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之被逼做賊> 第三十四章 交情

第三十四章 交情

  一場西溪村的除害戰,雖然遇到了一點意料之中的波折,但還是順利的結束了。

  晁蓋的過來,其實張凡一點也不奇怪,隔壁村那麼大的動靜,換做是他也會過來看看的,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這次行動收穫的糧食不多,給西溪村的村民分完之後,只剩下了八百餘石,比之前三次的收穫要少的多。錢財方面倒是不少,足足兩萬餘貫的錢財和數目不少的布帛,另外莊裡還有一個牲畜場,裡面豬牛羊都有,雞鴨鵝俱全,充分顯示出了地主老財家裡幾代人積攢下來的財富。

  至於陳保正家裡的人,在全家這種霸道的氣氛渲染下,不出意外的一個好人也沒有,如今這些廝們的人頭全都被埋在了亂葬崗,等待著重新投胎,至於下一輩子是當人還是畜生,張凡就不知道了。

  那幾十名活下來的護院,只是殺了幾個比較出格的,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其他的都被帶回了山寨,等待他們的就是勞動改造。

  一晚上的時間,那鄆城縣城卻是毫無動靜,也不知道是那過去的護院半路跑了,還是那知縣根本沒有出兵的意思。

  這就是張凡想錯了,為了以後能夠跟著他們保正繼續的作威作福和事後的賞錢,西溪村出來報信的兩人還是硬著頭皮敲響了縣衙的大門,將梁山賊寇來襲的消息報給了睡眼惺忪破不耐煩的鄆城知縣時文彬。

  時文彬聽了后,雖然惱怒,可是根本沒有出兵的打算。想那濟州團練帶著一千禁軍過去都折了,只有那團練獨自逃了回去。他這縣城裡才只有一百的廂軍在,就是加上衙役也就能湊夠二百人,過去做什麼?找死送人頭么?

  這伙梁山強寇他可不敢招惹,只是說會向濟州官府稟告,就將人哄了出去。而其回到了后宅就繼續補覺去了,至於向上稟告的事,早就讓他拋之腦後了。只要賊人不來打他的縣城,其它的事他才懶得管呢。

  再說那梁山是什麼地方?就在他鄆城縣邊上,他怎麼可能不知道。現在已經發展成了氣候,哪裡是他們這個小小的縣城能剿滅的。就縣城的這些個兵,平時追捕個逃犯流犯什麼的還可以,像這種強賊,那是知州和朝廷的事,等到明天一早將消息向上一報就完事了,誰也說不了他的不是。

  縣城這些官員的想法,張凡懶得理會,只要不來找事,他現在也不會攻打縣城。兩方相安無事最好。

  回到山寨的整理財物,安置投山的百姓,開慶功宴,忙活了到中午才有時間休息。

  有了充足的錢糧,山寨發展的平穩而快速,人口增長了很多,兩個月間現在梁山的總體人口已經突破了三千五百人。但凡是投山的,不管男女老幼,張凡都統統留了下來。這些人都是以後梁山壯大的基石。

  時間過的很快,眨眼間已經到了雪花飄飄的日子了。

  這段時間中,除了處理投山百姓的事情,山寨上的信件往來頻繁。

  首先就是林沖岳父張教頭一家經常來往書信,感謝張凡的照顧。

  其次就是王倫在梁山落下根來,就給滄州的柴進去了一封信,告知了他目前的處境和方位。這拿了別人的資助,自然要告知別人自己現在在做什麼,問候一下,這是應有之意。

  柴進的回了兩封信,一封是給王倫的,只是敘了舊,關心了一下,再沒有多說什麼。另一封卻是給張凡的,信上內容卻是讓張凡玩味了。

  信中除了打招呼認識之外,柴進還隱晦的表示了可以給梁山提供資源,其中最讓張凡動心的就是鐵礦資源了。

  雖說鹽鐵是官府專賣,可是柴家是特殊的。畢竟老趙家的江山是從柴家婦孺幼子身上奪來的。所以大宋朝廷允許柴家保留了一個在滄州的鐵礦,世代相傳。雖然也需要每年完成朝廷交給的定額,可是每年都能剩下不少。這些就是柴家自己的了,想要怎麼用,沒人會過問。

  柴進雖說一直在心裡憋了一口老趙家的氣,但是並沒有打算造反,所以保留的這些多餘的鐵礦石一般也都是賣給官府。

  現在柴進竟然有意給水泊梁山提供,張凡那是大喜過望,回信說不管多少都願意以高於市價的兩成購買。如今第一批的兩千斤鐵錠已經整整齊齊的放在了梁山庫房內,張凡正準備找鐵匠將其變換成武器呢。

  交情這東西是需要維護的,就算是先前不認識,多通幾次書信就是了。就像探親一樣,多探才能親,不然就是親戚也不免疏遠。像柴進這樣的手中掌握著寶貴資源的,更是不能斷了聯繫,要好好的維繫。

