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123章 工業的道理

第123章 工業的道理

  第123章 工業的道理


  在北平城外的鐵道小站,已經有了乘坐鐵道的乘客,但是很稀少,一天之中大多的時間段是沒有人的。


  今天顯得有點特別。


  這座小站的台階上,竟然等候的有十幾個人,其中一個左腿是木架的人,打了一個哈欠。


  「馬管事,昨晚沒有休息好?」


  「家裡有點事。」


  馬王宣振作了精神,語氣沉穩的說道。


  「你現在可是小王爺身邊的紅人,家裡的事,隨手就可以解決。」人們恭維道。


  馬王宣笑了笑,沒有繼續理會。


  很快,人們重新恢復了安靜,在等待小王爺。


  「來了。」


  人們迎了上去。


  根據小王爺的安排,他們將會去密雲,離北平將近兩百里,不是一兩天的事。


  朱高熾見人都到齊了,直接下令出發。


  二輪馬車比四輪馬車有很多缺點,但事物具有雙面性,二路馬車更加的靈活。


  對道路的要求,比四輪馬車要低。


  至於馬車的減震技術,西方也還沒有做出實質性的突破,而且自從古羅馬滅亡后,西方的四輪馬車在民間早就不流行了,主要是王室的象徵。


  朱高熾感受著顛簸,乘坐的體驗並不愉快。


  減震技術工廠倒是有,可北平通往密雲的道路,修的並不堅固,畢竟立國不到三十年。


  不過西方工業革命后,減震技術是有所突破的。


  不光是減震技術,還有很多在原來傳統技術上突破的新技術,都超過了中國。


  這個時期的西方人,內部競爭激烈,對技術是不封鎖的。


  各國頻繁出使中國,希望能恢復明中末時期的海上貿易,成為獨佔鰲頭的國家。


  荷蘭派出了三次,葡萄牙派出了一次。


  規模最大的,是英國的使團,在公曆一七九三年出使大清。


  連發明才十年的熱氣球,都帶到了中國。


  還有許多的其他禮物,包括四輪自動轉向帶彈簧和玻璃的輕便馬車,裝備有一百門主炮的「皇家君主號」風帆戰艦模型,英國軍隊普遍使用的燧發槍等。


  這些都是西方引以為傲的新發明。


  這些事物,都被「盛世」的乾隆拒絕並禁止了。


  英國使團對清朝國內記下了大量的風俗人情的記載,包括繪畫了不少的圖畫。


  使團的負責人,馬戛爾尼在日記中寫道:滿清至少在過去的一百五十年沒有發展和進步,甚至在後退,當我們每天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這篇日記,流傳後世,被選入教科書,成為了一道選擇題。


  使團的結論。


  就現政權(清廷)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高壓手段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


  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完全由朝廷的意識形態所左右,幾乎完全處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這次使團帶回英國的大量資料,英國議會認為中國已經是個愚昧的國家,不再是理想國。


  坐在二輪馬車上,沒有多餘心思的朱高熾,閉著眼睛,上半身隨著車廂晃動。


  「小王爺,要不要再加層褥子?」馬王宣關心道。


  小貴人年少。


  路上辛苦,馬王宣非常擔心。


  朱高熾微微搖了搖頭。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中華重工是一個集團,並且在逐漸改變北平的生產方式,雖然自己成立了許多的部門為自己分擔。


  但在許多方面上,都需要他來引領。


  對於日後技術上的突破,朱高熾並沒有懷疑,反而持有信心。


  唯獨在社會的分配問題上,讓他舉步維艱。


  社會的分配,如果按部就班,以工業發展的自然腳步,需要以百年為進程。


  而自己想要的更多。


  不但要在三十年內完成工業革命,還要做出更先進的社會分配。


  「小王爺,到了驛站。」


  朱高熾被馬王宣叫醒,中止了思考。


  從馬車上下來的,是中華重工的核心構架人員。


  例如舵手周世豐,技術人員三萬,小九,王本,李二,管理人才徐寧,高長芳,高珍,自己的行政秘書馬王宣等。


  他們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負責中華重工按照自己的心意前進。


  「等下開個會,讓驛站提供一間房子。」


  朱高熾吩咐道。


  馬王宣立刻去安排。


  燕王府嫡長子出行,驛站自然不敢怠慢,沒有房子也要騰出來。


  小王爺隨口一句話。


  驛站就大動干戈,這些白身,又一次直面感受到權貴帶來的權勢,作為參與者,人們各個精神飽滿。


  這也是一股士氣。


  不久。


  眾人到齊,朱高熾坐在炕上,其餘人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圓凳上,畢竟條件不足,顯得簡陋。


