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盛明皇師> 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而不霸

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而不霸

  鄭和和楊夏空兩個人商量出了個方案后,便力排眾議,制止了部下的魯莽行為,安撫了士兵們的情緒,然後派出了使者去爪哇國王的宮殿交涉此事。 

  擔任使者工作的,是楊夏空本人,鄭和原本不想讓她親自去,但夏空卻認為此時軍中上下情緒都有些激動,不宜派其他人前去,還是自己最適合。 

  鄭和沒有辦法只得同意,不過挑選了兩名武藝不錯的士兵作為她的護衛。 

  不得不說,這次的事件恰到好處的看出了鄭楊二人的冷靜沉著。朱棣選擇他們擔任下西洋的正使確實是選對了,這兩個人可以在手握重兵的情況下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剋制自己憤怒的情緒,以大局為重,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完全可以和當年北伐時冷靜沉著的朱棣媲美了。 

  對於兩位正使的決定,很多士兵私下裡覺得有些不甘心,他們認為作為天朝盛國,大明的軍隊不該這樣軟弱。 

  但事實證明,鄭和的決定絕對不是軟弱,而是十分明智的。 

  大明需要面對的是忍耐,而爪哇的國王可就不容易了,他需要面對的是恐懼,極大的恐懼。 

  當楊夏空出現在爪哇王宮之中,並將交易市場內發生的事情陳述出來之後,這位剛剛登基為王的國王陛下嚇得臉都白了。 

  這位國王萬萬沒想到,自己派出去鎮壓敵對勢力餘黨的軍隊竟然會誤殺大明的使節,他要是知道定然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了。 

  爪哇國王嚇得魂不附體,對著楊夏空連連道歉,就差當場給這位大明使臣跪下道歉了。 

  但楊夏空並沒有領這位國王陛下的人情,她只是面無表情的冷冷說道:「國王陛下,你應該道歉的對象不是我,是大明!我作為大明的使者前來,是想問問你,準備怎麼處理這件事?」 

  爪哇國王立刻躬身說道:「使者大人,你覺得該怎麼處理?」 

  楊夏空白了他一眼,道:「我怎麼知道?為了表現誠意,這得你自己來拿主意,如果需要我提醒,還怎麼看出你的誠意?」 

  「是是是,大人說的是。」 

  爪哇國王沉默了起來,他腦中快速思考著解決的方法,說實話,他現在心裡全都是滿滿的恐懼,生怕一個不對就真的惹怒了大明。他的種種認錯道歉的行為倒不一定是因為他有多麼的慚愧和後悔,只是因為他明白,以大明的實力,要滅掉自己這個小小的國家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就如同捏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 

  最後,左思右想的爪哇國王終於下定了決心,他立刻派出使者跟隨楊夏空回到大明的寶船上,向鄭和賠禮道歉,再派出使團一刻不停留的坐船出航趕到大明去向朱棣賠罪。 

  在等待朱棣回復的這段時間裡,爪哇國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悔過之心,他把肇事的士兵一個不落的抓了起來,並且關到了監獄之中,等待大明的裁決,又設宴款待了大明的使團,安排了最高等的住宿和飲食,盡一切的努力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大明京城中,朱棣得知此事後,先是稱讚了鄭和顧全大局的行為,然後便狠狠地教訓了爪哇國的使者,讓他們賠償六萬兩黃金,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個撫恤金的價碼已經是相當高了。 

  後來,事情已經過了兩年了,爪哇國國王派人送上了賠償金,但是卻只有一萬兩黃金,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敢於反悔,實在是爪哇這麼個小島即使挖地三尺也找不出六萬兩黃金來。 

  爪哇國王真的沒辦法了,他只能破罐子破摔,向大明進貢了一萬兩黃金。實在是沒法子了,家裡就這麼點家當,該怎麼著您就看著辦吧。 

  當爪哇國的使者忐忑不安地送上黃金后,卻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回答。 

  朱棣明確地告訴他,我早就知道你們是籌不出來錢的,要你們賠償黃金,只不過是要你們明白自己的罪過而已,我們大明難道還缺你們那點金子嗎? 

