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康熙見孫

  師傅麵露微笑。


  見師傅微微點頭,弘昱心下得意,心思已經飄到了九霄雲外——就想著晚上回府,到時候該怎麽向父親邀功了。


  於是樂極生悲,他注意力一不集中,背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的時候,就卡殼了。


  啊!要命……


  小阿哥們都恨死了這一段——繞來繞去跟個繞口令似的,難背極了!

  弘昱的伴讀在旁邊低聲提醒“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


  師傅一瞪眼就道“住口!”


  伴讀嚇得哧溜一下就把腦袋給埋下去了。


  可是,剛才弘暉阿哥提醒弘昐阿哥的時候,您也沒多說什麽啊……


  康熙在外麵聽著有意思,唇角含笑,背著手道“這又是誰家的?”


  旁邊的梁九功瞧了瞧,立即報給他了。


  康熙點點頭道“聽著背著這麽磕磕巴巴,就知道這小子壓根不知這段說的是什麽,嗬,其義不明,如此生吞活剝,死記硬背,不可。”


  他擺了擺手。


  不理解字句中的深意,當然背不得了。


  尚書房裏,師傅看弘昱背不出來了,也沒讓他坐下,眼光在上書房裏就掃了一圈。


  男孩子們全部都把頭低下去了,躲避著師傅的眼光,心中就默念道別找我,別找我!

  太子爺家的弘晉坐得穩如泰山。


  他身份不一般,別的孩子見到他都有幾分敬畏之心,連帶著好幾個師傅對他說話也分外語氣溫和一些。


  太子就是太子。


  太子的兒子也不一般。


  記得當年,自己阿瑪在讀尚書房的時候,可是有單獨的書屋和單獨的師傅教授的。


  但是弘晉沒想到眼前這位師傅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主。


  見眾人都把頭低下去了,隻有弘晉在原地坐著,師傅上前便道“你來,往下背。”


  弘晉瞬間就驚呆了,伸著小胖手指著自己,脫口而出問道“我?”


  師傅一臉“不然呢?”的表情。


  弘晉意識到自己措辭的不禮貌,便改了口,哼哼唧唧道“學生……學生……還未曾背……”


  康熙向來是疼愛太子的,雖說這幾年來父子關係有所緊張,但到底太子是他結發愛妻所生,終究不一樣。


  所以太子的兒子們——這些小皇孫,康熙也熟悉的。


  他站在書房外麵,一聽聲音就聽出來了,轉頭問梁九功道“是保成家的弘晉?”


  “保成”是太子的乳名,梁九功聽康熙仍然如此稱呼,便知道萬歲爺心中依舊將太子看得很重。


  梁九功向裏麵瞧了一眼,正好弘晉苦著臉轉過身來,窗外的日光打在他臉上,將他照得清清楚楚。


  梁九功看篤定了之後,才笑著彎腰道“萬歲爺當真是神了,的確是太子爺家的小阿哥!”


  康熙嗯了一聲,聽著裏麵弘晉的聲音不說話了。


  他若有所思的站了一會兒,才搖頭歎息道“保成當年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可比他聰明多了!”


  梁九功站在旁邊,心裏就默默地想那能一樣嗎?


  太子才六歲,康熙就為他建造了毓慶宮,以供生活起居和讀書學習。


  之後,康熙幾乎每天都要關心胤礽的讀書學習,教導他功課,聽他背誦書文、父子交流心得。


  有的時候,隻要康熙下朝之後,精力尚有,甚至還會把太子的師傅給趕到一邊去,自己來充當文化課老師。


  但是怎麽樣?

  養到現在,不還是一個讓父親日漸心冷的兒子嗎?


  梁九功這麽想著,就深深地看了一眼萬歲爺鬢邊幾絲不易察覺的白發。


  從太子爺還是個小娃娃的時候,隻要是太子的事,無論大小細碎,萬歲爺總是放在心頭。


  舐犢之情溢於言表。


  萬歲爺人後還常常感慨說他隻要太子愉悅長大便好,他這個皇阿瑪並無所求。


  但是梁九功一路看著太子長大——太子並不快樂。


  因為皇阿瑪並非一無所求。


  這個“一無所求”是假的。


  康熙想要太子成器;想要這孩子一鳴驚人,不同凡響;想要發妻赫舍裏氏為他留下的親兒嫡子,如雛鷹漸漸羽翼豐滿,最後成為一代明君。


  替他接下這萬裏河山,承平盛世。


  所以表麵上看上去,像是兒子在父親的百般嗬護教育下長大。


  而實際上,卻是父親離不開兒子。


  這一對父子之間,始終是糾纏相生又無奈尷尬的關係。


  梁九功低著頭想著,就聽康熙道“走,進去瞧瞧!”


  這倒是難得——皇上一般來尚書房,也就是在外麵張望張望,少有當堂走進去的。


  書房裏,弘晉背不出書,師傅剛剛正好喚了弘暉起來。


  弘暉站起身,心裏還在琢磨著弘昱方才背了一半卡殼了、弘晉是完全背不出來一個字。


  那麽自己該背到什麽地方,就差不多了呢?


  正在想著,聽見動靜,弘暉和屋子裏的孩子一起抬頭望向了門口。


  公公們都跪了下去,師傅見到皇上過來,也趕緊放下了手中的書本,過去便要行禮“臣……”


  康熙一抬手便道“先生免禮。”


  他一邊說,一邊向站著的弘暉打量了一眼。


  “這是老四家的小子。”康熙點點頭,語氣裏帶著笑意,溫聲道。


  弘暉立即機靈地上前去,跪下來就請安了“孫兒給皇瑪法請安,皇瑪法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的兒子多,孫子也多,小孩子們又在飛速長個頭的時候,經常半年一個小變樣,一年一個大變樣。


  康熙能記得弘暉,還是因為木蘭圍獵的時候,四阿哥成天都把弘暉帶在身邊。


  刷足了存在感。


  眼見著弘暉跪下來,尚書房裏的孩子們頓時反應過來,個個起身過來行禮,有時候給皇阿瑪請安的、也有說給皇瑪法請安的,一時間嗡嗡雜雜,混亂成一片。


  師傅聞言便道“皇上……不如今日課程就到此,臣……”


  康熙擺了擺手,道“你教你的書,不用理會朕——朕就是路過來瞧瞧,該怎麽上,還怎麽上,可不許放了假!”


  他說完,抬手對孩子們道“都回座位上去,好好聽課。”


  師傅隻好道“臣謹遵皇上的旨意。”


  他說完了,轉身便拿起書,又想到方才正好輪到弘暉背書。


  師傅心裏微妙地鬆了一口氣。


  幸虧是弘暉。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