  朱高熾對環境不怎麼在意。


  屋子簡陋又怎麼樣。


  這間屋子裡面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他要加速工業革命的進呈。 工業革命並不是經濟增長速度的突然激增,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加速增長,並不能完全用一場「革命」來形容。


  它有自己的事物發展的進呈規律。


  自己打破了這個規律,短時間內上馬了許多的工廠,導致盈利水平下降。


  眼前許多人都在擔憂和憂慮。


  例如馬王宣在馬車上告訴自己,高珍想要見自己一面,不過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


  等去密雲的路上,再見一見他。


  從一個農業國,想要變為工業國,雖然有後世的經驗,但是畢竟大明的生產力不一樣。


  「當今追求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你們覺得和我們的工廠,有什麼矛盾之處。」


  眾人沒想到貴人會說起這件事,他們還以為貴人開會,會談密雲開鐵礦,辦鐵廠的事。


  貴人不涉足煤炭,卻要開採鐵礦,許多人都不明白之間的區別。


  「農業和工業,前者讓人們都留在土地上,而工廠也需要人。」周世豐眼界開拓。


  和貴人接觸的更久,看到的事物更多,第一個說出了關鍵。


  「不錯。」


  「也就是說把人口都要集中在土地上。」


  朱高熾笑道。


  人們露出佩服的眼神,變相拍著周世豐的馬屁,周世豐很低調,臉色平靜。


  「人以食為天,自然以農為重,這個道理是沒有錯的。」


  「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


  「無論是技術,還是風俗人情,明朝和前朝,唐宋都是有變化的。」


  「這說明時代的需求不同。」


  「其餘不提,只我朝的鐵產量,就已經超過了歷史巔峰的宋朝,證明了生產力的進步。」


  「生產力和大家講過了無數次,諸位都是明白的,有誰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眾人開始認真起來。


  高珍舉手。


  朱高熾頷首示意。


  高珍是櫃外的掌柜,背靠中華重工,有深厚的跟腳,在外面見到的世面多。


  而外櫃競爭激烈,促使他不敢鬆懈。


  對有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也敢當著貴人的面展現自己。


  換成萬三就不行。


  「只有滿足了農業,才有技術的突破,我朝國土面積大,而人口卻不如宋朝。」


  「農業上比宋朝更富裕,所以人均用鐵量,超過了宋朝。」


  眾人恍然,不少人都認可高珍的說法。


  朱高熾鼓了鼓掌。


  「伱說得對。」


  「但是有個問題,為何技術發展的緩慢呢?例如風箱技術,冶鐵技術,幾千年來都在發展,卻並沒有質的突破。」


  「因為需求不急迫。」


  高珍穿著工衣,屬於大明的服飾,外表和古人無異。


  朱高熾露出讚許的眼神。


  高珍得到鼓勵,說的越發細緻起來。


  「人們自給自足,自然對外界沒有需求,沒有需求,自然也就沒有技術大的突破。」


  「那麼創造需求呢?」


  朱高熾繼續問道。


  高珍被問住了,回答不上來。


  其餘人也都低下頭。


  朱高熾沒有失望,答不出來才正常,後面的問題,就涉及到工業變革的核心。


  是一個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的本質變化。


  「咱打個比方。」


  「我大明有十個人,九個人在土地上勞動,是不是生產力也束縛在土地上。」


  在薪柴時代的社會中,是符合需求的。


  人們紛紛點頭。


  「換句話說,土地的產出,能滿足十個人的需求。同樣的土地,十個人種地是這麼多產量,三個人種地,也是這麼多產量。」


  「那麼可否只讓三個人種地呢?」


  「可能會有人問,三個人種地,那其餘的七個人靠什麼吃飯,獲得糧食。」


  「投入到工業。」


  朱高熾說道。


  周世豐眼睛一亮,萬三聽得雲里霧裡,貴人在說什麼東西,感覺神神叨叨似的。


  小九皺眉苦思。


  技術上他一點就通,可貴人說的這些道理,讓他有些跟不上,需要仔細分析。


  「工業就是創造更多的生產力,把人口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十個人中,五個人種地,甚至三個人種地,其餘的七個人中,大多數加入到工業生產之中。」


  「工業把其餘的自然資源,例如煤,鐵,石灰,火藥等等,製作出廉價的商品。」


  「用豐富的商品,從社會中獲得錢,再用錢換取農夫手裡的糧食。」


  道理圓回來了。


  哪怕是萬三,也懂了貴人的意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