們都是王濤糾集起來,在深城打拚的技術宅,王濤都沒買到房,他們更不用說了,這方面倒沒什麼。


  但換老闆的同時換城市,總覺得太折騰,人心容易散。


  不過「復瑞科技」的神秘背景,確實是鎮住了他們,有種「共舉大事」的參與感,這是加分項。


  再加上周瑞承諾,給予所有人豐厚的租房補貼和一筆搬家費。


  大江的十幾個人,一咬牙還是同意了。


  一個人沒少,全員來滬!

  和周瑞搞了個視頻會議,他們發現滬上全是美女小姐姐,沒有一丁點關係!


  我們只想在離總部近的地方,奉獻青春!


  確定這個方案之後,周瑞當即聯絡鄧曉楠,申請智創空間新的辦公室。


  兩免三減半,該省省,該花花!和母校客氣什麼?

  總裝是富有且慷慨的爸爸,復大是無私奉獻的媽媽。


  周瑞都超愛的!


  而後思路就順暢起來了,大江這邊,給他們一個月緩衝時間,同時滬上那邊新辦公場地同步裝修。


  現在也別閑著,大江手上那個非「復瑞」的業務,該結束趕緊結束了,之後就一心一意為「復瑞」工作。


  來了沒幾天,整個大方向就敲定了,這個進度大大超出周瑞之前的預計,他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自由期。


  於是甘媛帶著關歌,往返於華唯和大江,同時聯絡滬上,將各項合作逐漸落地。


  而周瑞則鑽進了大江的辦公室,和他們一起搞研究。


  論無人機,周瑞指導大江,論軟體設計,大江傳授給周瑞。


  起初算是各有各的拿手活,但很快王濤他們就發現,周瑞的學習速度堪稱恐怖。


  周瑞之前就已經自己惡補了幾種主流語言,是有一定基礎的,在實際的應用中,成長速度比看書還要快。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觸類旁通」的影響,很多明明是0經驗的事情,理解起來卻出奇的順暢,舉一反三。


  第一天的時候,周瑞需要大江耗費一個人力,去教授,指導。


  大概像是全程陪老闆玩一樣。


  第二天的時候,這個人只需要時不時回答一些問題就好了。


  到了第三天,周瑞已經可以分擔一些工作了。


  到了第四天.開始有人問他問題了


  時不時的,這位老闆還能一邊開發,一邊把自己的無人機拆開來現改。


  大江眾人高呼「恐怖如斯」。


  會議室里,這裡已經被騰出給周瑞用,周瑞對著電腦噼里啪啦的打著代碼,一旁還放著兩架半拆解的無人機。


  飛控軟體涉及底層,和電腦、手機上的應用區別很大,他喜歡軟體和硬體結合推進。 白曉鶯遞過來一杯咖啡:「不出去轉轉么?長時間曬不到陽光對身體不好。」


  這幾天一直是白曉鶯在這裡陪著,雖然大部分時間只是坐著SEE,但時間長了,兩人偶爾也聊兩句,不像之前那樣疏遠。


  周瑞抿了一口咖啡,說道:「還好吧,之前在福省搞F」


  白曉鶯提醒道:「周總,我雖然是保密局的,但並非所有事情都有資格聽,有時候不知道就是最好的保密。」


  周瑞挑了挑眉毛,失笑道:「有道理,是我的問題,以為你什麼都能知道呢。」


  簡短的聊了兩句,周瑞繼續敲代碼。


  這幾天,他收穫很多,經驗提示蹭蹭蹭的往上冒,估計明天就能拿到第八、第九個【工程學】詞條,也就是【基礎軟體工程】和【基礎通訊工程】。


  但在整個過程中,卻依舊感覺到一種局限性。


  時代的局限性。


  總結來說,就是智能化程度不夠。


  鑽研無人機已經很長時間了,知識儲備也足夠,他終究是希望,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是能夠超越十年後的。


  以重生者的角度,無人機的大發方向,其實只有三個維度:性能、廉價、智能。


  成群結隊,如同蜂群一般。


  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一樣。


  其中,性能就不用說了,這部分是綜合決定的,取決於周瑞的工程設計水平,當然也取決於硬體製造水平。


  廉價,則考驗規模效應,必須要有大批量生產,模塊化生產,才能攤薄成本。


  最最麻煩的,則是智能。


  如何讓無人機能夠智能化運作,儘可能減少人為操作的必要性和複雜性,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則永遠做不到「鋪天蓋地」。


  按照前世的思路,這似乎是人工智慧的範疇,但以當前時代的技術.哪有這麼大的算力搞人工智慧?最多搞一個人工智障。


  大江的飛控,其實解決的也只是「性能」問題,而不是「智能」問題。


  舉個例子,先設計一個農用無人機場景。


  設計一個移動平台,類似卡車一樣,承載複數的無人機。


  無人機可以自動規劃路徑,像是執行程序一樣,進行噴洒作業,且自動返航至移動平台。


  以現在的技術,這個「智能運算」的模塊,不可能集成在無人機裡面,能耗不允許。


  那就需要「中心化運算「,和「中心化通訊「。


  也就是需要一個「腦子中心」。


  無人機信號傳回,腦子中心計算,再傳輸回無人機。


  一來一回,延時、穩定性都成問題,數量多了,運算中心的承載能力也會有限制。


  而且成本爆高,根本不是村一級單位能接受的。


  放在軍用領域也一樣,中心化運算提供的智能性,受到的干擾太多了,被炸了整個戰場都趴窩,還不如人為操作穩定。


  嗯.其實光人為操作,就已經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了,但周瑞比較貪.

  所以他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智能化自組網集群.」


  難啊

  尤其是現在市面上的計算機語言,似乎不支持這種功能,算力硬體就更別說了。


  我總不能為了搞無人,還順道搞個晶元吧?是不是跑太偏了?


  其實他需要的,也不是那種能夠回答人類問題,自我學習,給人類畫澀圖的「人工智慧」。


  而是能夠自我調整,執行重複任務「機械智能」,用技術上的話說,就是求解特定問題。


  要不搞一個猴版的試一試?

  周瑞向來是一個腦子快,手更快的人。


  他的工程學能力,讓他自由的去用實際行動驗證想法。


  想不清楚?


  造一個不就完事兒了!

  有了一些朦朧的想法,周瑞直接端著咖啡出門了。


  白曉鶯好奇道:「周總,回去了么?需要我叫車么?」


  周瑞搖搖頭:「不回去,我去買個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