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617.第614章 海外的擴張

617.第614章 海外的擴張

  第614章 海外的擴張


  永樂六年。


  上海。


  碼頭。


  巨大的槓桿鋼鐵臂,猶如抽水用蒸汽機的擺件一樣,通過一組滑輪,靠著蒸汽機的動力,把一箱箱的貨物運上蒸汽機輪船。


  碼頭的工作人員們,陪著李暹巡視。


  李暹即將出使中山王國,解決中山王國遺留的問題,地方官員親自作陪,在等待船隻的時候,了解下碼頭的日常情況。


  「吊機的制動部件,利用的棘輪原理。」


  「棘輪是我國先民很早發明的機械部件,目前發現的文字記載,最早於漢朝,同時期還有齒輪部件的記載,宋朝的計時器機器中,大量使用了齒輪。」


  一名工作人員,指著吊機基座下的棘輪。


  圓環鐵質部件的外緣上,剛性齒形表面留下了向內的齒輪,棘爪鉤在齒輪上,讓整個機器固定。


  「如果倒著轉動,因為齒輪的朝向,並不會鉤住棘爪鉤,並不妨礙機器的運作,當機器停止后,這些齒輪可以鉤住棘爪鉤。」


  工作人員流利的說道。


  看樣子他介紹過很多次,所以說話既簡潔又熟練。


  「真是神奇啊。」


  李暹滿臉的感嘆。


  「這小小的機器部件,蘊藏了大智慧,可連我們也很難想到,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經發明了出來,並且在工業化社會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碼頭的官員笑了起來。


  「無數的這類的小部件,組織成一套完整循環的機器,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


  「隨著市場的繁榮,貨物的交流逐年增加,促進了船隻的改變,大海上的商船,船隻越來越巨大,促進了蒸汽機輪船的茂盛。」


  上海縣的碼頭,從建成以來,發展就是全國最快的地方。


  可以說每年都是一個新的變化。


  作為親眼看到上海碼頭髮展的官員,對於這些年來的情況,可謂是了如指掌,話語間,彷彿這些年來的社會變動,在人們的眼前展開。


  官員又說道:「蒸汽機輪船載運的貨物多,於是碼頭上的吊機越來越多,傳統的貨物打包方式也改變了,所以碼頭上也提供了專門的貨箱。」


  指了指碼頭上堆積的方形貨箱,李暹也看了過去。


  這些貨箱,是即將要裝入船隻的。


  還有很多的倉庫里,仍然堆放著各家商行送來的貨物,以及船隻送來的貨物,等待商家們的運走。


  一艘運載遼東木料的貨船上,無數的木料被運輸下來。


  應天府對木材的需求,已經達到了天文數字。


  除了製作木梯扶手雕刻等等,還有傢具的需求,乃至其餘行業的發展,遼東每年發往上海的木料不計其數,這只是其中一樣而已。


  李暹更感興趣的是機器。


  理論上的知識,除了北平,京城每年都會開辦培訓會,不光民間的組織開展類似的活動,官方也會經常舉辦,為大量的官吏提供培訓。


  見狀。


  工作人員上前笑道:「京城成立的博物館,收集了春秋時期的棘輪部件,只是那個時期出土的部件是青銅材料為主。」


  「北平的機械製造廠,有專門生產棘輪部件的分廠,用鋼鐵鑄造而成,而且使用的是機器,並不是古代的手工製作,從效率與外觀上更為的好。」


  李暹連連點頭。


  一個吊機而已,蘊含了多少的部件。


  無論是滑輪,又或者齒輪,還是制動器具或者傳動部件,都是先民有的東西,可謂是集中華文明大成者。


  這些部件背後的工廠,至少三成來自北平,北平作為大明最早的工業基地,以及煤炭供應地,還有最早的改革地,底蘊哪怕是京城也很難追上。


  「先民們發展出了輝煌的文明成果,可我朝立國之初,無論是市井之間的技術,還是百姓們的見識,猶如愚昧者一般,說明了什麼?」


  李暹當眾講話道。


  大明加強了對海外的管理,像李暹這類的官員,地位越來越重要,連楊忠也成為了課本上的英雄人物,留名青史,所以眾人都仔細聽著。


  「自古以來,精華在北方,無論是文化還是技術方面,宋朝失去開封,龜縮於南方,天下精華失半,乃至宋亡后,才不到百年的時間,天下精華已百不存一。」


  「百廢待興啊。」


  李暹感嘆道:「就如這棘輪,如果不是我朝的興盛,工業化發展的推動,加上出土的古代器物,恐怕我們大明朝,竟無人識得此物,更不知道此物的重要性。」


  「這就說明了,社會並不是永恆不變的,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充滿了退化的風險,甚至退化成愚昧。」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我大明朝,以前朝的退化速度,得不到恢復,豈不就是退化到了愚昧,成為了未開化的土著。」


