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天人大討論

  田豐三人聞言,互相看了一眼,然後哈哈一笑:「元嘆所言甚是,是我等著相了啊。」

  這個時代,佛教已經傳入中國,一些文人也開始研究佛教文化了。

  所以,說出著相這種詞並不奇怪。

  就此,四人略過這個話題就沒再討論。

  顧雍說的話不錯,誰還沒有點秘密啊。

  只要陳元是自己人這不就夠了嗎?

  至於他有什麼秘密,如果非要追尋的話,那可就要得罪人了。

  難得糊塗。

  書信都發出去了,至於效果如何,那就全憑運氣了。

  不過,陳元自信,就算不能全部邀請來,來個七八成問題應該不大。

  畢竟襄陽書院這邊師資力量恐怖啊。

  蔡邕、司馬徽、龐德公、向朗幾人名聲都很響亮的。

  也就是向朗稍微弱一點,但是在荊州,向朗名聲一點不弱。

  武科方面,童淵和李彥,也許一般人不知道他們,但是那些豪強們肯定清楚。

  這兩個人的實力是何等強大。

  如果能被這兩個人教導,那絕對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啊。

  至於蔡家的事情不能操之過急,須要緩緩圖之。

  先把張溫給辦了再說。

  簡雍在洛陽也都把一切打點好了,只要彗星襲月一發生,張讓他們就會讓人彈劾張溫。

  這種事情,基本一彈一個準。

  就算是不彈劾,出於避嫌,張溫也要自動辭去三公之位的。

  這種傳統就來源於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

  禍根就在於天人感應。

  這個鬼學說起源很早,散見於古文獻之中。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認為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

  這是天人感應思想的萌芽。

  孔子作《春秋》,認為災異是國君失德而引發的。

  孔子曾說:「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又勸國君「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有德必能感應上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另一方面,孔子強調「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墨子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董仲舒繼承了儒家傳統中《洪範》講五行的思想,併發揚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學說。董仲舒認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的屬性組成。

  在董子看來,不僅天時依五行構成,人事也依五行構成。

  總之,到最後,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也就是天人一體。

  彗星襲月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天象,意味著有災禍發生。

  而到了這個時代,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系統的說法。

  彗星襲月,主災變,三公失德。

  三公有三,本來不一定必須是張溫被罷官。

  但是要是有人推波助瀾,那張溫必定躲不過去這一劫了。

  而在陳元的記憶中,彗星襲月似乎馬上就要發生了。

  陳元的記憶沒有錯,三日後,夜中。

  本來是一個月光靜謐的冬夜,整個神州此時都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廢話,半夜三更誰不睡覺啊。

  除非別有他圖之人。

  陳元就是這種別有他圖的人之一。

  陳元沒有睡覺,而且還邀請了好幾個人在自己府中小酌。

  這其中有劉備、顧雍、沮授、田豐、戲志才以及典韋。

  典韋之所以跟來,那是因為典韋現在是劉備的護衛統領。

  只要劉備出行,典韋必然跟隨。

  這一次小酌的目的,便是見證彗星襲月這一天文奇觀。

  說實話,陳元對於天人感應這一套是不怎麼感冒的。

  當然雖然不感冒,但是陳元並不是覺得沒有一點道理。

  人本來就是天地所生,自然跟天地有聯繫,天人感應自有其道理。

  但是過分的應用或者把經胡亂念歪這就有點扯淡了。

  彗星襲月不過是一個正常的天文現象而已,就因為這個就要罷免三公,這就很搞笑了。

  陳元之所以把這些人喊來,有兩個目的。

  一個是讓大家知道,對付蔡家的事情已經開始了。

  還有一個就是要破除大家心中對天人感應的錯誤認知。

  陳元可不想日後劉備集團也會發生此類狗屁倒灶的事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因為天象異變而帶來的一堆麻煩。

  所以,就在等候的時候,陳元起話頭了。

  「大哥,諸位先生,元有一惑還請諸位教我。」

  聽到陳元說話,眾人皆看向陳元。

  陳元看了大家一眼后說道:「諸位,不知你們對天人感應如何看待?」

  眾人眉頭一皺,不知道陳元是什麼意思。

  天人感應可是董仲舒神學目的論體系的核心。

  董仲舒可是公羊學派的代表,陳元問這個是什麼意思?

  顧雍出於照顧師弟的目的說到:「子初,汝此言何意?」

  陳元一笑:「師兄不必緊張,今日閑聊,談論一下董子的思想而已。」

  看到陳元這麼說,其他人也就沒有多想。

  就以為陳元是想鑽研一下董子的學說,畢竟陳元讚賞公羊學派理論的事情也早就傳了開來。

  他與羊續在洛陽城外的那一番對話,並不是沒有其他人聽到。

  這自然而然的就傳了出去啊。

  眾人便開始就天人感應談論起自己的看法來,什麼災異譴告啊,什麼天人同類啊,談論的是不亦快哉。

  災異譴告就是認為自然災害和統治者的錯誤有因果聯繫。「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天子違背了天意,不行仁義,天就出現災異,進行譴責。若「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天人同類」說呢認為「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

  實際上,天人感應學說一個巨大的進步在於什麼?

  在於給無上的君權套上了一個枷鎖。

  那就是天。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應「說來限制無限的君權。

  當然,這也給天子統治天下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論依據。

  這套理論已經被天下人承認了。

  最為典型的證據就是張角喊出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蒼天是誰的天?

