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98章 驚動金陵
第98章 驚動金陵
朱棣看著鄉親們眼巴巴期盼的目光,笑道:「去院子里坐下來說吧。」
隨即,一群人到了院子。
朱棣去洗手,叔伯嬸子們各找坐的東西。
人太多,小屋太局促。
反而不如院子里開闊。
朱棣洗手后,轉身,就看到所有人已經坐好了。
他也學鄉親們,從院子西側的木柴堆,找了一根粗木棍,放在地上,坐在上面。
目光環視一圈,笑著開口:「剛才叔伯嬸子都在議論,要不要再等等,看看後面糧食價格能不能多少再漲一點。」
「又有人擔心,糧倉滲水、或者倉底返潮,導致糧食發霉,咱們的糧食變得一文不值。」
「大家議論的想法,肯定都是往年遇到過的。」
這話,瞬間引起了所有共鳴。
「可不嘛,四哥,前年秋收后,俺不想賤賣糧食,就狠下心不賣,可最後防住了滲水,沒有防住返潮,好多糧食發霉了,俺家一年省吃儉用,才緩過勁兒來!」
「四郎,去年俺們早早把糧食賣了,可到了年關時,糧食價格就漲了,還漲了不少!」
「咱們賺點錢,怎麼就這麼難!」
……
朱棣耐心聽眾人訴苦。
心中則十分感慨。
農民賺點錢,真的太難了。
聽取了各種各樣的事例后,朱棣繼續說道:「我們的糧食,由於儲存條件不行,年年只能早早賤賣給鄉紳。」
「大家也都知道,修糧倉的好處,可咱們根本負擔不起。」
家底太薄。
別說修糧倉了。
就是建幾建泥坯屋,對於農民來說,都很困難。
「咱們一戶人家,建不起糧倉,可如果幾戶,乃至全村一起建糧倉呢?」
一個農戶的力量太單薄。
但幾戶。
乃至幾十戶,如果能擰成一股繩,那就大有可為了!
其中的人力、物力資源,合理營運,可以創造出巨大財富!
不會比大地主、大鄉紳差!
八叔等人眼睛一亮。
緊接著,四嬸兒舉手,有些不好意思道:「四郎,全村兒一起建糧倉,的確能建起來。」
「可怎麼儲糧食呢?」
「每家每戶糧食的品質都有差距,混在一起,來年賣糧食時如何區分呢?」
……
朱棣耐心聽著。
這些都是合作中,要遇到的問題。
每戶的糧食,由於種種原因,飽滿度不同,雜質含量不同,這些都關乎售賣時的價格。
而村裡的百姓,也沒有那麼多袋子裝糧食。
儲存就難免要混在一起。
等四嬸兒說完,朱棣笑著鼓勵道:「四嬸兒提出的問題,就一針見血。」
「各位叔伯還能想到什麼問題,大家都可以提出來。」
「不要覺得這是斤斤計較,所以不好意思說出來。」
「現在把這些問題說明了,說透了,大伙兒一起想辦法,把問題解決了,將來一起做事,才會心無芥蒂。」
「我們做事,非但不怕把醜話說在前面,相反,就是要把各種不中聽,難聽的醜話,開誠布公說出來。」
所有的小問題和隱患都解決了。
往後的事,才能通暢。
在朱棣的鼓勵下,眾人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擔心。
朱棣起身,回到屋中,取了筆和紙,把這些問題,一一記錄下來。
等眾人說完,他也把各種問題歸類總結好了。
又把所有問題,捋了一遍,捋順后,笑著抬頭,看著眾人,說道:「這些問題,雖然小,卻很關鍵。」
「現在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針對合作建糧倉,大伙兒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我在想,我們是不是能進行範圍更大,深度更深的全村兒合作,或者三五家合作。」
……
朱棣把村社合作提了出來。
農民,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在這個時代,餓不死吃不飽就是最大極限了,想過的再好些,很難!
比如,單獨的農戶,家底太薄,沒辦法囤積糧食,只能早早賤賣,農民的主要財富來源是糧食,糧食卻賺不到錢。
同時,人力資源也有巨大的浪費。
同樣一個女人,刨地和織布。
生產產出價值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但以家庭為單位的單打獨鬥,沒辦法充分合理的分配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合理的有效使用。
人力的優勢,就無法發揮到最大!
