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第667章 五地大都督
「大紳,聽說你為了修自己的家譜,專門去研究了氏族之學。」
楊士奇好奇的問道。
大紳是解縉的字,解縉怔了怔,隨後點了點,「洪武八年誕生的想法,的確在這方面用心了幾年。」
楊士奇算了算,那時候的解縉才六歲。
六歲的解縉,已經有了修家譜的念頭,楊士奇臉色露出感嘆。
「世人都說大紳幼時起就有過目不忘,應口成誦的本領,四歲開口成詩,九歲日記萬言,鄉大夫皆稱神童,乃至十歲已能貫穿四書五經傳注義理。」
聽到楊士奇的誇讚,解縉不為所動。
大明最不缺神童。
眼前的楊士奇襁褓之中喪父,其母改嫁,結果養父因得罪權貴戍邊陝西去世,楊士奇與母親回到德安,從小一邊自學一邊奉養母親。
能有這份堅持,乃至今日的成就,解縉可不認為楊士奇能有這番的感慨,必有目的。
聰明人不需要多言。
楊士奇與解縉安靜了下來,互相揣摩對方的心意。
大明的官吏數量這些年增長的很快,人多了想法也就多了,朝廷上的聲音很多,而解縉與楊士奇有個共同點,屬於南下派。
南洋大鐵路工程計劃一直是解縉堅持的,而楊士奇更早就在寮國宣慰司呆過許多年。
隨著西部七省的穩定,大明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南洋,對於西部的要求不過是保持穩定,已經成為當下朝廷主要的思路。
「南洋的地理環境同樣惡劣,人口複雜,不比西部七省更有優勢,但是南洋的條件,回報率遠超過西部七省,太子殿下曾經說過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
楊士奇緩緩的開口。
解縉不等楊士奇說完,接著說道:「所以南洋大鐵路工程至關重要,不光拉動經濟,為促進南洋的穩定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楊士奇聽完后,笑了起來。
「可惜啊,終歸是不少的麻煩。」
「那就掃平他們。」
解縉不在意的說道。
一個幼年時期就能想到修家譜的性子,如此集體榮譽感爆棚的天才,解縉的回答,非常讓楊士奇滿意,他已經預料到解縉的回答。
解縉也猜到了楊士奇的目的。
楊士奇比自己大三歲,兩人的資歷和威望不分伯仲,楊士奇不會願意把內閣讓出來,解縉也不願意讓人,可楊士奇如果能支持自己的政治思路,那麼解縉願意等一等。
大明現在許多的事情湊在了一起,太子殿下的想法解縉猜到了,他相信楊士奇也是如此,多方面的原因,解縉選擇了退一步。
政治本就是互相妥協的產物。
誰進一步,誰讓一步,利益的往來。
內閣兩位權利最大的閣老談妥了,那麼內閣就有了方向。
權利的大小沒有規定,而權利大小卻是現實存在的,同樣是內閣大臣,楊士奇與解縉說的話,比其餘的內閣大臣管用。
這是兩人多年來做事,身邊聚攏的官員們起到的威力。
政通人和。
諸事很快梳理了出來。
「西部七省方面,提拔蔣貴、任禮等中青代的名將穩住局勢,從高麗調離趙安到筑紫都司,全權負責倭國與狗奴國的事情,至少三年內不能發生大的戰爭。」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思想,現階段不予大力推導,而且還要加深皇室的威嚴。」
「聯絡南洋各宣慰使宣撫使共同出兵緬甸宣慰司,懲戒緬甸宣慰司內部幾個鬧事的部落,維護南洋的總體和平。」
「繼續支持雲南貴州等地的改土歸流,加強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的治理。」
「奴兒干鐵道的修建加大力度,在東北地區禁止使用閹工的監督力度暫緩。」
「李暹為特使聯絡各宣慰使和宣撫使。」
「平安負責平叛之事。」
文華殿。
大朝。
文武百官皆在。
「太子殿下,兵部接到湄豐訟宣撫使拉賈的求援消息,經過多番調查,情況屬實,緬甸宣慰司以蘇斯曼、蘇大塔、沙溜等人為首的侵略行為,不僅威脅到大明的利益,也給暹羅藩屬國帶來了極大的不安。」
