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稱霸三國從出走江東開始> 第三百五十四章 清除毒瘤,廬陵生變

第三百五十四章 清除毒瘤,廬陵生變

  眼見黃月英就要中箭,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身穿綠衣的少女一步登上馬車擋在黃月英身前,替黃月英擋住這致命一箭。

  長箭正中少女肩頭,她悶哼一聲,身形都未站穩,卻是指著箭矢射來的方向,大喊道:「在那裡,抓住他!」

  少女話音未落,早已看清刺客方向的徐盛已經張弓搭箭一箭射出,那刺客眼見就要得手正興奮時,卻被一個臭丫頭壞了好事,當看到那丫頭向他指來頓覺不妙,然而他還未及反應,一支長箭已經將他射翻在地,刺客自知逃脫不掉,毫不猶豫咬破含在口中的毒完,待徐盛帶人想要將其活捉之時,刺客已經口吐黑血而死。

  變生肘腋,直到此時百姓才發現黃月英遇刺,紛紛想要上前,侍衛此時擔心人群之中還有刺客,如此混亂之時哪敢再讓人靠近,紛紛護在馬車前。

  龐統大喝道:「所有人立刻散開,鄉親們,請大家各自回家去,莫要再讓女幹人有可乘之機!」

  此時的變故已經讓百姓們心驚膽戰,聽到龐統的話,立刻紛紛散開各自回家,擔心刺殺黃月英的事情牽涉到自己。

  馬車上,黃月英早已將孩子放回馬車內,自己則不顧危險再次走出馬車查看少女傷勢,少女綠色的衣衫已經染紅,本該充滿活力的俏臉此時卻因為疼痛變得蒼白無比,額頭的汗水甚至將髮絲打濕。

  少女看著黃月英,眼神卻有些古怪,似乎是認得她,黃月英此時也顧不得其他,立刻讓人將少女抬入龐統府中,同時讓人立刻去請醫師。

  待龐統看清擔架上的人,卻是吃了一驚,道:「竟然是她!」

  黃月英見龐統似乎認得少女,便問道:「軍師認識這個姑娘?」

  龐統道:「自然認得,她就是關羽之女,關平之妹關銀屏。」

  黃月英聽說救她的少女是關銀屏,也是大吃一驚,滿臉難以置信之色,因為她記得孫紹上次回長沙之時,曾經在碼頭遇刺,而刺客正是一個名叫關銀屏的小姑娘。

  這姑娘是怎麼回事,之前要刺殺孫紹,現在自己遇刺,她卻捨命擋箭,前後變化也太大了吧,黃月英想不明白,但不管怎麼說,如今的當務之急卻是先要將關銀屏治好。

  沒過多久,諸葛亮也聞訊趕來,聽完這次事件的過程之後,諸葛亮道:「是我們大意了,沒想到在萬民擁護的長沙,依然有人敢對夫人下手。看來我們當初制定的先防後攻的策略是正確的,否則一旦我們盲目出兵,正好給了這些潛伏在荊南的敵人以可乘之機!」

  龐統道:「主公從未想過可以做到讓所有人擁護,他常說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他的新政能夠得到大量的民眾支持,也會損害到一些人的利益,這些人自然會懷恨在心,在主公如日中天的時候,這些跳樑小丑只能躲在陰暗之處,看來現在他們是覺得屬於他們的機會來了。」

  諸葛亮道:「士元話中之意,似是已經知道敵人是誰了?」

  龐統冷笑道:「我們的情報部門可不僅僅是對外,有些人以為他們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監視之下,之所以不動手,是為了大局穩定。曹軍這次南下,倒是給了我們消除隱患的機會,待這些跳樑小丑全部跳出來,再將他們一網打盡!」..

  龐統話中殺氣騰騰,諸葛亮與龐統的想法一致,面對敵人,他從來不會手軟。

  黃月英遇刺事件之後,藏在暗處的反對勢力以為龐統必會全城搜捕,大動干戈,卻沒想到幾日過去,太守府一點動靜都沒有,這讓他們頗為興奮,以為如今曹軍壓境,龐統為了穩定荊南局面,不敢繼續追查。

