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海東行> 41.第41章 李氏朝鮮之芳遠稱王

41.第41章 李氏朝鮮之芳遠稱王

  王禑雖承諾給李成桂加官進爵,但由於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再加上中途不斷有士兵逃跑。 

  無奈之下李成桂只得再次上書請求班師回朝,可是王禑和崔瑩(首相)非但不同意,還要求李成桂加速進軍。 

  李成桂久征沙場,當然知道此戰必敗無疑,又何必去螳臂當車呢? 

  於是他召集部下,以「清君側」的名義打算從威化島退兵並回京面見國王。 

  李成桂的計劃獲得了以左軍都統使曹修敏(此時李成桂任右軍都統使)為首的一幹將士的支持。 

  這年六月,李成桂在開京的宮中華園裡逮捕了王禑,並將崔瑩流放。 

  此後,李成桂出任右侍中,曹敏修出任左侍中,二人一同掌握高麗政權。 

  此時,李成桂的羽翼已經豐滿,於是按中與大臣勾結,打算行廢立之舉。 

  不久,王禑被諸將逼宮退位,退居江華島。 

  不過在王位繼承人的人選上面大家產生了分歧。 

  李成桂主張擁戴王氏後人為國王,而以李穡為首的大臣則主張擁護王禑的兒子王昌為國王。 

  由於李穡在朝中德高望重,最終王昌繼位為王。 

  此時,依舊由李成桂和曹修敏二人分掌朝中大權。 

  後來,李成桂利用趙浚的彈劾清除了曹修敏在朝中的勢力,從此獨攬朝中大權。 

  後來,王禑派人刺殺李成桂失敗,李成桂大為惱火,乘機找了個借口將王昌貶為庶人,並將其流放。 

  在廢除王昌之後,李成桂改立高麗宗室王瑤為王。 

  後來以李成桂為首的「新興士大夫」和以鄭夢周為首的高麗王朝維護黨展開了四年的明爭暗鬥。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提鄭夢周這個人,畢竟這個人在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這裡你不要把鄭夢周和鄭道傳混為一談。 

  鄭道傳是李成桂改朝換代的堅決擁護者,而鄭夢周則是反對者。 

  鄭夢周,字達可,號圃隱,所以人稱圃隱先生。 

  傳言他母親在懷他的時候夢見蘭花盆掉落,所以他的本名為夢蘭,後來才改名為夢周。 

  他「生而秀異,肩上有黑子七,列如北斗。」 

  這一切都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身,鄭夢周確實十分優秀,他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狀元及第。 

  他在朝中歷任禮曹正郎以及成均館等館閣機構的學官。 

  在朝外他經常在李成桂幕下,跟隨其南征北戰,為其出謀劃策。可以說兩人惺惺相惜,私交十分要好。 

  鄭夢周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 

  他曾經六次出使明朝,不僅將程朱理學引入朝鮮半島,而且為明朝和高麗兩國宗藩關係的鞏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386年,鄭夢周曾經出使大明,請求朱元璋減免歲貢。 

  在朱元璋答應其請求之後,鄭夢周大為感動,曾經寫下一首詩來記錄這件事: 

  內人日午忽傳宣, 

  走上龍墀向御筵。 

  聖訓近聞天咫尺, 

  寬恩遠及海東邊。 

  退來不覺流雙涕, 

  感激唯知祝萬年。 

  從此三韓蒙帝力, 

  耕田鑿井總安眠。 

  鄭夢周除了出使過明朝之外,還出使過日本。 

  因為鄭夢周反對高麗朝廷上的親元的外交政策,所以親元派的掌權勢力特地安排他出使日本。 

  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因為倭寇的關係,日本和高麗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 

  再加上當初交通十分不方便,所以可以說出使日本是九死一生。 

  沒想到鄭夢周去了之後不僅受到了日本人的禮遇,後來還安全回了國。 

  鄭夢周還特地寫了一首叫《洪武丁巳奉使日本作》的詩來記錄這次日本之行。全詩如下: 