  劉家的天。

  劉家的蒼天已經死了,那麼劉家天子統治天下的合理性就沒了。

  現在該是張家的黃天統治天下了。

  這也是為什麼朝廷要暴力鎮壓黃巾的原因。

  這是要掘了劉家統治天下的根基。

  為什麼黃巾之亂之中會有不少的豪強的加入呢?

  原因很簡單,張角這個口號是承認了天人感應的,是認可給天子套上一個枷鎖的。

  至於說是蒼天還是黃天,對於豪強來說都一個鳥樣。

  反正都需要依靠他們。

  一些小說當中寫穿越成為黃巾,最後成為黃巾大頭目,想要招安。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劉家天子是絕對不會允許招安黃巾頭目的。

  反正在漢靈帝這個時期,是絕對不會讓允許招安黃巾的。

  至於後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黃巾軍被人招攬,那完全是因為中央權威喪失,再無力掌控那些豪強。

  對於那些豪強來說,什麼蒼天黃天,無所謂,只要能夠增強自己的實力就行了。

  比如說曹操大規模招募青州黃巾,那時候漢靈帝早就死了,中央權威早就喪失殆盡了。

  漢獻帝哪裡還有什麼權力去管這些地方上的諸侯啊,他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眾人談論了一番之後,陳元最後說到:「看來諸位先生都覺得這天人感應是非常正確的了?」

  眾人點點頭。

  這不怪這些人,時代的局限性。

  而且天人感應學說給天子套上了一個枷鎖,這有利於他們這些為臣者啊。

  不然的話,天子沒有制約,那後果就十分可怕了。

  那還不是為所欲為啊。

  陳元則是搖搖頭:「元卻不以為然。」

  陳元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好傢夥,你這是要反對董仲舒嗎?

  眾人面面相覷,還是劉備跟自己這個四弟關係好,直接呵斥道:「子初,你在說什麼酒話。」

  劉備這是給陳元打掩護了。

  酒話自然不能當真了。

  並非是劉備不信任眼前這些人,可是這個事情太過重大了,萬一傳出去,陳元就要受到萬夫所指。

  陳元知道劉備的意思,對劉備笑了笑:「大哥勿慌,元心裡有數。」

  劉備這個時候都想罵人了,你有個屁的數。

  這種話豈能亂說的。

  顧雍他們也都是愛護陳元的,也紛紛說到:「子初酒量尚淺啊,這才喝了幾杯就開始說醉話了啊。」

  看到眾人紛紛給自己打掩護,陳元心中甚慰。

  都是正直之士,自己沒有眼瞎。

  陳元擺了擺手對眾人道:「大哥,諸位先生,不必如此,元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能不能先讓我把話說完,就算我說錯了,難道諸位先生還會傳出去不成?我相信諸位先生是不會的,既然如此,元還有何慮?」

  眾人聽到陳元這麼說,知道不讓他說是不行了。

  也好,反正不管今天陳元說什麼,他們都打定主意,不會透露一個字出去。

  劉備見此,心中稍安。

  沒好氣的看向陳元:「也罷,就讓你發一回酒瘋吧。」

  到現在,劉備還在給陳元打掩護呢。

  陳元清了清嗓子道:「董子的天人感應,上承孔聖之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中闡墨子「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下引陰陽五行學,以之大成。以氣為本,天為至高,天子代天宣化,人間皆為天子所轄。諸位可想過這會帶來什麼後果?」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陳元什麼意思。

  什麼後果?

  沒有什麼後果啊,這一套理論很好啊。

  不僅宣揚了天子統治人間的合法性,更為臣子限制天子留下了一個後門。

  這有利於君臣制衡呢。

  陳元知道這些人思維被限制,也沒期望他們能說出答案,只是提個話頭罷了。

  「帶來的後果便是限制各種技術的進步啊。」

  眾人繼續懵逼。

  技術?

  什麼技術?

  進步不進步的又有什麼重要?

  陳元看到眾人懵逼的神情,只能進一步說到:「諸位,你們以為我們社會的進步是靠的什麼?」

  「天子。」

  「聖人。」

  「英傑。」 ……

  眾人答案不一而足,但都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

  陳元直接說出了答案:「科學技術!」

  陳元知道單憑這個名次是無法說服他們的。

  所以,陳元開始解釋:「燧人鑽木取火,伏羲衍八卦,結繩為網,教人打獵,倉頡造字以代結繩,神農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黃帝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等,我華夏族之所以能夠發展現在,與先祖之創造技術息息相關。」

  「試想,若無以上這些先祖之創造,我華夏族如今是不是還停留在茹毛飲血的野人時代,又如何能有現在這般燦爛之文明。」

  「這些創造我都稱之為科學技術,也就是所謂的生產的力量,只要提高生產力,才能使我們華夏社會進步,文明進一步發展,若無科學技術,我等尚還是野人,何談什麼禮儀,何談什麼國家統治,諸位以為然否?」

  陳元這一大段話總結一下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劉備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思想本能的讓他們覺得陳元說的話不對,想要反駁。

  可是,他們想了又想,竟然找不到反駁的點。

  因為陳元這些話說的沒錯啊。

  陳元又加了一個重擊:「司馬公有言為學者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所謂的神靈皆為虛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未說過,天行健,君子以神靈為上。」

  司馬遷這個傢伙,其他的不去評論他,單說此人他反對在科學知識上面附上宗教迷信,使人拘而多畏,他批評巫祝禨(jī,音擊,迷信鬼神的舉動)祥的迷信思想,對天人感應的神學世界觀持批評的態度。

  就這一點,就值得後世之人崇敬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