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白銀令> 第一百零七章 官銀夾餡

第一百零七章 官銀夾餡

  若說康王爺舉身無有長處,也不盡然,起碼他「嘴硬」這點,賽似廉衡,雖不是巧舌如簧可嘵嘵置辯,但也當真一三斤的鴨子兩斤半的嘴。

  趙自培等但有所問,他無有不答。

  但答案不是驢唇不對馬嘴,就是胡編亂造,滔滔一江廢話,仿似要打亂所有人節奏,轉移他們焦點。

  而康王之所以如此,是出於「信任」,從草包身上展現出如此人性光輝,只能說烏叔暗中送入的密信,給他餵食了堅定。他堅定能量巨大的烏叔,會讓他無罪脫身。

  皇子不可刑逼,明昊不招,趙自培和蘇學岑只能另找突破口。

  蘇學岑是太子力介的另一主審,也是暗中追隨明晟多年的一個刑部郎中,其人雖倒向太子,捲入黨爭漩渦之中,但行事作風還是可圈可點。

  明昊不招,眼見過去三日,進展幾無,趙自培當晚秘找廉衡,蘇學岑則去往東宮商議。

  趙自培顯然有些煎急,然始作俑者廉某人,卻悠遊不迫遞這位叔叔級別的人物一杯紅茶水,道他且等蘇學岑就是。同時再次囑託:「康王安危為上,永夜盟不會讓他『太平』,再過幾日,康王防線崩坍,難保不會被弒口。」

  趙自培點頭道:「這幾日,康王所有飲食均由我和蘇學岑雙重驗毒。守在牢門口的衛護也是晝夜不眠。案子一天未結,康王一天不平,這我們知道,你放心。」

  施步正這時大步進來,拱禮趙自培,轉向廉衡:「蘇學岑去東宮了。」

  趙自培微微一愕,再微微一笑:「我該誇你料事如神,還是該批你過度疲用心力。」見廉衡笑而不語,再道,「情勢所逼,看來東宮要動了。」

  廉衡:「一味避芒,太子他做不到啊。」少年頓了頓,轉對施步正,「二哥,明日你和追月,將康王爺『存放』在我這的那一箱白銀,去刑部交蘇大人手裡。就說『聞聽風聲,廉某心下驚懼,特交出康王爺昔日所贈白銀,以諳大體。』」

  施步正朗口應好。

  趙自培語重心長:「看來明日要驗銀了。」

  廉衡:「也該驗了。」

  東宮。明晟將廉衡給的辨銀之法交付蘇學岑手裡,不動聲色凝視著他,蘇學岑顧自看完,面色亦不無凝重,卻還是回敬太子爺堅定的目光,示意他已深諳此意。

  一旦康王府白銀純度高於官銀,明皇必將大怒。盛怒之下,不等案件釐清就發配其至鳳陽高牆,也不是不無可能。屆時,他得同太子象徵性出面攔阻。

  畢竟東宮主理此事,因此事而將一皇子親王幽囚高牆,史筆之下太子爺「排擠」兄弟之鐵腕,怕只多不少。

  翌日,蘇學岑果向趙自培和另外幾副陪審提議測銀,並取出測銀之法,自稱是苦苦鑽營所得。

  深知這紙條來歷的趙自培,嘴角淺淺上揚,捋順齊整的鬍鬚,微垂著頭,悶聲靜聽其人大談特談、解說正歡。

  但嘴上說來終覺淺,試驗才是王道。

  於是,在聖命傍身之下,蘇趙二人,派兩副陪審,去太倉銀庫求取十錠從康王府抄繳而來的銀元寶。

  其中一個自行請命的副陪審,出於「好奇心」攛掇,在取好康王府銀錠后,竟還想再問庫吏,借取太倉官銀十錠。

  另一陪審疑惑道:「官銀,蘇大人不是已派人去問太子爺借了嘛?你還徒借它們幹麼?」言畢,附其人耳側,不無好心小聲道,「最近邪乎的很,怪事頻出,跟銀子沾染的事兒最好都別碰,就連這銀元寶」,他說時低覷眼手底木托上的白銀,「就這些銀元寶,也最好是摸都不要摸它一哈。」

