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去去龍沙
李威隨著離開鄯州,到達廓州。
去秘密會見一些人,為了這次會面,刻意只帶著契苾明部下精銳做侍衛,許多人反對,李威不聽,說了一句:「昔日,太宗用阿史那社爾守門,方能安然入睡,孤只是太子,又能算什麼?」
如果說忠誠,整個唐朝異族當中,也找不出幾個部族有契苾部對大唐忠心的了。
大家不好再說什麼,但收攏人心,立見奇效,這次大軍中那些蕃子,鬍子,看到李威到來,一個個捶胸頓足,表達忠誠,特別是契苾明帶過來的上萬契苾部戰士。這是何等的榮譽與信任。
到了廓州后,立即會見。
是党項部的二十幾個長老。党項人原來生活在大積石山南北,一直散落到青海湖。主要有八姓,細封、費聽、往利、頗超、野辭、房當、米擒、拓跋,其中拓拔最強,人才也最多。其中有一些人很有遠見,意識到想要部族狀大,在吐谷渾人手裡討生活不易,於是拓跋寧投靠隋朝,但不知為何,沒有提出定居要求。李靖大敗吐谷渾時,與吐谷渾可汗有姻親的拓跋亦辭,立即歸降唐朝,被唐朝授於西戎州都督。
其部族風俗無法令,不相來往,三年一聚會。這也是党項一直不強大的原因。其實無論唐朝,或者是吐蕃都忽視了這個部族,不少人的,大者數萬人,小者上千人,散落積石山到青海,還有松州安置的部族,範圍達到上千里。而且因為貧窮,喜竊盜劫掠,為他部族不恥。然而重仇沿武,所以給人感覺就象一個小混混,能不要臉,能耍狠拚命,還窮得要命,於是惹不起躲得起。但遇到了一個更不要命的人,只好倒霉了。吐蕃人先是發起對白蘭部的進攻,漸漸將党項人逼離開積石山南麓,往松藩沼澤邊緣轉移。再次入侵吐谷渾,對吐谷渾人拉攏,但對党項人只採用強行的鎮壓手段,一步步又從青海向積石山北麓與西傾山轉移。
總之,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好欺負的群體。
可是李威不這樣想的,後來說滿人不過萬,過萬則無敵。放在党項人身上也可以這麼說,崛起時,宋朝遼國皆敗於其手,金朝對其束手無策,成吉思汗生生被擊斃,蒙古一怒之下,才使其滅族的。
實際上早幾年朝廷接受了李威主意后,一直在拉攏,但更早之前,就有細封賴率部歸降唐朝。在唐朝佔有的青海之地,已經有了党項人存在。不過這一次李威手伸向更長,伸到了葯弭,也就是吐蕃管轄下西傾山南側的党項各部。讓李謹行悄悄派斥候,邀請其中有影響的大部族派出使者前來密談。
原來在拉攏時就得了一些好處,還有的部族在吐蕃壓制下,暗中請求內遷於唐朝,因此,有很好的基礎,李謹行派出的斥候順利完成了任務,只有三個部族猶豫不決,沒有前來,其他皆派出部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秘密來到廓州。不一定會馬上誠服,是聽聽唐朝太子說什麼。主要能不能提供他們安全的保障。
李威說道:「見過各位長者。」
這些老人看了看,又看了看李威身後的侍衛,李謹行有意派人在廓州放出風聲,將李威那一天晚上那一番民族政策的言論放出來。廓州境內漢人依是少,主要是吐谷渾人與党項人、各種羌人、一些昭武九姓胡人以及其他的一些胡人種。這一群人也聽到了,這一看更滿意了。立即還禮。
又做了介紹。
