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箭》(第二更)
以此類推,9*(n+1)——
到了第六層,可以多發六重力道,也就是一共六十三成力道!
相當於同等級實力的6.3倍!
這已經足夠強大!
唯一在這方面比它強的,就只有雷神所創的《九重雷刀》。
雖然《九重雷刀》每一次只能多出七成力道,但一共有九重。
換算公式是7*(n+1),n代入9,等於70。
也就是說,《九重雷刀》練到第九重,一共可以發揮出七十成力道!
大於《滅世》第六層的六十三成力道!
不過這也不奇怪。
雷神在身體發力和速度上,本就比洪擅長。
甚至雷神本身的修鍊等級,也在洪之上!
洪之所以比雷神強,靠的是更強的攻擊,以及更高的境界!
洪有領域,而雷神沒有。
雷神有領域后,洪的領域更是達到了第二三重!
所以在地球,洪才是世界第一強者!雷神只能屈居第二位。
……
「《滅世》的后層,應該才涉及到對法則意境的感悟,難怪賣得那麼貴!」
秦間暗自猜想到。
「不過在最終發力等級上,《滅世》雖然不如《九重雷刀》,但修鍊每一層能提升的幅度,卻比《九重雷刀》大!」
「《滅世》第一層18成力道,《九重雷刀》只有14成;第二層27成,《九重雷刀》只有21成;第三層36成,《九重雷刀》只有28成!」
「不過這也意味著,《滅世》每一層修鍊難度比《九重雷刀》更高!」
事實也是如此。
《滅世》扉頁上標明的注意事項,上面明確寫著——
「修鍊《滅世》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第一層想要修鍊成功,身體素質至少要達到初級戰將級。」
而第二三層,則是要求身體素質達到中級和高級戰將。
三層以後,更是要求至少戰神級!
以秦間現在的身體素質,就算想要修鍊,也只能修鍊前三層,這還只是最基礎的前提條件!
「算了,想這麼多也沒用,先練成第一層再說!」
秦間一遍又一遍,重複練習著《滅世》第一層記載的槍法。
可不知為什麼,明明感覺自己在槍法上的積累已足夠,內家拳也極擅長控制身體,按理來說修鍊成第一層不難,但卻遲遲無法步入。
似乎還差一個契機,始終隔著那麼一層。
不過這也很正常。
多重發力聽著容易,但實際操作上,卻不是那麼簡單。
對於在內家拳上積累深厚的人來說,這種發力技巧的難度,可能只相當於一層薄紙。
但就是這麼一層薄紙,有些武者可能一輩子都突破不了。
會或者不會,沒有其他可能,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還是差了點什麼。」
秦間停下練習,思考起來。
「內家拳修鍊出的內勁,雖然對外是一種能量表現形式,但也是修鍊者對自身力量控制的一種結果,與這種發力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以前那個世界,內勁可以靠吸收靈氣外現出來,最終在『精氣神』三項上更傾向於「氣」,修鍊到後期甚至會直接轉化為真元。」
「但在吞噬世界,內勁不能獨立存在,一煉化出來就會融入身體,以基因原能的形式,提高身體素質。」
「所以這個世界,內勁的作用更傾向於『精氣神』的『精』,而且這個世界也更重視發力,它原本的特質和潛力絕對有的可挖!」
內勁,本來指的就是經過武學修鍊,全身骨節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夠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和大小的力。
這種力,是自身力量之外的另一種力。
擁有這種力,相當於多了一重力出來,與《滅世》第一層要求的多一重力疊加,有相當程度上的重合。
現在秦間身體已經有了這一重力,只是無法外顯出來。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讓這一重力能夠通過肢體,和自身的力量同時爆發出來!
想通了這一切,秦間開始繼續練習。
《滅世》第一層槍法,有36招招式。
練習這36招槍法,有利於領悟《滅世》第一層的發力。
又是半小時過去,秦間停下來,皺眉自語:「還是不行。」
明白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他搖頭,重新盤膝坐下,不再執著於馬上練成第一層。
「積累足夠了,也就是靈光一閃的事情,著急也無用。」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重新拿起《滅世》秘籍,從頭翻看起來。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
經過剛才的練習,他雖然沒有本質的突破,但卻對第一層槍法有了更多的領悟,再次閱讀揣摩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何況,這秘籍雖然是複印本,但也帶了洪書寫原版的一絲意境。
看多了說不定能對他產生一些觸動,可能這就是他突破的契機也說不定。
……
下午,秦間吃過午飯,繼續修鍊。
因為上午已經修鍊過《滅世》,這次他拿出的是《星辰箭》秘籍。
《星辰箭》前三層,第一層主要教的是射箭的基礎。
在這方面,秦間已經非常合格。
不過就算如此,他閱讀的時候,依然有不小的收穫。
他平時練箭,除了基本的要點外,主要是積累經驗,形成身體記憶,慢慢磨練提高。
但《星辰箭》不同。
可以說不愧是地球第一箭法秘籍,哪怕只是基礎,也是成理論、成體系的基礎。
秦間射箭技術好,但更多是憑直覺,憑多年來總結積累的經驗。
其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他知道應該怎麼做,卻不知道為什麼。
但有了《星辰箭》秘籍,成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相互對照,很多地方就豁然開朗了。
他知道了弓箭是什麼,射箭是什麼,也知道應該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做才能達到效果最好……
不要小看這個「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
「是什麼」代表著事物的本質與來源,「為什麼」代表著認知與思維方式,「怎麼做」代表著目標、方法與手段。
當然,這三個方面也有重合的部分,就不一一盡說了。
秦間看完以後,一臉感嘆:「太厲害了!原來射箭還能這樣。」
「這總結的太透徹、太到位了!」
……
(今天第二更,求月票、推薦票,謝謝各位讀者老爺支持~)