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一章 忠與不忠 楊帆裝病待雀出
「文若?」在聽到這個消息后,楊帆的身軀不由自主的微微顫抖了一下,可見,這個重磅消息對他的衝擊很大,楊帆深深的呼吸了幾口氣,良久過後,這才問道:「可探到他們說了些什麼?」
楊帆的反應,賈詡盡收眼底,荀彧對於楊帆而言,太過重要,賈詡亦是為此費盡苦心,當下輕聲回道:「兩人只是閑聊家常,未曾談論其他。」
楊帆目光閃爍,呵呵笑道:「以文若之才,怎會猜測不出董承他們想要幹什麼,既然沒有逐之門外,那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文若看出了董承他們的密謀之事,想要藉此套出董承的話;二是文若也有心摻和此事。文和,你說文若是會選擇一,還是會選擇二?」
賈詡面流冷汗,楊帆這句輕飄飄的話看似淡然,實則暗藏殺機,顯然已經是動了殺心。荀彧跟隨楊帆日久,他此時卻對荀彧動了殺心,可見,帝王心性,楊帆已經逐漸養成,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楊帆雖然開明,其治下也是吏治清明,百姓安康,說是一代明君,也不為過。
然,即便是再賢明的主君,也對心懷二心的臣子厭惡至極,誰都不會任用隨時想著推翻自己政權的臣子,這無疑是綁著一顆定時炸彈行事,誰都不知道這顆炸彈什麼時候會炸。
猶豫再三后,賈詡只好輕聲回道:「依我看來,文若才智不俗,以他心智,定能看出天子並不適合執掌現在的并州,即便文若心向漢家江山,但歸根結底,文若更願意看到百姓過得好,如今主公治下的州郡,繁華似錦,堪比文景之治,百姓們也是幸福安康,文若怎會為了那虛無縹緲的承諾就另擇門戶呢?畢竟天子還太小,即便是掌權,也是董承那些朝中老臣代替行使權力,董承等人比之主公,豈不是那螢火之光與皓月爭輝?文若不會看不出來,即便他真的想要讓天子掌權,那也不是現在。」
賈詡的話可謂是露骨三分,看似置荀彧於死地,實則卻是為荀彧開脫。畢竟大傢伙都是聰明人,楊帆如今正值壯年,而那劉協,不過是個娃娃,何去何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更別說荀彧這等人傑了。
楊帆緊皺的眉頭,隨著賈詡的開導,漸漸舒展開來。
就在這時,前去九原、馬邑的諦聽營探子也傳來了第一波消息。言,關羽似乎收到了什麼命令,帶著數百親兵就趕往五原郡,而五原郡周邊各地亦是謠言四起,稱趙雲已經開始厲兵秣馬,隨時都會南下。
聽到這兩個消息后,楊帆與賈詡都是面色凝重,在這個時候,關羽既然擅自離開了自己的駐地,孤身前往謠言四起的五原郡,究竟是所謂何事?而五原郡的謠言也定不是空穴來風,畢竟誰都不會願意聽別人在自己身旁說三道四,更何況趙雲這種身處要職的武將。
如今的局勢,就連賈詡這隻老狐狸也看不明透,當下朝楊帆建議道:「主公,晉陽如今迷雲四布,這個連環計更是拿捏得極為恰當,董承之流,想必是用不出這等計策,他們的背後定有高人指點,或許是別的諸侯也摻和了進來,意圖攪亂風雲,依在下看來,主公還是暫居洛陽,讓那些宵小再蹦躂幾日,待風清月明之時,主公也好一網打盡,省得以後再費周折。」
現在,楊帆也看出了對手的厲害之處,在這個信息傳輸不便的年代,只要稍微把握一下時間,就能讓楊帆對趙雲、關羽二人心生猜忌,若不是楊帆對趙雲、關羽的性格了如指掌的話,保不齊,現在楊帆就會下令撤銷二人的軍職,若是如此做了,那東、西兩大戰營,二十萬將士必然會軍心浮動,讓對手有機可趁。
思至此處,楊帆篤定道:「子龍與雲長不會反我,這點還請文和放心,即便是受人威脅,那他們也會把手中軍隊交出來后再離開。」
賈詡沉默了一下,他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楊帆,當下勸道:「主公,人心隔肚皮,在確切的消息未傳來之前,什麼事都不好說,畢竟,那可是二十萬人,並不是一碗飯,誰都可以吃。莫非,主公你知道了些什麼,才會這般確定二將不會因為任何事情反叛!」
楊帆隨即起身,走到賈詡身旁,重重的拍了下他的肩膀,霸氣的回道:「不為什麼,只因我是楊帆,那位註定要一統天下的男人,連兩個帶兵之將的心思都摸不透的話,那我也不會與其他諸侯爭霸天下了!」
