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上之回
自此,他便前往回山仙境修煉祖師爺傳下的各種術法。
回山仙境是雲華城三景之一,位於雲華城西北一處懸崖峭壁之上,仙境被強大的結界籠罩,隻有修煉完《三洞玉書》之一的人的人才能打開結界進到仙境裏麵。
進入回山仙境,便是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
仙山瓊閣又分為三山三閣。
三座仙山分別對應回山派三大城,三閣指的是《三洞玉書》對應的術法,分為劍閣,藥閣,幻閣。
進入三閣之一的劍閣,便可見到一大塊如明鏡一般的玉璧出現在眼前,運用《洞真真經》中的法門,便可開啟玉璧,玉璧上記載的是祖師爺傳給金墉城的“上之回”劍法的修煉心法,招式,口訣。
上之回原是指回中宮,曾被匈奴燒毀,漢武帝元封四年,複通回中道,其後幾十年間,漢武帝十一次來到回中山拜謁西王母,尋覓長生不死藥。
祖師爺殷七七有感而發,遂將金墉城大殿的殿名和劍法均命名為“上之回。”
回山派的修煉法門與別派不同。
欲修術法,先修道法,乃是修煉回山派功法的不二法門。
隻有道和術結合,相輔相成,才能修至通天之境。
所謂道術,便是道與術的結合。有道無術,不能濟世救人,有術無道,不能登峰造極。
《洞真真經》是道,祖師爺傳下的上之回劍法和諸般術法便是術。所以,修煉上之回劍法前,必須先修煉《洞真真經》,隻有道與術完美結合,才能使上之回劍法有戮神誅魔的神威。
上之回劍法的修煉法門以五行生克圖為基礎,五行代表的顏色便是劍氣的顏色。
生圖以生育萬物的土開始,經金,水,木,到焚毀萬物的火結束,劍氣的顏色依次為金,白,黑,綠,紅。
克圖以焚毀萬物的火開始,經金,木,土,到滋養萬靈的水結束,劍氣的顏色依次為紅,白,綠,金,黑。
待五種生圖劍氣順生修煉完成後,方可逆勢修煉五種克圖劍氣,最後順逆合一,便可修煉終極紫光。
五種順逆合一的劍氣依次為玄光劍,赤羽劍,皎龍劍,碧血劍,金曜劍。
江蘅沒有想到,深藏回山仙境的上之回劍法,比起《洞真真經》來說,實在簡單之至,在他的認知裏,既然回山仙境藏在結界之中,那麽裏麵的術法修煉起來,便非常困難。
然而讓他驚訝的是,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他竟然修煉完了五種順逆合一的劍氣,修煉過程中沒有遇到一丁點的困難。
這便是欲修術法,先修道法的關鍵所在,倘若沒有修煉過《洞真真經》的人,或者修煉真經不完整的人,強行修煉上之回劍法,無異於逆風而行,困難重重。
更重要的是,江蘅體內除了紫瑛掌門渡入的六十年的法力和自身《洞真真經》的修為外,他還修煉了陳摶的鎖鼻術。
鎖鼻術可以讓他在修煉任何真經術法的時候,事半功倍,因為別人在睡覺的時候,他依然在夢中修煉。
強大的道法讓江蘅在最短的時間裏修煉完了五種順逆合一的劍氣,因為比他早入門二十多年的大師兄常穎,也隻是修煉完了玄光劍,赤羽劍,其餘三劍並未修煉完。
但是接下來的終極紫光的修煉卻讓江蘅陷入了瓶頸,玉璧中所載的修煉心法深奧難懂,前後並不連貫,似有缺東少西之嫌。
江蘅絞盡腦汁,麵壁而思,終是不得其法,更加無心修煉別的術法了,隻能帶著疑問來請教紫瑛掌門。
紫瑛掌門說:“《三洞玉書》互有相通之處,不管是劍閣的術法,還是幻閣的術法,修煉到最後,都必須以兩城的真經互相印證,合二為一,才能修煉至最高境界。
要修煉出終極紫光,必須同時修煉幻閣的幻術,兩者互相配合,合二為一,才能修煉成終極紫光。
當年,祖師本想培養一位精通三城真經的全才,繼任掌門之位,可是我師兄弟三人愚笨,於各自的真經都難以修煉完成,更別提修煉完三城真經。不過,顧老人當年得到七葉真人傳授過《洞神真經》,你可以去向他請教。”
江蘅來到煉丹房的時候,正好碰到顧老人將金光草投入八卦爐內,金光草是三草之一,也是最後一味煉丹材料,至此,所有煉丹所需的材料全部都投入完畢。
江蘅帶著對終極紫光的疑問,請教了顧老人。
顧老人思索半天,悠悠說道:“眼下,你已經修煉了《洞真真經》和《洞玄真經》,這《洞神真經》,召製鬼神,其功不測,向來神秘之極。經過我這麽多年的驗證,《洞神真經》根本無法開啟幻閣之門,雲陽真人傳授七葉真人的時候,肯定是有所保留的,所以,我隻能將我所知的傳授給你。”
得到顧老人的悉心傳授,江蘅為了早日修煉成終極紫光,又沒日沒夜的修煉起《洞神真經》。
“天地者,大道之形。陰陽者,大道之氣……”
這天夜裏,江蘅盤坐在床上,默念著口訣,忽聞一陣咚咚咚地敲門聲響起。
他開門看時,周兒正呆呆地站在門外。
“姐姐……”
江蘅很奇怪,平日裏周兒來找自己時,都是大大咧咧的就開門進來了,從來不會敲門。此刻,他不僅不進來,還怔怔地盯著江蘅的眼睛。
“姐姐,你怎麽不進來?”
“男女有別。”
這四個字,周兒說的語氣很重,說完便氣鼓鼓的走了。
江蘅有些不解,周兒從來沒有跟自己這麽生分過,也從來沒有生過自己的氣,不禁有些擔心,急急忙忙地跟了上去。
經過瑤池,一直跟到夜月亭,才見一個窈窕身影斜倚在欄杆邊上,望著頭頂高懸的圓月,一動不動,靜靜出神。
瑤池夜月是雲華城三景之一,過瑤池,拾級而上,曲徑入幽,登上九重瑤台,便到了夜月亭,坐在亭中賞月聽泉,直如身在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