  「所以你們取得的成就,雖然很偉大,可也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起來,正如太子殿下所言,發展永遠是不變的方向。」


  碼頭外。


  蒸汽機輪船鳴笛進港。


  內部的鐵軌上的蒸汽機車,託運一列列的貨物,東邊是入口,西邊是出口,大明南北的交匯處,物資交流最頻繁的港口。


  前往琉球的商船已經準備好了,李暹在碼頭工作人員們的送別下,登上了商船,商人親自陪著李暹一起去琉球地區。


  李暹最早出使過西域,後來又出使過金帳汗國,也就是欽察之地,如今又要去往海外,是大明行走里程最遠的一批官員。


  見多識廣的李暹,對待陪同的商人很和氣。


  雙方還下了幾盤棋。


  通過與商人的交談,李暹加深了一些海外商人們的想法和需求,雙方的關係也得到了提升,商人還得到了李暹的承諾,邀請商人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去登門拜訪他。


  大明沿海船隻密集。


  原材料成為了最大宗的貨物,寒冷的氣候時,甚至有專門往南運輸冰塊的船隻,為南方各地的冰窖冰庫提供廉價的冰塊。


  三三兩兩的海軍船隻,散布在大明沿海一帶,維持海岸線的安寧。


  隨著大明對高麗、倭國、琉球等國的控制力加強,有力杜絕了海盜興起的土壤,十萬海軍的規模,其中高達五萬用在沿海。


  海燕追逐船隻。


  特別是蒸汽機商船。


  雖然商船的目的地是琉球王國,可大明在海域上的大小島設立了燈塔,並且留守了守島人,船隻通過各島的燈塔確認航線,還可以遇到極端天氣時,通過海島來躲避風浪。


  商船在久米島和當地的島民進行了貿易,然後沿著群島出發,又在渡名喜島停留了一日,外地島等群島,然後才抵達歸仁城。


  李暹和商隊告別。


  商隊在歸仁城會停留五日,五日後則會去往名護城,恩納城,進入中山王國的沿海,一直繞島航行完后,也會從當地採購一些土特產。


  歸仁城的軍需補給,也有一部分通過商船運來,採取了太祖皇帝創造的開中法的方式。


  李暹和隨行的官吏們帶來了文書和寶冊,以及印章等物,還有商行的證明,所以歸仁城港口的管理人員們,很快派人去告知。


  「對不住了。」


  楊文得知來人的身份,立刻猜到是朝廷派了解決當地糾紛的特使,連忙親自去迎接,見到了對方后,熱情的說道。


  「以前就有人冒充朝廷官員的身份撈取利益,所以才有剛才的事情。」


  楊文解釋了一番。


  李暹沒有在意。


  雙方客套一番,一起進入了歸仁城。


  歸仁城已經是當地漢人的主要居住點,除了駐守士兵外,還有駐守士兵把當地家人遷移到城中居住,士兵們自己出錢修建的房屋。


  除了當地的人口,還有誕生的服務行業,例如提供士兵們喝酒的酒鋪,茶樓等等。歸仁城的常住人口已經有五萬多人,是山北王國除了都城外,人口最多的城池。 當地的建築有著不少本地特色。


  婦人們編製著竹筐等器具,還有用泥巴製造的陶器正在屋外晒乾。


  土房佔了多數。


  「老國王死了?」


  李暹大驚。


  楊文遺憾的說道:「雖然接回了中山王國的國王,可是身體一直不太好,本地又缺少醫藥,上個月已經病逝了。」


  李暹沉吟了起來。


  他分不清到底是真的因病而亡,還是其他的原因。


  「老夫保證,的確是病死的。」


  楊文猜到了對方的想法,認真的說道。


  「楊總兵認為接下來,如何對待中山王國,新的國王,朝廷要不要給予認可?」


  李暹試探的問道。


  「尚忠此人野心不小,並不符合朝廷的預期,老國王死了,但是他的孩子還在,並且就在歸仁城,目前才十三歲。」


  楊文隱晦的說道。


  聽到這裡,李暹沒有了疑慮。


  朝廷方面也是這麼認為的。


  首先中山王國的國王是大明冊封的,不可能地方說換就換,把朝廷放在哪裡,更不可能支持尚忠這種造反搶奪王位的。


  因為這些靠著自身實力作亂上位的,必然比前者實力更強,也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其次。