  這讓反對派們更加肆無忌憚,很快不止長沙,許多地方同時流言四起,有的說孫紹已經死於

  益州,有的說就江陵已被攻破,還有流言龐統擅權的,各個將軍心有異心的。

  一時間流言滿天飛,整個荊南人心惶惶,到了第七日,流言越演越烈,甚至有暴徒開始攻擊縣衙。

  覺得時機已到的龐統果斷出手,下令大肆清查各地通敵的內女干,凡是散播流言,製造混亂者,皆以通敵罪論處,僅僅一日,長沙便抓獲了近五百人,這些人不乏一些長沙官員的家人。

  眼見龐統抓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官員反而鬆了口氣,他們不信在現在的局勢下,龐統還敢大開殺戒,要知道自從孫紹執掌荊南以來,殺得最多的一次,也就是當初剛到長沙為了立威,以懲戒貪官的名義,懲治了寇氏一族,但就算是那一次,也不過殺了幾十人而已。

  然而到了第二日,龐統抓人的行動依然沒有停止,這時候已經有人發現不對勁了,因為龐統抓人不僅快而狠,更重要的是准。龐統的准可不是抓散播流言、製造混亂的人,而是這些年來明裡暗裡反對孫紹新政的人,甚至不惜暗中破壞的人。

  立馬有人意識到龐統這是借題發揮,他這次要抓的不僅僅是這次搞破壞的,而是要清算總賬,將這些年遺留下來的隱患通通解決。

  孫紹這些年在長沙雖然殺了不少貪官污吏,但整體手腕偏向溫和,這既給孫紹帶來了仁愛之名,讓百姓都視他為仁義之君,但同時也留下了隱患,讓反對勢力獲得了繼續壯大的機會。

  龐統這一次就是要借題發揮,以肅清通敵內女乾的名義,將一舉將境內所有的毒瘤連根拔起,一個不留。

  龐統先令人將被捕之人的罪行及罪證公之於眾,近些日子的混亂,百姓都看在眼裡,很多罪證一經公布,百姓便將其與罪犯對應上來。

  通敵叛國作為內女干背刺自己人,向來是最讓百姓痛恨的,他們往往比敵人更加可恨,如今證據確鑿,百姓頓時群情激奮,要求將這些內女干叛徒殺之後快。

  在洶湧的民意麵前,龐統順勢將這些叛徒全部處死,如此一來,雖然這一次殺了近千人,卻並沒有人覺得龐統殺得太多,反倒紛紛拍手稱快。

  長沙一輪清洗,荊南震動,其他郡縣幾乎也同步開始行動,清算這幾日氣焰囂張的敵人,這些人有的消息靈通知道長沙之事的人見勢不妙,開始逃命,但大部分人卻沒能跑掉,他們的結局跟長沙的叛徒一模一樣。

  隨著這一輪的清洗結束,整個荊南的反對勢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雖然在清洗期間也產生了一些動蕩,但清洗過後,荊南的形式卻更加穩固了。

  待荊南的混亂完全平靜下來,時間已近過去了快半個月,這些日子裡面,孫鄰一支跟著龐統,協助他處理各項事務,不過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孫鄰神情卻一天天凝重起來。

  孫鄰的變化龐統都看在眼裡,不過他以為孫鄰是因為事務太忙,壓力太大,身心俱疲,這才如此,因此也沒有太過在意。

  這一日清早,孫鄰忽然求見,道:「軍師,末將想要即刻回一趟廬陵。」

  龐統心想現在荊州的混亂已經平息,孫鄰離開倒也不是不行,於是隨口問道:「公達如此著急,可是廬陵那邊出事了?」

  孫鄰聞言面色大變,但很快有調整過來道:「軍事多慮了,鄰只是自小從未離家太久,因此想要回家一趟。」

  龐統本來只是隨口一問,但孫鄰的卻忽然緊張起來,這讓龐統頓時心中起疑,不過看樣子孫鄰並不想說,龐統便也不再問,而是同意了孫鄰的請求,道:「那你可要快去快回,我這邊可少不了你來幫我。」

  孫鄰面露感激之色,得了龐統的許可,立即便告辭離去,剛出府門,龐統就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龐統立刻讓人去請徐盛和諸葛亮議事,孫鄰

  的反常讓他意識到荊南的另一大隱患——廬陵孫賁,廬陵現在並沒有正是宣布歸順荊南,但孫鄰卻已經在長沙工作了許久,這一次突然離開,他會不會和當初劉璋回到益州一樣,一去不回?