不是党項只有八部的,還有其他各部,但以八部姓為主,每一部姓也未必在一塊,比如拓跋部有的在松州,有的已內遷到靈武,有的在西傾山,有的還在青海。
各個姓氏皆有。
介紹完了,一一落座。
李威直接開門見山說道:「孤喊你們前來,是為你們族人好,也是為了我們大唐。」
房當族的長老房當鏡問道:「殿下,能不能說清楚一點?」
「來,孤給你們看一張地圖。」說著李威拿出一張地圖,然後用筆沿著赤嶺、積石山勾畫了一個個圈子,一直勾劃到松州境內。這些長老開始不明白,最後一個個眼睛亮了起來。
這大大小小的圈子,是沿著各條山脈勾劃下去的,正好是所有的道路要衝所在。當然,不可能將所有道路封死,象積石山就有若干條小道翻過去,前去白蘭部,可是三軍通過卻是不易。就連積石山稍大的兩條道路,也用圈子封死。還有斥候沒有打探到的道路,那不多,也可以補充。
「這是……」
「這些圈子是孤的想法,在這裡築城築關卡替你們防禦,這樣一攏,你們就不會遭到吐蕃人與吐谷渾人入侵。若是喜歡繼續放牧那就放牧,若是喜歡耕種,孤會派人教導你們借著黃河等水源,開墾耕地,種植糧食。唐朝也不會象吐蕃人那樣,要你們貢那麼重的稅務,只要你們每年獻出一些禮物當作貢品即可。或者朝廷需要你們的馬匹,也會派人與你們互市,大家心甘情願的交易。當然,戰時用兵需出兵,可不是無償出兵,朝廷會給獎賞與撫恤。可平時朝廷也同樣會派出駐兵與武器,替你們防禦各個關卡。但這個時間有可能很長,要過兩三年,三五年才能實現。」
這裡留下了一個坑,雖然替他們防禦,但是這一帶生活著幾十萬党項人,有可能能抽調五萬党項精兵。有了這些精兵,以及熟悉地形,又可以翻過積石山,吞滅白蘭羌,將關卡修到紫山上。滅掉了白蘭羌,吐谷渾等於是瓮中之鱉,唐朝想要怎麼捉就怎麼捉。這就避免了在大非川烏海揚短避長地死磕。當然,吐蕃不會坐視不管的,可是步步進逼,化野戰為攻防戰。耗也將吐蕃耗死了。可這首先要兩個前提,第一個是九曲收復,屯田,不可能從關中將糧草運到積石山與紫山的,第二個就必須需要大量適合高山地形作戰的將士。
實際上滅掉白蘭部,吐蕃人只能死戰,朝廷卻不需要死戰,只要從容據守關卡城堡堅守,從後方端掉吐谷渾,失去了吐谷渾,再加上內部的矛盾、戰爭所帶來的財政危機,吐蕃滅亡就不遠了。至少能讓吐蕃恢復到隋朝諸候分割的局面。
但這個目標有些遠,有可能十年二十年才能實現,有可能一輩子實現不了。
可不管能不能實現,拉攏党項人卻是有百利而一害的。
而且用唐兵替他們守城,立意更遠。不能讓党項人自己守,党項人之所以弱,是各部鬆散。一旦讓他們自己來守,必須經常聚會分攤兵源與稅務,那麼就逐漸演變成統一的局面。一旦積石山下有了一個統一的党項人部族……
這個後果更糟糕的。雖然浪費財力與人力,卻能挪出來大量的党項兵源徵用,得永遠大於失。
李威一個人也沒有說,也沒有人能猜出來,這些長老同樣不行,往利武狐疑地問:「那你們唐朝需要我們党項人做什麼?」
「做我們大唐的子民,享受我們大唐的文明,財富,海納百川的包容。近的,只要求你們在我朝與吐蕃人作戰時,盡量拖延出兵,若是出兵,也是敷衍作戰。」
「這……」一起遲疑,似乎聽起來付出很少,但回報卻很多。
「請相信孤,孤身上也有鮮卑血脈。」這一句聲音很小。
