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乃鄭氏四代目> 第一百三十五章 撤退

第一百三十五章 撤退

  強行遷移的行動持續了一整夜,等到第二日午時,在約定的集合地點洪塘,一片亂鬨哄的場景,總計共有近萬軍民齊聚此處。

  最中央的數千平民滿臉驚慌地聚集在一起,一邊面露驚恐地打量著不遠處的明軍,一邊互相低聲討論等待著他們的未知命運。

  數百荷槍實彈的明軍在民眾聚集處的四周把守警戒, 人群中但凡出現喧鬧異動,立馬會有士卒呵斥上前警告。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們越發不安,許多人跪在地上,不住地沖著四周把守的明軍叩頭,希望對方能發發慈悲, 放自己歸家。

  抬頭看了眼高掛的日頭, 毛興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他扭頭問道:「還有多少士兵未歸?」

  「稟統制,大約還有二百餘人未歸隊。」,毛興身旁的協統制立馬大聲報告統計好的情況。

  毛興點點頭用徵詢的目光看了下裘武道:「軍令中說的很清楚,便不等了吧。」

  裘武頷首道:「此時仍未歸的要不是死了,要不是逃了,身處敵境一切從急,不需再等了。」

  兩位統制達成一致意見后,正在休息的各部明軍被叫了起來,迅速集結完畢,押著哭哭啼啼的民眾們再次上路,往約定好的撤退點趕去。

  按照原本的計劃,陸師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從容撤退,僅僅一天一夜的時間,周邊大部分的清軍根本來不及反應。