  更讓龐統擔心的是,孫鄰當初對孫紹表示效忠以後,桂陽郡不僅加大了對廬陵的物資支持輸入,兩郡交界處的防備也放鬆了不少,若是廬陵當真心懷不軌,則桂陽危矣!

  如今曹軍壓境,荊南不能出現任何問題,否則必將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個漏洞,都可能將全局葬送。

  還有廬陵孫賁要是真的生了異心,那麼他投靠的到底是曹操還是孫權?若是曹操,只要守住了桂陽,則問題不大;若是孫權,那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龐統派出的人還沒有出府,就聽見門外又是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孫鄰再次走了進來,在龐統面前單膝跪地,道:「軍師,多謝你這些日子以來的教誨,孫鄰所學良多,受益匪淺。今日一別,或為永訣,鄰心中有事,不得不告訴軍師——孫鄰走後,請軍師即刻下令讓桂陽對廬陵多加提防。鄰此次回去,若是平安歸來,則廬陵無恙;若一去不回,則廬陵必叛。」

  龐統心思敏捷,結合現在形勢和孫鄰的話,立刻明白廬陵果然很可能已經生變,孫鄰發現了廬陵的異常,並且這次回去就是想要憑一己之力將廬陵形勢挽回。

  讓然孫鄰也有可能是擔心龐統不會任其離開,所以才故意這麼說。

  不過孫鄰是怎麼知道廬陵生變的呢?

  這些日子,為了將荊南的反對勢力一網打盡,龐統幾乎不眠不休,孫鄰這些日子也一直陪著他,已經連續多日連家都沒有回,孫賁根本沒有機會給他送信。

  「公達,廬陵方面並無異常,你為何會認為令尊可能生變?」龐統將心中的疑惑問了出來。

  孫鄰毫不猶豫的答道:「回稟軍師,家父歸順其實並非誠心,而是孫鄰勸諫和形勢逼迫。如今主公身陷益州,荊南形勢危急,家父一定會生出別的想法來。自從鄰十三歲以後,家父對我頗為信重,事無巨細皆會與我商議,此次曹操突襲荊南,如此大事,若是正常,家父一定會遣人過來問我意見。前幾日我不曾回府,只以為來人見不到我,昨日回府問及管家,家父並未派人來問我此事。家父不問我意見,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已經自己拿定主意,並且知道我會反對!」

  聽完孫鄰的解釋,龐統決定相信孫鄰,當然該做的防禦措施,他也不會少。

  龐統又問孫鄰是否需要給與他一支兵馬相助,孫鄰苦笑著拒絕道:「不必了,如論如何,他也畢竟是我親生父親。況且,我一人回去,父親未必起疑,我還能見機行事,若是帶兵回去,必定適得其反,除了父子相殘,再無第二選擇。」

  孫鄰說的有道理,龐統也不再堅持,於是龐統立刻令人給潘濬送信,讓他地方廬陵,而孫鄰則僅僅帶著十餘個從廬陵跟隨而來的侍衛,快馬直奔廬陵。

  孫鄰一路馬不停蹄回到廬陵郡郡治西昌城,城門官認得孫鄰,連忙打開城門,並要像孫賁報喜,孫鄰笑道:「通報就不必了,我今日回來,正為了給父親一個驚喜,你休要壞我好事!」

  城門官聽孫鄰這麼說,不敢再畫蛇添足,孫鄰又隨口問道:「我不在廬陵的這些日子,郡中可曾有貴客光臨?」

  城門官獻寶似的答道:「大公子猜得可真准,前幾日來了一人行人,雖然穿著普通,也沒有大張旗鼓的迎接儀式,但能夠得太守親自迎接,想來定是貴客。」

  孫鄰嘴角漏出一絲冷笑,繼續問道:「竟然還有能讓父親親自迎接的貴客,此人我也不可不見,卻不知道他現在何處?」

  城門官想了想,卻搖了搖頭,道:

  「這個末將就不知道了。」

  孫鄰也不著急,道:「無妨,我親自去問父親就是,你很有眼裡,我很喜歡。不過記得一定不要忘了我說的話,壞了我給父親的驚喜!」

  城門官連連點頭,孫鄰不再啰嗦,向城中馳去,待轉過街角,他立刻讓侍衛們立刻去四下打探,城中最近哪裡防備最嚴。

  未過許久,侍衛們紛紛來報,城中青松觀近日來忽然被圍了起來,守衛森嚴。

  孫鄰翻身上馬,大聲道:「走!去青松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