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寒門貴族> 698.第698章 :易陽斜塔

698.第698章 :易陽斜塔

  重複聽了好幾遍,最終確認楊昆的高考成績之後,兩位女生相對無語。 

  大眼瞪小眼地瞪了好一會,孫研幽幽地嘆了口氣,「想不到這傢伙居然真的……估計他現在還不知道吧?」 

  葉小換悻悻地哼了一聲,「說不定他連怎麼用電話查分都不會呢!」 

  孫研問:「要不要給他打個傳呼,通知一聲?」 

  葉小換癟癟嘴巴,賭氣道:「要打你打,我才懶得管他這閑事!」 

  傳呼機響起來的時候,楊昆正在縣農行信貸科的辦公室里和胡增海對坐笑談。 

  聽胡主任詳細介紹之後,他才知道,老胡口中的「好項目」,指的是縣農行正準備投資興建的新辦公樓。 

  在九十年代,放眼全國各地,論起建築的高大、氣派程度,除各級政府之外,恐怕就要數到各國有銀行的辦公樓了。 

  易陽也不例外。 

  訖今為止,易陽最高的建築,是縣工行剛剛建成、尚未正式交付使用的9層高的新營業廳兼辦公大樓。 

  按照縣農行的計劃,其準備投資興建的這座綜合性辦公樓將高達12層,包括2層地下停車場在內,總建築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連內外精裝修在內,整體造價超過2000萬元,比名陽村標準件商城項目還要高出一大截。 

  說到具體的籌備進度,胡增海告訴楊昆,市、縣兩級農行的領導已經和農信系統達成了一致意向,準備由雙方共同投資籌建該項目,等到建成之後,再按出資比例劃分產權和辦公區域,相關的申請文件已經上報到省人行、省農行和省農信社等上級監管單位,相信不日即可得到回復。 

  談到選址,胡增海笑道:「說起地方,你肯定不陌生,就在環城路和健康大街交叉口,現農信社的北側,離你的喜羊羊不過百十來米的距離。」 

  這地方楊昆當然不陌生,臨來農行之前,他先到正在緊張建設中的太極文化廣場溜了一圈,也注意到了斜對面的工程勘測人員。 

  至於農行辦公大樓項目本身,他更不會覺得陌生。 

  根據前世的記憶,這個項目是由易陽縣建築公司承建的。 

  這也成了壓死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約在96年底、97初,當農行新辦公樓的主體工程剛剛完工,正準備進行內外牆粗裝修的時候,上級單位一紙公文,在經歷了長達數年之久的摸索、試驗、研討之後,縣農行和農信社正式分家。 

  要分家,就要對雙方現有的資產、賬目和營業情況進行詳細排查,排查的結果,易陽縣各鄉、鎮農信社內部均存在著管理混亂、任意放貸、呆壞賬過高等違規現象,包括縣城信社在內,其中有一多半都處於資不抵債的危機邊緣。 

  消息傳到社會上,造成了不少儲戶和社員的恐慌,並由此引發了為期數月之久的擠兌潮,全縣農信系統因此陷入停擺,上級工作組不得不緊急介入,正式啟動破產清償機制,並全面叫停農行、農信社名下的所有貸款、投資項目。 

  這座當時的易陽縣第一高樓就這麼孤零零地杵了十來年,成為了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眼裡的「易陽斜塔」、「易陽第一爛尾樓」。 

  楊昆就琢磨,是不是應該在不破壞自己和肖主任的私交的前提下,將存在農信社賬上的款項不動聲色地、分批分期地挪出來? 

  胡增海不像他那樣對後世發生的事了如指掌,當然猜不到他心中所想,洋洋洒洒地介紹了一通后,笑問:「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目前知道的人還不多,怎麼樣,有沒有興趣?」 

  興趣?當然有! 

  考慮了一會,楊昆又問:「拋開咱們的私交不談,上面準備把這個項目交給誰做?」 

  胡增海豎起兩根手指,「競標的日期還沒定,目前正在考慮的有好幾家,希望比較大的有兩家,一家是二十冶,另外一家是海榮地產,相信他們很快也會收到消息。」 

  楊昆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來。 

  海榮地產,真是無處不在呢。 

  與之相比,他對胡主任口中的另外一家單位更感興趣。 

  二十冶,全稱為中國二十冶金集團公司,隸屬於後世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中冶科工集團,正兒八經的國字頭企業。 

  不過,本地人口中的二十冶,指的不是其設在滬寧的總公司,而是位於北鄰的沙店市的燕省分公司。 

  雖然只是一家外派分支機構,但對於剛剛起步的昆朋地產和羽翼尚未豐滿的海榮地產來說,擁有數千名正式員工,十幾家分廠和製造車間,業務涵蓋土木工程、鋼結構建築安裝,公路運輸,建材,砼製品,金屬絲及製品,並有資質承攬國際工程,對外派遣勞務人員的二十冶燕省分公司也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 

  作為近鄰,二十冶對易陽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像太極文化廣場所需的廊柱、牌樓等就是從其砼製品分廠訂製的,易陽縣標準件市場所需的各種機械備件,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二十冶的金屬冶鍊和機加工車間。 

  楊昆就覺得納悶,在曾經的歷史上,二十冶為什麼沒有接縣農行這個項目? 

  想到這裡,他就笑眯眯地問:「具體是怎麼個承建方式,上面領導有沒有拿出意向來?」 

  胡增海早料到他會有此一問,言簡意賅地答道:「墊資興建,分期付款。」 

  果然如此! 

  楊昆一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財大氣粗的國有銀行也搞墊資興建這一套有點難以理解,不過在他眼裡,銀行不這麼做才叫不正常了呢。 

  大部分生意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不會拿銀行的錢來周轉的商人不配做一個合格的奸商。 

  從這個角度來說,銀行方面才是拿別人的錢來周轉的真正的行家裡手! 

  論起存貸款利率差、投資回報比、資金利用周期和收益……再精明的商人,還能精得過銀行? 

  二十冶放棄這個項目,原因很可能就在於其無法接受全額墊資的條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