  這個副陪審忖思一刻,看眼庫吏,再看眼蘇學岑,兀自糾結:「你說得很有道理。但,太子殿下的例銀,你敢隨便切成塊兒?或者給熔成一灘?」

  另一副陪審兩句被動搖了。

  這邊再道:「既來之,不若從太倉庫再借官銀十錠回去,哪怕切成塊或熔成銀湯湯,也無所謂。回頭還給他太倉庫,叫他們再匯同其他碎銀,拿到銀作局重鑄不就好了?」言訖望向身邊庫吏,「您說是不是?」

  庫吏明白人,借銀而已又非劫銀,且他可不願因為拒借而間接得罪東宮,是以「對對對,太子爺例銀可切不得」的附和著,意欲再取十錠官銀。

  另一陪審「也是」一聲,便跟著去拿。

  這一陪審,跟著庫吏走進銀庫,在監督之下,「隨意」駐站一銀架前,從架上挑走十錠。

  二位陪審,就這樣一人一盤,一盤十錠,在金翼護送下恭敬端回到刑部。

  明皇最初就欽派了五名金翼從旁監陪,一為監督二為公允。而這對於驗銀之公正,剛好又起到最大的保證作用。

  眾目睽睽之下,三種辯銀、驗純之法開始有條不紊地展開。

  白銀大致歸為三類:官銀、紋銀、碎銀。官銀只有官員可用,紋銀多為士大夫使用,碎銀則是富裕百姓使的,而普通百姓一般只夠使喚銅錢或寶鈔,銀子畢生都可能沒見過幾兩。

  官銀底部皆有特定字樣圖紋,且純度最高,一般在九成左右。而官銀的主要用途在軍餉、宮用、朝廷內部資源流通、各地建設以及賑災等支出。所以坊間幾無流通,因而,這也是,很多貪吏貪了官銀卻不敢明目張胆拿出去花,或窖藏或私下熔毀重鑄的原因。

  紋銀和素銀,多是民間鑄造。因工藝不及官府,是以密度一般在八成左右,差的有時不到七成。

  這是人盡皆知的。

  所以當蘇學岑掏出的測試方子,是測試九成五左右的白銀純度時,在座所有不免還是各種期待,也不知是期待見到比官銀還純的白銀,還是在期待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普通鑒定純度之方法,一般是聽聲、掂重、辨色、咬合等,這些都能夠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成色純度。但如是方法,卻皆是出於主觀評判。

  不若懷素交付廉衡的這三種測試之法,是明明確確有依有據的。

  方法一:看茬口測試,即將銀錠橫向剪斷,察看顏色。如若口雪白而綿,成色在九成八(98%)左右;若口粗而柔,稍帶微紅,成色在九成五左右,用手彎折較硬;若口白而帶灰,或略有微紅,成色依舊在九成五左右,但硬度較大;若口淡紅色,黃中帶灰色者,成色在八成左右,彎折堅硬;若口微紅、微黃、土黃等色,成色在七成左右;若口紅中帶黑,黃中帶黑,成色在六成左右。

  方法二:燒銀鑒別之法,先把銀塊、銀條放火上燒紅,然後將燒紅的銀條、銀塊放入冷水中,純銀為白色,不純的銀子會變成黑色,此法只能鑒定銀子純度是否達到九成五以上。

  方法三:銀葯抹試。銀葯,又名吃銀虎,是用九成五以上成色的白銀面和水銀調和而成的軟體狀物。將銀錠在試金石上磨出銀道后,在銀道上塗抹銀葯。成色越高,掛銀葯越多,假的則完全不掛銀葯。

  率先接受測試的自然是康王府繳出的銀錠。

  兩名金翼負責用鋒利鍘刀切銀,蘇學岑、趙自培和另外一名陪審,分別同時使用三種方法辨別。果然,不論是從茬口、煅燒冷卻,還是抹試銀葯,三種方法給出的答案基本一致,該銀錠純度皆在九成五以上。

