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243.第242章 第一次意外

243.第242章 第一次意外

  第242章 第一次意外


  秦王被害身亡的消息傳回了京城,逐漸傳遍天下,許多的人得知后感到錯愕。


  有種滑天下之大稽的驚訝,讓人無法置信,太荒唐了,不光指事情,還包括秦王這個人。


  作為大明第一個藩王,還被封的是秦王。


  秦王這個稱號,縱觀歷史可謂如雷貫耳,很多皇帝都是秦王出身,最出名的莫過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之所以能夠屢屢登上皇位,是因為從漢末開始,就採用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名來給親王定名。


  其中以秦、晉、齊、楚四大封號最為尊貴,又因為秦國最終統一了六國,所以秦王的封號為最高。


  那些被封為秦王的皇子,要麼是除了太子之外最年長的,要麼就是比其他大多數皇子都優秀。


  「在聖人的設想中,秦王應該成為北境之首,防衛大明北疆的核心人物。加上當年,聖人有遷都西安的想法,所以聖人對秦王屏藩西安,是給予了厚望。」


  葛誠放下了最近以來的謹慎,被突然收到的消息所震撼,忍不住和人們攀談起來。


  不光是葛誠,沒有人忍得住,都在急切的說著自己的看法,因為秦王被害身亡的消息,實在是太過荒誕了。


  「恐怕聖人的怒火之下,此次大案要牽連不少人,不知道多少人會家破人亡。」


  金忠滿臉的感慨,但面色並不慌,此次大案,無論怎麼牽扯,也牽扯不到他這裡。


  「西安那邊的官員們不知道現在是個什麼光景。」


  「還能什麼光景,等死罷了。」


  長史府中。


  所有人都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忍不住交談此事,明朝立國二十八年有餘。


  藩王被害身亡的消息,實在是太震撼了,沒有人不心生感慨。


  這可是把皇家的臉面直接踩到了腳底下,以朱元璋這麼注重名分的性子,恐怕鬧出的動靜絕對要超出以往。


  現在,連八萬大軍在北平演武的大事都受到了影響,雖然朱高熾極力的維護,可沒有人能心中不起波瀾。


  「父王何時歸北平?」


  朱高熾問道。


  「收到王爺的書信后,按照啟程的時間推算,估摸還有四五日。」金忠站出來回答。


  朱高熾掃了眼眾人,心中無奈。


  這麼大的事情,必定要影響許多事,雖然在他的計劃之中,但此案的影響力,還是有點小覷了。


  「在父王回來前,諸事一切照舊,唯獨北平演武之事,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有始有終,不得出差錯。」


  眾藩臣拱手領命。


  在朱棣回來之前,八萬大軍抵達北平操練三日,第四日諸軍返回各衛。


  朱高熾以王府的名義,賞賜各軍士布匹錢糧不等,都是按照常例,每年都會做的。


  比如洪武二十四年,朱棣帶領大軍出塞大勝而歸,在第二個年頭,朱元璋從應天府發了幾十萬的布匹糧食到北平,由朱棣賞賜諸將士。


  操練結束后,各軍同樣乘坐鐵道馬車。


  比起前幾日的表現,現在士兵們不再抗拒,反而饒有興趣,唯獨不滿的是車廂太擁擠。


  後世的火車車廂,乘坐標準是一百一十人左右,北平的鐵道馬車車廂,肯定比火車車廂要短不少。


  但是去除了桌椅后,還是能容納這麼多人的。


  車廂雖然去掉了桌椅,人們席地而坐,但仍然人擠人,如果不是兩邊敞開,在鐵道馬車跑動的情況下,時不時有風灌入車廂內,那麼環境一定會很悶,讓人無法適應。


  不過比起走路的辛苦,士兵們更願意乘坐鐵道馬車。


  人群中,有兩名士兵艱難的往外穿梭,在罵聲中,兩名士兵扶著車廂邊往外放水。


  「他娘的,不能滋遠點,都他媽的被風吹回來了,濺到老子臉上了。」有士兵破口大罵。


  周圍的人聽到,紛紛笑了起來。


  「老周頭不行啊,尿不遠。」


  「你才不行。」


  那人提著褲子,回頭反罵,整個車廂都歡快了不少,車廂里的百戶也笑呵呵的。


  「哎喲,老周頭掉下去了。」


  有人驚呼。


  百戶連忙站了起來,往那個方向擠過去,連連大喊:「誰掉下去了,快停車,快停車。」


  一時間,車廂中亂了起來。


  車頭。


  車夫長的五大三粗,二十八九的模樣,正是經驗和力氣最巔峰的年齡段。


  駕馭鐵道馬車是要求很高的技術活,比一般的車夫要難不少倍,不光是技術上的,還有身體上的。


  更因為當下鐵道運輸方式的技術限制,安全性全掌握在車夫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預判能力。


