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第674章 叛明降清,還能有理?

第674章 叛明降清,還能有理?

  南京,會同館。

  作為大明款待外國使者的機構,會同館初建時便有房四百八十間,分為南北兩區。

  北區款待西域及北方游牧民族的使者,南區則用於款待朝鮮、日本、琉球東南半島及南洋諸國的使者。

  後來永樂遷都,被劃分在南區的使者也多半是由南京方面負責接待。

  再加上南京依靠江南不怎麼缺錢,時至今日,南京會同館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破舊,反而房間更多,修建得更體面了。

  因為朝鮮使團人不算少,會同館暫時又沒有其他國家的使者接待,便將朝鮮使團安排在一座頗大的三進大院中。

  會同館安排的常餐說不上豐盛,但絕對營養可口。

  這般招待算是不錯了,但使團主使金孝成、副使崔文秀卻整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

  因為他們來南京已經兩年多了,卻一直得不到大明昭武皇帝的召見,甚至連禮部、鴻廬寺的高官都沒見著。

  「前段時間國內又來人催促了,說清國出兵至漢城,威逼大王及群臣幫著徵兵、征糧。

  更過分是,他們赫然在咸寧道、平安道設官,建立統治,並誘惑百姓剃髮易服,做清國順民。

  再這麼下去,恐怕不僅平安道、咸寧道要被清國奪去,便是黃海道都未必能保得住呀。」

  聽了崔文秀這話,金孝成眉頭皺得更緊了,道:「你所說我又何嘗不知?但大明這邊看不到我朝鮮悔過的誠意,上面便不願見我等,我又有什麼辦法?」

  來南京這麼久,兩人自然弄清楚了大明皇帝及朝廷的態度。

  之前朝鮮是大明的第一藩屬國、鐵杆小迷弟不錯,可問題是你們沒有堅持到最後,就投降了大明的死敵清國,並且還出兵、出糧幫清國打大明。

  清國入關的兵馬中,就有一兩萬朝鮮兵,其中還有相當部分做了大明的俘虜,如今還充作苦役贖罪呢。

  所以,叛明降清之事,朝鮮君臣就是想抵賴也不成。

  金孝成曾上書解釋過,崇禎九年皇太極親征朝鮮,攻破了漢城,他們朝鮮君臣逃都沒逃掉,為了避免被滅國,只能屈膝投降。

  也即是說,朝鮮叛明投清是為了生存不得已為之。

  這話大明上下可不愛聽了。

  你朝鮮叛明降清是不得已為之,那洪承疇、吳三桂等降清之明臣算不算在生命受到威脅下不得已為之?

  大明如果因此就原諒了朝鮮,豈不是說洪承疇、吳三桂等一批降清貳臣都可以原諒?

  若這些人被原諒了,大明如何對得起那些面對外敵死戰不降,與城共存亡,為保衛國土、百姓而死的大明英烈?

  這話一出來,當時就讓保守儒家忠君愛國思想洗禮的金孝成、崔文秀啞口無言。

  事實上,當初皇太極攻破漢城時,朝鮮確實有一批剛正清流之臣要死社稷,為大明盡忠的。

  只可惜朝鮮王李倧及掌權的文武高官怕死,選擇了屈膝投降。

  現在沖向已經給清國當了十來年的狗腿子,再說什麼也沒用了。

  不過,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國,在金孝成、崔文秀的解釋及苦苦哀求下,還是答應給朝鮮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只要朝鮮能向大明表示出應有的誠意,令大明昭武皇帝及大臣們滿意,便有機會重新成為大明的藩屬小弟。

  可惜的是,之後無論兩人苦苦詢問還是使出各種手段,都無法獲知大明的具體條件。

  用鴻廬寺與他們接洽的官員的話來說,就是:既是表現誠意,該怎麼做就得你們自己思量,怎能讓我大明直接提出要求?

  若我大明真那麼做了,豈不是顯得我大明趁人之危、恃強凌弱?

  之後,兩人傳信回去將這事跟朝鮮國內君臣說了。

  朝鮮君臣商議后,覺得要表現悔過誠意,首要一條就是得和清國劃清界限,不再供給清國錢糧、兵員。

  問題是,如今朝鮮已經受大清掌控太深,君臣幾乎都得了恐清症。所以,單是這頭一條,也是必要的一條,他們就做不到。

  非要去做,可能沒得到大明幫助,他們這波朝鮮君臣就沒了。

  他們可是很怕死的。

  於是,重新成為大明小弟的進程就這麼卡住了···

  「莫非我朝鮮註定要亡國?」思及國內形勢,崔文秀不禁感到絕望。

  金孝成也是如此想的,但他看得更開一些。

  見左右無人,便低聲道:「王朝興替,不可避免。李氏朝鮮建國至今已經兩三百年了,即便滅亡,也屬正常。

  武威兄(崔文秀字),實不相瞞,我已經託人暗中將家小接來大明。

  而今大明發展日新月異,昭武皇帝陛下更是天命在身之人,會神通,有法寶,如此日後大明之強必然直追漢唐。

  朝鮮亡國若不可免,你我不如便留在大明。以你我的學識、才能,不說做大官,但當個小官小吏絕對是沒問題的,未必不如在朝鮮為官好。」

  聽了金孝成的話,崔文秀不禁瞠目結舌,道:「金主使怎可有如此心思?豈不聞忠誠不事二主?」

  金孝成辯駁道:「朝鮮為大明藩屬,朝鮮王更是大明皇帝所封,你我亦算是大明臣子,入大明為官怎麼能算事二主?」

  崔文秀還要再辯論,便聽見外面的人傳呼。

  「朝鮮使者眼下可在館舍中?」

  「在在!」

  兩人也不爭了,忙大聲回應著快步走出去。

  在前院,兩人見到了來人——一個鴻廬寺的綠袍小官。

  「不知上官有何事?」金孝成期盼地問。

  雖然他想好了退路,可要是朝鮮能不亡,他當然還是選在朝鮮當大官。

  因此也是頗為期待事情有轉機的——鴻廬寺的官員是頭一回主動找上他們,這不得不讓他多想。

  綠袍小官澹澹地道:「上官不敢當,我只是個傳話的。次輔要在鴻廬寺見兩位,請隨我走吧。」

  次輔馬士英召見?

  金孝成、崔文秀聽了大喜。

  兩人對大明朝堂的事也知道一些,次輔馬士英雖說名聲不太好,可卻算是昭武皇帝的親信之一,為大明財政部尚書,權利很是不小。

  大喜下,兩人倒也沒忘記禮儀之事。

  金孝成道:「上官請稍待,我們去稍稍收拾一番再走。」

  「去便是。」

  兩人聽了,趕緊回到各自房間,讓僕人幫著換衣服、整理儀容。

  大約過了十分鐘,兩人才換上了一身類似以前大明官服的朝鮮官服走了出來。

  為什麼說只是類似以前的大明官服呢?

  因為在昭武朝,大明官吏服裝都有所改變。

  主要是官吏的公服、常服,雖然大體上跟以前相像,但卻變得修身了些。少了點威儀,卻讓官員顯得英武、幹練了,做事也更加方便。

  至於官員禮服、朝服、祭服,因為只有特殊場合才穿,倒是沒什麼改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