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墨朝難處
江萊一省連日連夜的暴雨已經在京城延陽城中傳得沸沸揚揚。
「如今這雨已經連續下了七日七夜,空中還未見好轉。你說,這雨是什麼厄運啊?」
一瘦弱,但一身高大的男子在一家小麵館前的一張木桌子上正與著幾男子說著話語,一旁還有位女子。
這女子穿著打扮等不如富貴人家,一身樸素的衣服,頭髮是馬尾的形狀,面容還算看得不過。身材有些彪悍,難得會與這這些男子相處著。
「聽說啊,這雨可是幾十年來未曾如此下過。」
一肥胖的男子剛說完,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在天邊響起。
見后,這男子繼續說來:「你們看,這雷聲都打了好幾天了,這邊倒是一滴雨不下,那邊卻是狂著下雨。」
聽完了這肥胖男子的一語,同桌的又一男子說來:
「你們說,是不是誰惹怒了老天爺,這才降罪下來?」
幾人搖了搖頭。
「我說,你還信這些呢?這不挺正常的嗎?」女子道。
聽后,幾男子笑了笑。
「你不覺得這天奇怪嗎?」那肥胖的男子道。
女子搖搖頭:「有什麼好奇怪的?雖說幾十年來沒有見過,這種什麼邪說,我是不會信。」
「行了,行了。來!吃酒!」
道后,幾人端起酒杯來,引起了酒。
此時的延陽城大街小巷中人人已經知曉了此怪事,就算不知曉的也被人說得知曉了。
「諸位!如今江萊一省已下了七日七夜的暴雨,墨江之水已經湧向好幾個州府,諸位如何看待此事吶?」左丞相蘇雲起道。
朝堂之中,儘管皇上未親臨朝,但身為國丈、皇后的親父必然一心為國著想。
左相一說,儘管沒有了皇帝親朝,底下還是改不了那私底下議論的習慣。
怪不得有狗改不了吃屎這話。
看著面前這些文武百官私底下議論得很是大聲,朝堂之上一下子猶如正圍繞著蜂窩盤旋著蜜蜂一般。
「左相!右相!」
禮部尚書丁柳站了出來。
看著禮部尚書丁柳這般滿臉笑容的樣子,左相蘇雲起以為他會法子。
「丁尚書,你來說說,這可如何辦吶?」左丞相蘇雲起一臉笑容。
誰知,禮部尚書丁柳一上來說的不是如何安撫百姓之類的話語,而是說起了心中對如此怪象的猜測。
「下官以為,此次江萊一省出現如此怪象可是幾十年都未見。記得百年前,曾記載過一片文章,但略有不詳,大致是」
正饒有興緻的說著這話語,左丞相蘇雲起便有些不想聽了。
「打住打住。丁尚書,本相是要你對此次江萊損失的看法,不是聽你說什麼天象不天象的。」
左丞相蘇雲起一臉很煩躁的樣子。
聽著左相一語,禮部尚書丁柳抬起頭來,兩顆眼珠子看向了左丞相:
「左相,下官說的確是此次吶。」
丁柳一語。左丞相蘇雲起看了一眼他,揮揮手:
「行行行,你說你說。」
「左相,下官方才說到哪了?」禮部尚書丁柳尷尬而不失禮的微微笑著問道。
「記載過文章,但略有不詳。」左丞相蘇雲起無奈的說著。
換做是祁國的君主,這禮部尚書丁柳的頭恐怕現在已經落地。
「哦哦哦」知曉后,禮部尚書丁柳再次接著來:「曾記載過一片文章,但略有不詳。上說:風、雨、雷、電同存,只需一兩日如此,幾日後必有大水衝來,水大之可以吞併民宅,小之吞併人,說是朝廷治國不利,老天懲罰。」
還未等丁柳繼續說完,左丞相蘇雲起就已經氣的火冒三丈。
瞧著恩公如此,一旁的右丞相楊有成喊了禮部尚書丁柳一聲:
「丁尚書,慎言。」
右相一說完,左丞相蘇雲起便直接朝著禮部尚書丁柳罵了過去:
「丁尚書,你……是不是老昏了頭?這大街上的傳聞你也信?」
看著左相如此憤怒的樣子,禮部尚書丁柳突然有些害怕起來,連忙道歉著:
「都怪下官,迷糊了頭腦,迷糊了頭腦。」
瞧著禮部尚書如此大的年紀也不容易,左丞相蘇雲起便不與他計較,一臉怒氣的傳喚了自己的親家:
「岑尚書,你來說說看法。」
聽后,戶部尚書岑文星小心翼翼的走了出來。
「左相。」
「江萊一省曾號稱魚米之鄉,那裡一年所產出糧食可是大墨其他省兩倍。如今三月,正直育種佳季,剛剛撒出還未成苗的稻穀被這大水一衝而去。穀子,乃百姓的命根,沒有了穀子不僅沒了飯吃,苗亦不能育。」
「因此,下官有一看法:將國庫所存之糧部分用於江萊百姓們育種,暫且度過危急。」
聽著戶部尚書岑文星的一說,部分官員臉上洋溢著笑容,就連同左丞相蘇雲起與右丞相楊有成皆有些滿意這個看法。
「此法甚是妥當。」左丞相蘇雲起誇著道。
這時,一向與著蘇雲起作對的兵部尚書桂元緯說了自己看法來:
「左相,恐怕這國庫存糧沒有多少了。去年,用於抵抗祁國之軍,加之上次沿海幾省出現颶風,派出不少糧食前去賑災。幾月前,曾向宛國借銀兩千萬兩用於支撐兵力去抵抗。後面,左相又提出什麼留任一計劃,收上來了銀兩有五千多萬兩,就還去這宛國兩千萬兩,這也還有三千萬兩,再后,又重振三省主力軍,這銀子不多了。」
兵部尚書桂元緯一說,方才還有些喜悅的戶部尚書岑文星突然高興的面孔降了幾分。
「桂尚書,你雖是兵部尚書,沒想到……這賬你算得比我還清楚。」戶部尚書岑文星微微笑了笑。
聽著戶部尚書岑文星的話語,兵部尚書桂元緯冷笑了一聲:
「這區區幾個小數字,這賬叫個幾歲的孩童都會算。」
兵部尚書桂元緯的一話,戶部尚書岑文星無話可說。
「諸位,你們說說,這事該如何處置較妥?如今銀子已不多了,這國倉糧食也不多,這江萊一省的災情若是不治,日後定會引起民怨,到時,大墨想要富可就難咯。」
左丞相的一語,這些官員議論紛紛來,許久未有人有一個好法子。
看著許久未有人回答一聲,李公公也只能按照左相的吩咐去做了。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