「朝廷多番訓戒,可幾人皆無悔過之心,實屬無禮之舉,為了維護大明和藩屬國的穩定,兵部認為必須採取行動。」
兵部官員義正言辭的說道。
朱高熾深思片刻,其實昨日內閣就已經來尋求過自己的意見,朱高熾也同意了內閣的決定。
多年來大明的國事多是自己布局,如今要看看大明朝廷的能力,所以朱高熾並沒有過多的插手,而且內閣的考慮的很全面,包括在皇權之事上,令朱高熾非常的滿意。
如果楊士奇他們現在就敢打壓皇權,朱高熾反而不敢信任他們。
畢竟時代的局限性如此,大明目前不可能不存在皇帝,只有野心的人才會提出這樣的試探,看來楊士奇和解縉懂得這些道理。
政通人和,萬事順利。
朝廷決意出兵,調集精銳之師,計劃與各宣慰司聯合,組成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誓要懲戒緬甸宣慰司,捍衛邊疆的和平。
至於蘇斯曼、蘇大塔、沙溜等人上奏的奏疏沒有人提。
他們的意見並不重要。
京營抽調兩萬兵,地方軍隊抽調一萬軍,邊疆抽調兩萬軍,大明的正規兵合計五萬,平安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壯漢,摸著發白的鬍鬚,志得意滿的離開京城。
五萬大軍的軍餉和物資,甚至沒有讓朝廷費什麼力氣。
多年來培育出來的軍事體系和嚴苛的制度,已經有了高效率的運轉,通過大明各地的鐵道,四通八達的運輸到目的地。
年輕的士兵們扛著自己的自生火銃與刺刀,帶上應急乾糧和火藥鉛彈等隨身物資,接到了軍令后,才半日就抵達了火車站。
火車站的列車已經準備好,各項章程對接順利。 大明軍隊抵達寮國宣慰司的時候,各部接到命令的土官們竟然還沒有集結完畢,不是他們推諉,實在是效率跟不上大明的要求。
亂鬨哄的土兵在他們首領的帶領下,終於按照大明朝廷的要求完成了匯合,人數破天荒的突破了五萬。
大明的影響力與二十年前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大明一聲令下,各部皆不敢違背,恭敬的領取大明的旨意,帶領自家的青壯出征,因為是大明幫助南洋保持穩定,所以各部的軍備和物資都需要自帶。
土兵們沒有大明士兵們的完善後勤補給,仍然是傳統的一套,這樣的土兵進入了緬甸宣慰司,對於緬甸宣慰司地方上會帶來巨大的破壞。
平安沒有指望五萬土兵能成什麼大事。
但是緬甸宣慰司的地理環境惡劣,條件複雜,多山多林,打敗作亂的部落容易,徹底清除那些殘餘的勢力才是最難的。
五萬南洋土兵的作用主要是協助大明軍隊的戰鬥,盡量不漏過對方的潰兵,並且保持在大明軍隊的外圍,讓士兵們得到更好的休整,還有保護大明軍隊的補給線。
十餘萬人湧入了寮國宣慰司的都城,刀攬那和自己手下的人努力約束其餘各部的土兵,不允許他們侵害當地的市民。
平安也召集了各土官,指派了各部的任務。
不久后,聯軍離開了寮國宣慰司進入清萊宣撫司,經過清邁宣撫司,由湄豐訟宣撫司進入八百大緬宣慰司,八百大緬宣慰司各部土官早已等待多時,雙方的匯合,讓士氣達到了巔峰。
聯軍的最終人數達到了二十萬。
二十萬的士兵從八百大緬進入緬甸宣慰司,不光如此,緬甸東北部的木邦宣慰司、麗川平緬宣慰司、孟養宣慰司等方向,都有得知消息的部落趁火打劫侵犯緬甸宣慰司。
緬甸宣慰司並不是統一的政權,這片地區充滿了混亂的部落,互相敵視的很多,乃至後世緬甸國內的部落勢力仍然大而雜。
但是在這一天,只是因為大明的旨意而已,竟然成為了南洋的公敵。
無論他們抱著什麼樣的心思,劫掠也好,趁火打劫也好,擴充地盤也好,都讓人們更加清楚的看到了大明影響力與號召力。
各部的入侵,讓緬甸宣慰司的各部奮起抵抗。
他們不得不抵抗,如果失敗了下場會很慘,因為換成是他們也會如此。
炎熱的午後,陽光炙烤著大地,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氣味。
一支數百人的青壯,他們身著粗布衣裳,手持簡陋的武器,臉上充滿了緊張。