  所以鐵道車夫的工錢很高,地位在鐵道系統中也很高,能當著站長面罵人,站長還不敢吭聲的那種。 「師傅,後面的車廂,有士兵掉下去了,能不能停?」有學徒從車頂爬了過來,大聲的喊道。


  「停個鎚子。」


  車夫罵道:「後面跟著好幾輛鐵道馬車,怎麼停!」


  學徒被罵了也不敢生氣,又原路爬了回去。


  好幾輛鐵道馬車,每輛相隔甚遠,作為位置在前列的此列鐵道馬車,車夫不願意冒著風險停車。


  萬一他後面的同行犯迷糊了呢。


  在長期培訓的過程中,所有的車夫都要把一件事當做首位,也關乎他們的前程。


  安全是第一位,任何意外發生,都要優先保證行駛中鐵道馬車的安全。


  只有把這條條例當做了本能的車夫,才能正式上崗。


  鐵道上遇到的事情千千萬萬,在車夫看來,現在的情況,別說只是掉下去一個人,就算要撞死人他都不會停車。


  後面的同行可不知道他停了下來,而鐵道馬車制動能力雖然改進了又改進,但仍然需要很長的制動距離。


  萬一沒控制住撞了上來,主要責任肯定不是在後面的車夫預判能力不行。


  而是根據條例中明確規定,不能通過高盼別人的能力,作出避免危機的判斷標準。


  鐵道發展了數年,對車夫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繁瑣化。


  出師的標準,提高了又提高。


  以前培訓幾個月就能上手,現在改為了學徒制,從半年上路經驗改成了一年。


  也就是因為鐵道馬車日益增多,對車夫供不應求,否則聽說要改為三年。


  鐵道運兵,發生了第一次意外受傷事件。


  索性跌落鐵道馬車的士兵被當地的百姓發現,抬回家中救了他一命。


  摔斷了腿,驚動了車站,由當地的車站去請了有名的老中醫,為士兵正了骨頭。


  然後車站送回他的衛所,養了幾個月恢復,沒有留下殘疾。


  因為這次的事件,運兵車廂的車廂邊,被安裝上了扶手,提供士兵抓握,避免掉下去的危險。


  畢竟人有三急,而鐵道馬車不能隨時停,在車廂上往外解決是個好方法。


  最重要的是通暢了許多,考驗了北平鐵道系統的運輸能力,達到了朱高熾想要的地步。


  朱能,徐寧等人,帶著最近的整理的文書,來到了世子府,呈交給朱高熾。


  「還是那句老話,不怕出錯,出了錯不算什麼,只要能及時改進,那麼犯錯還是一件好事。」


  朱高熾進行了表揚。


  中華重工的地位不斷在提高,但總體上,車站系統對造成士兵受傷的事件,還是很重視的。


  特別是在涉及新事物的前提下,許多鐵道系統的管事很憂慮。


  包括那名士兵的治療到運送,車站給予了「過分」的待遇,可見當下的風氣。


  「在我這裡,不會有出了錯就一刀切禁了的做法,也絕對不允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更不允許因為犯了錯,就以此為由否定事物的風氣,不光是中華重工也如此,長史府和北平諸衛都要如此。」


  中國歷史太久,其實世界所有民族歷史都久。


  可中國文字出現的早,更重要是很成熟,因此流傳下來無數的書籍,讓中國的文明脈絡非常的清晰。


  幾千年來,細化到了每個月都能找出當月的文字記錄。


  以史為鑒是好事,可萬事有度,過之不及。


  無論是當下還是後世。


  總有些人過分的追求以史為鑒,特別是在古代,風氣有許多需要扭轉的地方。


  「此次的鐵道運兵,是第一次嘗試,不但磨合了秩序,為日後留下了經驗,也證明了鐵道運兵的優勢。」


  徐寧把各站關於此次鐵道運兵的流程匯總,其中一些很好的建議,被他保留了下來。


  朱能也笑道:「有些同僚也提出了他們的想法,營所可以遷移到車站附近,不但控制鐵道,也能第一時間通過鐵道調度。」


  案台上,朱高熾翻看這些文書。


  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新的軍事問世,需要有善於適應變化,從中脫穎而出的人才,這些有想法的人才,都是值得培養的。


  記下了這些人的名字,許多名字是熟悉的,不少來自於燕山衛,畢竟燕山衛和王府實為一體。


  而中華重工的總部又在北平城隔壁,鐵道的建設最早也是在北平一帶。


  所以燕山衛的將領們,對鐵道的熟悉,要比其餘衛所的將領更要了解,也更早的適應了鐵道。


  因此對名單中的人,多數來自於燕山諸衛,朱高熾並沒有覺得意外,這才是符合常理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