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436.第435章 一騎絕塵的大復興

436.第435章 一騎絕塵的大復興

  第435章 一騎絕塵的大復興


  朱高熾給了官員們思考的時間,沒有催逼他們當場做出決定,反而希望他們經過深思熟慮。


  官員們離開世子府。


  蔣彥瑛發現了一處不同,好奇的問身邊的太監,「王宮裡怎麼沒有看到小黃門。」


  大太監笑道:「世子早就禁了,這些年王宮沒有新進人。」


  聽到此話,不少人嘖嘖稱奇。


  蔣彥瑛不知道是好是壞,也就沒有發表意見。


  下午。


  官員們的行程是參觀學校。


  為了讓官員們充分的認識北平,組織了他們乘坐公車。


  公車系統安排了專車。


  在王府站的站台,官員們好奇的登上鐵道馬車車廂,通過鐵道馬車穿梭在北平城的各條大街。


  學部的部長張輔親自出面作陪,接待這批官員,目的地是上水城區的北平工農子弟學校。


  離開了北平城,在郊區行駛了一刻鐘的時間,街道變得越來越整齊和寬廣。


  「竟然沒有修建城牆。」


  「修建有修建的好處,不修建有不修建的好處,讓民力獲得了休養。」


  「新城區在空白的土地上建立,所以容易規劃,建造成本也要低於改造北平老城。」


  「成本是次要的,主要是改造老城的代價太大,需要解決許多百姓的不同問題,索性直接建立新城區。」


  漂亮的道路,一棟連一棟的樓房。


  經過了公園,廣場。


  「圖書樓。」


  一棟大樓房,招牌上寫著圖書樓三個字。


  「裡面藏書有兩萬餘本,包含各大類書籍,未來最大的圖書館會是當下正在興建的北平大學里。」


  北平的官員詳細的介紹。


  奢華,大氣,繁榮,強盛。


  每一處細節都在昭顯。


  終於。


  抵達了學校站台,眾官員意猶未盡的從鐵道馬車上下來,公交的便利性,獲得了眾人稱讚。


  學校的大門的廣場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雕刻了校訓。


  仁:以人為本,人性關懷。


  義:公平正義,堅守原則。


  禮:恭敬尊重,禮儀文明。


  智:崇尚知識,追求真理。


  信:忠於職責,誠實守信。


  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為公,天下大同。


  眾人盯著這塊大石頭許久,不少人進行了交談,還有人笑道:「這可謂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了。」


  張輔不以為然,「事物自古以來是不停變化發展的,道學同樣如此,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必然有新的解釋。」


  朱高熾上午對官員們的妥協,獲得了大多數人的好感,沒有人在這方面去爭。


  除了給朱高熾面子,也知道爭也沒用。


  而且道學的確是在不斷改變的。


  「北平的教學和府學州學不同,從小就注重教育的素質,不像民間的社學,完全靠老師的水平,教出來的孩子也差別巨大。」


  一年級的學生們。


  有的班級正在學認字,有的班級在參加戶外課,還有的班級正在上樂課。


  學校的操場上,有不少的班級上著戶外課。


  因為小學竹球聯合賽即將召開。


  高年級的孩子們包圓了竹球場地,進行著激烈的訓練。


  「明天學校會有學習勞動的戶外課,所有一二年級的孩子,會由學校先生組織,帶領孩子們去街道上掃街。」


  眾人大開眼界。


  更讓他們震驚的是學校的伙食。


  因為學校的擴招,學校已經有了宿舍區,許多遠處的孩子已經開始住校了。


  伙房為孩子們準備的晚飯,竟然有雞蛋和魚乾。


  許多人不可思議。


  「以前的時候,北平還需要南方供應糧食,沒想到如今北平的伙食,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明。」


  「小王爺說了,當各省工業化第一階段的目標達成,每個上學的孩子都能吃到雞蛋。」


  張輔笑著說道。


  這麼美好的願景,人們誰又會抗拒呢。


  塞南行省。


  大片牧區的劃分,提高了人們的生產率,有其餘各省的物資互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外部環境的穩定,大寧行省,開平行省的北部,開始大量種植大豆,不但供應塞南行省,還開始供應北平行省。


  軍戶經濟合作社積累的許多優秀獸醫,深入塞南行省,減輕了牲畜的病患。


  在官員們考察北平模式的時候,金州的大夫們,邀請了內地有名的大夫,並且發放旅途費用。


  遼東的大開發,對於閹工的使用直線上升。


  那些最苦最危險的前期開荒工作,全部由閹工進行,閹工的傷殘率開始上升。


  還有隨著原始森林的開墾,伴隨著瘧疾大量發生。


  救治閹工的過程中,金州的大夫們進行了許多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各類外傷的治療。