突然,一陣急促的號角聲打破了寧靜,緊接著是密集的腳步聲和馬蹄聲。
南洋土兵們沖了出來,與對方相反,他們士氣如虹,誇張的發出怪叫的聲音,土官舉著狼牙棒,露出興奮的笑容,以前是他們被這裡的人欺負,沒想到大明為他們做主了。
以前吃的苦,今日要十倍的還回來。
土兵們如猛虎下山般沖向山寨部落,他們手中的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自製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敵軍陣營,伴隨著陣陣慘叫聲。
對面的青壯們早就沒有多少的物資,但是深知戰敗的下場,面對孟養那邊的土兵,他們選擇頑強抵抗,可也顯得力不從心。
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展開了近身肉搏。
攻擊一方的士兵們數倍於守方,加上他們士氣高漲,守方開始出現混亂。
關鍵時刻,一名首領高舉武器,大聲的呼喊:「絕對不能輸。」
有些人誓死不退,但許多的部落底層卻沒有頑抗之心,選擇逃跑的人也不少。
下午的時候,此地燃起了熊熊大火。
當平安進入緬甸宣慰司的時候,戰火早已開始燃燒,讓明軍更加的順利,而群龍無首的土司們,有些人第一時間投靠了明軍,有些人選擇退入深山老林。
至於那些被點名的部落,成為了明軍主要攻打的方向。
戰事的順利讓所有人意外。
數萬明軍的任務從進攻變成了維持秩序,更多的土兵們散開了,許多部隊放棄了自己的任務,開始爭奪戰利品,甚至發生了交戰。
當年被朱元璋親封的緬甸宣慰使早就死了,被他的手下殺死,其餘任命的土官,雖然仍然保持大明的旗幟,其實並沒有聽從大明的管理。
總之,緬甸群龍無首。
猶如堆積在沙灘上的城堡,當面對各方一起圍攻的局勢時,完全無法抵抗。
大明並不想要徹底失去秩序的緬甸宣慰司,畢竟這麼寬廣的面積,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徹底失去秩序的話,會導致大明的南洋大鐵道工程計劃遇到困難。
於是平安召集了各個土司,傳達他的軍令。
但想要把為了爭奪戰利品,互相殺的眼紅的土官們約束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情,許多的土官明面上答應朝廷官員的要求,回頭私下仍然在燒殺屠戮。
平安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才穩定了局勢。
唯獨八百大緬宣慰司的幾位土司,他們靠著地利的優勢,獲得了最大的戰利品,不光獲得了人口,還想要侵佔地盤,這就令平安很難接受。
蘇斯曼和蘇大塔死了,沙溜不知所蹤。
這幾個部落已經消失。
剩餘的土官們唯唯諾諾的來到大明軍隊的駐區。
歷史上永樂四年五月,給事中周讓等使小古剌等處還賜鈔文綺襲衣。六月壬午,大古喇、底馬撒二處選擇內附大明,於是明成祖復遣周讓出使,因底馬撒地廣,故置宣慰司,以臘罔帕為宣慰使。
如今因為大明的精力主要在南洋東部地區,所以雖然也封了這些地方,但是並沒有加強管理。
緬甸宣慰司的局勢,讓所有人看清楚了大明的號召力與實力,沒有人再敢心懷鬼胎,所以底馬撒宣慰司,底兀刺宣慰司等,在平安的要求下主動提出了內附。
平安滿意的放過了眾人。
不久后,各司主動內附的請求抵達了朝廷,朝廷經過商議后,同意了各土司們的訴求,改各宣慰司為都司,施行衛所制度。
平安因為戰功升任五都司大都督,總覽地區全責。
這是個臨時的任命。
權利和地盤太大了,而地方上形勢負責,需要一位具備權利的將軍,為了制衡平安,衛所仍然有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管理,屬於過渡階段。
等各方面理順后,南洋鐵道工程部正式擴建。
平安的職責就是為鐵道的修建保駕護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