公司要優化人力。
讓擅長的人,做擅長的事。
一支有戰鬥力的軍事組織中,對人力資源的優化,更是極致。
土地入股、大牲畜入股、織機等生產工具入股……
朱棣口中,一個個提議,把鄉親們驚的目瞪口呆。
朱棣擔心鄉親們聽不明白,講述同時,拿著一根樹枝,在雨後變得鬆軟的院中畫著圖,給大家示意。
給一群沒有一點知識的鄉親,講清這件事。
其實很困難。
索性,朱棣不缺耐心。
好半天功夫。
朱棣才停下來,看著叔伯嬸子,笑著詢問:「大家聽清楚了嗎?」
八叔點點頭,「聽懂了,四郎的意思是,土地入股合在一起,咱們大老爺們兒一起伺候土地。」
「這樣所有的產出,就不存在品質的優劣了。」
「可四郎,大家一起幹活,如何保證所有人都認真幹活呢?」
朱棣笑著沖八叔豎起了大拇指。 團體合作,總是容易出現摸魚的。
「首先,合作后形成的村社,不是我一個人的,也不是在座叔伯任何一家人的,是大家的。」
「在這個集體中,沒有東家和店小二之分,大家都是這個集體的東家!」
「東家給自己幹活,不可能不認真吧?」
眾人全都笑了。
朱棣繼續說道:「當然,單單所有人是東家還不行,還要有其他激勵。」
「在這個村社團體中,所有產出都是村社的,這部分利益,要分為三部分進行分配。」
「其中一部分,當做酬勞發放,保證大家日常生活。」
「一部分要經過全體村民同意,留下來,用來投入購買耕牛、織機、雞鴨豬之類,擴大生產。」
「還有一部分,要根據各家的占股比例,每年進行分紅。」
「我們在酬勞部分,設立一個基本保障制度,以及一個激勵制度。」
「基本保障,就是定一個基本酬勞,這個基本酬勞,就按照咱們各家現在的平均生活水平定。」
「這個水平只能保證,大家像現在,日子勉強過的下去。這部分錢糧,會在每年年初,一次性發放給大家。」
「激勵制度,則是根據分配任務,完成的好壞,設立不同的獎賞標準,完成越好,獎賞越高。」
「這部分錢糧,按月發放,大家平日里,生活差距,就會被這部分錢糧反映出來。」
「每年年底分紅,同時年底決定,要留下多少錢糧,購買耕牛、織機這些東西,用於擴大生產。」
……
說完后,朱棣看著眾人,好一會兒,又開口,「各位叔伯嬸子,這是我能想到,幫大家過上好日子的最好辦法。」
「合作后,咱們男人專註伺候莊稼,干這些重體力活。」
「女人則分配出來,擅長織布的織布,擅長養豬養雞的……」
「這樣糧食生產不耽誤,我們還有額外的織布、養殖收入。」
單獨的家庭,織布就是滿足自家需求,養雞養鴨養豬也就是生活的一種補貼,根本無法形成規模。
人力浪費十分嚴重。
「嬸子們專做織布,我相信,布的品質一定能提升,我們的土布,也能賣出去,甚至賣上一個不錯的價格。」
「同時,咱們集中採購農具、鹽巴之類,也能用更便宜的價格拿到。」
「聯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每年拿出一部分糧食,設置一個屬於全村的義倉,每年只要很少一部分,積累儲存起來就行。」
「遇到大旱、洪澇災害,顆粒無收時,就可以打開義倉,讓全體村民渡過難關。」
「不至於把土地出賣給地主,淪落到貧無立錐的地步。」
村社合作,絕對是這個時代農民,最好的途徑。
農民的資源性財產就是村莊的土地,想過好日子,就必須把這部分資源,高效利用起來,徹底挖掘這些資源的潛力!
唯一要解決的,就是公平合理的分配。
「各位叔伯嬸子,你們看,願不願意?」
朱棣話音剛落,八叔一拍大腿,率先起身。
「俺決定跟著四郎幹了!」
「俺信四郎!」
「俺也信四郎!」
……
整個過程,無一人猶豫。
之所以如此,源自於信任。
而這份信任,來源於朱棣和徐妙雲,日常的點點滴滴。
辦學堂、徭役期間朱棣主持分工合作、賣魚……
大大小小,點點滴滴的事匯總在一起,才讓朱棣提出這個建議時,所有鄉親沒有任何猶豫的選擇信任。
不過,朱棣真沒想到,大伙兒會這麼信任。
原本,他還準備讓大家回去好好想想。
「各位叔伯嬸子,要不,再好好想想?」
八叔頓時瞪眼:「想啥?你四郎啥樣的人,咱們大伙兒用眼睛看,用心品出來的!」
「要是連你,俺們都不信,不敢豁出去拼一把!」
「活該俺們一輩子受窮!」
八叔看的很明白。
這就和當年造反一樣。
這就是土橋村的一次巨大機遇!
就好比,藍玉跟了朱元璋,將主張定邊追隨陳友諒。
跟對了人,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信四郎!
同時有種強烈預感,如果土橋村錯失了這次機會!
所有人都會後悔一輩子的!
「四郎,俺們不考慮了,就跟著伱干!」
「對,俺們就賴上你了!」
「你不答應都不行!」
……
朱棣被幾個年輕人的話,逗笑,抬了抬手,等眾人安靜下來,深吸一口氣,看著鄉親們,「那好!這個帶頭人,我當了!」
「接下來,咱們就按照各家的土地、大牲口、織機這些家產,進行入股。」
「每畝水田一股,每畝旱地……」
……
為了讓鄉親們算清自家的股份。
朱棣帶著大家,直奔學堂,並且把各家學過數術的未嫁大姑娘,也叫到學堂。
讓這群學會數術的孩子,幫家裡大人計算。
孩子們,第一次得到了施展學識的機會。
一群叔伯嬸子,看著自己孩子,在沙盤中熟練演算統計,樂的合不攏嘴。
更加重視讀書同時。
也總算明白,朱棣和徐妙雲說的,女孩子學會數術,也是一筆嫁妝這句話。
有這本事,嫁出去,在婆家,還能不被重視?還能受欺負?
當天下午。
一隻信鴿從村東林中深處飛出,帶著消息,直奔金陵城……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