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能對話五臟> 396.第393章 鄉村醫生計劃

396.第393章 鄉村醫生計劃

  第393章 鄉村醫生計劃

  「鄉村醫生計劃?」


  黃傅生看著辦公桌上的文件,一臉驚訝地看向陸九。


  「你想幹什麼?」


  陸九笑道,「現在醫院培養新人醫生的模式已經初成體系了,成熟只是時間問題,但陸九中醫院繼續發展的話,終究還是會碰到瓶頸的,我們這裡不可能容納超過一千名中醫,所以,這份計劃是陸九中醫院未來的戰略規劃,我打算讓中醫重走赤腳醫生的路。」


  當年的赤腳醫生模式,是超越時代的政策。


  但,當年的人擁有的信仰,是現在的人所不具備的。


  他們可以為了人民吃苦,不計較任何個人得失。


  那是在當時的背景下。


  現在是經濟社會,想要還原當年的模式,就必須要有更加合理的規劃。


  既要讓醫生不餓肚子,又得給到老百姓實惠,使得大家都能夠在家門口看病。


  「你打算怎麼做?」黃傅生此刻也有些熱血沸騰。


  他就是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對於陸九提出來的這個計劃,他如何不知道價值所在。


  相比起中醫與AI結合,走大數據體檢的路,他更在意鄉村醫生這個計劃。


  為什麼?

  作為中醫,他一直認為高端醫療並不符合華夏的國情。


  醫學這個東西,如果脫離了群眾,它就算再先進也毫無意義。


  醫學是生命科學,它既離不開人,也離不開地。


  因為一方水土養出來的一方人,他一旦得病,甚至與所在地也是息息相關的。


  很多患者不遠萬里跑去別的地方看中醫,如果是碰到一個懂五運六氣的醫生,興許還會根據你的家鄉所在地,判斷出伱這個病應該用什麼葯。


  比如川四,這裡濕氣比較重,藏龍,火爐城市,這兩個地方的人得了同一個病,用藥是完全不一樣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中醫在當地比較厲害,看外地人反倒頻頻出現失誤的地方。


  鄉村醫生,顧名思義,讓本地醫生紮根家鄉,直接給當地老百姓看病,不需要他們跑到大城市,或者外地去,而本地醫生又熟悉這一方水土的人,治療起來事半功倍。


  想法很好,可想要實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這份鄉村醫生計劃,旨在培養一些,不願意在大醫院工作,只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家鄉,憑藉自己的本事開一個小醫館,為周邊的街坊鄰里解決疾病的中醫,我相信學中醫的人,絕大多數都還是希望自己做主,如果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醫館,其實很多人都可以混的風生水起。」


  「當然,這份計劃也不是強制性的,只要過來接受培訓,去哪工作都一樣,但如果有意向自己開醫館的話,我們醫院就可以通過這份計劃,對這種人才進行定向培養,比如五年內,該醫生必須完成醫院規定的各項技能考核任務,當該醫生通過各科主任的考核,順利畢業,即可以加盟的方式,在自己家鄉開一個醫館,醫館的建設費用,由總醫院出八成,剩下兩成歸個人出資,醫館利潤,總醫院只佔一成,各種醫療物資,如毫針,中藥,均可以在江漢藥材基地集中採購,價格不變。」


  「那些個有師承,水平不錯,但沒有行醫資格證的,我們醫院在培訓期間,也可以幫助他拿到證書,總之,五年內達標者,可成為我們醫院的加盟醫生,在自己家鄉開設醫館。」


  「同時,在我們醫院畢業的醫生,還享有終身維權服務,如果他在醫療過程中,出現了與患者的糾紛問題,總院可提供法律援助,倘若他本身是為了救人,用藥沒有出現大錯,從而背上了官司,總院可代為支付費用,可若是用藥不是為了救人,而是謀財害命,那總院概不負責,甚至還會將其除名,收回他的醫館,並控告他損害總院的名譽,以各種方式阻止他行醫。」


  「這麼做,一是能夠讓醫生大膽行醫,沒有後顧之憂,有利於培養諸如李火老先生那樣,能治療危急重症的中醫,二也是約束醫生,切莫干謀財害命的事,否則咱們有的是辦法治他。」


  「……」


  陸九洋洋洒洒說了近半個小時。 黃傅生也聽得入神。


  可以說,陸九這個鄉村醫生計劃,也是非常的理想化。


  但比起當初陸九中醫院建起來時,所構建的制度體系,明顯更接地氣了。


  這個計劃並非無法實現。


  正如陸九所說,陸九中醫院培養中醫的體系已經搭建起來了。


  哪怕是個什麼都不懂的中醫門外漢,在這個地方培養五年,出去之後,也比很多中醫院那種半吊子的中醫強太多。


  治療一些小毛病,根本不在話下。


  陸九想要把陸九中醫院打造成為中醫界的黃埔軍校,其實光靠搭建體系只能算完成了一半。


  黃埔軍校之所以厲害,那是因為從這裡走出去的將官,在戰場上表現的非比尋常。


  陸九中醫院培養的醫生,如果僅僅只是在本院發展,名聲肯定是傳不出去的。


  所以,這份鄉村醫生計劃,可謂是一舉兩得。


  既能讓陸九中醫院因為這些走出去的醫生而得名,又能夠讓走出去的醫生遍地開花,實現曾經的赤腳醫生模式。


  不,應該說鄉村醫生是進階版的赤腳醫生模式。


  它的底層邏輯不是燃燒醫生自己,從而照亮廣大人民群眾。


  而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活。


  這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


  「那萬一有人覺得在陸九中醫院干工資高,回到家鄉開醫館工資低,不願意怎麼辦?」黃傅生問。


  陸九笑道,「總會有人願意的,老師,您覺得中醫學好了,真的會缺錢嗎?」


  「當一個人不再缺錢之後,他更需要的,其實是身邊人的肯定,更何況,在咱們醫院學五年又不是白學,咱們也得給工資的,以咱們的待遇,五年足夠一個醫生賺幾十上百萬了。」


  「有這些錢,回到家鄉開個醫館,還有咱們資助,換做是您,您願意嗎?」


  倒也是!

  黃傅生笑了,「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實施這個計劃?」


  陸九道,「就現在吧,咱們招的這批新人裡面,就有不少外地人,先從他們開始,以五年為一個周期,能培養多少就培養多少,反正這個計劃我是打算用一輩子去完成的。」


  黃傅生笑道,「你小子,開口就是一輩子的計劃,這麼說,我這把老骨頭怕是看不到陸九中醫院享譽全國的那天了。」


  陸九笑道,「那也未必,萬一十幾二十年內,咱們就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醫,在全國開花結果了呢?」


  黃傅生哈哈大笑,「你也是真敢想,希望吧,希望那天能夠早點到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