聽著楊帆這般霸氣的回復后,賈詡的心間微微一震,直到現在,賈詡才真的確定,楊帆手中必然是掌握了另外一股力量,一股不被眾人所知的暗中力量,唯有這般解釋,這一切的一切才能說得過去,解釋得通。
思至此處,賈詡心中猶如江河翻騰,滾滾不息,打造諦聽營與醉仙樓花費的人力、物力何其龐大,作為當事人的賈詡再清楚不過,而楊帆居然還在這兩大機構外,又組建了一支暗中的勢力,可見,楊帆並不像表面那般仁和。只因這暗中的勢力,所處理的事情也往往是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或許,此時正有無數雙眼睛盯著諦聽營與醉仙樓的總部,監視他們。一想到這裡,賈詡頓時如坐針氈,後背的汗毛不約而同的炸立,冷汗也在頃刻間浸濕身上的衣物。
賈詡的想法,楊帆不知道,但賈詡的異樣舉動卻被楊帆看在眼中,雖不知為何,但能讓這隻老狐狸如此忌憚的事情,想必也是要命的事情。
隨後數日,楊帆聽從賈詡之言,一直待在洛陽城中。并州的局勢,隨著楊帆的沉默而變得更加讓人捉摸不透,趙雲即將帶兵南下的消息已經傳遍并州各地,就連那前往九原城的關羽也不知所蹤,有人說,關羽被趙雲扣押了,也有人說,關羽已經被趙雲給殺了。
正所謂謠言四起,害人不淺,各地的消息傳遞本就不便,而如今四地謠言,卻未見官府中人出面制止。這讓一些世家子弟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起來,就連百姓們也在心中相信了這個事實。
這日,董承代表天子前往洛陽看望楊帆,名為代天子犒賞全軍,實則是替天子查探楊帆為何一到洛陽后就遲遲不再動身的緣故。
董承出身西涼,原先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將,董卓身死後,牛輔也被馬騰等人誅殺,董承因是董太后的侄兒,這才逃過一劫,隨後代表馬騰等人入京為其請命,這一去,本以為是跳進火海,殊不知,卻是董承人生中的重大轉折。因董太后之顧,董承把其女董氏送到劉協身旁作為嬪妃,隨後一入朝堂,就開始飛黃騰達,楊帆攻入長安之時,董承就已經是車騎將軍,官拜當朝二品。
董承身材高大,雖身著官袍,位居高堂,但那西北漢子獨有的粗獷氣息還會時不時的流露出來。
楊帆佯裝生病,卧在榻上,輕笑問道:「車騎將軍來此,所謂何事啊?」
即便是決心推翻楊帆,但面對楊帆時,董承還是有些心驚,此時聽到楊帆出聲詢問,董承連忙躬身拜道:「楊驃騎南征司隸數月,為朝廷收復故土,實乃勞苦功高,故而天子特派末將前來慰問楊驃騎及此次南征的將士。」
楊帆面色蒼白,苦笑道:「本將南征數月,已經平定了司隸七郡,本來可以班師回朝,奈何水土不服,到了洛陽地界后,就病倒了,醫官說,要靜卧半月,故而只好帶著麾下軍旅暫住洛陽,新年之際,未能朝拜天子,罪過,罪過啊!」
董承聞言后,眼中閃過一絲喜色,隨即掩藏下去,連忙勸慰道:「楊驃騎乃是我朝的肱股之臣,自然要以貴體為重,待楊驃騎身體無恙后,再率軍返回晉陽不遲。」
楊帆笑道:「多謝天子體諒,本將定為天子鞠躬盡瘁,以報知遇之恩!」
董承此番前來,就是為了查探楊帆久留洛陽的虛實,此時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后,董承匆匆告辭楊帆,北上返回晉陽去了。
董承剛走,郭嘉、荀攸、賈詡三人就來到楊帆屋內,只見郭嘉冷聲笑道:「冢中枯骨不自知,還敢這般喜笑顏開,當真是不自量力,嘿嘿!」
荀攸則是面露擔憂之色,這幾日與賈詡等人商談時,他多多少少也猜測出了荀彧可能與董承他們走得極近,這個消息頓時讓荀攸整日茶飯不思,只因他知道荀彧小時候的志向。
賈詡則是微微笑道:「趙將軍已經通過諦聽營傳回消息,這場戲,既然要做,那我們何不做大一些,也好一勞永逸。」
沉默了片刻,楊帆這才幽幽說道:「看來,我對弟兄們的照顧還不夠,發生在子龍身上的事情,我不想再看到,文和,下去后你收集資料,詢問各個要職的意思,最好把他們的家眷都集中到晉陽來。」
賈詡聞言一愣,隨即領命道:「詡,這就吩咐小兒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