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大結局(三)
數日後,電訊處收到一封北鎮撫司錦衣衛通過寧西都督府傳回的電報。
該電文不僅詳細說明了中亞地區如今的形勢,還講明了沙俄與薩非聯合進犯寧西的前因。
朱和塵看了眉頭大皺。
『沒想到竟然是清虜餘孽在作祟!』
中亞地區原本就是中西南北交匯之地,多個游牧、半游牧民族聚集於此,形勢複雜。
早在朱媺娖繼位之初,從鹹海到蔥嶺之間,喀什湖以西,尚且有三個汗國,分別是鹹海之南的希瓦汗國以及河中地區的布哈拉汗國,以及位於哈薩克草原的哈薩克汗國。
後來瓦剌四大部,也即是衛拉特四大部中的三大部皆因大明帝國的強勢崛起西遷,便壓縮了原本喀什湖以西這片區域的生存空間。
原本瓦剌就一直在於哈薩克汗國進行戰爭,且壓著哈薩克汗國打。後來因大明帝國被迫加緊西遷,又從大明這邊購買到一些火繩槍,給哈薩克汗國造成的壓力就更大了。
於是,在十幾年前哈薩克汗國便堅持不住滅亡了。
但因為沙俄的干涉,西遷的瓦剌三大部同樣元氣大傷,幾乎為沙俄、希瓦汗國及其他游牧部落所滅,最終分裂成更多的小部落,或是向東歸順大明,或是向北投入沙俄,又或者融入當地的游牧部落中,也有在哈薩克草原佔據一席之地的。
隨後,這些游牧部落繼續向西遷徙,又衝擊了希瓦、布哈拉汗國。
再加上沙俄不斷南侵,原本在大夏那邊歷史上會延續到十八世紀乃至十九世紀的兩個中亞汗國竟然相繼為沙俄及西遷的眾游牧民族所滅。
當然,兩個汗國實際也堅持了十數年,在七八年前才相繼滅亡。
在這個過程中,從北方繞道遷徙至此的清虜余部也加入中亞各部族的混戰中。
根據北鎮撫司錦衣衛探知,最初遷徙至此處的清虜不知經歷了什麼,僅剩五千餘人,其中能戰之兵大約只有三千多。
其以多爾袞之女東莪為女主,以鰲拜為大將軍,以洪承疇為軍師,自稱清金部。
中亞地區本就因生存空間被擠壓,諸部連年混戰,清金部一來,便遭到周遭部落敵視。若非其裝備了頗多火槍,戰兵也多為精銳,鰲拜又驍勇善戰,說不定尚未立足便被周遭部落所滅。
後來清金部參與了滅亡希瓦汗國之戰,壯大成為了數萬人的大部落,在鹹海之南獲取了一塊較為穩固的地盤。
這次,沙俄之所以能和薩非聯合進犯寧西都督府,清金部便在其中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尤其是薩非王國,之所會出兵十萬,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清金部使者的蠱惑和重金賄賂。
放下電文後,朱和塵眉頭舒展開來,卻是搖了搖頭。
『這些情報來得晚了啊。』
如果中亞地區的北鎮撫司錦衣衛能提前探知這些事情,那麼完全可以嘗試阻止。
因為清金部使者在薩非王國的活動實在是粗劣,也就是薩非王國君臣昏聵,貪腐成風,才會輕易被哄騙。
好在近十來年,因中亞地區混戰不斷,亦有一些游牧民族無頭蒼蠅般想向東發展,不斷襲擊寧西都督府轄地。
這種情況下,寧西都督府的將士們都是十分警惕的。
所以,此番雖然在沙俄、薩非的南北夾擊下,迅速丟失大片土地,但都督府下各部將士死傷並不算多。
這兩日,李來亨在收縮兵力后,更是於幾處險要之地,依靠城池、堡壘,擋住了沙俄、薩非軍隊的攻勢。
只要再堅持幾日,寧綏、安西兩省的援軍便可以相繼趕過去。
···
大明乾元四年(西元1671年),六月上旬。
明軍先是在蔥嶺一帶大敗薩非王國五萬前軍,斃敵一萬三,俘虜兩萬六,繳獲戰馬等輜重無算!
隨後寧西都督李來亨,又率領寧西衛戍軍在喀什湖西南,伏擊了以哥薩克騎兵為主的三萬沙俄軍隊。
此役,明軍斃敵萬餘,俘虜一萬兩千餘人,繳獲戰馬五千餘匹,其他輜重無算!
此戰之後,經歷了兩場大敗的沙俄、薩非並沒有退軍,而是開始修築堡壘,轉攻為守,似乎打定主意要瓜分了喀什湖到蔥嶺這條線以西的大片土地,也即是哈薩克草原的中部、東部地區。
同時,沙俄、薩非在清金部的撮合下,繼續將西邊諸多游牧部落納入聯軍之中,並提出了「東拒大明國,西驅奧斯曼」的口號。
寧西都督府在得到安西、寧綏兩省邊軍、衛戍軍支援后,雖然大勝兩場,遏制了沙俄、薩非東進的攻勢。
可相較於聯軍,明軍在人數上仍處於絕對劣勢。因為沙俄、薩非也在此期間陸續向哈薩克草原增了不少兵馬。
再加上天氣酷熱難耐,根本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論是大明,還是沙俄、薩非聯軍,都只能罷戰,就地修造堡壘,鞏固地盤。
大明帝國則趁著這個時間,繼續從其他地方向寧西增兵。
至九月,大明帝國在寧西都督府已屯兵二十萬,其中包括八個師的邊防軍,十一個師的衛戍軍,又有一個師的禁衛軍(騎兵師)。
沙俄則在喀什湖以西屯兵十五萬!
薩非在蔥嶺以西、哈薩克草原南部一帶屯兵二十萬!
另有被沙薩聯軍威逼利誘過來的游牧部落軍隊十萬左右。
故沙俄-薩非聯軍號稱五十萬!
九月,天氣轉涼后,雙方便在喀什湖至蔥嶺一線相互以數千規模的軍隊不斷彼此試探,爭奪戰術要地,使得彼此戰線如犬牙般參差交錯。
至十月十八日,雙方終於爆發全面大戰。
這一場算上民夫,雙方投入了上百萬人的大戰僅持續七日便結束了。
因為沙薩聯軍發現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軍隊不斷在燧發槍排隊槍斃與火炮集群轟擊下潰敗。
沙俄軍隊表現還好點,薩非王國的二十萬大軍幾天下來就沒了一半,剩餘的也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十一月九日,薩非王國率先遣使至寧西,通過寧西都督府向大明求和。
十一月二十三日,沙俄亦遣使向大明求和。
至此,大明徹底獲得了這場涉及沙俄、薩非三大國家的中亞戰爭之勝利,後人稱之為寧西大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