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第925章 :野心勃勃
正是體會到了楊昆的「高瞻遠矚」帶來的行業領先性,胡志高才格外看重他對企業發展、產品研發以及廣告策略的建議和意見。
將手頭的產品銷售數據資料放到桌上,楊昆問胡志高:「對於此次廣告時段招標,胡哥有沒有具體的目標?」
胡志高沉吟了片刻,看著他的眼睛問:「你覺得,咱們把『標王』拿下來怎麼樣?」
對於胡志高的野心,楊昆絲毫不覺意外。
按照他的理解,胡志高應該屬於那種天生對市場敏銳卻缺乏足夠理性認識的衝動型管理者,如果他覺得明年能掙1個億,今年就敢投入5000萬用於廣告造勢。
去年同期,央視廣告事業部破天荒地引入拍賣機制,將各黃金廣告時段拿出來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招標,這一被後世人譽為「中國經濟晴雨表」、「市場變化風向標」、「品牌奧運會」的大膽舉措,不但使央視廣告收入實現飛躍性增長,徹底確立了其在國內電視媒體界的巨無霸地位,更導致奪得「標王」桂冠的各大企業命運跌宕起伏,從而引發了無數關於「標王綜合症」、「標王厄運光環」、「一夜暴紅與長久發展之悖」等極具爭議性的話題。
單就目前而言,去年的「孔府宴」以黑馬之態力挫孔府家酒和太陽神,以3079萬元的代價投下央視第一屆「標王」后,其企業的命運彷彿在一夜之前便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一家原年產值不足千萬元的鄉鎮集體釀酒作坊,一躍成為年銷售收入近10億元的大型酒企,主要經濟指標跨入全國白酒行業三甲,從而以「一夜成名天下知」的方式,有力地詮釋了央視「標王」的品牌價值。
在市場經濟起步不久,尚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時,這種憑空一聲雷的造神式舉措,足以刺激得無數企業趨之若鶩,以胡志高的野心,有孔府宴的成功先例作為參照,他對「標王」虎視眈眈也在意料之中。
就楊昆個人而言,他並不反對這種以廣告造市場的粗放型營銷方式,畢竟在企業完成原始積累之前,任何能夠贏得市場、贏得口碑、贏取利潤的做法都是值得提倡的,更何況央視「標王」的投入產出比也確實令人無法抗拒,唯一需要顧慮的是,在嘗到廣告效應帶來的甜頭之後,如何確保企業保持前進的原動力,將有限的經費花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而不是持續不斷地投入到電視廣告那個無底洞中,從而被巨額的廣告費用壓得精疲力竭甚至一蹶不振。
思前想後,他覺得有必要給胡志高提個醒:「表面上看起來,央視標王的奇迹有其可取之處,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廣告對於企業利潤的增長作用,並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麼神奇,就拿去年的標王孔府宴來說,3000多萬元的廣告投入,擱到咱們自己頭上,可能需要5萬台碟機的毛利潤才能彌補!」
停頓了片刻,他又進一步強調道:「考慮到碟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一年內的利潤空間會受到進一步壓縮,這個數字再翻上一番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我認為,如果不能精準的計算廣告投入的強度及其市場效果,只是盲目地誇大廣告投放,必將給企業本身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對於他的擔憂,正值春風得意的胡志高頗有點不以為然,只是在面子上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附和地笑道:「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吝惜每一分廣告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儘可能地拿出每一分錢來打廣告嘛。」
察顏觀色,楊昆知道現在的他根本聽不進自己的勸誡,也只好就事論事地問:「胡哥準備拿出多少資金來參與這次標王競爭?」
胡志高翻開央視廣告事業部提供給參與企業的資料,指著孔府宴的廠標說:「去年他們花了3000多萬,就其市場反應而言,不少業內人士都覺得物超所值,所以我認為今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保守地估計,應該不會低於6000萬,我和天生商量過,準備拿出7000萬、最多7500萬來競爭。」
不得不承認,胡志高對於市場動作的敏感真是與生俱來的,參照楊昆的記憶,如果歷史不出現偏差的話,今年的標王應該還是酒企的囊中之物,其中標金額是6666萬,和胡志高所料也相差無幾。
皺著眉頭想了想,楊昆又問:「公司賬面上能拿出這麼多現金?」
之所以這麼問,是有他的顧慮。
和大多數膨脹式發展的企業一樣,蘋果電子用於生產和擴張規模的資金幾乎完全來源於銀行貸款,以及經銷商的預付款所形成的脆弱資金褳,其盈利部分其實相當有限,雖然隨著廣告的不斷投入,其經銷商網路也會逐步膨脹、發展,會不斷地產生新的預付資金源,但萬一這種膨脹式發展過程受阻,其資金鏈就隨時有斷裂的危險。
面對他的擔憂,胡志高擺手笑道:「一次性肯定拿不出這麼多,不過央視的廣告費是按月支付的,而且據知情人透露,所謂的中標金額只是對外公開的部分,目的在於拔高央視廣告段位的均價,實際支付起來還有折扣可談,假如7000萬能拿下來的話,均攤到全年之中,每月有個5、6百萬也就足以應付了。」
見他決心已下,楊昆也就不再多勸,只是出於保護自身投資的本意,還是出言提醒道:「另外還有一點也必須考慮到,那就是標王效應給企業的產能和管理方面帶來的巨大壓力,假如咱們成功地奪下了標王,自身的生產能力卻跟不上,又或者過於追求產能而放低了質量控制,對於未來的長遠發展將有百害而無一利。」
胡志高點點頭,「這一點我和天生都考慮到了,咱們自有的兩條生產線目前處於滿負荷運轉,剛好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新建的第三條總裝線也正在緊急調試中,最多半個月後便可投入使用,至於更進一步的產能擴充,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們倆都傾向就近收購同類型組裝企業,畢竟廠房好建,技術貯備和大量的熟練工人卻不是俯拾可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