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黑洞劍仙> 第三百四十八章到達

第三百四十八章到達

  葉北和黃臨儒正在碼頭上等著設備到達,正在觀察碼頭的眾生相的時候,一個年輕軍官走來加入他們的對話。

  一個不認識的人突然加入,葉北和黃臨儒都覺得很奇怪。

  「是在下冒昧了,我叫劉波,是羅將軍特別派來協助你們拍攝電影的。」年輕軍官微笑地介紹自己,他的皮膚是古銅色的,劍眉星目,滿臉陽剛,確實是個軍旅中人。

  「是羅雄將軍的屬下?」葉北站起來不太確定地問道,他以為羅雄已經派人來幫忙了,沒想到今天又派了個軍人,還真是積極。

  「沒錯,羅將軍知道你們的設備今天到達,所以怕出意外,特別派了一個小隊的軍人過來負責安全問題。我就是小隊的負責人,你們好,以後還請你們多多關照。」劉波依舊是一臉爽朗的微笑。

  「羅將軍費心了,不過我們就在城裡沒必要用軍隊保護吧。」葉北假裝不懂地說道。

  「中州城是千年古城,勢力複雜,有很多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暗中組織,他們平時雖然不起眼,可真的動起手來總讓人措手不及。羅將軍很重視這次拍攝行動,所以特地派我來保護設備的安全,防止那些暗中組織搗亂。」劉波解釋道:「你們看這碼頭,不要看碼頭上好像很平靜,其實說不定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就可能是行義會的扒手,那些蹲在角落裡乞討的乞丐就可能是丐幫的成員,還有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也可能是青衣樓的密探。」見對面兩人茫然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根本不懂。

  確實不懂,這些組織從來沒有聽說過。

  劉波好心地解釋到:「中州古城歷史悠久,古來就有很多組織在城中建立總部,剛才我說的行義會、丐幫、青衣樓都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宛如頑疾一樣難以剷除,他們的勢力盤根錯節,一旦被他們盯上就就好像是貼上了狗皮膏藥,甩都甩不掉。而且除了我說的三個組織,中州城內還有很多其他的秘密團體,所以中州城內有『九幫十會』的傳言,但我想真正的組織數量遠比『九幫十會』還要多,戲子有伶人會,茶博士有茶會,總之很複雜。」

  黃臨儒忍不住說道:「那不就是洋人的工會么?洋人有很多工廠,於是不同的工人組成了不同的工會。」「中州城繁華,所以催生了百業,為了維護自己行業的利益,所以同行自發地組織在一起同進共退,不就是工會么?」

  葉北也點點頭,確實有點像,不過聽劉波的意思,有不少組織是在破壞中州城的秩序。

  黃臨儒卻覺得很有意思:「在通海城就有棉紡織廠女工組成的婦女會,也有碼頭苦力組成的工會,還有夜香工的工會,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中州城的組織可能規模沒有工會那麼大,而且活動也沒有工會那麼透明和正規。」「這也是個非常好的題材啊,各行各業的人自發團結維護利益,自發地建立行業規矩,我們九州人走在了列強的前面,列強工會歷史最多就幾十年,但九州的百業組織卻有幾百上千年歷史,如果能總結起來肯定會有很多優秀的經驗的。」

  這下輪到劉波不懂了,不知道對方為什麼激動:「黃先生,你要知道這些組織都是很神秘的,而且是故弄玄虛,和外界割裂,所以你不要想著刺探他們的情報,不然會很危險的。」「而且誰也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來,比如丐幫,人數眾多,甚至發生過哄搶官糧的事情,根本沒有把法律放在眼裡,不可不防。你們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運來的設備被人搶走吧?」

  「那就麻煩劉長官了。」葉北嘴上這麼說,心裡卻想要不是吃不上飯誰願意做乞丐啊。丐幫人多,不應該責怪丐幫,而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沒讓每個人都吃飽飯。

  黃臨儒當然擔心辛苦從通海運來的昂貴設備被搶,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麼。他覺得百業既然團結起來就應該好好研究如何精進技術,而不是做壞事。

  良久之後,船還沒來,黃臨儒突然說道:「百業組織中應該也有很多精通手藝的匠人,既然他們已經團結在一起,為什麼他們沒有發現科學,沒有總結出科學規律?」

  劉波心想此人到底是讀書人,感情剛才憋著勁想了這麼一個複雜的問題,這問題劉波完全不能回答他。

  倒是葉北隨口說道:「因為沒必要,九州又不對海外擴張市場。在大航海時代之前,九州的技術遠遠高於列強,九州技術足以滿足九州方方面面的需求,所以大家沒有進一步發展技術的動力。他們做的事情就是保持自己的優勢,打壓競爭對手。同一時間聖恩大陸發現了新大陸,而且早在之前,聖烈帝國就已經成為聖烈大陸主要的棉布生產商了。一個國家提供一個大陸的需求,如果不發展工業的話,很難滿足市場,聖烈帝國有開發技術的動力。然後就是對新大陸的掠奪,正是因為新大陸的大量資源給了聖烈帝國推動技術發展的可能性。至於我們九州,就算髮展了技術,生產出來的大量商品又能賣給誰呢?所以為了生存,九州的匠人做的不是開拓而是內卷,市場就這麼大,那麼就要減少競爭對手,那麼大家把技術藏起來,不讓更多人學會。」

  劉波愣住了,因為葉北隨口之言卻解開了很多人想不明白的事情。以前劉波也聽人解釋過這個問題,答案是九州人不如聖恩人,九州文明不如列強文明。可是葉北的解釋無關人種優劣,也無關文明強弱,只是市場和經濟的問題,很客觀。

  因為市場環境就這樣,所有人要適應環境。

  「說得太好了。」劉波忍不住鼓掌:「葉先生一席話讓我茅舍頓開,你的解釋比那些老學究的解釋客觀多了,也有道理多了。」

  黃臨儒也是連連點頭:「沒想到你對經濟規律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段時間我在你身邊,得多提問題了。」

  此時河面上一連串用繩索串聯的長船正在悠悠靠近,葉北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船頭的陳茜,知道設備終於送達了,心想他們換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