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553.第551章 天下第一社

553.第551章 天下第一社

  第551章 天下第一社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三人合商鋪。


  隔壁的商人安慰道。


  嚴季嘴角苦笑,打起精神,他的侄兒一臉的慌張。


  他們全副身家都在船上。


  「不要繼續接單了。」


  「這幾個月,你在碼頭找個活計。」


  嚴季告訴侄兒。


  「如果他們不幸遇難,到底是同行一場,把商鋪賣了,銀子我帶回給他們的家人。」


  「你就留在這裡吧。」


  「咬牙熬個幾年,從無到有,你還年輕,以後機會還多。」


  雖然人們都在勸,用各種好話安慰嚴季,可嚴季並不抱希望,已經認清楚現實。


  船沒了,貨也沒了。


  夥伴也死了。


  嚴季準備回北平重操舊業,北平掙錢快,至於凍瘡,那就熬著吧。


  侄兒兩眼通紅。


  不久。


  新開的三人合商鋪,低價盤了出去,嚴季帶著幾十兩的銀子,路上吃著乾糧,一路省吃儉用,每傢伙伴送去了二十餘兩銀子,自己沒有留下絲毫。


  然後回家和家人告別,四十歲的人了,再一次前往北平,背影顯得孤寂。


  嚴季的侄兒在碼頭送走了叔叔,找了一份活計。


  沉痛的打擊。


  他的叔叔給了他很好的表率,讓這位年輕人並沒有自暴自棄,他的叔叔靠著勤勞發家致富。


  人到中年受此打擊破產,仍然不放棄。


  這是他的叔叔給他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如此講仁義的叔侄,誰家商人會不喜愛,不尊重呢,後生仔或多或少的得到了照顧。


  年輕人沒有經驗,可人們信任他,這就是最重要的資本,後生仔成為了碼頭最年輕的商鋪管事。


  北平。


  嚴季看著記憶中的北平綜合大場,彷彿回到了年輕的歲月。


  那時候自己才三十多歲。


  北平綜合大場修建好的當年,還是燕世子的小王爺,親自參加了當年的大典。


  轟動而又宏偉。


  如今北平綜合大場還是熱鬧不已,嚴季重操舊業,臉上多了皺紋,但是也多了笑容。


  「天理無形,而禮文有形。」


  一名年輕的食客,聽完了嚴季的故事,感嘆道。


  嚴季走南闖北多年,認為眼前的食客非同尋常,哪怕他是如此的年輕。


  「禮文就是聖人據『理』所作之『禮』,守之就是遵循天理。」


  「遵循天理,認知宇宙之道,人的精神就會無比強大,所以雖然遇到了磨難,可東家還是能從容應對。」


  「客官說笑了,我不懂什麼禮,也不懂宇宙之道,不過從心而已。」嚴季笑道。


  「可敬可敬。」


  年輕人認真的說道,「從心難,難如登天,東家雖然不懂,但卻是這麼做的,論從心做事,晚生不如東家。」


  「你從河南來的?」嚴季好奇的問道。


  年輕人點了點頭。


  剛才別人介紹了自己,他也認真說道:「晚生遊學帶北平,希望能看明白大道。」


  「大道是什麼?」


  「大道是不斷變化的,隨著事物的發展,會有新的變化。」


  年輕人笑道:「宇宙有一個統一的意識,叫做「大道「,它具有一致的規律,是宇宙的精神和物質的母體。」


  「神乎其乎。」嚴季笑道,卻沒有小覷年輕人。


  年輕人身上有股偏執勁頭。


  有這股勁頭的人認真起來,往往超過普通人的成就,這是嚴季的識人經驗。


  雖然不懂年輕人說的什麼,可他從年輕人身上感受到濃厚的偏執精神。


  「宇宙的範疇涵蓋了物質、生命、精神等,因此,人類應該從宇宙的普遍原理中學習,汲取營養,並以全面的視野和真理的態度洞察宇宙的秘密。」


  「人類的認知水平有限,需要不斷通過與宇宙的深層次的交流來提高,從而獲得更多的智慧,探索越來越多的『真理』。」


  年輕人知道中年人大概無法理解自己的學問。


  是的。


  年輕人很自傲的認為,自己的就是學問,哪怕北平發展很快,可在思想上並沒有太過獨特的地方。


  有種沙灘上的城堡,無根之萍。


  所謂的精神文明建設,頗有種拔苗助長,強行灌輸,卻不得法門的局促。


  看起來很新穎,只不過皆是術而已,沒有自己的道,沒有道的術,並不能長久支撐下去。


  中年人學問不足,但是道德高尚,一個從心,超過了絕大數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年輕人樂於宣講,哪怕對方並不能明白。 到了結賬的時候,年輕人才露出了他的窘迫,荷包里很空,掏出了幾文錢。