  大家有樣學樣,會導致大明在外部的制衡失去了作用。


  「所以歸仁城是支持原國王的王子?」


  李暹問道。


  「一切聽候朝廷的安排。」


  楊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如此說道。


  見狀。


  李暹也不再試探了。


  不久。


  歸仁城方面開始聯絡中山王國內的勢力,特別是華人家族,進行了多次的商議。


  「這對我們更加的有利。」


  翁家家族內部商討好,大多同意國內的意見。


  翁盛光嘴角動了動,可是為了家族的利益,最後也沒有阻止,放棄了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尚忠,連知會也沒有,一點風聲也沒有傳出去。


  至於鄭家,更是對朝廷的要求沒有反對。


  當尚忠感到不對勁的時候,各家已經和歸仁城達成了一致。


  歸仁城的艦隊突然抵達了伊祖城,伊祖城控制在鄭家手中,與中山王國的都城只隔著浦添城,等尚忠得知消息后,手裡只有都城的衛隊。


  翁盛光來到了王宮。


  「你背叛了我。」


  尚忠憤怒的說道。


  翁盛光無言以對,沉默了片刻后,抬起頭說道:「中山王國內外都支持老國王,在百姓們眼中,你才是霍亂王國的賊人。」


  如此顛倒黑白,尚忠恨不得拔劍。


  「這就是伱們的成王敗寇,本王敗了,自然也就是寇了。」


  「對的。」


  翁盛光憐憫的看著尚忠。


  在大明的國力下,中山王國實在是無法抗衡。


  好朋友並不是庸人。


  可哪怕好朋友多麼的具備才能,連高麗都只能被大明乖乖的控制,又何況小小的中山王國呢,雖然中山王國與大明本土相隔甚遠,並遠在海外。


  「如果有絲毫的可能,我一定會支持你的,可是翁家不能隨你陪葬,而且你沒有勝算的。」


  翁盛光把目前的形勢一一告知。


  尚忠聽完后,立刻大笑起來。


  「你不過是想讓本王投降,讓你撈取最大的功績,回頭向你的朝廷邀功罷了。」


  尚忠嘲笑道。


  翁盛光沒有意外。


  以好友的聰慧,如何會想不通呢,翁盛光平靜的看著尚忠,以好友的聰慧,他應當知道自己的苦衷,這是大勢所趨。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尚忠看見翁盛光的模樣,一切的憤怒煙消雲散,無力的揮了揮手。


  他很憤怒。


  中山王國的事情是他們國內自己的事,憑什麼大明要插手。


  不過他也懶得爭論了。


  口頭爭論又有什麼用呢。


  不日。


  尚忠交出了首里城。


  只是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大明並沒有嚴懲尚忠,而是讓尚忠回到原來的駐地,扶持原國王的兒子登上王位,並指定鄭家為中山王國的三司官。


  無論如何。


  中山王國當年工匠的子弟們,掌握了國內的主要權力,也就是新的世家閥門。


  琉球三國實力最大的中山王國分裂,徹底成為了大明的附庸,而北部疆域和島嶼最多的山北王國,更為的服帖,至於南部實力最小的山南王國,更輕易的被大明掌控。


  除了當地的華人家族子弟,還有當地土著家族子弟,開啟了前往大明京城讀書的慣例。


  歷史上因為薩摩藩入侵,導致琉球勢力退敗南部八重山列島,為當地群島大開發做出重要貢獻,如今的八重山列島不但沒有歸入山南王國,直接被大明劃分給了大員島。


  楊文歸國。


  第一批海軍士兵大退役,歸仁城有兩百多名士兵選擇留在了當地,開啟了新的生活。


  大明海軍擴張十五萬。


  琉球三國各成立一個基地。


  包括大員府,瓊州府。


  一個又一個的海外基地,通過士兵們的開拓,促進了當地的生產力,一個又一個的居住點落成,形成新的航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