  奉使游桑城, 

  從人問土風。 

  染牙方是貴, 

  脫履是為恭。 

  柳入新年綠, 

  花如故國紅。 

  客居殊寂寞, 

  喜聽足音跫。 

  從他的詩我們不難看出,那個時候日本人就喜歡染黑,並且喜歡脫鞋。 

  正是由於鄭夢周這些出色的才能加上他在高麗儒生中崇高的地位,所以李成桂一直想讓他加入自己的陣營。 

  因為一旦鄭夢周加入自己的陣營,李成桂就等於獲得了儒生的支持。那麼他的改朝換代將會變得名正言順起來。 

  原因很簡單,在那個時代,儒生掌握了國家的輿論導向,他們就代表著仁義道德,有了他們的支持,李成桂的行為就會變得十分正義。 

  李成桂對待其他敵人都是心狠手辣的,順他者昌,逆他者亡。 

  唯獨對待鄭夢周十分寬容,他吩咐手下人不得妄動鄭夢周,他一直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語打動鄭夢周。 

  雖然鄭夢周一開始也十分欣賞李成桂,曾經為李成桂畫像作贊,還稱頌他「遏洪流於滄海,扶日出於咸池」。 

  可是當鄭夢周得知李成桂要謀權篡位之後,便與其分道揚鑣。 

  鄭夢周從小學的就是孔孟之道,從小被灌輸了要忠君愛國的思想,所以他是堅定的高麗王朝擁護者。 

  由於鄭夢周就成為了李成桂奪權路上的重要阻力。 

  由於李成桂吩咐任何人不得傷害鄭夢周的性命,所以李成桂的手下錯失了很多將鄭夢周一黨消滅的良機。 

  後來,李成桂在海州打獵時墜馬受傷,鄭夢周聞之大喜,便打算乘李成桂重傷之際除掉李成桂一干人等。 

  沒找到這件事被李成桂的第五個兒子李芳遠知道了。 

  此時李芳遠正在為母守孝,一聽見自己的父親有危險,便顧不得其他了。 

  連忙趕到李成桂所在的禮成江碧瀾渡,然後派人用轎子將李成桂連夜抬回開京,這才讓鄭夢周的計劃破產。 

  鄭夢周聽說李成桂回來之後,便前去拜望李成桂以探口風。 

  李成桂依舊待鄭夢周十分友好。並再次企圖拉攏鄭夢周站到自己這一邊,沒想到鄭夢周還是拒絕了。 

  李芳遠知道,如果鄭夢周不除,那麼父親的霸業很有可能會因為這個人而失敗。 

  竟然自己的父親不願意動手,那隻能自己動手了。 

  於是李芳遠便派人帶上兵器埋伏在鄭夢周歸家路上,並最終在鄭夢周經過善竹橋時將其斬殺。 

  李成桂在得知李芳遠派人殺了鄭夢周之後大怒,痛罵李芳遠是不忠不孝之人。但事已至此,已別無他法。 

  從這件事開始,李成桂的心裡就開始對李芳遠有了意見。 

  倒也是因為李芳遠殺掉了鄭夢周,王瑤失去了最大的倚仗。朝鮮王朝建立的最後一道政治障礙也被掃除。 

  終於,肅清了絕大部分反對勢力的李成桂於1392年七月正式取代王瑤登上了國王寶座。 

  即位第二天,他就以「權知高麗國事」的名義派趙胖前往宗主國明朝向朱元璋報告自己即位的事情。 

  朱元璋一直認為當時的高麗是個「君臣悖亂」的國家,朱元璋一直認為李成桂是高麗宰相李仁任的兒子。 

  他認為李成桂改朝換代是不忠不義的行為。 

  但由於李成桂特彆強調當初是自己通過威化島退兵阻止了高麗朝廷攻打遼東的計劃。 

  鑒於李成桂的親明態度,朱元璋便消極的承認了李氏取代王氏的事實。 

  同年年底,李成桂又派人去找朱元璋裁定國號。 

  朱元璋回答: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於是李成桂便奉旨除高麗國名,改用朝鮮之號。 

  朝鮮王朝至此誕生。 

  可是就在李成桂登基以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其寵幸神德王后康氏,李成桂竟然廢長立幼,將幼子李芳碩立為世子。 

  後來,為了維護世子的地位,李成桂又在鄭道傳的慫恿下,試圖將諸位王子和軍政大臣的私兵納入國家統一管理。 

  這一舉動當然引起了以李芳遠為首的功臣勢力的不滿。所以,李芳遠和鄭道傳之間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 