  比官銀密度都要高,自然就不是民間紋銀燒鑄了,其來源,不言而喻是私礦。

  其次,就開始測試官銀,好呈送明皇作直觀對比。

  依舊上述工序。

  然而當金翼將三枚切開的銀錠,分別捧送給三個測驗官員時,趙自培和蘇學岑三人,甫一拿到手裡,皆是一怔。

  一個不經意被牽扯出的驚天秘密,震得所有人猝不及防。

  包括廉衡,也不曾想到,一個測銀逼迫康王吐露私礦諸事,竟能將太倉庫近乎五年的滔天秘密給牽扯出來。

  一般,含有一定銀成分或大銀器中夾餡的偽品稱作白銀半偽品。一般人很難識別真假,由於顏色、比重均近白銀,所以外觀檢查與掂試重量都無法確定其真偽,即使內行,也必須採取一定鑒定手段才能確定是否為白銀偽品。

  懷素是一個極好鑽營之人,是以在歸還銀錠那日,已將市面上一般的偽造方法摸了個門兒清。這位前輩,除了白銀純度鑒別之法,還十分「熱心」的將白銀摻假之法詳細寫了張紙,給廉衡。

  只是廉衡未往「假」里想,只往「真」里鑽。

  其中,主要介紹了四種摻假法,其實也是鑒別法,但相比上述三法,因過於高難精細,不宜交付太子,否則極易引發其人懷疑己之動機。

  一是「白銀三大兌」。即用白銀、黃銅、錫三種金屬按照銀一份、銅十五份、錫半分的比例熔煉而成,從外觀看銀色在八成左右,稱白銀二大兌。如用試金石磨試,由於摻了錫,所以不易著色,可用精提的硝石粉末溶於水中(類似硝酸),將白銀沒入蝕去錫、銅后再看所剩銀色,或以銀葯抹在實物道與對比道上,觀察水銀是否一致以確定含銀成分。

  二是「夾」,俗稱吊銅卧鐵,多見於寶銀或銀錠。即在鑄造銀錠時,待白銀熔化成銀汁后,將銅或鐵塊投入銀汁中,銀汁冷卻凝固,成型后即將銅或鐵塊包在銀錠中。其特點是銀錠表面不嚴整,底部蜂窩大而淺,孔洞深淺過於一致。敲擊之音韻發悶,傳聲緩慢。若在錠面凹處點燃燒紅的炭塊,可見傳熱緩慢,大約是純凈白銀傳熱時間的三倍。此種銀錠外觀差別不明顯。用手掂試有輕感,可鋸開或鑽末檢驗其內部;另有一種稱之為投珠的銀偽品。製作過程與夾餡相似,只是包入的銅或鐵珠投人銀汁后使其凝固於寶銀翅下,特點是寶臉不正,有珠的一側高於另一則,投珠處的銀色明顯下白無光潤,有的甚至生出綠銹。

  三是「灌鉛」,將成品寶銀鑽洞后灌人鉛汁,竊取一部分白銀的做法稱為灌鉛。偽造者待鉛汁凝固后,用白銀將洞封好,並在封處打砸上印記進行偽裝。一般灌鉛量可達錠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鉛的比重略大於銀,用手掂試很難發現異常之處,須認真檢查有無封,然後鑽孔檢驗內部;也可將封打開,用火燒,往往是元寶尚未燒紅,而鉛汁已經流出封。

  四是「銅鍍銀器肌」,即在銅器皿外鍍以銀,有紫銅鍍與銅錫(白銅)鍍兩種。多見於銀瓶、銀爐、銀餐具等。有的鍍層較厚,難以磨透,須用銼刀銼開,銼處露出銅質,點以硝石水沫,可冒綠沫。此類銀制器皿由於形狀不規則,掂試重量也難找到破綻,只有剪開或銼才能發現問題。

  話休絮煩,說回眼前。

  ——————————————以上白銀鑒定之法,寫得有點碎叨過祥,小粉粉們不喜的可直接翻頁,想多看兩眼的,就當看了點辯銀經驗,以防日後買銀器銀飾上當受騙,比如第四種「銅鍍銀器肌」。至於前三種嘛,現實中,我們也見不到銀錠(排除您家是大戶人家有祖傳),所以灌鉛夾餡等風險不存在的,嘿嘿!

  此外,本章鑒定白銀純度之法,因為繁忙,並未能細細翻找相關書籍和論文來支撐,皆借鑒於百度或知乎。不過,也還是在幾番查找,對比之後選取的看去最具含金量和可信度的帖子。若有行家,發現不合理之處,望指正,必及時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