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人盡其材(求收藏、求推薦)
朱仝轉變態度歸順梁山,王倫雖是不太清楚他心中的真實想法,可也不願多去計較。
猜測多半與那慘遭身死的小二有關,不過這都不重要,能成為自己人這就足夠了。
與那青面獸楊志一般,也與了朱仝馬軍頭領一職,放他下去安排小二後事自是不提。
如此,金鄉縣裡便只剩下玉臂匠金大堅尚未定下職事。
原著中此人上了梁山之後,專一負責製造兵符印信,試想兵符印信又不需時時更換,金大堅在梁山能有什麼活兒?基本跟養老賦閑也差不到多少了吧?
對於此人,王倫卻是不願如此浪費,反而有個重要職事交付與他。
大宋鑄錢法沿襲隋唐,仍舊使用翻砂鑄錢。
所謂翻砂鑄錢便是由人工雕刻母錢,再用母錢作為鑄錢的錢模,其後沙土製作范型。
再接著便是澆鑄錢幣,後期經過清理、修整、打磨,錢幣的鑄造就完成了。
以玉臂匠的手藝,雕刻母錢自是不在話下,加上湯隆派人協助,私鑄銅錢也就成為了可能。
是以王倫在與金大堅一番交流之下,委託他建立金銀坊,與湯隆的鍛造坊比鄰而居,金大堅便做了金銀坊主管頭領,專一負責銅錢的鑄造。
可不要小瞧了區區銅錢,大宋經濟繁榮之下,宋錢可謂通行天下,神宗參知政事張方平曾經說過:「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
私鑄出來的銅錢王倫也不打算投入大宋市場,而是想著由商隊帶去北地,換取牛羊馬匹等等事物。
這些自然都是后話,暫且不提。
只說王倫在金鄉留了兩日,等到召家夫婦回報宋江無有蹤跡之後只得作罷。
如今的宋江已然不似當初那般叫王倫十分忌憚,隨著梁山的日益強大,原軌跡對王倫的制約也就越來越少,此一時彼一時便是這般如此。
王倫作為一寨之主,自是不能長久滯留金鄉,臨行前召集頭領,又是一番安排。
金鄉縣賦稅、建制一應保持原樣,輕易不得改動,不能叫州府察覺易手梁山。
主簿簫讓儘快熟悉、掌握處理縣裡公務、應對朝廷差事。
縣尉召忻完備金鄉縣城防布置,鄉勇團練以梁山人馬作為主幹,進行適當擴編。
都頭崔埜、文仲容整肅金鄉治安,配合張三李四剪除梁山敵對人員。
這是對縣裡留守頭領的安排,等率眾返回梁山,聚義廳中又是一番布置。
玉幡竿孟康,著手建造舟橋事宜,水軍負責協助,儘快聯通梁山、金鄉通道。
小養由基龐萬春,負責督造金鄉橋頭堡,建造完畢后與美髯公朱仝率領人馬守衛。
拔山力士唐斌,負責督造梁山橋頭堡,建造完畢后與短命二郎阮小五率領人馬守衛。
鬼臉兒杜興,負責金鄉縣裡選址,籌建義和商號分號。
摸著天杜遷,負責發動後山家眷,遷移部分家眷融入金鄉縣中。
奪取金鄉之前,王倫就曾多次與眾家兄弟商議,是以一番安排無人反對。
王倫坐在頭把交椅上,腦中不住思量,覺得大體無有疏漏,囑咐各位頭領各司其職,又吩咐全軍斥候頭領時遷安排人手盯住鄆城、濟州兩處動靜。
雖說押運生辰綱隊伍或死或歸附,但也不可高枕無憂,仍需小心提防。
眾頭領自是領命去了,王倫這才讓大伙兒散了,獨留下李助隨他一同回了自家院子。
讓桂花、薄荷整治酒菜,又讓李大郎去請公孫道人,與李助商議如此如此。
不多時,酒菜齊備,公孫勝也應約而來,這段時間公孫勝與李助兩個走得很近,兩人劍術皆是傳承道家。
金劍先生劍走偏鋒,奇絕無比,而公孫一清則是路數正統,剛正威猛,一正一齊,相得益彰。
兩人相交日短,卻是換了彼此武藝,相輔相成,都有很大的進步。
兩人酒桌落座,吃喝一回,王倫也不遮掩,直言招攬公孫一清,願以軍機頭領一職相待。
公孫勝聞言似是早有所料,倒也不見驚訝,他在梁山住了些時日,又參與生辰綱一事,心中對這王頭領既有敬佩又有警惕,直覺此人不同凡響。
綠林好漢公孫勝自忖也是見得多了,如同梁山這般行事的他真就還是頭一遭遇見,心中多有疑惑,正好趁此機會詢問清楚。
王倫含笑一一聽了公孫勝諸多疑問,總結起來不過一條,那就是:梁山意欲何為?
公孫勝上山日短,又不是山寨頭領,是以諸多布置多是避開了他,可他不聾不瞎,又是聰慧十分,如何瞧不出幾分端倪?
王倫自是不會瞞他,把心中圖謀細細說開,直言水泊落草不是長久之計,打家劫舍更不是梁山追求,金鄉只是嘗試,王倫願領著眾家兄弟與世間造就一方凈土云云。
公孫一清聽了不禁默然,半晌之後這才開口問道:
「王頭領可是打算起兵造反,自立為王?」
王倫聽聞與一旁的李助相視一笑,接著搖了搖頭:
「道長想得長遠,只是此時放眼望去,起兵造反大宋必然生靈塗炭,屆時豈非給異族可乘之機,壞我漢人江山?」
公孫勝聽了暗暗點頭,土匪做到王倫這般境界的當真少見,當下起身行禮,表示情願相助。
王倫、李助見狀自是連忙扶起,見了公孫勝歸附,王倫心中歡喜,當下酒桌上把張三、李四那一攤子分說起來。
請了公孫勝為主,李助為輔,李助兄弟專一負責管轄張三、李四一干街面人物,而公孫先生則是招攬江湖義士,組建一支隊伍,懲奸除惡,替天行道。
公孫勝本就是個遊俠一般的人物,平時最喜行俠仗義,得了此等差事自是歡喜不已,表明一定不負寨主厚望。
如此自是賓主盡歡,梁山得了包括王倫在內的第三十八位頭領。
分別為:
王倫、朱貴、杜遷、宋萬、阮氏三雄、林沖、段景住、李助、朱富、李逵、李雲、召忻、高粱氏、時遷、武松、唐斌、崔埜、文仲容、卞祥、魯智深、裴宣、杜興、鄧飛、孟康、徐寧、湯隆、龐萬春、凌振、劉唐、郝思文、吳用、簫讓、金大堅、朱仝、楊志、公孫勝。
ps:求收藏、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