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明緬淵源,東吁過往
次日,朱媺娖召開軍機會議,跟一眾軍機大臣商議后,定下對東吁用兵之事。責
這次即便是以袁繼咸為首的幾位保守派軍機大臣,也沒有提出異議。因為東吁確實侵佔大明不少領土,並且距離現在不到百年。
在大明國力、軍力足夠強大的情況,收復西南失地,其實就跟收復昔日遼東失地一樣,是理所當然之事。
他們這些大臣輔佐朱媺娖完成此事,註定將名流千古。
何況,即便是內閣這邊的軍機大臣,也通過朱媺娖在會議前下發的東吁情報冊子,知道了如今東吁的虛實。
說起來,東吁王國的崛起和清國的崛起十分相似,就連時間上也不過相差數十年,且一在大明東北,一則在西南。
公元十一世紀,第一個統一後世緬甸地區的是蒲甘王朝。
后蒲甘王朝被大元所滅,設緬中行省,實際只囊括後世緬北地區。責
因緬甸天氣炎熱,大元在此的統治遭到了不適,於是改設緬中宣慰司、軍民府等治之。
在緬甸中部、南部,撣族在元朝控制力減弱后崛起,建立了阿瓦王國。
阿瓦只比大明早四年建立(1364年),且只是令當初從蒲甘王朝分裂出去的緬族、孟族、若開等邦國成為其附庸,並未真正統一緬甸。
所以,其國力與當初的蒲甘王朝是不能相比的。
大明取代大元定鼎天下后,阿瓦王國與眾邦國聞訊震驚,怕遭到大明攻打,紛紛遣使向大明朝貢,成為大明附庸。
最初,大明只是承元制,在緬北設立緬中宣慰司。
等到永樂至正統的這幾十年間,大明國力鼎盛,對西南的控制力大大增強。而緬甸則因為各邦國之間數十年的戰爭,都變得頗為虛弱。責
大明開始對緬甸用兵,令各邦國相繼歸順大明,成為大明的土司。
至正統年間騰衝衛設立,下轄三宣六慰。
而在大明對緬甸地區統治區域最廣大時,涉及後世的緬北、緬中,土司更是有三宣、十慰之多!
不過在正統年之後,因土木堡之變,大明國力、軍力大幅下滑,對緬甸地區的控制力就直線下降。
以前是當國內土司去治理的,正統之後就當成純粹的羈縻區了。
不論是騰衝衛的衛所將領,還是雲南布政使司的官員,都設法讓緬甸這些土司相互爭鬥,順帶自己撈好處。
嘉靖初年,東吁王國的建立者莽瑞體之父莽紀歲為緬甸宣慰司宣慰使(土司),卻遭木邦、孟養、孟密三家土司聯手攻滅。責
對此,當時已經相當虛弱的大明只是進行了口頭干預、訓斥,並未採取什麼實際行動。
作為莽紀歲幼子的莽瑞體僥倖逃脫,到緬甸中南部投奔其外功家,既東吁部落。
莽瑞體舅舅無子,東吁部落由其繼承。
在莽瑞體的治理下,東吁部落日益強大,他團結孟族,雇傭葡萄牙兵,逐漸吞併緬甸中部各邦國,最終攻滅在南方強盛一時的白古王朝(勃固王國),統一緬中、緬南。
莽瑞體之後,繼位的莽應龍(莽瑞體奶兄弟)也是雄才大略,攻滅了緬北的阿瓦王朝,征服撣族等北方緬族,在蒲甘王朝之後再次實現了整個緬甸地區的統一。
莽應龍之後,其子東吁新王莽應里同樣喜歡對外征戰,堪稱窮兵黷武。他甚至派出大軍北上,對大明雲南地區垂涎欲滴。
恰好當時大明這邊又出現了一個大漢奸,岳鳳。責
此人為江西臨川人,其他信息不詳,疑似科舉落榜者。
岳鳳早年在雲南行商,交好隴川(瑞麗)宣撫司多士寧,漸漸成為隴川宣撫使下權力最大之人,很多宣撫司下頭人都與之交好。
后莽應里北侵,他被多士寧派為使者前去交涉。
多士寧卻不知,岳鳳在西南布局多年,早在莽應里作為王子時,便與其交好。
如今莽應里欲侵犯大明,兩人更是沆瀣一氣。
因此,岳鳳假模假樣的出使后,回到隴川便勸多士寧投降東吁。
多士寧不願,岳鳳便發動叛變,殺多士寧,奪其母、妻、子,連同多氏六百餘人獻給莽應里——這些人中大多數皆慘遭殺害。責
岳鳳自立為隴川宣慰使后,又接受東吁王國丞相頭銜,帶領隴川宣撫司的兵馬成為東吁入侵大明的急先鋒。
岳鳳叛軍與東吁軍先是分兵突襲周圍的干崖、盞達、南甸宣撫司。
隨即向北攻入永昌府、廣邑州,一路燒殺搶掠,招降納叛,進逼蒙化、大理。
原本,大明一直將西南邊境戰事當做土司之間的爭鬥,不怎麼管。
此時得知東吁軍與叛軍逼近大理,大明朝廷才醒悟,這是東吁國入侵,而非土司之間的攻伐。
其時為萬曆十年,大明朝剛經歷過張居正改革,國力、軍力皆有所恢復。
得知消息后,大明朝廷便調兵遣將,在姚關以南大敗東吁軍與岳鳳叛軍。責
這其中在後世最有名的,大概就屬於時任游擊的劉綎,與時任參將的鄧子龍了。
還有李材、高國春等,雖然在後世名氣不如鄧、劉二人大,但在兩年的大明、東吁戰爭中同樣立下大功,為一時之名將。
戰爭後期,明軍不僅陸續收復失地,更是追入了緬甸境內,打到了阿瓦城下。
可惜當時明軍軍勢已竭,再加上天氣開始變得炎熱,又受到朝中政局影響,不得不就此撤兵。
不過經歷了這一場對東吁入侵的反擊戰,大明對西南邊境的土司掌控力還是增強不少。
而莽應里則因入侵大明、入侵暹羅的戰爭接連失利,不僅大大損耗了國力,個人威望也一落千丈。
後來暹羅獨立,阿拉幹人在葡萄牙人的幫主下,聯合了緬族內部的東吁侯等叛亂,更是讓東吁國勢一落千丈。責
莽應里在叛亂中被俘身死,東吁幾近滅國。
不過,在關鍵時刻,莽應龍幼子良淵王站出來挽救了東吁的頹勢。其以被稱為緬北糧倉的「阿瓦」為中心,保住了上緬甸的半壁江山。
之後其繼位者阿那畢隆,則又光復了下緬甸,並驅逐了葡萄牙殖民者,再次統一緬甸。
繼任者他隆,在位約二十年,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使得東吁國力有所恢復。
再之後便是如今的東吁國王莽達了。
此人於昭武四年(1648年)繼位,能力平庸,且熱衷於享受,完全沒有發現東吁在「盛世」之下已產生種種憂患。
所以,孫可望聯合一些早就不滿緬族壓迫統治的孟族頭人後,很容易就在東吁再度掀起了叛亂。責
據錦衣衛北鎮撫司傳回的最新消息,撣族、若開等族一些頭人也加入其中,使得叛亂規模迅速擴大。
這種情況下,大明要攻滅東吁,縱然說不上容易,但也不難。
或許對明軍來說,當地炎熱的天氣,反倒是比東吁軍、叛軍更大的「敵人」。
因此,幾位軍務大臣先就商議定了出兵時間,那便是今秋秋收之後。
之後便是討論領軍大將以及其他將領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