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小記

  我的老家離嵖岈山很近,從小到大,嵖岈山就根植在我的記憶中。記憶中的嵖岈山是香客信徒的朝拜之地,特別在每年的春天,很多人結伴去嵖岈山燒香,成了一時的當務之急。他們天不亮就出發,翻過一座座山,在中午時分到達,在嵖岈山上完香,許下心愿后,急急忙忙趕回來,已是黑夜。每每還聽到誰誰燒香之後,被某神附體之說。每當春天來臨,那神秘的嵖岈山就讓我心神向住。

  小學五年級時,我終於有幸去嵖岈山遊玩。當時已經有了公路,我們坐著大卡車,一路顛簸,時間不長,但確是我第一次去的最遠的地方。下車的剎那間,我深深領悟了車水馬龍,水泄不通這兩個詞的含義!驢車、馬車、自行車、三輪車、架子車、大卡車、小車。。。。。。還有的都是人人人!!!我當時只找到了盛會這個詞!

  我們隨著眾香客鑽過一道道低矮的石頭門洞,攀上石岩湧向廟堂,參觀栩栩如生的佛像,看善男信女們抽籤卜卦,磕頭許願,祈禱神靈的庇佑。也見識了老人們口中那句:「那櫻子頭磕在地上,人雖小,也會拜佛了。」

  曾記得桃花洞里桃花女,七仙洞里七仙女,包公廟裡的包公像,最高的當屬諸葛廟,就在山頂之上,只恨自已當時年紀太小無力攀爬上去。

  時隔十八年後,我帶上女兒重遊故地,嵖岈山更加繁盛。大年初一,正逢嵖岈山廟會,幾萬人湧入嵖岈山,上山有路,卻退一步都難。與小時候不同的是,我也已是香客中的一員,一個個的廟堂叩拜,許下心愿,直至諸葛廟!嵖岈山的神仙最靈,一代一代的人都如是說,我也一樣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前來朝拜!

  今年春天,有幸和同學一起,再次重遊嵖岈山,感覺卻截然不同了。沉浸在佛教文化氛圍中的嵖岈山,突然間就只成了一座山!一座遠看如水墨畫,近看如盆景的一座山而已!一句而已,包含了我無數的失望。

  嵖岈山的大門裡修起了高高的風車,西遊記的銅像,打起了西遊記拍攝地的宣傳。隨著石階而上,卻找不著廟堂,只有包公廟和五龍宮還在,而那釉彩逼真的塑像早已成了暗灰的泥胎,布滿了灰塵!禁不住頗為感慨,老祖宗的東西終究是丟棄了!多少代信徒的心血,抵不住商業化的衝擊,消失在金錢利益面前。

  我是來還願的,那一年我們許下心愿,如能再來,還要到包公廟裡叩拜。我在保安手裡買了一柱高香,終於還是送上了神台。

  佛塔再高,沒有舍利,也是廢的;山峰再奇,沒有了靈魂,終究也是貧的。無論攀登了多麼高的台階,走過了多麼驚險的弔橋,歷盡多少艱難困苦才下山,我也還很是遺憾,再不能領略那佛法無邊的盛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