  而且原本柴進資助王倫千兩銀兩,沒準也是存了扶持一個勢力給老趙家填填堵的意思。只是王倫太不爭氣,沒幹多長時間就被人幹掉了。那當初柴進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了。而現在出現了一個更合適的張凡,從其沒有接受王倫帶上山的銀子看來,應該是不愛財的,那就要從別的地方入手了。那在他手中多餘無用的鐵資源就是個好選擇了。

  另外晁蓋在上次別後也是沒過幾天就上了一次梁山,帶著不少的禮物。

  和晁蓋見面也給梁山帶來了一個商機。

  聚義廳內,張凡和晁蓋相鄰而坐,下面頭領俱在作陪,一大桌子的菜擺放的滿滿當當的。

  「晁保正一別幾天,別來無恙啊。」張凡首先出口道。

  「呵呵,托寨主的福,庄內平靜的很,無有事端。某還和平常一樣,整日耍刀弄棒,吃吃喝喝的。」晁蓋也是個愛熱鬧的場面人,隻身在梁山也並沒有覺得什麼不自在。反而有些如魚得水。梁山現在的這些頭領大多都是周圍的人士,都聽過晁蓋的事迹,桌上也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張凡笑道:「某聽聞保正還做著私商的買賣?」

  「不錯,主要就是私鹽的轉手出手販賣,某這些年闖下了些許的名聲,又得江湖同道信任,是以周圍有需要的好漢都會到某這裡來進貨。」晁蓋坦言道。

  這事在江湖上並不是什麼秘密,就算是官府中也多有人知道,不過晁蓋所得的利益也大部分都分潤了出去,堵住了鄆城縣各個人員的嘴。所以他那莊裡也算是個半公開的私鹽出貨之地了。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也沒人去宣傳。

  「私鹽這東西就是官鹽價格太高,百姓們們幼不能自產,很多人都用不起才滋生起來的。要是鹽價和私鹽的價格一樣,也沒有誰會去冒著風險買賣私鹽。過幾個月我們梁山也會有一批鹽出來,到時還要麻煩天王了。」張凡笑道。

  「只要能運過來就沒問題,鹽這個東西只怕不夠賣,是永遠也不嫌多的。就是不知貴寨的鹽能是什麼品質?」晁蓋也不管梁山能從哪裡弄來鹽,他只管分銷出去就行了。

  「應該都是一到三等的品質。」張凡笑道。

  「這樣啊,不知張兄弟要賣價幾何?」晁蓋問道。不管怎麼說,價錢是要談好的。

  「精鹽就作價二十七文如何?」

  「這般便宜?要是質量也好的話,有多少就能賣出多少。」

  「那就好,天王準備兩個月後接貨吧。大概有兩千石左右,以後每月都可提供至少一千石左右。」

  「這麼多,我卻是要回去聯繫一下人了。這樣便宜的貨源,他們肯定是會搶著要的。」晁蓋笑道。

  大宋的鹽價稍好一些的就是每斤四十文往上,精品的能達到六十文,這樣的日常用品對於百姓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而購買私鹽的話就要便宜的多了。

  還有一點讓百姓們購買私鹽的原因就是,官府為了統一管理,大多數零售鹽鋪都在城內,這就給了鄉鎮百姓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綜合起來買賣方便又便宜的私鹽就不可避免了。

  張凡想要做私鹽的事情也不是隨便的。就在從西溪村回山的當晚,系統又是一個任務發了下來。

  獎勵:曬鹽技術。

  任務:勢力人口達到三千人。一個勢力想要發展成規模,就不能單靠搶掠,得有穩定的財政來源才行。接取任務後半年之內出鹽五千石。

  懲罰:三個月內味覺消失。

  這個任務張凡毫不猶豫的就接了下來,就算沒有系統任務,食鹽他也是要搞一搞的,不說能賺多少錢,能將鹽價壓下去,讓百姓們都能吃的起才是最終目的。張凡在後世的時候每包一斤的鹽才一塊錢,而在大宋同樣質量的鹽所需的錢財換算一下,起碼也要四十塊,四十倍的差距,太暴利了。要知道從鹽戶手裡拿到鹽時的價格可能才幾文錢。

  張凡問晁蓋私鹽的事情就是想要找一個代理商,畢竟就算是有了技術,曬出了鹽,也要有人去賣出去才行,目前的梁山不適合做這個繁瑣的事情。只能找成熟的有經驗的代理,晁蓋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就算是到時候晁蓋劫了生辰綱,不得不跑路,人脈也會留下的。再選個人就是了。

  此時的阮小五現在已經帶著百人願意做事的百姓順著水路前往外海尋找合適島嶼布置了,要是快的話,兩個月後就能又所產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