能大喊漢胡一家,頂多讓那些名門世家恥笑,可符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但不能大聲喊,我是鮮卑人的後代,那麼有可能危及李氏皇室在中原的統治。其實李威也沒有將自己視為鮮卑人,心裏面還是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要麼就是同化,從文化種族上徹底抹殺原來的印記,要麼直接抹殺,要麼分化,使其徹底地不能強大起來。
但如裴行儉所說,這是一張好牌,看怎麼打了。打得好,勝過五十萬雄兵,因此小打打。
「是,」這些個長老全部「會意」。
幾個人用了他們的語言交談了一會,費聽恢說道:「殿下,能不能讓我們商議一下。」
好處很多的,特別是替他們修城,解決了安全的問題,不再受吐蕃人剝削,皆是心動,可李威所求的少,甚至不求他們立即歸順,還允許他們協助吐蕃出兵,只是戰鬥時不要儘力。因此心中忽上忽下,反而不能決斷。
「行,明天孤與你們再次一晤。但機會一縱即逝,這一次朝廷有可能派孤前來,下一次再想朝廷派出能做出的皇室成員,不大可能了。而你們到長安,又多有諸多不便。請三思。」
「是。」
李威帶著一群鐵勒侍衛呼嘯離開。
出了廓州城,離唐朝與吐蕃實際控制線不遠了。雖然有九曲之地,水草豐美,可是也能看到幾處戈壁灘,長著稀疏的野草,怪石嶙峋,時不時聽到一些牧人蒼涼的歌喉。因為兩國交戰。邊界的百姓越來越少,放牧人不多,於是地更廣更靜寥。到了此處,才能覺得邊關的那一種肅殺之氣。
轉了轉,又進城休息。
第二天繼續會談,拓跋白山說道:「殿下,我們能不能說說我們的想法。」
「可以。」
「若殿下出軍作戰,我們可以秘密派出一萬戰士。但有幾個條件,武器裝備必須你們大唐提供,我們只齣子弟與戰馬,若是吐蕃強行要我們出兵,我們也只好從命。這一點也請殿下原諒。萬不得己,若是兩軍交戰,我們子弟不能碰面,交戰時,告戒雙方皆要手下留情。還有一個條件,是,是……」
「是什麼?」
「我們從部族中挑選最優秀美麗的少女,請殿下納為妻妾。」
「……」
李威許久無言。意思是很明白的,唐朝與吐蕃竟相拉攏吐谷渾,唐朝嫁弘化公主給諾曷缽可汗,貢松貢贊卻迎取吐谷渾蒙潔墀嘎為妃,生的兒子就是芒松芒贊。因此親吐蕃的吐谷渾人比親唐的吐谷渾人多,唐朝反應又遲鈍了,最後吐谷渾為吐蕃所滅。但因此,對吐谷渾貴族吐蕃一直在拉攏。
這是想利用姻親,提高將來歸順唐朝後党項人的地位。
但唐朝的政策很古怪,寧肯嫁女,不可娶婦。就是將一個個宗室女子下嫁給蕃邦,卻不能迎娶一個蕃邦的女子回來。有一個比喻,薛仁貴迎娶了鐵勒部的貴族女子為妾,也就是後世傳奇小說的中樊梨花,許多大臣上書彈劾,差一點將薛仁貴罷官。
作為番族,鐵勒各部在唐朝遠比党項部更受歡迎,也更貴。作為影響,自己不是納妾,那是充塞東宮妃嬪,影響更為深遠。一旦納了党項人的女子進入東宮,後面發生的事可以想像的。
拓跋白山忽然率領這些長老一起伏下說道:「只有殿下恩准,以後西傾山到積石山至少五十萬餘眾党項,皆永世願為大唐子民。」
這個問題就大了,一方會惹來天大的麻煩,一方是五十多萬党項民眾,也就是說最少能得到六七萬精兵,何去何從……?(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