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說出全部想法
「在驅趕俘虜衝擊大食營寨前,你特意吩咐哈希姆過來驅趕,是何用意?」李珙看著劉琦,出言問道。
「殿下看出屬下的用意了?」劉琦也不害怕,出言道。
「沒完全看出來,大概看出些苗頭。你是想讓哈希姆統治庫姆城附近,以及之後即將奪取的伊斯法罕?」
「殿下慧眼如炬,甚底都瞞不過殿下。」
「你少拍馬屁。」李珙笑罵一句,又道:「你到底是如何想的?」
「殿下,您應當知曉,有許多國家曾經同時統治安西與波斯這兩處地方。」
「我大略知道一點。」李珙回答。他在來到安西前從來沒有注意過安西歷史,來了以後在空暇時間了解過一些。
「殿下既然知道,屬下說起來就容易了。」
劉琦詳細解釋起來。「安西遠離中原,而且中間山川阻隔、僅有河西走廊一條通路,中原除非是十分強盛的大國統治,否則難以控制安西。當然,反過來也能說通。
可與距離中原相反,從安西來到波斯卻較近。因為距離近,中間的道路也並非特別難走,歷史上有過貴霜等許多國家同時控制這兩處。
殿下,此時整個安西都被殿下統治。恕屬下直言,想要東進幫助朝廷平定安氏之亂十分困難,反而統治波斯更容易。殿下何不試著統治波斯呢?」
劉琦說到這裡,停頓下來,似乎是給李珙留下消化時間。
屋中半晌沒人說話。過了一會兒李珙的聲音才響起:「你是何時開始這樣想的?」
「屬下是在奪取木鹿城后。」劉琦回答:「呼羅珊位於波斯與安西的中間,歷史上凡是控制呼羅珊的國家,不論來自波斯還是來自安西,必定會試著完全佔領對面。安西屬國既然已經佔據呼羅珊,何不效仿先賢?」
「因此你才會答應我當時說的繼續追擊大食軍?」
「屬下當時答應,確有這方面的考慮。」說著,劉琦忽然跪下說道:「屬下當時向殿下隱瞞,還請殿下治罪。」
「你趕快起來吧。我怎會因為這種事情治你的罪。」李珙也忽然變得不耐煩起來。
「多謝殿下。」劉琦磕了一個頭後站起來,又帶著喜色問道:「殿下是願意控制波斯了?」
「咱們的兵都已經快要佔據整個波斯了,我還如何不答應?」李珙反問一句,既有些高興,又有些無奈地說道:「而且身為君主,誰不願意自己統治的地方大些?
既然無法進兵中原,那就儘可能讓我這安西屬國大些吧。」他又用極輕微地聲音說了一句。
「殿下英明。」劉琦又拍馬屁。
「快把你心裡所有的想法都說出來吧,比如為何選擇哈希姆。別磨磨蹭蹭、說一半留一半了。」李珙又半是笑罵地說道。
「其實屬下的想法很簡單。」劉琦仍然不急不緩地說道:
「首先,屬下雖然說波斯與安西相距不遠,但這只是相對於中原來說;不論殿下把將來的國都定在喔鹿州、定在碎葉城,或者定在其他城池,與波斯的距離都略有些遠。
而且波斯對於我國來說完全是生地,對本地了解極少,也從未統轄過。
所以起初絕對不能直轄。應當如同太宗在位時設立安西大都護府一般,任命一位全權都護,分封本地豪強為都督,只向他們徵收稅賦、徵調將士,而不是設立官府。」說著,劉琦抬眼看向李珙。
李珙沒有特別的反應。中原政權的人,或者說漢人政權並非一定無法接受非直轄。從漢代一直到滿清末年,在雲貴川等地都有大量土司,朝廷只向他們徵收稅賦、打仗的時候徵調軍隊,每次改土歸流都非常慎重。
而且在川、湘一代的許多土司與治下百姓就是漢人,並非是本地其他民族,也沒有漢人就一定要置於朝廷直轄的說法。
「其次,是都護人選。分封都督自然要等到基本控制波斯全境,又對各地豪強進行詳細了解后再分封,倒是不必著急;但都護的人選最好儘快選出來。
屬下思來想去,覺得哈希姆十分合適。
哈希姆出身波斯東北部,勉強算是本地人,對本地情況有所了解;但又不是波斯最富饒地方的地頭蛇,想要安穩統治本地必須倚靠咱們安西,不必擔心他會做大。
而且他麾下還有一支人數近三千人、值得信任的軍隊。不擔心做大是一方面,如果他坐不穩這個位置,三天兩頭需要中央出兵給他擦屁股,那這個人選也不合格。
而想要坐穩位置,手上有一支不與本地人同流合污的軍隊十分要緊;當初大唐開拓安西,也是從中原徵召將士常駐的。
但屬下又不想在與大食國的交戰完全結束后,將中原人軍隊放在這裡。
東邊的回鶻人雖然一向對大唐、對安西友善,可搶劫的時候也不客氣;南邊的吐蕃人更不必說。中原人的軍隊駐守安西尚且不夠,哪裡還能分出人來駐守這邊。
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手下用兵三千的哈希姆能坐穩都護之位。
殿下以為如何?」劉琦最後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