  「大概是因為錢少,所以沒有兌換糧票。」嚴季心中暗想,隨後笑道:「小先生為我講課,這頓飯錢就免了吧。」


  年輕人搖了搖頭,堅持結了賬,然後挺身離開,回到了客棧,最便宜的大通鋪。


  整理了行囊,離開了大通鋪,找了個橋洞,然後去了北平大圖書館。


  圖書館一層。


  只要是大明人都可以翻讀。


  年輕人已經把一樓值得看的書全部看了,磨著管理人員,求著對方通融,允許他上二樓,至於三樓,他不敢奢望。


  「不行,規矩是規矩。」


  管理人員強硬的拒絕。


  二樓只有學者,讀書人,學生等性質的才能上去,普通人根本用不著。


  「你想看什麼書?我跟你講講。」一名讀書人笑道。


  年輕人不在乎對方眼裡的驕傲,聽到對方的話后,竟然真的請教起學問起來。


  年輕人看見對方穿著學士服,因此問起了道。


  北平的社會之道。


  「北平的報紙,常說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是巨大的變化,經濟基礎必然帶來思想的變化。」


  「可是我看了許多北平的圖書,並沒有關於社會之道的探究。」年輕人真誠的請教。


  讀書人愣了愣。


  他們大學里也沒有教啊,反而是各類的知識。


  於是他開始自己解釋,「人類是社會性生物。」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從開始覓食和狩獵,我們就已經傾向於在日漸龐雜的社會群體中生活和工作。」


  「這些群體範圍包括簡單的家庭單位,氏族和部落,村莊和城鎮,以及城市和民族國家。」


  「人類集體生活和工作的自然天性促進了文明社會的形成,因為先民高度的農業發展,於是有了道學的誕生。」


  「受到人類知識增長和技術進步的形塑,反過來,我們居於其中的社會的性質影響著我們的社會行為,實質上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道就是社會關於個體如何在群體中行動,以及群體是如何形塑這些個體行為。」


  「農業社會穩定,人們追求自給自足,而北平的工業化發展,帶來了物資的蓬勃發展,經濟的大循環,於是有了工業之道。」


  聽著讀書人的講解,年輕人感受到對方有些勉強,說的很空洞,但是也啟發了他。


  「北平的教學,以事業為重,而我看來,學習的內容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德行,一類是事業。」


  「兩者並衝突,對於理學,北平頗有些放棄,專攻於術,在下認為應該德業並舉,不能有所偏廢。」


  「在德與業兩者的順序上,則有先後之分,即道德較之其他學習內容具有優先性。」


  「北平常提精神文明建設,可精神文明建設從哪裡來呢。」


  「對於宋朝,北平報紙給予批判,說宋朝之文明強盛,前所有為有之,可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導致宋朝社會風氣不懂責任,不願意付出,歧視士兵。」


  「可文明之強盛,難道不也是有理學的支撐嗎。」


  「擴充自己的善根,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是成己;把善心擴大到他人身上是成物。」


  「不正是皇太孫殿下,當年在報紙上倡導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社會?」


  讀書人愣住了。


  他收起了內心的傲慢,深深的拱手行禮。


  「前輩的學識遠超於我,我為我剛才的傲慢,向前輩道歉。」讀書人誠懇的說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問不分先後,互相交流才能一起進步。」年輕人客氣的說道。


  讀書人邀請年輕人參加他的讀書會。


  「讀書會是我當年在北平工人子弟中學發起的,後來我進入了北平國子監,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結社讀書,雖然只是玩物,可也能互相交流思想。」


  年輕人大喜。


  「咕嚕嚕。」


  突然,年輕人肚子傳出的聲音,讓年輕人臉色通紅。


  「哈哈哈。」


  「還不知道朋友高姓大名?在下姜賓知,祖籍應天府,就讀於北平國子監。」


  「免貴姓曹,名端,祖籍河南澠池,前來北平遊學。」


  「走。」


  「我請你吃飯,朋友之間不許客氣。」姜賓知親切的拉著曹端,曹端沒有拒絕。


  北平來了一位厲害的年輕人。


  他的學問和求知精神,讓北平國子監轟動,甚至有人誇讚,曹端是大賢。


  大明第一讀書人種子。


  短短的幾個月,曹端的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由北平國子監出面,親自為他舉薦,獲得了人才津貼。


  有了人才津貼和資格,曹端逛遍了北平大圖書館的二樓和三樓。


  與當下大明最高學府之一的北平國子監師生進行交流,成為了北平國子監的盛況。


  辟邪倡道,推尊太極,上溯宋儒,躬行實踐,教化預養,海納百川。


  北平國子監的學生們自發成立的讀書會,改名為了理學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