  但等毛興率隊到達約定好的地點后,卻不見水師蹤影,他心中咯噔一下。

  此處距離入海口並不算遠,按照水師的速度無論如何也不該遲到, 他第一時間判斷水師那邊出了變故。

  他命令隊伍不停, 沿著河流往下遊行軍,主動尋找水師蹤跡。

  而水師這邊確實搞不定堵塞航道的船隻,不說水師戰船根本沒有帶大型的打撈工具,就是此刻在岸邊聚集的清軍也不會允許他們從容清理航道。

  陸戰炮是追不上運動中的水師,可若是靜止不動的水師,那便成了活靶子。

  王隆當然不會給敵人這個機會,眼見接應無望,水師戰船向岸邊的清軍一輪開炮齊射后,王隆果斷命令水師掉頭往下游駛去。

  在行駛片刻后,一艘水師戰船解下了幾艘小舟,幾艘小舟載著一隊水師官兵登陸了晉江東岸。

  王隆命他們趕往之前約定的撤退地點與陸師匯合,並將其引領到下游新的集合點。

  隨即明鄭水師沿著晉江下遊河段往複行駛,就是不退回到海上。

  此時計劃中的第二個變故出現了。

  沿岸負責跟隨監視的清軍部隊第一時間將水師派遣了一隊士兵登陸東岸的消息彙報給了萬正色。

  萬正色聽到彙報后眉頭微皺,心中有了不好的猜測。

  而隨著明鄭水師擺出來回巡航的不尋常姿態,萬正色臉色一變連忙喝問道:「可有東岸惠安縣軍報呈上?」

  左右軍校面面相覷皆抱拳稱無。

  萬正色焦急地來回踱步一番,當即命令副將劉思可率領提標左右前三營共計三千餘人立刻前往晉江東岸,探查惠安縣城的情況,並沿河探查明軍蹤跡。

  不需要惠安縣的戰報, 萬正色自行推斷出了東岸明軍陸師的存在和蹤跡。

  明軍想要快速突襲再從容撤退的計劃至此徹底宣告失敗。

  王隆派出去的水師官兵沿河而上, 與毛興率領的陸師相遇,他將水師遇到的情況簡單彙報了下, 並告知了毛興新的撤退點。

  毛興皺著眉頭聽完了水師的彙報,受限於人數眾多,撤退點必須是渡津口才能滿足快速登船的要求。

  新的撤退點選在了下遊離此最近的渡津口,但距離此處也有近二十里的距離,毛興扭頭看了眼行動緩慢的民眾們,咬牙下令道:「全軍加快速度!」

  但一夜未曾休息的民眾們身體已經達到了極限,任憑明軍如何催促,速度再難快上一分。

  終於,在距離新集結點還有不到五里時,萬正色標下三營追上了明軍。

  毛興和裘武在瞬間達成了一致,兵分兩路,由裘武率領兩千士卒留下阻擊清軍追兵,毛興率剩餘士卒押著百姓們先行往集結點趕去。

  標下三營先是去了惠安縣,確認縣城無事後,劉思可命惠安游擊孟有德率縣城營兵一同出擊,清軍的人數此時達到了四千餘。

  雙方在晉江邊上相遇,此處地勢開闊平坦,無樹木遮擋無地勢高低,雙方都沒什麼花招可耍,清軍擺出堂堂之陣,準備正面擊潰對方。

  萬正色標下的士兵大多都參加過三年前將鄭經趕回東寧的戰事,劉思可更是和明鄭諸多將領有過正面交手並勝利的戰績。

  故而標下三營在陸地上面對明鄭的軍隊是有心理優勢的。

  而惠安營兵多是近些年招募的新兵,不堪大用,劉思可拉上他們也只是打打下手。

  他將惠安游擊孟有德部安置在側後方和他本陣臨近,只令其以弓箭射敵即可。

  其餘三營的清軍排好隊列,刀盾手長槍手排列成陣在前,往後是鳥銃兵再后是弓兵。

  明軍這邊裘武將陣型擺得更開些,神機鎮的一千二百東寧銃兵擺在最前,左武衛陣的八百長矛手列在陣后。

  裘武的任務是阻敵拖延時間,他穩坐釣魚台一動不動,而急於追擊的劉思可一聲令下,清軍列陣緩步向明軍攻來。

  標營把總張齊顏當年參加過數場與明鄭軍隊的戰事,在他看來,三千精銳標營對戰兩千明鄭軍隊簡直是手到擒來,戰局最開始也是這樣發展的。

  隨著雙方距離不斷縮短,清軍后陣的弓手率先開始了拋射,給明軍的陣列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張齊顏微眯著眼不由回想起幾年前與明軍對戰的場景,按照流程敵人將持續再被拋射弓箭壓制兩輪,隨後對方火銃齊射,清軍衝鋒,明軍崩潰。

  但局面並未往他預料的方向發展,幾乎在後陣弓箭手拋射的同時,前陣的清軍已經進入了東寧銃的射程範圍了。

  隨著裘武的一聲令下,東寧前排神機鎮的士卒一輪齊射。

  槍聲響起的瞬間張齊顏面露喜色,他以為這是對面的明軍慌亂下引起的提前開火。

  直到他看見前排的清軍不斷倒下才發覺事情好像沒這麼簡單,對方火銃的射程居然這麼遠,張齊顏心中驚駭。

  同樣被驚到的還有劉思可,他見狀立馬下令後排弓兵停止拋射,讓前陣的冷兵器部隊加速衝鋒。

  隨著射程的拉遠,火銃齊射的頻次相應地增加,清軍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才衝擊到明軍陣前。

  面對衝來的清軍,明軍毫不慌亂,按照平日千百次的訓練,火銃手面向敵人後撤,後排的長矛手快速前沖,雙發側身而過迅速地完成了換防。

  冷兵器部隊廝殺在了一起。

  在裘武的調度下,退到後排的火銃手迅速裝上刺刀,重新裝填好彈藥,繞向側翼數輪近距離齊射,清軍頂在最前面的先頭進攻部隊霎時間被擊潰。

  看著軍陣變換嫻熟的明軍,劉思可心中大呼棘手,他一邊繼續向正面投入更多兵力,一邊組織剩餘士卒從側面迂迴包抄,試圖以兵力優勢形成合圍,三面夾擊最終擊潰明軍。

  裘武見狀無奈只能下令明軍列陣緩撤,避免被敵人包抄合圍。

  見到明軍開始後撤劉思可眼中精芒一閃,這是機會!他連連催促前方清軍加緊攻勢,希冀能將敵人一舉擊潰。

  但明軍這邊均是中軍精銳正兵,他們咬緊牙關死死地頂住了清軍的攻勢,雙方陷入了僵持苦戰,時間悄悄流逝。

  張齊顏握緊手中腰刀帶著手下士卒拚命衝殺,眼見著此處的明軍陣線岌岌可危,他手上的刀不自覺揮舞地更快了三分。

  他心中默念馬上了,敵人馬上要支持不住了,只要突破了此處,軍陣出現缺口,明軍將無力回天。

  就在此時,一陣震耳欲聾的炮聲突然從江面上響起,張齊顏渾身一震,面色發白地扭頭看去。

  只見晉江江面上五艘掛著明鄭旗幟的大鳥戰船緩緩駛來,隨著桅杆上的旗手來回揮舞旗幟,五艘戰船的側舷同時露出了密密麻麻的炮口,齊射清軍后陣。

  噗的一聲,趁著張齊顏愣神之際,一個明軍士兵面色猙獰地一槍捅進了他的肩膀。

  他忍著劇痛緊攥住對方的長槍,反手一刀,那明軍果斷撒槍後退閃過了這刀。

  立馬有手下將張齊顏拖著拉到了後邊,趁著這個間隙,他緩緩回頭望去。

  後方的清軍已被轟炸的潰散了陣型,副將劉思可的旗幟正在拚命後撤。

  清軍鳴金收兵的信號也在此時響起,張齊顏連忙站起身招呼手下兄弟第一時間撤出戰場。

  裘武見到援軍殺到,清軍后陣被大炮轟潰,他拚命地喊道:「全體反衝!都反衝!」

  說完后他拔出腰刀帶著手下親衛們衝到一線帶頭反衝。

  隨著各處軍官呼喝著帶頭反衝,明軍陣型中響起一陣震天的吼叫聲,士卒們強撐著疲憊的身軀向正在潰逃的清軍們發起了反衝鋒。

  銜尾殺潰了清軍后,裘武適時地停止了追擊,帶著剩下的明軍在江上戰船的掩護下,緩緩退向撤離點。

  劉思可在遠處重新集結了隊伍,但他沒再頭鐵地衝上去,而是始終保持在艦炮的射程範圍外。

  遠遠跟著,目送明軍有序地撤退到戰船上,隨即明鄭水師緩緩順流駛出入海口返回東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