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第232章 城下密謀
第232章 城下密謀
皇帝陛下不打招呼,徑直出帳,列位臣工皆面面相覷。
杜讓能、朱珍等朝廷官員,自然緊跟皇帝的步伐。
「哼!」
杜讓能率先拂袖而去。
朱診統兵多年,身上煞氣頗重,站起身頗為威勢,在羅宏信,羅紹威面前頓了一頓,目無表情的看了魏博眾將士,目光所到之處,眾將士後背皆生寒。
接下來周獻、符存審、祁明等有軍號的將軍一一走過,有樣學樣,要麼哼一聲,要麼頓一頓,這幫人現在都經歷過戰事,身上是帶著血的。
魏博將士嚇壞了,這些將士凶神惡煞且不談,生怕一個摔杯為號,刀斧手盡出,屠了他們。
好不容易,人都走了,也未見刀斧手。
羅宏信等人才松下緊繃的神經,長舒一口氣,這時才發覺,後背全濕了。
魏博衙將王術光說道:「陛下厭惡我等,何不早些離開,以免生禍!」
左廂兵馬使張雲慶點點頭,深以為然,這事,他們魏博不趟這渾水了還不行嗎?
羅宏信見此,馬上抓住這次打擊衙軍的機會,冷哼道:「我等奉詔討賊,既收了朝廷錢糧,現在班師回鎮,恐天下非議啊。」
「好酒,沒想到御酒如此干洌!」張雲慶把酒杯放置在座子上,慢悠悠笑道:「我魏博何事在乎天下非議了!」
張雲慶的狗腿子都虞候崔剛跟著說道:「我魏博有甲兵十萬,不懼天下兵馬,兒郎們守土保家,哪有死在外鎮的道理。」
「呼!」崔剛一席話算是說道大部分人的心坎里了。
魏博自成鎮,一百多年來,自顧過自己的小日子,外面的事跟他們沒關係,裡面的事別人也管不著。
雖然換節度使跟走馬觀花似的,但這也是上層變動,跟中下層的士卒沒啥關係。
一直以來,魏博軍一向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出兵到外鎮,一向拉垮的很,打誰都不行,但一旦外鎮的兵打到魏博,魏博軍的兇悍立馬被激發出來。
在大魏博,說不定種地的老農,一轉身,就能拉兩石弓。
魏博常備的軍力也就四五萬人,但稍稍動員,便有十幾萬大軍,一百多年的積累下來,幾乎人人帶甲。
所以即便李克用,最多欺負欺負昭義,甚至寧願死磕幽州盧龍,也不願跟魏博打。
魏博鎮的尿性,天下皆知,黃巢鼎盛之時,五十萬大軍,走到魏博的門口,也是繞道走。
按照原來的歷史,若不是魏博起了內亂,朱溫哪敢直面魏博。
但魏博也有個好處,自己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你不招惹他,他也不會打你,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安逸的很。
羅宏信也是無奈,衙兵不肯戰,州兵也不肯戰,難道讓他這個節度使率本部親兵親自沖陣嗎?
「本帥自然體諒眾將之意,但你們來的時候也看到了,朝廷帶來甲兵七八萬,再過一段時間,河東軍、泰寧軍、天平軍、武寧軍,還有平盧諸鎮皆到,本帥估計不下二十萬!」
「你們或許以為,本帥沒必要應詔討賊,但魏博若不奉詔,朝廷平定了宣武,引兵問罪,我魏博必定遭殃,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該我魏博做的,還是要做的啊!」
…………
羅宏信的話,一字不動的傳到皇帝耳中,大魏博人心不齊啊,以羅宏信為首的主戰派,別有用心暫且不談,出兵的態度是肯定的。
而以左右廂押押兵馬使張雲慶,許傳貞為首的衙兵,則是明顯的醬油派,出兵汴梁就是觀光旅遊了,根本不想舉兵廝殺。
至於州軍統領,游奕將軍賈先才明顯是個騎牆派,那邊嗓門大就聽哪邊的。
李曄問杜讓能道:「杜公以為該怎麼做呢?」
杜讓能道:「陛下召羅宏信一試便知!」
李曄想了想,點點頭,當夜召魏博節度使羅宏信覲見。
皇帝陛下一見羅宏信,道:「朝廷萬資養病,奈何大軍不敢前,這是羅節度的意思嗎?」
羅宏信心下一恍,道:「臣亦想為國盡忠,奈何張雲慶等人把握衙軍,不服軍事,望陛下明查。」
李曄故作驚訝道:「愛卿是魏博節度使,統管全鎮軍事政務,卻說張雲慶等人攜軍自重,你這是誆騙朕嗎?」
羅宏信忙跪拜,道:「陛下,臣句句屬實啊,張雲慶,許傳貞等人攜衙軍自重,不服臣約束,微臣……微臣亦有苦難言啊!」
身為節度使,節制不了麾下兵馬,說出來也不是什麼漲臉的事啊!
李曄拱火道:「此等亂臣賊子,羅節度要留著過年嗎?」
「陛下,非臣不願,乃力不能及啊!」
李曄義正言辭的說道:「朝廷分設諸鎮,拱衛朝廷,如此亂臣賊子在,魏博怎擔此任,羅節度能忍,朝廷卻無法忍受。」
羅宏信一聽便明白了,皇帝陛下這是幫他出頭啊!可他心有憂慮,若如此,朝廷會不會事成之後,把他也一併給擼了呢,這事也說不準啊。
遲遲疑疑,羅宏信也不能決斷。
李曄自然也看出羅宏信的顧慮,顧左右而言他道:「朕聽聞大郎羅紹威,英武非凡,姿容表美,更才學卓著,乃國家棟樑之才。」
「犬子頑劣,陛下謬讚了!」
李曄擺擺手道:「羅愛卿若是沒有意見的話,朕制授他為魏博節度使留後,你覺得怎麼樣?」
能怎麼樣?羅宏信甚喜,朝廷雖言明世襲,但怎麼世襲可沒講,現在昭告天下,制授他的兒子為魏博接班人,唐庭若不想諸鎮皆反的話,他的兒子接位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微臣謝陛下榮恩,陛下,末將請借兵三千,馬上誅殺張雲慶等人,此後魏博謹遵朝廷號令,不敢不從。」
到這個時候,李曄反倒不急了,道:「魏博有多少衙軍,帶來了有多少?」
羅宏通道:「回稟陛下,魏博有一萬餘衙軍,此次奉詔討賊,只帶了三千衙軍。」
皇帝陛下問道:「誅殺張雲慶等人後,剩餘衙軍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