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二章 舐犢之情 司馬氏投進楊門
楊帆深情並茂,純屬有感而發,司馬防能如此這般作態,可見父愛之偉大。
不過,自古成王敗寇,失敗者永遠都是勝利者的踏腳石。
司馬氏也不例外,只因司馬懿一人之錯,楊帆就對整個司馬家族動了殺心,這無可厚非,文聘所部折損了數千將士,他總得給個說法,做個表率。
若是為了司馬懿而寒了將士們的心,那就得不償失了,如此鐵軍,打造不易,用一顆定時炸彈來交換的話,實屬不智。
然,司馬防的舉止卻觸動了楊帆內心深處那條脆弱的神經,楊帆從小缺少父愛,即便是來到這方世間,親生父親不知是誰,名義上的父親,也對他不管不顧,他能有所成就,全都是自己拼搏得來,不曾向楊彪要過什麼。
而看著司馬防的舐犢之情,楊帆難免心起波瀾,起初的想法也略有改變,隨後一想,兩軍交戰,本就是你死我活,無所不用其極,文聘戰敗,乃是本事不濟,如今勝了,若是追究到底,以後與他交手過的人,誰還敢輕易投降,這不是把自己的敵人往死里逼嗎?
想到此處,對於如何處置司馬家,楊帆就有了另外一個打算。
現在的楊帆已經對這些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將產生了免疫,在他看來,這些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不過是比之常人得到了更多表現的機會而已,一些經典的,足以載入史冊作為教科書般的戰役也不過在特定的地點,依靠特定的環境,由特定的人來完成,這些戰役都是不可複製的,也是扭轉乾坤的決定性戰役。
就好比龍湊之戰,成就了鞠義與他麾下的大戟士,加快了袁紹統一河北的腳步,奠定了袁紹北方霸主的地位;官渡之戰,讓曹操鯨吞河北之地,一戰成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霸佔大漢半數土地;赤壁之戰,讓周瑜登上神壇等等。
正是這些歷歷在目的戰績,讓楊帆對司馬氏一族極度排斥,這是一個官宦世家,歷來能人輩出,且善於隱忍,得之則引為助臂,處之需小心提防,若是主弱仆強,則更要小心他們取而代之。
楊帆已經擁有了體系、建制較為完善的人才系統,只需假以時日,他堅信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足以代替這些老牌世家的子弟。
然,這時說這些還為時尚早,楊帆要想在各路諸侯還未完善各自體系之前獲得更多的地盤及利益的話,那他就不得不與這些老牌世家合作,當然了,這是在不違背楊家軍宗旨的前提下。
就好比那晉陽的西門家,捨棄了土地后,依然能混得風生水起,與楊家軍盤根錯節。
在這個信息傳輸不快捷的年代,這些弊端很難規避,作為主君,楊帆任命一地之長或一軍之將時,都是深思熟慮,在他看來,能力強是一回事,忠心則更加重要。
故而,他才會在一開始,就著手打造人民子弟軍的宗旨,向領地內的軍民傳輸軍護百姓,百姓擁軍的思想,這些將打破常規傳統思想的理念,剛開始也受到了各方的質疑,但卻是楊帆至今能把軍隊給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決定性因素。
即便一軍主將想反,其麾下的士卒也不一定會跟著反,保不齊,還會軍中嘩變,把一場叛變扼殺在搖籃內。
即使一支軍旅真的反叛了,那他們在楊帆的領地內也是寸步難行,百姓們會作為楊帆的堅強後盾,一同捍衛著自己的生活保障。
這就是軍護百姓,百姓擁軍的理念。一人既想要收穫,卻又不想付出的話,在強權時代或許會瀟洒個幾年,但這樣的政權並不長久,也得不到百姓的愛戴。
楊帆就是要把他心中的那個理念傳揚出去,讓大多數人都認可這個理念,都遵循這個制度,若是這般傳承數代,那楊帆創建的政權必將穩如泰山,常人難動分毫。
故而,楊帆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局面,處處小心應對,一切對他的理念產生質疑或抵觸的聲音,都將遭受到楊家軍的無情打壓。
與其說這是兩個政權的對抗,還不如說是兩種理念、信仰的碰撞,若要生根發芽,長成蒼天大樹,那風吹雨打在所難免,除蟲防腐更是要時刻謹記。
而司馬防作為老牌世家的子弟,他所考慮的事情必是家族的延續與輝煌,這無可厚非,然,作為君下之臣,這種人的思想非常危險。