  鄭道傳為什麼要和李芳遠過不去呢?原因很簡單,鄭道傳對朝鮮的政治組織結構的設想是「議政府署事制」,也就是宰相對國家事務具有重大決定權。 

  將來如果是李芳碩繼承王位,他好控制,而相反,如果是強勢的李芳遠繼承王位,那麼自己的權力一定會大幅度削弱。 

  所以,他才處處與李芳遠作對。 

  不久之後,李成桂便革罷了諸子所率的私兵。 

  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李芳遠的妻子閔氏為了防止情況有變,所以早已在家中地窖下面藏了不少兵器。 

  後來,李成桂病重,李芳遠,李芳乾等人留宿在漢陽景福宮勤政門外西廊,以方便照顧李成桂。 

  鄭道傳打算利用這次機會假借李成桂之命召李芳遠等人進宮,然後將他們一網打盡。 

  沒想到這個計劃卻被李芳遠的小舅子閔無疾知道了。 

  閔無疾通過自己的姐姐將鄭傳道的計劃告訴了李芳遠。 

  正好此時李芳遠的親信李叔藩率領貞陵(神德王后康氏之陵)移安軍回到漢陽。 

  於是李芳遠讓閔無疾和李叔藩在自己家附近待命,然後再次返回宮外。 

  果然不久,宮裡就派人來召各位王子進宮。李芳遠假裝肚子疼要去如廁,李芳毅和李芳干覺得事有蹊蹺,便跟隨李芳遠一起離開了。 

  李芳遠回到家后與李叔藩和閔無疾會合,然後眾人先跑到南誾的小妾家中(此時鄭道傳等人正在其中聚會),放火燒屋,逼迫鄭道傳等人露面,然後將其一干人等斬殺。 

  在解決掉鄭道傳一干人等之後,李芳遠等人又進宮解除了屬於李芳碩一黨的軍事武裝。 

  李成桂在得知此事之後,知道木已成舟,只得被迫接受大臣的意見改立世子。 

  本來眾大臣都推選李芳遠為世子,李芳遠卻請李成桂立兄長李芳果為世子。 

  李成桂無奈之下只得答應,這一場動亂史稱「第一次王子之亂」。 

  不久,李芳果登上王位,李成桂成為上王。由於李芳果與正妻金氏無所出。所以立儲問題再一次牽動了朝鮮上下的神經。 

  按照傳統,如果王無子嗣,那麼兄終弟及,由於老三李芳毅無心於王位,老四李芳干覺得按照順序應該是自己成為儲君。 

  可是朝堂之上絕大部分官員卻支持李芳遠。這讓李芳干大為不滿。 

  所以李芳干決定起兵對抗李芳遠,他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妻侄李來,李來又將這件事告訴了禹玄寶。 

  而禹玄寶同時也是李芳遠的老師,他不忍心李芳遠遇害,所以差人將李芳乾的計劃告訴了李芳遠。 

  所以,李芳遠早已對李芳乾的起兵有了準備。 

  但是經歷過「第一次王子之亂」的李芳遠不願再兄弟相殘,於是派人到李芳干陣營,打算與李芳干握手言和。 

  沒想到,李芳干卻拒絕了這一提議。 

  於是二人便在開京街頭火拚。 

  最終李芳遠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李芳干被流放。 

  史稱「第二次王子之亂」。 

  經歷過這一連串的事件后,李芳果實在不願再看到兄弟相殘的局面。 

  於是,1400年二月初四,李芳果將李芳遠立為王世子,並於這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將王位禪讓給李芳遠。 

  李芳遠的所作所為讓李成桂對其痛恨不已,李芳遠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女婿,還間接導致自己提前退位。 

  所以,後來李成桂離開了漢陽前往老家咸興。李芳遠曾經多次派人前往咸興請求李成桂承認其政權的合法性,不過他派出的使者全部都被李成桂斬殺。 

  後來,李成桂與神德王后的親戚,東北面安邊府使趙思義會面。 

  二人商討完之後,決定起兵討伐李芳遠。 

  叛軍一開始所向披靡,大敗官軍。 

  得知此事的李芳遠決定親自率兵四萬大軍平定叛亂。 

  聽說了此消息的趙思義,深感情況不妙,自己只有一萬多兵馬,又怎麼可以抵抗李芳遠的四萬大軍呢? 

  於是趙思義便四處拉壯丁,強迫他們入伍。 

  沒想到,李隨和金時厚剛到朝鮮,就碰到了官兵過來抓人。 

  李隨二人還沒來得及逃,就被一團官兵團團圍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