  經過這件事後,爪哇國對大明是心服口服,他們開始自發自覺的向大明上表稱臣,並且每年上繳貢品。 

  在這一事件中,鄭和和楊夏空這對搭檔充分地體現了他們冷靜的思維和準確的判斷能力,也說明朱棣看人的眼光實在獨到。 

  在擺平這段風波之後,鄭和的船隊終於繼續一路南下,先後經過蘇門答臘、錫蘭山等地,一路上與西洋各國交流聯繫並開展貿易活動,這些國家也紛紛派出使者,跟隨鄭和船隊航行,準備去中國向永樂皇帝朝貢。 

  大明艦隊到達蘇門答臘的時候,受到了當地國王和君臣的一致歡迎,鄭和來這裡停留還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出航前,朱棣交給他三份聖旨和金印金冊,命他此次航行務必到達三個國家,將聖旨及金印金冊交給當地的國王,這其中就有蘇門答蠟國。 

  由於蘇門答蠟等三國的統治者自洪武年間起就曾多次派使者到大明朝貢,並向大明稱臣。 

  所以在永樂三年,永樂皇帝朱棣終於決定要給這三個國家的統治者補發委任詔書了,代表著大明正式成為這三個國家的宗主國,而朱棣本人作為宗主國的皇帝,正式下旨冊封他們為國王,並賜予金印金冊等物。 

  當然了,外國的國王不一定像大明皇帝一樣使用印章,但既然是封國王,總是要搞點像樣的儀式意思下的。 

  所以朱棣就寫好了詔書準備了正式冊封這些從屬國的國王。 

  可是詔書寫好了,金印金冊也都造好了,卻沒那麼容易送過去,因為這些個受封的國王們還在自己國家呆著呢,那個時候也沒有電話電腦之類的,肯定不能打個電話叫他們過來的。 

  所以朱棣決定趁著這次鄭和下西洋的行動,直接帶著詔書和金印金冊送到這幾個國家。 

  於是,鄭和拿著詔書先來到了蘇門答蠟國,以大明皇帝的名義正式封當地統治者為蘇門答蠟國王。從此兩國關係更加緊密,此後鄭和下西洋,皆以此地位中轉站或落腳點。 

  只是,鄭和到達蘇門答蠟國之前卻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在這裡又幹了一件航行中的大事。 

  幫助蘇門答蠟國抵禦來自暹羅的侵犯。 

  暹羅就是後來的泰國,此時正處於大城王朝時期,這個時候的泰國比較強大,屬於當時東南亞最強的國家了。 

  好歹也算是強國,當時的暹羅還是自視甚高的,它並沒有把大明放在眼裡,對於年年上趕著向大明朝貢的蘇門答蠟國自然也是看不起的。 

  鄭和在得到蘇門答蠟國王的求助后,和楊夏空簡單商量了一下。 

  此時有了朱棣的委任詔書和金印金冊,蘇門答蠟已經正式成為了大明的從屬國,如今蘇門答蠟國王向大明求助,顯然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 

  於是,鄭和決定幫助蘇門答蠟,解決暹羅的這次進犯。 

  雖說決定要插手,但鄭和還是率先採用的談判方式,他派出了使者去暹羅軍的陣營中,希望通過交涉談判來避免戰場流血交鋒。 

  然後結果讓他很失望,暹羅軍並沒有因為大明的介入而選擇退兵,反而直接向大明宣戰了。 

  蘇門答蠟國王無奈的說:「他們就是這樣,認為自己是最強大的國家,雖然他們在沿海這一代確實很強就是了。」 

  楊夏空則聳了聳肩,道:「沒想到他們真的不給大明這個面子。看來確實該借這個機會教訓一下井底之蛙了。」 

  這之後的發展也很簡單,鄭和已經秉持著先禮後兵的原則了,他已經很溫和很禮貌的通知了暹羅,告知他們蘇門答蠟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從屬國。 

  鄭和的意圖很明確,希望暹羅軍可以在事情進一步惡化之前收手。 

  然而,對方並沒有領情。 

  鄭和已經按照朱棣的吩咐,威而不霸,儘可能對任何國家都溫和且禮貌,但如今暹羅軍根本就沒有把大明放在眼裡,不僅進犯大明的從屬國,還公然無視大明的規勸和警告。 

  於是,鄭和已經不準備再忍讓了,之前在爪哇國時的忍讓已經夠了,現在面對完全不知好歹的暹羅軍,他已經完全沒有了繼續退讓的理由。 

  鄭和正式下令,明軍盡全力幫助蘇門答蠟抵禦暹羅軍的進犯,絕不可以讓敵軍越雷池一步。 

  這場戰爭因為明軍的介入並沒有持續太久,與明軍相比,暹羅軍無論是從裝備,素質,武器,戰術等各方面講,都不足為懼。 

  鄭和從小長在軍中,又自少年時起便跟隨朱棣上戰場,他的作戰方式與朱棣十分相似,都屬於提刀親自上戰場拼殺的那種。明軍的主帥鄭和親自上陣,大大的激勵了明軍和蘇門答蠟軍隊的士氣,將戰鬥力發揮到了極致。 

  再者,以鄭和軍隊中攜帶的火炮武器來看,暹羅軍能撐這些日子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但也沒有用一個月的時間,原本趾高氣昂的暹羅軍還是選擇了狼狽的撤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