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殘月隱未墜 第十六回 方山保衛戰10
若要放棄凝力出招過程,加快頻率只用普通招式,卻又與使用火雲鏈攻擊區別不大,估計結果也一樣,所以應龍陷入左右為難之局。
六神使這次方山保衛戰雖然不知要持續多長時間,不過卻知道一樣事情,只要方雷氏出現,將應龍逐走,這次保衛戰想必就勝利結束了,勝利后神人應當不會小氣,肯定還會獎勵一些物品,若仍象上次給幾顆祈願球也不錯。
對應龍如何破陣他們無力干涉,只躲在釣魚島做看客。
應龍想了半天,似乎也沒找到什麼好辦法,只是將鎮河神柱變得小巧一些,縮到只千米長、十米粗般模樣,執於右爪,左爪則又將火雲鏈取下,略抖了抖,也成一條千米長、十米粗般模樣,在空中突然間一個大旋身,左爪火雲鏈甩動中抽擊而下,流雲萬波雷網一如之前以百雷爆炸抵擋,接著應龍右爪鎮河神柱也劈擊而下,這次攻擊與之前神柱第一擊迥然不同,六神使也未感受到那股懾心之威,這只是一記普通攻擊,仙陣的反應比六神使更精確,仍是一串百雷爆響阻擋。
應龍在空中旋得急,兩爪中兩件神器此起彼伏,持續攻擊而下,流雲萬波雷網應付起來也輕鬆地很,每一擊便發動百雷爆響迎擊,又是十分鐘,應龍攻出幾百擊,絲毫不能令仙陣有所損傷。
應龍無奈,只得再次停下,繼續思考,六神使經歷過第一次方山保衛戰,對鯤鵬與應龍攻擊仙陣地方法自然會進行比較,目前看起來,似乎應龍絕對實力不如鯤鵬,上次鯤鵬只用了一個身外化身,前來攻擊方山仙陣,那次攻擊一面持續不斷,一面卻也使用大法力將方山十島從海中提升而出,斷了仙陣持續補充仙力之源,到最後差點得逞,好在方雷氏圍魏救趙,先趕去將鯤鵬老巢給滅了,及時回到方山,將鯤鵬化身滅掉,才拯救了方山十島。
這次看似應龍的攻擊力比起鯤鵬的身外化身差得多,首席卻知道,破陣雖然有時需要蠻力,但一個善於思考的敵人,往往破壞力更大,應龍自出現后已經嘗試過三種攻擊方式,雖然都沒有效果,但首席知道,這次方山保衛戰懸了,如果方雷氏還象上次那樣要等到第三天才出現地話,這次方山保衛戰很可能要失敗。首席所不明白之處便在於此,西王公也好,方雷氏也好,既然能算出有人間妖神來侵略方山這個後花園,為什麼就不能早點現身,將來攻的妖神逐走,而是要他們方山十島地神使激發了流雲萬波雷網,以陣法卻敵?
這陣法上次撐了近三天,這次難道也要一直撐到第三天,方雷氏才會出現?
應龍思考過後,再次動了,仍是左爪火雲鏈,右爪鎮河神柱,這次起動仍是旋身翻轉,順勢將火雲鏈甩動,掄起就是一擊。
這個姿勢與上次一樣,難道應龍已經黔驢技窮,只是重複方才的招數?首席這想法還沒完成,就見到應龍這次攻擊地不同之處了,上次是火雲鏈攻后,鎮河神柱接著又是大劈而下,這次區別就在於這鎮河神柱地攻擊改劈擊為插擊,在旋身過程中,應龍右爪已經滑到神柱中部,右前臂掄動過程中,將神柱當做一根鋼槍般,垂直扎向仙陣。
流雲萬波雷網智能程度是很高,但再高也不如人的思維敏捷,應龍這次變招事先未凝勢加力,仙陣對這次攻擊仍然判斷為普通攻擊,對付普通攻擊自然是沖著攻擊來出爆雷抵擋,可惜這次攻擊處只是一點而非一條線,這一點只能爆出一雷反擊,這點反擊力量顯然無法擋住鎮河神柱地下插之勢,雷爆只是稍稍遲滯了神柱不到一秒鐘,便直接插入仙陣封鎖區內。
好在這一插破壞處尚小,不足以導致流雲萬波雷網破裂,而且這一插入仙陣,每進一寸,阻力都以倍增,這就是仙陣的強悍之處,即使有異物入侵,也具備阻擊、自我修復與壓力集中三大功能。
應龍這出其不意地一記變招,便攻破仙陣,它其實仍只是試探性攻擊,神柱插入仙陣后,所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這時應該如何,它也沒想好,到最後阻力實在太大,鎮河神柱只插入百米便難以為繼,應龍怕若再不儘快收回神柱,別被這狗屁仙陣將神柱困在這裡,若這時方雷氏趁機現身偷襲,它這件才擁有沒多久的寶貝是有可能就此被搶走地,所以只好用力回奪,這一進一出所受之力截然相反,剛才幾乎用盡全力也無法再插入一寸,現在一抽便輕鬆收回,可見這仙陣並不是想趁機奪他一寶,而仍是基於安全的需要,阻止神柱進一步入侵。
應龍第四種攻擊算是有所突破,六神使見后大駭,這才花了多少時間,這次來襲妖神就找到了流雲萬波雷網的破綻?雖然這一次沒有破掉仙陣,但這驚險處,給六神使所帶來地恐懼著實不小,「這次要完蛋了。」除首席外其它五神使不由地低聲喃喃。
上次方山保衛戰,鯤鵬化身多厲害?硬是用大法力將方山十島從海中拔出,花了近二天時間才堪堪達到要破陣邊緣,這次可好,時間還不到一小時,這黑不溜湫地大爬蟲就差點破壞仙陣,而且看上去似乎未花多少力氣,這還得了,若這傢伙照著這個思路走下去,這仙陣堅持不了多久啊。
首席也有些擔心,但不象其他神使那麼憂懼,應龍的鎮河神柱插入仙陣后的反應他看得更清楚,仙陣對這招準備不足,固然有令人心驚之處,但仙陣的應急反應之有效性,卻不是他之前見過的法陣所能媲美,他的見識其實都是在這方山所經歷,當初在夕照山谷,他可是探索了不少仙府地,對付仙府陣法他只會暴力破解,這個過程雖然粗暴,但因此而對法陣多了不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