因為他的家族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若要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成的。與其花費大力氣,還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還不如直接連根拔起,重新培養幼苗來得快,來得穩。
幸好司馬懿年歲不大,思想還不穩固,能扭轉過來,這也是楊帆決定放過司馬懿的原因之一,他只需要志同道合的部下。
聽了楊帆的話,司馬防微微一嘆,恭敬的回道:「虎毒尚不食子,更何況人乎?楊驃騎也是人父,為何明知故問?今日來此,防,不求生還,只求楊驃騎能心懷憐憫,放過防之幼子,防,在九泉之下,必對楊驃騎感激涕零。」
言落,司馬防繼續朝楊帆跪下,五體投地,格外隆重。
楊帆瞥了眼司馬懿,淡淡的說道:「年紀輕輕時就才高八斗,可見你聰明伶俐;臨危不懼,不畏艱難,可見你性格堅韌,不過.……你可知為何敗了?」
司馬懿面露傲然之色,回道:「那是自然,我從小就是神童,敗給你,不過是一時大意罷了……若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不會再敗!」
楊帆聞言后,搖頭道:「這些事,以後你自會明白,今日我不殺你,並不是惜你之才,而是你父親的行為感動了我,少年,你還年輕,珍惜眼前人才是你最應該做的。」
司馬懿眼中剛閃過一絲喜色,又聽到楊帆說道:「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畢竟是因為你,我軍這才損失頗重,就罰你去我軍創辦的書院里,做三年雜役來抵消罪過,你……可服氣?」
大難不死,司馬懿的心中自然對楊帆感激不盡,畢竟,能不死,誰都願意活著,當下,司馬懿沉聲應道:「好,我就去做三年雜役,三年後,我要去哪,全憑我意,你不能阻擾。」
楊帆點頭笑道:「那是自然。」
一旁的司馬防卻是在心中嘆息了一聲,暗道,那三年雜役又豈是好做的,自己這個兒子還真是太過天真了。
這時,胡瓢連忙高舉手中印綬,說道:「下官願意獻出太守印綬及家中多餘土地,只為能投在楊驃騎麾下,還請楊驃騎應允。」
對於降者,而且還是如此識趣,楊帆自然不會拒之門外,當場便讓荀攸與胡瓢交接河內諸事。
為了兒子以後的未來,司馬防猶豫再三后,也跟著說道:「防,家中尚有良田三千畝,奴僕五千人,也願意全部獻出,只希望楊驃騎不要為難家中老小,可否?」
司馬防的話,已是顯露投靠之意,無地在手的世家,猶如拔了尖牙的老虎,楊帆也就放下心來,再次扶起司馬防,從荀攸手中拿過河內太守的印綬放在司馬防的手中,笑道:「建公如此深明大義,本將怎還會小家子氣,建公大才,不如就繼續任河內太守如何?正式的任命,本將自會奏請天子后再下達,依本將看來,天子也不會讓建公這樣的大才蒙塵。」
司馬防鄭重的接過印綬,躬身道:「主公不棄,防,必效死!」
「哈哈.……」見司馬防正是認主后,楊帆高興道:「本將能得建公相助,實乃三生有幸,我軍的地方官員皆要入學,待結業后,才能執政一方,不過,事急從全,凡事都有例外,學習一事,等以後河內穩定了,再去也不遲。」
司馬防聞言一愣,不知楊帆所言何意,但也躬身領命。
出征半月,楊家軍就拿下了河內郡治所-懷縣,再加上司馬氏一族的投靠,更是讓楊家軍的聲望在這司隸地界如日中天。
而這時,呂布的兩萬大軍也才進入到平皋境內,不知懷縣戰事的呂布,還一股腦的奔著懷縣而去,卻不知,等待他的將是楊家軍的合圍。
這日,楊帆在懷縣城內,郡守府中,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荀攸拿著哨騎剛傳回來的探報,率先說道:「呂布已經再次渡過濟水,進入到了平皋地界,不出三日,其先鋒鐵騎就能趕到懷縣境內。」
郭嘉笑道:「呂布驍勇,其麾下又有數員戰將能力不俗,州縣受阻,他就改道而來,可見他呂奉先對懷縣很是上心啊!」
黃忠突然出列,請命道:「主公,當初酸棗一戰,末將吃了坐騎的虧,技輸一招,如今時隔多年,末將也想再會會呂布,還請主公成全。」
楊帆在心中已經有了對付呂布的辦法,不過,對於呂布,楊帆的情感也很是複雜,當初若不是他的話,楊帆或許早就死在了晉陽城中。
當下,楊帆輕笑道:「呂布啊,我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