  「夫金瘡腸斷者,視病深淺,各有死生。」 「腸一頭見者,不可連也。」


  「若腹痛短氣,不得飲食者,大腸一日半死,小腸三日死。」


  「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


  「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泄,即推納之。」


  一名金州的大夫,用手捧起漏出來的腸子進行觀察,一邊對人們講解。


  傷者是名因為工作疏忽,發生了意外,導致受重傷的閹工傷人。


  已經陷入了昏迷。


  周圍的大夫看得如痴如醉。


  「想不到有生之年,竟能看到《諸病源候論·金創腸斷候》的問世啊。」


  周圍大夫中有名老者,滿眼的通紅,緊張的看著患者,情不自禁的感慨。


  《諸病源候論》是隋朝以《內經》的基本理論,對內、外、婦、兒各科六十七類病的病因與病機、病變與證候作了具體闡述。


  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論述病因證候學的專業書籍。


  在宋朝興盛。


  隨著宋朝的興亡,北宋刊本已經失傳,南宋刊本在日本一直保留到後世,但也殘缺不全。


  朱高熾推動的中華重工體系,全力尋回宋朝以前的中華文明和科技成果,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效果。


  這本古代醫學書籍就是成果之一。


  金州的大夫們,根據這部醫學書籍進行研究和實驗,開始縫合人體內的腸子。


  「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漬內之。」


  大夫看到腸子出來了,卻沒有斷開,用無菌水清洗后還納。


  「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餘日,稍作強糜食之,百日後乃可進飯耳。」


  如果病人清醒過來后,可以先喝稀粥,觀察二十餘日後,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吃食糜,白日後正常飲食。


  把腸子塞了回去,最後縫補了傷口,能不能活命,就看傷者的體質了。


  這是場意外事故,並不在大夫們原本的研討之中。


  眾人感嘆的回去了會議室。


  會議室內分了無數的科目。


  「金針撥障術」。


  「癥狀:患眼忽然膜膜,不痛不癢,漸漸不明,久歷年歲,遂致失明,令觀容狀,眼形不異,唯正當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雖不辨物,猶知明暗三光,知晝知夜,如此之者,名作腦流青盲眼。」


  「治療方案:《外台秘要》、《金蓖決》、《龍樹菩薩眼論》。」


  黑板上還有大量來自書中的,治理前準備,各項工具的準備,動針方法,治療后的善後,如果有伴隨症的發生如何應對云云。


  《外台秘要》是唐代的綜合性醫書。


  全書共一千一百零四門,均先理論后治療方案,記載案例六千餘。


  凡書中引用的書籍,都詳細註明了出處。


  保存了大量唐代以前醫學文獻,北宋印刷行業的興起,也大量刊印過此書。


  卷一到二為傷寒;

  卷三到六為天行、溫病、瘧疾、霍亂等;


  卷七到二十為心痛、痰飲、咳嗽等內科雜病;


  卷二十一到二十二為五官科疾病;


  卷二十三到二十四為癭瘤、癰疽等;


  卷二十五~二十七為痢、痔諸病;


  卷二十八到三十為中惡、金瘡、惡疾等;


  卷三十一到三十二為採藥、丸散、面部諸疾;

  卷三十三到三十六為婦兒疾病;

  卷三十七~三十八為乳石;

  卷三十九到四十為明堂灸法。


  根據書中的要求,為病人眼睛進行手術前,往往先以動物眼如羊、豬眼等進行針刺手法練習,待手法純熟后才能進行人體治療。


  因此古人醫學上有羊頭初試,得其輕重之說法。


  《聖濟總錄》、《牙髓失活術》,更有《金匱要略》,這部比西方早兩千年的,世界口腔醫學史上第一次被記錄的牙髓失活術。


  歐美諸國用砷劑失活牙髓,是美國的斯普納在1836年提出的,治療方法與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類似。


  宋朝的《聖濟總錄》,早已經記載。


  如果牙齒才掉不久,沒有嚴重損傷,則可以將落齒再次植入。


  方法是以熟銅等為末,熱粘入牙槽之中,再貼葯在牙齒上,五天即定,但是要求一個月內不能咬硬東西。


  通常再植的同時,會用藥物對牙齦的病患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其原理和之前所述的沒有太大區別。


  與現代醫學的斷牙不嚴重的情況下,接牙的理論是一致的。


  《五十二病方》,記載的用刀割治內痔的手術的案例等等。


  金州前端時日在研究草藥寶典。


  如今開始研究治療方案大全。


  「金州將要編寫一部醫學大全,包含所有的有效治療方案,所有現存的治療手段,都會在金州進行試驗,並且加以發展,進行醫學大推動事業。」


  「金州歡迎所有的有志之士參與這個過程,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文明財富。」


  「在急類治療中,最重要的麻藥口服,在穩定性上不夠,需要更有效的方式。」


  「因為大量的流血,許多的傷者等不及救治,當場死在了台上。」


  一個又一個的議題被拋了出來,眾人集思廣益,商討著一個接一個討論出來的方案。


  包括遼東現在遇到的瘧疾問題。


  「治療瘧疾最有效的應當是青蒿,根據《肘後備急方》的記載,和傳統的湯藥不同,青蒿絕對不能熬煮,只能搗攪出汁,十斤的青蒿,往往只能絞出不到二兩的汁水。」


  《肘後備急方》。


  顧名思義,是救急用的方子。


  那名內地的大夫笑道:「許多庸醫不知其理,以傳統熬湯手段來治療,青蒿必然失效。」


  不少人聞言面色不快,只是內心卻暗暗記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